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心得体会 > 足迹观后简短心得7篇

足迹观后简短心得7篇

时间:2022-10-04 09:55:05

足迹观后简短心得7篇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050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感 近日,新华社倾心推出50集系列微视频《足迹》,开篇“过‘五关’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足迹观后简短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足迹观后简短心得7篇

篇一: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感

 近日,新华社倾心推出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开篇“过‘五关’有多难”,讲述 15 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历经艰难生活的磨炼,勇闯“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故事。总书记是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一国领袖,他的成长故事折射出整个国家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这对于生逢大好时代的年轻干部来讲,是一堂弥足珍贵的思政教育课,有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和生活意义。

  一代人有一代的长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要闯过的关口,年轻干部要在百年奋斗的历史足迹汲取精神滋养,清楚脚下的路,扛起肩上的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闯关夺隘、乘势腾跃,惊起一路繁花,尽显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青春力量。

  勇闯“知行合一”关。进入到互联网社会,知识的增长与传播呈现爆炸式特点,表面上看如潮涌般的信息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但当短视频、公众号等全面占据我们的大脑,就容易患上“注意力涣散症”,学什么都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看似什么都懂,落实到实践却举步维艰,说到底是认识不深,实践不足。因此,年轻干部要闯过的第一道关就是“知行”关。要充分认识“知”与“行”的关系,“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干事创业务必把知行同步、学以致用作为重要方法论。要在“知”上下功夫,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反复学习“四史”,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掌握与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

 不断拓宽眼界视野、增长知识才干、坚定理想信念。要把掌握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多到吃劲岗位、艰苦地区“淬火”锻炼,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淬炼锻打,练就“钢筋铁骨”。

  勇闯“心理品质”关。“躺平”“内卷”“emo”等网络热词的传播与蹿红,折射出当年青年的某种心理镜像。在不断增加的社会压力面前,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负面心理的影响。年轻干部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其心理品质如何,不仅关系自身问题和工作效能,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领导职能的发挥及辐射到的领域与人群,因此是时候正视年轻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对自身的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有全面了解,当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分析和正向激励,分析目标和行为的匹配度,关注自身进步,在点滴成绩的积累中培养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其次,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勤加运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品格性情,培养坚强意志,避免顺境时踌躇满志,逆境时颓废不振,始终保持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对于党和政府而言,要重视青年的现实压力和权益诉求,高度关注并切实解决青年的婚恋、住房、就业等问题,为青年提供更好的奋斗环境和发展空间。

  勇闯“实事求是”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当前有的年轻干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冲劲大、干劲足,急功近利、

 好高骛远;有的常年坐在办公室,很少沾泥土,接“地气”不够;有的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甚至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错觉。这些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要求,虽然不是主流,但要足够重视和警惕。因此,这第三道关就是要闯过“实事求是”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不仅是思想方法问题,也关系到党性问题。年轻干部要讲实话、讲真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干实事、求实效,拒绝面子工程、不搞短期行为;要踏踏实实做调研,坚持眼睛向下, “不要只是昂首望天”,从真实情况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中践行实事求是的根本路径。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人生就是不断闯关的过程,年轻干部要树立伟大理想,自强不息、永葆奋斗激情,以蓬勃朝气努力跨越一个个“雪山”“草地”,征服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闯关的路上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跨越,唱响“我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强音。

篇二: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第一集《过“五关”有多难》播出,讲述了 1969 年 15 岁的习近平同志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经由时间沉淀和实践磨砺而不断成长的故事。青春的力量在迎难而上中彰显,青春的本领在经受考验中练就,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经历坎坷曲折、会面对现实考验,但这些挑战和经历都是推动青年成长的“加速器”。职业的价值、岗位的责任、不变的初心都在“奋进的道路”上体现,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在新征程上留下“坚实的足迹”,在不懈拼搏和奋斗中开启青春“满电模式”,越是艰险越是向前,越是曲折越是勇进,提升能力本领、暖心为民服务。

 经受磨砺、攻 坚克难,保持理想信念“满电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说明了理想信念对于青年成长的重要意义。青年习近平扎根黄土高原,以“改变梁家河”为志向,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奋斗,矢志不渝地前行,在探索中找“突破口”,在实践中蓄“大能量”,在攻坚克难中实现了梁家河的改变,也让自己从最初的稚嫩与迷茫转变为经受磨砺后的坚定与成熟。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的发展变化和青年干部个人的成长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乡村愈加美丽的风貌

 中凝结着心血与汗水,乡村的多姿多彩离不开躬身实践、开拓进取的“作用力”。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继续投身乡村、扎根基层,在实践中攻坚克难、厚积薄发,把成长的基础打牢,踏出“使命必践,征途必达”的脚步。

 敏而好学、孜孜以求,保持学习状态“满电模式”。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既要通过读书沉浸于“书香味”,也要通过深入基层深浸“泥土味”,对书本中丰富的知识孜孜以求,对基层群众的智慧善于汲取和提炼,转化为解决问题、提升成效的力量,把干事创业的本领练强。党员干部在学习上要有求实之心、务实之姿,要有恒心、有毅力,在“勤耕不辍”中汲取书中的养分,善于利用零碎的实践充分消化和吸收知识,通过思考的“转化”加强领悟,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智库”。青年干部要在新征程上迈出笃学的脚步,主动投身基层一线,把学习、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边学边干、缺啥补啥,在“大课堂”里开拓眼界、积极创新,以群众为“师”谦虚好问、敏而好学,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本领。

  着眼于小、扛责在肩,保持为民服务“满电模式”。为民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拳拳初心,是“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动自觉,是“让我来”“我先上”的争先姿态,是“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初心的底色,每一句关切之语、每一桩民生工程都是利民之举、

 惠民之效,青年干部要着眼于一件件为民小事,从小处做起、在细处落实,把一项项好政策、好举措落实到位,提亮民生幸福的成色。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心中装着广大群众,行动的航向以群众的所需所盼来决定,凡事都能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周全,从群众的现实利益去考量把事情办成办好,把使命担当扛起来,在为民奉献的道路上步行不辍。

  0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足迹》播出第一集《过“五关”有多难》,讲述习近平同志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五关”,在梁家河的艰难生活磨练中不断成长成才。“才从苦中来、功从苦中建”,能吃苦才能有出路。党员干部也要涵养“吃苦”精神,勇于吃苦、以苦为乐,不怕苦、能吃苦,迈好千里之路的“苦行”第一步。

