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心得体会 > 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8篇

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8篇

时间:2022-10-05 20:25:04

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8篇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11篇第1页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111篇篇一当我拿到《梁家河》这本书后,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句“我人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8篇,供大家参考。

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8篇

篇一: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

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11 篇 第 1 页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1 11 篇 篇一 当我拿到《梁家河》这本书后,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句“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总书记对梁家河的情怀。寸木原从斧削成,每于低处立功名。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在通读《梁家河》后,我从总书记在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中领悟到崇高的理想追求、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和优良的品德作风,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心,让年轻的我感到不再迷茫,从思想和灵魂深处崩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

 《梁家河》这本书用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文字讲述了总书记和梁家河群众之间建立的淳朴而深厚地感情,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这是鱼水深情,这份至真的浓情厚意深深的打动了我,也温暖了我。当总书记要离开梁家河,在选新村支部书记时说过,当好村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 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就要坚持原则,“一碗水端平”。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应该始终铭记正直做人,公心做事,要时刻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克已奉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馈群众。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11 篇 第 2 页 青年时代的总书记,也跟我们很多青年人一样,有过迷茫、有过彷徨、有过失落。面对前途的迷茫、生活的困苦不适,总书记没有逃避、没有退缩,而化被动为主动,在艰难困苦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与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入一体,真正了解人民疾苦,完成了人生的初次蜕变。这本书对我们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让我感到不再迷茫,也让我更加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要把更多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工作中。我们都是人民的孩子,我也是人民中的一员,我只有脚踏实地的为人民做事,才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民。

 篇二 有一个地方,虽千里黄沙却未能阻止人们建设的步伐;有一个地方,虽艰难苦楚却未能抑制人们激情的迸发。

 8 月 17 日,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弘扬延安精神 深化两学一做”主题党日活动第二期培训班学员走进延川县梁家河村学习考察,了解知青文化,感悟知青精神。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一下车,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便映入眼帘。梁家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艰苦磨砺、拼搏奋斗,挥洒过 7 年青春汗水的地方。在村教育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11 篇 第 3 页 实践基地,干警们走进村史馆认真观看展出的图片和实物,现场聆听讲解员讲述习总书记当年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接着参观了习总书记当年住过的窑洞、知青旧居、劳动场所等地方,真实感受到了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住的是最简单的土窑洞,睡的是大通铺式的土炕,干警们切实体会到了习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感悟到了一个城市青年到农村插队的思想转变和意志磨练过程。随后,大家回到梁家河村活动中心广场,在树荫下仔细聆听了《知青时期的延安精神》的现场教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改造自然、勤劳致富的感人事迹。

 当天下午,干警们不顾天气炎热和路途劳累,接着参观了鲁艺革命旧址,大家在讲解员的领唱下一起合唱了《保卫黄河》,再现了游击健儿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通过参观,对抗战时期的鲁艺学院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鲁艺学院在抗战时期凝聚群众力量、鼓舞军民士气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回到驻地后,第二期培训班临时党支部组织参训干警召开座谈会,南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庞景玉亲临现场并参加座谈,干警们在一起分享延安之行的心得体会,畅谈自己所思、所感、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11 篇 第 4 页 所悟。听过大家的发言后,庞景玉院长说:“大家在培训过程中听的认真、看的仔细、悟的深刻,收获非常大,得到了培训中心老师的充分肯定,达到了举办这次培训的预期目的。”他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要把这次学习的收获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动力和行动,不忘初心,积极奋进,不仅要求自己,还要带动身边同志,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把每一个案件办好,努力让老百姓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树立南阳法院的良好形象,为南阳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篇三 习近平同志曾在一次自述中讲到:“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梁家河,习近平度过了七年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11 篇 第 5 页 青葱岁月的这个陕北高原上的小山村走进了全世界人的视野,从此名传五湖四海,声扬神州大地。

 7 月 13 日,我们江苏省地矿局延安干部培训班全体同志怀着崇敬的心情赴梁家河村参观学习。梁家河村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 5 公里,多年以前,这本是一个无名的村落,“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虽说在公社的所在地,属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那种村子,但当时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习近平同志说,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在梁家河村习近平入了党,并被推选为村支书。