  。

 刻下“肯吃苦”的印迹,迈开“不惧辛苦”的足迹。“嚼得菜根香,百事皆可做”,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党员干部应该坚持的政治本色。干事创业

 首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摆正心态、端正态度,不惧怕饮食、起卧等“物质之苦”,始终崇尚朴素勤俭,生活上“过紧日子”。要乐于到基层沾点“泥”,走最险的路、驻最偏的村、爬最高的山,在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中磨练自己。要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多些忧国忧民,少些私心杂念,多些精神追求,少些物质欲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刻下“担苦任”的印迹,迈开“不畏艰苦”的足迹。“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越是艰苦处,越发见精神,越不能畏惧“事业之苦”。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要不畏难、战艰难,不推诿、不逃避,做改革发展的“冲击钻”,以敢于担当和斗争的勇气奋勇向前。要把苦难当成是人生的老师,不怕失误、敢想敢干,能吃“别人不愿吃的苦”,更能吃“别人不敢吃的苦”,善于从困难挫折中汲取“养分”。要保持奋进前列的豪气,与强的比、跟快的赛、向高的攀,对“躺平式”干部说不,坚决不做不愿作为的“太平官员”、得过且过的“撞钟和尚”、固步自封的“井底之蛙”。

  。

 刻下“能苦干”的印迹,迈开“不辞劳苦”的足迹。“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只有埋头苦干、笃定钻研,不怕“劳动之苦”,才能干出一番事业。要树立“善于吃苦不怕吃亏”的情操,以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扎根一线,摒弃安逸享乐、拒绝急功近利,在平凡岗位上绽放芳

 华。要牢记干部“吃苦”、百姓才能“享福”,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履职尽责,在实践中干实事、解难事、办好事。要拿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潜心做事,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大地,在“苦干”中不断淬炼,用一场场“寒彻骨”迎来阵阵“扑鼻香”。

  0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心得体会

 日前,《足迹》第一集:过“五关”有多难播出,以微视频的形式讲述了 1969 年 15 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经历艰难生活的磨炼,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五关”的故事。过“五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的 7 年青春岁月,成为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有志青年的最好见证。广大年轻干部追寻足迹、坚守初心,就是要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步伐,努力做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有志青年。

  吃得环境之“苦”,共享相互支持之“甘”。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在梁家河的岁月里,无论是跳蚤关,

 还是饮食关,或是生活关,都不是习近平自己面临的挑战,是知青们需要共同闯过的关、适应的环境。在跳蚤关面前,知青们共同想办法,通过保持窑洞内清洁、进入窑洞前多多抖动裤腿等方式,破解这个问题;在饮食关面前,大家共同适应没有肉的生活,有什么吃什么,逐步适应……这些都是吃得环境之“苦”的表现,也在心手相连、并肩前行的过程中培养了深厚的情谊,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彼此成就,共同适应了陕北的环境。广大年轻干部应如他们一般,加强沟通交流、团结合作,多互相补台、少相互拆台,多相互支持、少各自为营,碰到事情商量着办、遇到难题商量着解,共享相互支持之“甘”。

  吃得劳动之“苦”,尽享本领过硬之“甘”。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没有人是天生就会劳动,就具备在基层工作、劳动、生活的经验与方法的。回望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时光,他也是从起初爬山费劲,只赚得 6 个工分的时候过来的。正因他吃得劳动之“苦”,闯过劳动之“关”,才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了基层一线的“行家里手”,在实践锻炼中锤炼了真本事、硬本领,进而什么都会干,轻松获得 10 个工分,尽享本领过硬之“甘”。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就是要如他一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把双脚放在泥土里去成长,不怕苦累、不辞辛劳、不舍昼夜,沉下心、落于行,不因不会就不做、不因事苦就

 不为,在基层大课堂、大熔炉里壮筋骨、长才干,不断修炼过硬本领,尽享强大自身后的无尽甘甜。

  吃得为民之“苦”,乐享群众满意之“甘”。把为民的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以贯之的长期坚持,一如既往的热心热忱,用真心真情真辛苦,换取群众满意。初到梁家河格格不入,甚至因为误会,习近平还遭遇过不信任的目光,与群众有距离感。慢慢地,习近平总书记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只有吃得为民之“苦”,才能乐享群众满意之“甘”。年轻干部必须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吃得为民之“苦”,当乡亲不理解时,倾尽全力耐心讲解;当乡亲不认可时,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当群众不支持时,尽己所能排忧解难,真正深入到群众身边,多与群众坐同一条板凳、同坐热炕头,听民声、知民情、解民难,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的事。

  0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心得体会

 追寻足迹、坚守初心。近日,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第一集《过“五关”有多难》讲述了 1969 年 15 岁的习近平

 同志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历经 7 年磨砺,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等“五关”的成长故事。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新时代党员干部当在困难面前“昂起头”“高抬脚”“勇跨越”,从《足迹》中解密“过关密码”,汲取赶考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

  过“艰苦奋斗”关,扎根基层“不怕苦”,汲取“俭以养德”的智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出入延安,从城市到乡下,从楼房到窑洞,吃苦在所难免。“我一去最受不了的就是跳蚤,我这个皮肤很过敏,一咬就是成片的红包,最后红包变成水泡了。”从习近平同志的回忆当中,不难看出知青生活的艰苦。但是,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没有抱怨,而是变苦为乐,战跳蚤、吃玉米团、小米、水煮白菜等粗粮,即使每顿饭只能往碗里滴一滴油,但是他仍然乐观向上,最终适应了陕北的生活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广大青年和党员干部要“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足见其良苦用心。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为人生信条,敢挑重

 担、敢啃硬骨头,在吃苦中磨炼成长、蜕掉娇气,成为可塑之才。

  过“周期惰性”关,苦修本领“勤上进”,汲取“厚积薄发”的智慧。“天下学问,多因自学。”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从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依靠别人,到什么都学,捻毛线、缝衣服被褥,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慢慢变强。据他回忆:“我几乎 365 天没有歇着,除了生病,下雨刮风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儿都干。”正是因为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让他的本领有了质的飞跃:刚开始上山爬坡气喘吁吁,每天才挣到 6 个工分,一年下来,五套全活都掌握了,体力也上来了,而且每天可以挣到 10 个工分。这启示我们党员干部,能力不是先天就具备的,而需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去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担当起领导重任。”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学习始终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驰而不息地学习,才能克服本领恐慌,真正成长为独当一面、攻坚克难、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