 据梁家河村民们回忆,习近平主要为他们做了几件事:第一件是他带头建了四个淤地坝,挖了水井。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从 1973 年开始,村里开始有余粮了;第二件是修了沼气池。1974 年,习近平带领大家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第三件是种蔬菜,为村民改善生活。此外,习近平为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小店(代理小商店)。

 从习近平为村里办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出,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切身践行着延安精神,其中“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艰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11 篇 第 6 页 苦奋斗、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在当今的工作中仍然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像习总书记当年一样,把延安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一是要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延安精神的实质和核心。这次学习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插队时与农民一起同吃同住,重活累活抢着干,离开以后还时刻关心着老乡们的疾苦,自己掏钱给村民看病,节日给村民们送来生活用品和礼品。位居高官还记挂着村民,多次给村民们回信。看了习总书记与百姓的交情后,我明白了不是群众不愿与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没有真心跟他交朋友;不是群众不跟你讲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没有倾入真感情。作为基层地勘单位的领导,我们应该向习总书记学习,关心职工疾苦,把为职工谋福祉放在第一位。

 二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也是延安精神的标志,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习近平同志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不等不靠不要,带领梁家河村的村民们埋头苦干,筑淤坝,造良田,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今天,我们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多年的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更加应该立足自身条件,勇于开拓,在“两聚一高”目标引领下,带领地勘职工向小康进发。正如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同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11 篇 第 7 页 志所说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

 三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习近平同志当年敢于在梁家河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其思想的解放程度可想而知,我认为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正是当今创新精神的雏形。“创新强局”是江苏地矿局五大发展战略之一,我们要高度重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坚持把持续推进科技进步作为“创新强局”战略的基点,坚持科技工作为全局地质工作和地矿经济服务的方针,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地质工作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地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

 四是要廉洁自律,当年习近平同志以一身正气赢得了梁家河村民的一致拥戴,如今当上了总书记的习近平大兴廉政之风,出台了“八项规定”,其核心就是坚持艰苦奋斗、倡导勤俭节约,这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领导干部的作风,会对社会风气产生直接的影响,正所谓上行下效也。我们地勘单位的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那廉洁政治建设的目标也就不难实现了。

 篇四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11 篇 第 8 页 习近平同志曾在一次自述中讲到:“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梁家河,习近平度过了七年青葱岁月的这个陕北高原上的小山村走进了全世界人的视野,从此名传五湖四海,声扬神州大地。

 一个周末,我和几个朋友怀着崇敬的心情赴梁家河村参观学习。梁家河村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 5 公里,多年以前,这本是一个无名的村落,“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虽说在公社的所在地,属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那种村子,但当时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 年,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习近平同志说,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11 篇 第 9 页 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在梁家河村习近平入了党,并被推选为村支书。

 据梁家河村民们回忆,习近平主要为他们做了几件事:第一件是他带头建了四个淤地坝,挖了水井。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从 1973 年开始,村里开始有余粮了;第二件是修了沼气池。1974 年,习近平带领大家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第三件是种蔬菜,为村民改善生活。此外,习近平为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小店(代理小商店)。

 从习近平为村里办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出,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切身践行着延安精神,其中“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在当今的工作中仍然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像习总书记当年一样,把延安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一是要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延安精神的实质和核心。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插队时与农民一起同吃同住,重活累活抢着干,离开以后还时刻关心着老乡们的疾苦,自己掏钱给村民看病,节日给村民们送来生活用品和礼品。位居高官还记挂着村民,多次给村民们回信。看了习总书记与百姓的交情后,我明白了不是群众不愿与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没有真心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11 篇 第 10 页 跟他交朋友;不是群众不跟你讲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没有倾入真感情。

 二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也是延安精神的标志,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习近平同志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不等不靠不要,带领梁家河村的村民们埋头苦干,筑淤坝,造良田,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今天,我们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我们应该立足自身条件,勇于开拓,不断进取。

 三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习近平同志当年敢于在梁家河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其思想的解放程度可想而知,我认为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正是当今创新精神的雏形。我们要对文化进行创新,使文化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四是要廉洁自律,当年习近平同志以一身正气赢得了梁家河村民的一致拥戴,如今当上了总书记的习近平大兴廉政之风,出台了“八项规定”,其核心就是坚持艰苦奋斗、倡导勤俭节约,这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领导干部的作风,会对社会风气产生直接的影响,正所谓上行下效也。我们作为一名干部要自觉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11 篇 第 11 页 篇五 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七年的地方,也是他和村民们一起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地方。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有幸参加赴梁家河学习考察活动。

 在梁家河期间,我们认真参观了习总书记当年插队时住过的窑洞、土炕和修建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知青淤地坝,拜访了习总书记一同入党的农村党员,考察学习了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现场点——骨干淤地、村党支部及村史馆建设、梁家河苹果专业合作社、山地苹果园、移民安居工程和正在兴建的知青体验园等,并在习总书记住过的窑洞前,与梁家河党员干部一同交流革命老区扶贫攻坚、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等方面的体会。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习总书记在梁家...

篇二: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原创精选 2 12 篇

 篇一 细读《梁家河》一章一节,一字一句,书中每一个情节,都可领略到习近平主席心系民众,一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宽大胸怀。

 尤其是书中“酸菜成为我最好的美味佳肴,以至于到后来,我到现在我还想念那个酸菜”一段话,百感交集,浮想联翩。

 书中所提酸菜,是陕北农村在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百姓们为解决吃菜问题,将当季收获的白菜之类青菜清洗干净,撒上盐,加上水,码放在缸里,放到冬季再拿出来吃的腌制菜品。可以回想,上个世纪 70 年代的农村,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陕北,上山植被稀少,甚至寸草不生,粮食广种薄收,遇到干旱甚至颗粒不收,粮都不够吃,哪儿还有青菜吃,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当地老百姓把自己储存的酸菜、蒸团子等拿出来,给习近平他们吃,充分反映习近平与当地老百姓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

 1969 年 1 月,年仅 15 岁的习近平,便响应国家号召,从热闹的大城市首都北京来到遥远、偏僻、艰苦的小山村——陕北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胆识。在那里,习近平从起初的“什么也不会做,什么都要依靠别人”,到后来与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先后度过跳蚤、饮食、生活、劳动、思想关,真心融入小山村,和农民们一起挑粪、拉煤、拦河、打坝,苦活累活脏活什么都干,不断的历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农民、农村落后面貌,他不怕吃苦,带领社员挖水井,建厕所,成立代销店,办起铁业社、缝纫社,还克服物资、经费等困难,积极探索,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做饭、照明都用上了沼气,短短两年时间,就使得梁家河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好村子,他领办沼气的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艰苦的环境,锤炼了习近平顽强的意志,铸就了他为民造福的初心,正如习主席所说,“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人心换人心。习近平在身体力行,为群众大办实事好事过程中与群众建立的这种联系,更体现出广大老百姓对习近平同志的拥护与爱戴,正因如此,他才被老百姓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同时,受到各级表彰奖励,最终被推举上大学上等等。

 一碗酸菜,看似平常,实则非然,它包含了许多许多,它仿佛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生活好了不要忘了过去,忘了老百姓。7 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扎根农村,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亲身体验到了农村、农民的艰苦,体验到了农村的落后,与群众建立了密切的血肉联系,正如 2014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主席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以“我这个人呢是有农村情结的”,以“谁送我一碗酸菜”为例,发出了“我们最为共产党人,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地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的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啊”的呼喊。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变了,国家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人民幸福了,再也不会为吃“酸菜”发愁了,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国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距离世界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差距,全国还有六七千万贫困人口未能脱贫,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尚未完全实现。为此,我们一定要在以习近平为主席的党中央领导下,围绕党和国家确立的为把我国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爱岗敬业,胸怀大局,立足本职,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积极拼搏,努力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和优质的客户服务,为“一流配电网”建设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篇二 读纪实文学《梁家河》、学习梁家河精神、追随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成长足迹,学什么、做什么?已成为当前广大党员同志热门话题。

 因为学习梁家河是目前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前面我已经读过一次,心灵很为之震撼,但还是学得不够深,我想,既然全国人民都在学,那一定有它可学之处,带头重新理解的念头,我又从头认真阅读了这本书。