  过“浮躁虚夸”关,善解民忧“聚合力”,汲取“服务为民”的智慧。“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叮嘱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

 放在心上,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收入、就学、社保、医保、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在梁家河的岁月里,虽然几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但他最期待的事情却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自己则把酸菜当成“美味佳肴”。初入陕北,面对群众不信任的眼光,他主动俯下身子,与乡亲们打成一片,乡亲们也对他坦诚相待、信赖有加,后来主动来串门、聊天。“困难面前有我,我们面前无困难”,七年时光,习近平同志由城市少年成长为一名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有志青年和共产党员,并担任大队支部书记。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能赢得广泛支持和拥护,就能凝心聚力战胜一切困难挑战,成为人民信赖的好公仆,交出人生的精彩答卷。

篇三: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 3 篇

  观看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

  为全面深入开展好“四月的足迹”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2016 年*月*日,铁家坟社区组织辖区内的党员和群众等***人来到北京市延庆县平北抗日战争纪念园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爱国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追忆英烈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动人事迹。

  平北抗日战争纪念园中生动的浮雕、展厅内珍贵的文物、凝聚烈士鲜血的文字等,清晰地再现了当年平北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与日寇英勇战斗的壮烈场面。在讲解员的详细解说下,大家充分理解了平北抗战一线对于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巨大作用,也都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参观结束后,大家对英烈们的壮举表示深深的敬意,是他们用献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战火纷飞、炮声隆隆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永远地传承了下来,他们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精神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弘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看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

  我很高兴参加了这次“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很高兴认识了一起参与这次活动的队员们。我们的活动正式是从*月*日开始,虽然只有短短的 5 天,但是我觉得这 5 天让我获益匪浅。

  **月**日,我们小组所有的成员前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对我来说,

 这是个陌生的环境,之前从未到过嘉兴,很多其他组员也一样。我们到了嘉兴,稍作休息后,就开始工作了。组长会议之后,我们就分成 3 组,各自去考察路线和联系相关人员。*月*日,我们的活动正式开始了,我参加的活动是早上参观革命纪念馆和嘉兴市图书馆,响应“学党史、知党情”的号召。下午我们全员前往秀洲区实验幼儿园,与那里的小朋友近距离接触,教小朋友唱红歌,给小朋友讲英雄故事,向小朋友传播红色文化。*月*日,我们前往南湖区老干部局,采访了两位老干部,听老干部讲诉自己入党的经历,以及参加战争的经历。之后我们在南湖区街头发放有关党员意识调查的问卷。下午我们与指导老师陈老师一起去了沈钧儒纪念馆以及七一广场。*月*日的早上我们前往南湖区政府,目的是向相关人员了解老党员的关爱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这 5 天的活动排得比较满,行程比较紧。但是我们还是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地完成这次暑期社会实践。

  下面我将从 3 个方面来阐述我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1、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本次活动中,我们有很多机会学党史、知党情。我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中,看到了许多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的过程,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过程。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月*日早上采访了两位老干部的活动。两位老干部与我们分享了自己入党的经历以及参加战争的

 经历,提起往事,两位老人十分动情,年少的他们奔赴战场,为了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鲜血为我们铺就的,在场的每位成员都感触颇多。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好好学习,回报祖国,回报社会。两位老人还告诫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虽然在建设的过程中,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又人口众多,有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中国共产党是先进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就会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临走的时候,两位老人还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你们现在很幸福,要好好学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2、对自我的认识。本次实践活动,我主要负责的是通讯组的工作,通讯组的工作主要是联系媒体,通知成员,更新博客以及每天定时向院团委上交工作小结。我们的工作比较繁琐。一开始在联系媒体上就碰了很多壁,我们发出去的邮件没有任何回应,打电话出去,很多媒体联也系不到。因为时间太紧,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联系到了嘉兴部分媒体。虽然这块做得不尽人意,但是我们每次回绝或失败后,都没有气馁,我们依然振作精神,认真地完成工作。通知成员的工作相当琐碎,但是我们通讯组的成员还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把通知及时发给大家,不出现任何纰漏。博客更新和每天的工作总结主要是我负责,这些工作必须要在晚上大家把各种活动资料上交以后,我才能整理总结。所以我不得不工作到很晚。但是我觉得我很开心,因为通过资料,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我们今天的收获,那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远远超越了我的困意。

  3、对团队的认识。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主要是由大一、大二的学生。我们之间原来都不认识、都不了解。我们的活动又比较紧,没有时间让我们在活动之前相互了解。一开始我还在担心,我们的合作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之后我发现

 我的担心全是多余的。我们小组的成员每一位都尽心尽力,每一位都认真负责。大家一起商讨活动的计划,各抒己见,井井有条。对于组长的工作安排,每位成员都是认真落实。说实话我们的工作强度很大,每个人每天东奔西跑,肯定都很累,我们没有一位成员是叫苦叫累的。我们的经费比较紧张,所以大家都发扬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能省则省,保证了我们的活动能够顺利完成。最后我要感谢组长这几天的辛勤工作。作为组长,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要协调各方,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几天工作下来,组长认真负责,把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步骤都安排得井然有序,使我们的活动能够圆满完成。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十分感谢他。

  真的很庆幸自己参加了这次活动。庆幸自己能在建党 94 周年之际到中共诞生地嘉兴做社会实践;庆幸自己能够在实践中遇到给予我们活动诸多帮助与支持的给位相关人员;庆幸自己能够遇到这样一批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工作的成员;庆幸自己碰到这样一位有能力又负责的组长。

  观看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党务干部培训,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追寻革命足迹,重温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 13 年的伟大实践,学习“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第一院区)组织党员干部于*月底赴延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这次活动,是为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发扬延安精神而组织的一次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党课。

  到达延安后,在几天的时间里,按照会场教学、现场教学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同志们对延安精神进行了回顾。首先来到了枣园革命旧居,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住过的窑洞,油灯、桌案、书札、床铺、纺车一一犹在,虽斯人已逝,但精神长存。正是在这里,在物质生活条件