 通过再读《梁家河》,我认为,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从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成长故事中,读懂总书记为人民谋事干事的思想是中心,向总书记学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是关键,并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在实践中吃苦耐劳、在奋斗中增长才干的决心。学习总书记在困难和艰苦面前不埋怨、不逃避、能坚持、肯担当;读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成绩是拼搏出来的。只有在不断读书中成就人生、才有味道。

 当代社会,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勤读书,爱学习也是实现自身成长的立身之本、我们要以青年习近平同志为榜样,努力成长为脚踏实地的人,并力争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好的成绩。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要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脚踏实地、不懈奋斗。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政治的“底线”、纪律的“底线”、法律的“底线”、规矩的“底线”都决不能打破。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埋头苦干,无私奉献。要学习青年习近平恪尽职守、无怨无悔、忠诚履职的责任意识,坚持实干为本、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劳动与汗水、实干与拼搏回应新时代新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努力做政治上担当、思想上坚定,业务上的精兵,工作上的尖兵,组织上信得过,领导放心,同志信任的党员。

 要学习他克己奉公的品质,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廉洁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进一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忠诚履行职责,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篇三 23 日至 25 日,我参加了市公司组织的“七一”红色教育。学习参观了梁家河、杨家岭、枣园,通过参观、听取讲解等情景式教育,我个人深受教育,收获颇丰,感受和体会如下:

 梁家河,是习总书记作为知识青年下乡插队的地方,亲临实地,深刻感悟到在 70 年代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一个 15 岁的少年,背着行李、带着书,由首都辗转来到黄土高坡,其中的反差是巨大。但这个少年并未因生活的落差,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而是克服困难度过“四关”,积极劳动,主动融入人民群众,在梁家河的那些岁月,那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同时,也收获了人民群众真挚的友情。在梁家河的那段经历,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远大理想、坚定的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目标和追求的逐渐形成过程。

 当年习总书记作为一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所作的工作并非惊天动地之举,修建沼气池、开办铁业社、缝纫社……,但这些却是实实在在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实际问题。作为一名企业基层干部,就是要在上级的领导下,紧盯大局,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部门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助推公司取得更大发展。

 习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跨越历史时空共振共鸣,震撼心灵洗礼精神,像磁铁般深深吸引着我们,照亮着我们把激昂梦融入伟大中国梦

 的新时代征程。习总书记的梁家河生活和工作经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种立足当下,不忘初心,敢于持久奋斗,实现理想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学习实践。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我能深深感受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与伟人们在艰苦斗争年代的丰功伟绩和艰苦生活,深深体会为人民服务与共产党人修养的实质内涵。再次感受到新时期党的伟大、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自豪。

 延安精神就是一个让每个党员都觉得神圣的地方,它是我们伟大的党逐渐成熟并不断壮大,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神圣之地。作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扎扎实实践行延安精神,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时俱进,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与辛勤做出有用的贡献!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时刻感受着周边生活、工作的美好变化,尤其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目前中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时代,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深让我感动。同时也感到在我们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带领全体中国人实现伟大的复兴的“中国梦”。

 虽然学习时间很短,但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将始终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以习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习总书记看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在梁家河的几年当中习总书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考验。我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以身作则带领身边同志,发扬团队精神,形成拼搏奉献、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市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精气神干事创业,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勇担新使命、实现新作为,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年度经营计划及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实现“十件大事”确定的奋斗目标,为公司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篇四

 23 日-26 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公司党委组织的赴延安交流学习。在冯新刚主任带领下,我们追寻革命遗迹、回顾建党历史,在学习党的历史中坚定不忘初心的信念,在追溯共产党人精神中汲取不忘初心的力量。此次参观学习体现了公司全面从严治党、提高政治建设质量的决心和行动。四天的学习内容丰富充实、生动深刻、直抵灵魂,让我从“延安精神”中追根溯源、汲取精神力量,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

 一、接受“延安精神”洗礼,使我更加坚定以忠诚信念书写党性之魂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延安,眼前的延安,历史底蕴与时代气息交融辉映。宝塔山、梁家河、杨家岭、枣园……,我深深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坚强党性修养、远大理想信念、优良革命作风所震撼。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当年是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践行初心的奋斗之地,是广大党员干部继承传统、汲取力量的红色熔炉。此次市公司党委带领我们探寻建党的初心,就是要告诫我们全体党员一定要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精神砥柱。

 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矢志不移的人民立场始终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独特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马克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坚定,责任意识就强,责任心就强,所为之奋斗的事业就能成功。回望我们党 97 年苦难辉煌的历程,感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更加坚定了我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追随,高度自觉的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通过这几天的参观学习,我感受到,之所以认识上提高一步,行动上更加自觉,工作中见到成效,很关键的一条就是把牢政治方向,自觉看齐追随。尤其是始终把十九大精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集团公司、市公司方针政策精髓要义的学习牢牢抓在手上,通过学思践悟、指导实践,心中才有方向、实践才有目标,才能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我在和一些同志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感到,越学信念越坚定、越学心里越亮堂,越学视野越开阔,越学工作越有劲,越来越真切感受到精神力量的巨大指导作用和真理力量。它使我们自觉把学习十九大精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级公司决策部署内化为一种政治信仰,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找准精神、部署与推动公司发展的结合点,帮助我们拨开迷雾、坚定航向、解决矛盾,不断拓宽新时代干好工作的新思路新空间。

 二、感悟“知青岁月”点滴,使我更加坚定以勤勉务实担当发展之责

 对核心的绝对忠诚和坚定追随,最根本的在于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最深沉、最持久的源泉是心灵上的情感认同。此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梁家河追寻总书记足迹。习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就与他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和战略定力是直接相关的。当年,总书记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等,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特别是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搞副业是有风险的,很容易被扣帽子。但是,只要群众需要、对集体有利,总书记就会在严谨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带领大家坚决地干,这就是一种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领全党直面问题和弊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钉钉子精神逐步深化,实现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这背后所体现的顽强意志品质和强烈责任担当,与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的奋斗是一脉相承的。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参观,我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后在实践工作中要立身、立业、立言、立德,坚持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踏实干、迈开步子创新干,为公司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次自述中讲到:“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

篇三: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

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9 9 篇

 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1 1

 大力学习弘扬梁家河蕴含的崇高精神

 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学习梁家河蕴含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深学、细照、笃行,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加快扶贫攻坚、推进振兴发展注入不竭内生动力。

 1. 坚定信念。习近平同志以对党的崇高信仰和‚为人民做实事‛的执着追求,带领梁家河人搏击贫困、艰苦创业,在这里挥洒了浸透忠诚与实干的火热青春。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矢志不移,克难奋进,让赣南老区人民尽快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生活。

 2. 一心为民。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村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时刻不忘‚什么叫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永葆‚立根原在群众中‛的为民情怀,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群众视如亲人、饱含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把人民的期待作为奋斗目标, , 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3.会 艰苦奋斗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9 9 篇。面对恶劣条件、重重困难,习近平同志带领梁家河村民治沟治 水、抗击

 灾害、发展生产,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的动人之歌。‚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学习梁家河,就是要用好《若干意见》政策机遇,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推进精准扶贫,促进扶贫攻坚,全面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4. 实干担当。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村的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以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9 9 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学习梁家河,就 是要发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牢记‚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坚持讲实话、用实劲、干实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5. 敢为人先。在习近平同志带领下,梁家河村的干部群众敢为人先,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全省第一个沼气村和第一家代销店,把群众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的事情办成了。学习梁家河,就是要‚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6.会 廉洁奉公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9 9 篇。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一言一行留下了公道正派、克 己奉公的佳话,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尊敬,也深深地影响了一届届梁家河村党支部班子。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恪守‚三严三实‛要求,

 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一碗水端平‛,不搞优亲厚友,不与民争利,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公平公正公开取信于民。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2 2

 梁家河的七年,是习近平世界观形成的七年,是他认识中国社会的七年,也是他树雄心、立壮志的七年。他积极进取,学习、实践、创新,成为党员干部的楷模,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亲身在梁家河走过、看过、学过,才能真正感受到梁 家河不光是地图上一个简单的坐标、生命中一段曾经的岁月,更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扎根生长的地方。