 极其匮乏的地区,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带领着人民的军队同广大人民群众在一起,坚守在中国革命的最前沿,相互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国内外的敌人和反动势力展开的一次次殊死较量和搏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谱写了一曲激情岁月的英雄赞歌。在杨家岭,通过聆听解说员的讲述,大家对那段革命的历史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听完了讲述,同志们还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凤凰山革命旧址、抗大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馆……一路走来,一路感悟。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绪一下子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当年那一幅幅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画面,又再一次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令大家感触良多、获益匪浅,既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又对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增添了更崇高的敬意,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同志们都表示一定要发扬“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努力克服学院成立之初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为学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四: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2022 观看系列微视频《足迹》心得体会

 近日,新华社推出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带我们认识一路走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忠诚于党的信念、吃苦耐劳的品质、一心为民的情怀,为广大青年干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新时代青年干部要解锁“足迹”中的“成才”之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懈奋斗,赓续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荣光。

  解锁“入党难”足迹,品悟竭诚尽节“党味”,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青年习近平的入党故事非常曲折,短短半年时间,他就写了 10 份入党申请书。一份又一份被拒的入党申请书,如同砥石,打磨着革命的信念,凸显了忠诚和信仰。有志者事竟成,最终在 20 岁那年青年习近平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回忆道,“15 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 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保持头脑清醒,坚守精神追求、牢筑政治灵魂。要永葆“赤子之心”,树立“鸿鹄之志”,争做“栋梁之才”。

  解锁“过五关”足迹,品悟披荆斩棘“苦味”,提升攻。

 坚克难“高素养”。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度过 7 年知青岁月,

 在这里经历艰难生活的磨炼,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五关”。“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在所有困难面前,肯吃苦、肯学习的态度,让青年习近平由一个城市少年成长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有志青年,成为乡亲们口中“吃苦耐劳好后生”。“志从苦中砺,才从苦中长,功从苦中建。”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有“韧”劲儿、有“奋”劲儿,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要主动投身艰苦一线,沉下心、躬下身、迈开步,在吃劲岗位中求真知、壮筋骨、长本事,在担当作为中干出新业绩、闯出新天地。

  解锁“建沼气”足迹,品悟奋勇前行“实味”,厚植人民至上“深情怀”。为了响应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号召,时任梁家河大队书记的青年习近平,开始为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做出实事。他带领乡亲们建沼气池,见招拆招,突破重重“关卡”,最终成功建成梁家河的第一口沼气池,也是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的挂念,为的就是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办好民生实事。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2022 观看系列微视频《足迹》心得体会

 近日,新华社推出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讲述习近平总书记跨越 40 多年的“足迹”。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插队过“五关”,住土窑洞、睡土炕、干“土活”,煤油灯下熏面看书,不管多累多苦,从来不“撒尖儿”。苦难是滋养青春的力量,新时代青年干部应当主动“吃苦”,争当“好后生”,在新的“赶考”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志从“苦”中砺,解锁“坚定”的“吃苦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回忆道,“15 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 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繁重的劳动生活,磨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先后写了 8 份入团申请书、10 份入党申请书,用行动诠释了坚守初心不动摇。

 新时代青年干部要立“鸿鹄之志”,养“浩然之气”,成“担当之体”。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赓续奋斗精神,“拥抱”苦难,接受滋养。树立战天斗地的心态,主动“迎”困难,克难攻坚,起而行之,勇挑重担,面对困难敢于亮剑,坚守初心,慎始慎终。

  才从“苦”中长,解锁“勤勉”的“吃苦之道”。据习近平总书记回忆:“我几乎 365 天没有歇着,除了生病,下雨刮风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儿都干。”习近平总书记从不谙世事的“知青”到自称“是个普通农民”“是黄土地的儿子”。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总书记从什么都不会做,到什么都学会,捻毛线、缝衣服被褥,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渐渐熟悉了所有的农活,乡亲们也称赞他为“吃苦耐劳好后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同年代,吃苦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新时代青年干部应当虚心扎根于群众中成长,耐心俯身于岗位中历练,沉下心、吃得苦、受得累,要吃“短期的苦”,更要吃“长期的苦”,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困难中壮筋骨、长才干,在实干担当中解民忧、纾民困。

  功从“苦”中建,解锁“实干”的“吃苦之道”。当上村支书后,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总书记大刀阔斧地抓生产,组织农民打坝凿井,改革创新生产组织方式,设立铁业社、缝

 纫社、代销点、磨坊,在全省率先引进沼气新技术,3 个月时间就让家家都点上了沼气灯,震动了全县。延川县,也成为了全省办沼气的样板。实干苦干创新干,让全村较短时间内就焕发勃勃生机。“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新时代青年干部应当牢记干部“吃苦”、百姓才能“享福”,“撸起袖子,卷起裤腿”争分夺秒干、持续发力干、脚踏实地干、为民务实干,心中有民,实干为民,造福于民,真正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解决群众“急难盼愁”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 2022 观看系列微视频《足迹 》心得体会

 近日,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播出第 4 集《沼气过秦岭》,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梁家河乡亲们建“沼气池”的故事。片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家从学习研究沼气技术,到最终建成使用沼气池,一系列复杂艰辛的过程启示我们,服务群众既要靠热心与情怀,也要靠过硬的本领与能力。党

 员干部要从“沼气过秦岭”中感悟成才“强能”之道,多到一线去锤炼能力、增长才干,不断炼就担事的“宽肩膀”、成事的“真本领”。

  增强“学沼气”的敏锐,提高“借鉴”能力。《足迹》中提到“在四十多年前,搞沼气还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尤其是将南方使用沼气“引进”秦岭之北,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发展沼气,青年时代的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村民跋涉千里到四川“取经”,学习办沼气的经验做法,开启了试办沼气的“探索之路”。“一技傍身,荒年不愁”,党员干部想要干成事,就需要这份执著的学习热情。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勤于向书本学习,围绕所需领域开展“主题阅读”“专题检索”,汲取理论智慧与科研成果,在读书中想方法、找路子、学招数。要善读“无字真经”,以实践为师,多向先进地区、典型案例“拜师”“取经”,大胆开展“拿来主义”,小心细致“移花接木”,努力做到“海纳百川、为我所用”。

  拿出“挖沼气”的实劲,增进“实干”能力。《足迹》中提到,沼气开挖初期困难重重,但大家毫不畏惧、干劲十足。建池需要沙子,就到十五里外的前马沟去挖;水泥运不进来,就从外面的公社背回来;没石灰,就自办烧灰场。一铲铲、一掀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建成“陕西第一座沼气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不去干,任何想法都无法实现。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打底”,带头示范、身先士卒,以“马上办、现在做”的精神,抓好工作推进,注入发展动力。要敢于担重、担难、担险,多几次热锅上蚂蚁的经历,遇事不怕苦、不抱怨、不胆怯,勇于冲在前、作表率,在艰苦环境中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保持“用沼气”的坚毅,锤炼“解困”能力。《足迹》中提到,沼气池建成“装水”后,却“不产气”。面对“关键困难”,青年时代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带人再次下池,把“底料”全面铲清,一块一块检查“问题”,迅速化解“堵点”,沼气池“出气”造福乡里。“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干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更不会都是一帆风顺、一路“绿灯”。要直面问题,反思工作中的短板和漏项,想出办法“破题”、拿出举措“破局”,用改革和创新的方法打开新局面。要善于“清零”,用发展的眼光和新思维看待问题,不断调整自己与新时代的呼唤与要求相适应。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绝不轻言放弃,以困难和压力为“浆”,不断乘风破浪、一路向前,努力抵达善始善终、干事成事的“胜利彼岸”。

 2 2022 观看系列微视频《足迹》心得体会

 近日,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第三集《十份入党申请书》播出。讲述了 1969 年青年习近平下乡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时期申请入党的曲折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一次不行,就两次,这么一写就是十次,一次次的入党申请饱含着对党的信仰的坚定,是胸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这个年轻小伙用行动赢得了群众发出的“吃苦耐劳好后生”的赞美。

 领悟“攀登者不畏险峰,前行者不惧路长”的矢志恒心,百折不挠唱响奋斗赞歌。“吃苦耐劳好后生”的赞美背后承载的是在困难环境迎难而上、勇攀险峰的韧性耐力。没人能想到出生在城市里的,竟然能忍受了农村生活的清贫和辛苦,面对着“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重重考验,他以一颗坚定的信仰之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一句句流利的方言中,不仅打破了与人民群众的隔阂,更是架起了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这个“好后生”就这样用自己的行动,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天天越过越旺。

 领悟“忧心忧国心无愧,立党为公诠志向”的 坚定信心,始终如一书写忠诚画卷。信仰的种子一经播种,就势必突破

 重重困难破土而出,成长为干事创业的参天大树。从小经受着爱党爱国的家庭教育,心中栽下了忠诚担当的信仰之种。尽管遭受到了多次的入党困难,但是信仰的火炬总能照亮黑暗时的迷茫路途,用一颗满怀着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出色的能力,铆足了干事创业的劲头,在梁家河这片土地上书写了奋斗的鸿篇巨作。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自我理想信念,用一颗爱党爱国的红心,在伟大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领悟“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的为民初心 ,赤诚奉献走好为民之路。“天下之元,黎元为本。”时刻不忘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将人民群众的话放进心坎里,在梁家河的岁月里时刻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在干事创业里让梁家河的群众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幸福感。打淤泥坝、修梯田、办沼气……一件件为民事实里,诠释的是“许党许国、忠于人民”的为民情怀,尽管身体偶感疲倦,但内心是充实的,这段经历也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领悟好“十份入党申请书”背后的“闪耀精神”,用行动诠释自我的坚定信仰,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时刻心怀人民,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誓言,让人生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闪闪发光,在为民道路上答出“满分卷”。

篇五: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五篇

 观看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一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一个个英勇牺牲的烈士,从一名名足智多谋的中国人,从一位位优秀的领导人,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中得来的!那么,让我们走进历史时刻,寻访“红色足迹”吧!

  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同志带领部队进入井冈山,在井冈山成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 年 4 月,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胜利。

  1940 年 6 月 1 日开始,胶东日军对招、莱、掖等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6 月 5 日,扫荡的敌人八路军的五支队十四团。为了排斥胶东区党政机关和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安全转移,十四团在团政委张咨明、副团长宋子良的带领下,占领灵山高地阻击敌人。面对众多敌人,战士们毫不畏惧,浴血备战,但由于我方寡不敌众,战斗十分惨烈,副团长宋子良、军需处处长王吉山相继牺牲,200 余名净土以血染青山。

  现在,新中国早已成立,改革早已开放,我们过着安静、舒适、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并且,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报效我们的祖国,把革命先烈的心愿传承下去。

 观看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二战争,自古以来伴随着硝烟、炮火与人员伤亡。1937 年,全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东北打响,紧接着,在 1946 年,全国人民解放战争马不停蹄地赶来。到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中国人民取得大团结!14 年的烽火,14 年的杀戮,让多少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所以,我们要勿忘国耻,重走胶东红色之路,传承胶东红色文化,让血一样的红色,永驻我们心间。

  日出东方,海面旖旎。

  胶东,奏出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红色史歌!

  几天前,我去了雷神庙战斗遗址,这里打响了胶东战争的第一枪。这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四合院,屋檐的瓦片被风雨的侵蚀,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模样,它显得旧旧的,老老的,很不起眼,但在人们心中,他散发着红色的光辉,他戴着金色的光环,他在和平的大地上,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黑夜,带来了天明。我迈过高高的门槛,踏着陈旧的水泥地面,走进了庙内。雷神庙战斗遗址真的很小,不像其他纪念馆那样宏伟,青砖白瓦,普普通通。几栋小屋子就那样简单的立在那里,可能在以前,还会冒出缕缕炊烟吧。但是,炊烟变成了硝烟。谁也不会想到,在几十年以前,这里曾面对着枪林弹雨,这里曾经血流成河。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牟平城。为了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山东人

 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理琪率三军一大队一举解放了牟平城。战后,部队向南转移,理琪等领导同志在城南雷神庙开会。

  中午,从烟台赶来的日军海军陆战队百余人包围了雷神庙。我三军干部战士二十余人坚守庙舍,顽强地抵抗着数倍于己的日军,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中,理琪同志不幸英勇牺牲,年仅 30 岁;很多同志光荣负伤。现存东厢外窗上的一块面积仅 0.8 平方米的铁皮雨搭板,上面密布着 138 个弹孔,庙内现存的石碑、石础上,也是弹痕累累。雷神庙战斗点燃了胶东抗日的烽火,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我走近石碑,隔着透明的玻璃板,触摸着那些弹孔,感受指尖传来的冰凉。都说十指连心,然而此刻我的心中,充满着一种沉痛。那是一种力量,压得我喘不过气。我缓缓蹲下,看着地上新长出来的小草,绿油油的,越发的可爱,它们是被烈士们用鲜血浇灌的,我仿佛已经看到:负伤的理琪同志倒在血泊里,腹部已被子弹穿透,鲜血涓涓地流出,连肠子都透了出来,他用一只已被鲜血染红的手捂着腹部,另一只苍白的手,颤颤巍巍的举了起来,好几次枪都差点掉下去,他把全身最后一丝力量集中到手腕,眼球突出,牙齿紧咬,身体微微弓在一起,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发出了最后一颗子弹。嘭这颗子弹带着理琪同志最后的愿望,结束了一位日寇的生命,理琪同志也终于安然的倒在了血泊中。空

 气中弥漫着腥甜的气息,嘹亮的蝉鸣像是英雄们战胜的号角,又像哀悼烈士的低鸣。我不禁仰望天空,用手抚摸着残破的墙壁,喃喃道:理琪同志,你的愿望一定是希望中国和平,繁荣富强,你看,现在已经实现了,祝你安息。

  脑海里还像过电影一般回想着战斗的场面,我的心情十分低沉,重新凝望胶东这片大地,竟是被鲜血染红的。

  红色蔓延,精神不灭!

  寻访红色足迹,传承胶东红色文化,是我们青少年应当做的。我们应该将这些闪闪发光的红星,传扬更远!我们应该将这些永不磨灭的精神,发扬光大!时间的年轮还在慢慢扩大,历史他安静的呆在那里,无声无息。他用无言的方式,敲响我们心中的警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观看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三提起革命圣地,大家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延安革命老区等,但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也有一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照金。

  为了寻找红色足迹,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驱车去往照金。路上我一直在想:那个年代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打仗?陕甘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样子……

  来到照金革命纪念馆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央矗立着的宏伟雕像,他们分别是谢子长、刘志丹、____;进入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曾经使用过的简陋的兵器:

 刀、矛、土炮、土枪、土地雷以及他们生前简朴的生活用品:鞋子、毛笔、墨水、背包、帽子……

  我认真地聆听了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终于明白了先烈们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打仗,俗话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就有了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人民革命行动。而当时陕甘革命的负责人正是谢子长、刘志丹、____,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和新中国的解放战争中,他们以热血与生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通过此次照金之旅,使我明白了革命先烈不是为了财富、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革命信仰和解救大众于水深火热、建立新中国而战斗,甚至为之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要发扬革命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奋斗!

  观看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四红色是英烈们的鲜血,红色是我们胸前的红领巾,红色更是那飘扬的五星红旗。众所周知,嘉兴南湖的红船曾经召开过一大,那么你们知道吗?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也是党的诞生地。

  我驻足凝望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刚一走进,就被深深地震撼了。虽然只看见了矮小普通的房子,但我依然觉得这些赋予时代感的房子像山一样高大,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禁让我肃然起敬。

 追寻着红色足迹,我们去参观了革命历史博物馆。那里陈列着许多旧照片。尤其是当我看到中国大使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照片时,更是义愤填膺,心想:落后就要挨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听爷爷说,他们儿时只能在凹凸不平的茅草房子里上课,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的时候,冷风呼呼地吹进来,而他和同学们却穿着单衣单裤,在那里瑟瑟发抖地听课学习。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努力学习,而我们现在在明亮宽敞,设施齐全的教室里上课,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作为中华少年,我们更需要努力奋斗,把时代的接力棒传好。

  追寻红色足迹,继续前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部历史征程的短片,它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兵,在向我们娓娓诉说着当年毛主席一行人为了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看完以后,我真觉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了不起的组织,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平房盖上了楼房,现在又旧楼变新房。坑洼的泥沙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道路两旁还种上了花草树木,村里的小河清淤打捞后也变得欢快明亮了许多。以前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感慨最深的就是现代医疗技术也日新月异,让人们的健康有了保障。一次肺炎住院的经历让我觉得现在

 的疗程操作十分便捷、有效。随着民生工程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沿着红色足迹,我们去“拜访”了一位名人,《资本论》的作者——马克思,时代进步离不开思想“巨人”。他的思想引领着中国等其他国家转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我由衷地佩服这些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伟人。

  汽车呀!请慢点儿开,让我们在这布满红色足迹的神圣土地上再停留片刻,让这些长满青苔的建筑上闪烁的金色光芒,永远照耀在我心中!

  观看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五今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趁着好天气,我们来到了徂徕山游玩,山青水秀,景色美极了!忽然,一座雄伟壮观的纪念碑展现在我们面前,走近一看,原来是徂徕山起义纪念碑。这个纪念碑它是 1987年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 50 周年,建的高 23 米的纪念碑,徐向前题写“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武中奇题写隶书碑文。

  看着这座碑,让我心潮澎湃,想起当年的徂徕山起义!1938 年 1 月 1 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发动泰安、新泰、莱芜、泗水等地群众和平津沦陷区的流亡学生,在此誓师,宣布抗日武装起义,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队长,赵杰任副队长,黎玉任政治委员。队伍以徂徕山

 为根据地,转战于鲁中南地区,经过短期训练后,1 月中旬,部队下山,沿泰安的茅茨、良庄向新泰进发。途中,得知敌人要从大汶口去新泰便决定伏击敌人以打击敌人、锻炼部队。部队从二、三中队中挑选了部分精干人员和武器,由赵杰、封振武率领,26 日拂晓隐蔽进入设伏阵地寺岭村。下午15 时,日军的一支马车运输队由大汶口方向进入了伏击圈。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向敌人猛烈开火,排子枪、手榴弹,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打响了四支队抗日的第一枪。但是战斗中,三中队班长杨桂芳在抽出大刀要冲上去砍鬼子机枪时不幸被敌人的枪弹击中胸口儿壮烈牺牲,成为四支队创建以来的第一位烈士。

  徂徕山起义是山东省委直接发动领导的一次起义,发挥了山东抗战的源头作用、山东抗日队伍的种子作用,在山东首次打出了八路军的旗号,打响了山东省委独立领导山东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山东省党组织独立自主领导抗战的序幕。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到一九三八年六月间,全省共爆发了十余起较有影响力的抗日武装起义,而泰安地区这两场起义为今后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看着长埋在大山里的这些英雄,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些真的是来之不易,是先烈们为国捐躯,不怕牺牲,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做一个对

 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六: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迹》第 7 7 集《扯开嗓子在喊谁》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50 集纪录片《足迹》热播,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其中第 7 集《扯开嗓子在喊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县任职时寻求人才的故事。他“高声寻志士”,百封书信只因求贤若渴;他“赤心为县民”,引进人才只为促进发展。“治国经邦,人才为急。”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让“志士”来得快、留得住、干得好!

  坚持“党管人才”首要目标,守好破浪前行的“风向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治国理政的探索与实践中,就如何识才、爱才、育才、用才、敬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表重要论述。他指出:“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目前,全国各地针对人才引进工作政策层出不穷,把“敬才、用才”提升到了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正如《扯开嗓子在喊谁》中习近平同志带领正定县委出台“人才九条”,向正定县内外发出100 多封“求贤令”,并最终引进人才 374 人,为正定县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统领人才全局、协调各类人才的政治优势,切实把政治

 素质、品德修养、实干精神摆在首要位置,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聚真才、引优才。

 激发“人才引领”重要优势,建好群英荟萃的“蓄水池”。“人才九条”是《扯开嗓子在喊谁》中正定县建立的人才引进“蓄水池”,给正定县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带来了“新鲜血液”,让一个“种粮大县”踏上了“工业强县”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实现人才汇聚的良好局面,就必须发挥好人才引领的重要优势。如何激活“一池静水”,让人才立足岗位、扎身事业、发挥才华,是现阶段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强化“业由将广,功以才成”的理念,在建好群英荟萃的“蓄水池”,使“引智引才”成为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让人才在高质量发展中碰撞火花、发挥才能、实现价值。

 集聚“多效出招”必要措施,打好人才振兴的“组合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气魄、这种气度。”人才振兴是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蓬勃发展的基石。只有将“人才振兴”这块“压舱石”紧紧压住,才能把稳社会发展的“风雨航船”。目前,各地人才引进政策虽层

 出不穷,引进数量也在逐年上升,但“留得住人才”成了人才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人才引进工作中配套的家庭待遇、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社会服务等现实问题,是制约人才振兴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综合研判、多方发力,统筹推进人才工作,切实以制度完善、政策赋能等助力人才充分发挥才干,引导广大人才在时代大潮中奋发有为、施展所学,为人才干事创业解决基本保障难题,使其真正“留得住”“干得好”!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我们要秉持“扯开嗓子在喊谁”的求贤品质,把“高声寻志士,赤心为县民”的服务目标践行到人才工作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聚“人才”星星之火,汇“发展”涓涓细流,以人才基石助推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足迹》第 7 7 集《扯开嗓子在喊谁》观后心得体会

 微视频《足迹》第 7 集:扯开嗓子在喊谁,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石家庄市桥东谈固小区楼下扯开嗓门寻找工程师武宝信的事迹。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身为组工干部,要用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扯开嗓子”中所蕴含的求才爱才用才的“绵绵情意”,努力成为“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伯乐”,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

  感悟“扯开嗓子”中“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才诚意。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亲自执笔,给全国各地知名的专家学者写了 100 多封信。他写道:“我们地处基层,人才短缺,科技落后,视野狭窄,孤陋寡闻,起步之难您是可以想见的……经过慎重考虑,我想求助于您……聘请您为我县顾问。我想,您一定不会拒绝正定县委、县政府及全县 45 万人民的一片诚挚之心的。”习近平同志的谦逊真诚浸润在一字一词之间,华罗庚、于光远、潘承孝等“大家”被习近平同志的求才诚意所打动,欣然前往正定担任顾问,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做工作。身为组工干部,要从内心深处推崇、渴望、追求人才,广发“帖子”相邀,才会出现“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的盛况。要练就慧眼识珠的真才实干,多渠道、多方式、多维度考察人才,对真才实学者要有“三顾茅庐”的谦诚,而非“叶公好龙”,才能感染人才、广聚英才。

  感悟“扯开嗓子”中“愿公爱士如爱尊”的爱才情意。遇才起敬,得才欣喜。习近平同志在收到武宝信的自荐信后,

 傍晚骑着自行车来到信中所留地址,没有具体门牌号,便挨家挨户打听,眼看小区居民都要关灯睡觉,便扯开嗓子在小区楼下喊着武宝信。窥一斑而知全豹。“傍晚骑车”“挨家挨户打听”“扯开嗓子喊”无不彰显着习近平同志爱才心切、敬士如宾的人格力量。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党选才的神圣职责,组工干部只有常怀“爱才心”,把各类人才当作“香饽饽”,时时思人之苦、谅人之难、成人之善,为其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的暖心服务,才能真正做到“拴心留人”。要聚焦“引、育、用、留”人才工作全链条,着力做好人才工作“后半篇文章”,以“倒履相迎”的热切革除“一引了之”的弊端,推动人才工作走深走实,使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力投入工作。

  感悟“扯开嗓子”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用才深意。“扯开嗓子喊人才”的目的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社会发展破局开路提供人才支撑。习近平同志扯开嗓子喊出武宝信后,与之真诚交谈 1 个多小时,最终武宝信将新研制的爽脚粉配方给正定,项目投产不到一年便产生 30 多万元利润。组工干部身处“人才磁场”,需细细感悟习近平同志广聚英才的深邃眼光和博大胸怀,从正定“人才九条”中汲取用人智慧和宝贵经验,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理念,厚植人才成长的“梧桐园”,让各方英才纷至沓来,激

 活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用才还需“搭台赛马”,组工干部要坚持人岗相适的原则,针对干部实际“量体裁衣”,搭建履职平台,让各类人才在工作中“打擂台”“显身手”,真正形成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

篇七: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迹》第 3 3 集《十份入党申请书》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新华社推出系列微视频《足迹》第 3 集《十份入党申请书》,为我们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那充满艰辛与考验的入党之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份入党申请书不批,就写两份,两份不批,就写第三份,短短半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煤油灯下写了 10 份入党申请书。一份又一份被拒的入党申请书,如同砥石,打磨着革命的信念,凸显了忠诚和信仰。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入党精神,时刻铭记铮铮入党誓言,追寻对党忠诚红心,擦亮为民利民初心,坚定革命奋斗信心,不断强化共产主义先锋战士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自觉。

  感悟“一以贯之”的坚定,在“愿得此身长报党”中追寻对党忠诚红心。“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在战火连天的革命岁月,有轰轰烈烈的壮烈牺牲,也有柔情似水的生命绝笔,无数先烈挺起时代的脊梁,才为我们换来这盛世繁华。那些镌刻在墓碑上的名字是如此光亮,映照着一代代人举起拳头站在党旗下宣誓的模样。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从“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如今,轮到我辈接力奋斗,广大党员干部当瘅精

 瘁力以成之,以革命先辈为镜,用坚定信仰、矢志奋斗、不畏艰险的品质照耀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

  感悟“一心一意”的专情,在“俯首甘为孺子牛”中擦。

 亮为民利民初心。“什么叫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便是我们的初心。1974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入党担任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一点一滴带乡亲们办实事,一心一意为乡亲们谋幸福,为我们深刻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担当与初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远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将“镜头”聚焦基层,把“话筒”递给群众,“供需对接”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小题大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不断地深入群众中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擦亮为民利民初心。

  感悟“一往 无前”的气概,在“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坚定革命奋斗信心。“攀登者不畏险峰,前行者不惧路长。”习近平总书记的 10 份入党申请书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面对荆棘时的勇毅与坚定。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近 6 万党员仅幸存 1 万。在如此巨大的打击之下,先辈们都未曾放弃,如今有的干部却在大好时代选择“躺平”,岂不闻甘罗 12 岁拜相、公孙弘 76岁封侯,舞勺之年、古稀之年尚且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我辈

 更应该坚定奋斗信心,甘当“热锅上的蚂蚁”,争抢“烫手山芋”,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在奋斗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奋斗之路上大展拳脚、大有作为。

  《足迹》第 3 3 集《十份入党申请书》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第三集《十份入党申请书》播出,讲述了 1969 年青年习近平下乡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时期申请入党的曲折故事。

  攀登者不畏险峰,前行者不惧路长。第一份不批就写第二份,第二份不批就写第三份,一直到第十份。半年时间,“十份入党申请书”的背后,是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坚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执着。我们广大共产党员要磨砺对党忠诚的品质,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使命中坚持始终如“一”。

  一句誓言,终身践行。入党誓词,绝不是入党那一刻念一遍就结束的誓词,它是一名共产党员终身的誓词,也是终

 身的标尺。要坚守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必须要弄清自己的政治身份,精准定位自己的政治角色,扣好“第一粒扣子”,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对党忠诚、襟怀坦荡。要严守理想信念的政治底线。有了坚定的理念信念,就有了灵魂、方向,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做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经得起考验。

  一颗初心,终身相守。习近平同志从 15 岁时就到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与黄土地的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初心植根在人民这块土地上。要聚焦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找准靶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初心、实践初心,不是一时一事一朝一夕,必须勤打磨、常锤炼。广大共产党员要敢于给自己压担子,多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多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多到群众中去,主动下基层,多接接地气,多聊

 聊家长里短,多沾沾泥土味,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一份使命,终身作答。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使命。经过百年奋斗,我们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使命在肩,永不止步。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责无旁贷擦亮担当底色,争做时代发展的“弄潮儿”。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魄力,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和冲劲,用敢闯敢试的斗志、开拓进取的精神,奋力闯出一片新天地。要做愿积尺寸之功的“老黄牛”,默默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生活放在心里,勤勤恳恳付出、兢兢业业投入,将汗水流洒在大地上,把奋斗书写在时间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的实干态度心无旁骛干事业,主动挑着重担干、迎着困难上,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足迹》第 3 3 集《十份入党申请书》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第三集《十份入党申请书》播出,讲述了 1969 年 15 岁的习近平同志下乡成为一名梁家河知青期间曲折的入党故事。入党入团屡次遭拒,习近平的信念火种却愈燃愈炽。

  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在当时“文革”的大背景下,信念坚定的习近平毫不气馁,短短半年就写了十份入党申请书,终于在 20 岁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习近平总书记的入党故事启迪后进,只有坚持进步、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担当大任的信念始终如“一”,努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才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肯定,从而实现青春的价值。

  坚持一个方向,把准人生的“方向盘”,“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我是一个年轻人,追求上进有什么不对?”自幼生长在革命家庭的习近平,无惧 20 世纪70 年代风起云涌的社会环境,始终坚定追随与生俱来的红色信仰指引,在黄土高原的艰苦环境中让信仰的种子生根发芽。“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回首向来,一代代初心如磐的共产党人在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披荆斩棘,铸就了一道钢铁长城。青年干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传承红色基因,擦亮政治本色,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指路明

 灯”,善用“大思政课”的“除草剂”,及时清除思想的“杂草”,做政治素质过硬的合格青年。

 坚持一片热忱,提振干事的 “转速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来到梁家河不过两三年,习近平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延川话,渐渐熟悉了所有的农活,乡亲们称赞他为“吃苦耐劳好后生”。习近平见识广博,村民有大事小情都找他商量,还未入党的他就已经成为了人民满意的勤务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同样要经过基层这所“大学校”的历练,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增长才干。要能够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就必须“能吃苦”。青年干部要上好“吃苦”的“必修课”,甘于“沾泥带露”,方才能够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田”里做好勤恳踏实的“孺子牛”。

 坚持一份 情怀,配强致远的“发动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与推举下,习近平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担任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后,习近平同志一点一滴带领乡亲们干实事,一心一意为乡亲们谋幸福,为日后担当大任打下了坚实基础。攀登者不畏险峰,前行者不惧路长。青年干部要涵养“功成有我”的担当情怀,运用全局思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新的赶考征程上奋楫扬帆。“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青年干部是最富于工作热情的群体,要努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党

 和国家的事业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当作目标,以奋斗为笔、青春作墨,书写无悔的人生答卷。

推荐访问: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简短 足迹 心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