 《梁家河》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情节,了 让我们体会到习总书记与同伴同甘共苦的友谊,还原了 40多年前的梁家河。本书对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的知识底蕴,把民族文化精髓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主动担当重任,做新时代社会主义的践行者。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影响重要而深远。梁家河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块 黄土地上培养出了他不变的信念: : 为人民做实事。习总书记心里装着老百姓,谋划着给村里办更多的事,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山还是那座山,沟还是那条沟,梁家河,曾经是筑梦的地方,如今是梦想成真的地方。

 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3 3

 梁家河,中国延安一个贫困而偏远的小山村,因为习近平同志曾经在那里生活、生产、劳动七年而成为‚梁家河故事‛的发祥地。

 什么是梁家河精神?就是习近平同志和其他青年在梁家河生产、劳动所形成的生活态度、劳动观念、个人品质的凝练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那一代青年在中国农村实现人生 观转变、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而奋发努力的所有行动的总结。概括起来就是: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9 9 篇。梁家河七年,是习近平世界观形成的七年,是他认识中国社会的七年,也是他树雄心、立壮志的七年。他始终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学习、实践、创新,成为党员干部的楷模,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梁家河七年的生活阅历,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梁家河精神。这些精神应该成为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成为普通共产党员学习工作的动力,成为广大青少年服务国家、熟悉和了解中国社会的 学习资源。

 梁家河精神是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围绕梁家河精神所传播的梁家河故事是真实的、生动的、鲜活的,也是感人至深的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9 9 篇。梁家河精神需要理念传播,需要实践传播,需要内心感悟。只

 有这样,才能使梁家河精神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成为全体党员践行党的宗旨的动力,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树立远大理想、认识中国国情、了解中国社会的人生财富。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科技如何更新换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 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读《梁家河》有感 4 4

 认真学习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梁家河》一书,感触颇多,体会较深。习总书记说过,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作为一名基层工作的青年人,《梁家河》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扎根群众,服务群众。

 在梁家河的 7 7 年中,习近平先后写了 8 8 份入团申请书,0 10 份入党申请书中可以看出,他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9 9 篇。2 22 岁离开梁家河时,他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有了不变的信念:为人民要为人民做实事。我们这一代青年干部, 生长在和谐稳定、衣食无忧的和平年代,何其幸运,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习近平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一心想着要为乡亲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身为大队书记的他带领着梁家河的乡亲们发展铁业社、缝纫社,打淤地坝,建好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

 对一个才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确实令人敬佩。我们青年人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扎根群众,服务群众,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梁家河》心得体会:5 5 熔炉中历练

 磨练中成才

 《梁家河》一书,生动再现了总书记梁家河的艰苦生活,为新时期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供了生动教材,自己反复阅读学习后,深受教育和感染。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带头学、深入学、扎实学,从总书记的梁家河岁月中,感受他的成长奋斗历程,学习他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意志品格,做到学思践悟、慎思笃行、学以致用,更加自觉的锤炼党性、提升素质、完善自己。

 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当时的梁家河,生产生活落后,村民吃不饱穿不暖,辛勤劳动一年还要靠讨饭接济才能为生。面对这样贫瘠的黄土地,这样艰难困苦的人民,总书记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信念激励着他读书修身充实自我的斗志,坚 定着他劳动造福村民的决心。总书记的青春奋斗故事告诉我们,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守初心绝不动摇。

 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9 9 篇。5 2015 年,习近平在英国伦敦时,回忆起梁家河:‚年轻的我,

 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组工干部的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个人生舞台,我们要立足现实岗位,切实为民服务,用心倾听基层心声,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党员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拓展帮扶渠道,实实在在的为帮扶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锻造勤奋好学的进取之心。在梁家河的七年里,总书记常看砖头一样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9 9 篇。总书记把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从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爱读书、善读书的榜样,仰望这一精神高地,我们要沉下心来学习,多读经典原著,通过学习涵养心性,通过学习增长本领,通过学习保持思想活力和与时俱进。

 砥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幸福都是奋斗出 来的。‛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让贫穷落后面貌一去不复返,习近平在山沟沟里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七年。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组工干部要珍惜在组织部这个大熔炉里磨练锻炼的机会,肯于吃苦、肯于钻研、肯于奉献,不断磨练提升、成长

 成才

 培塑勇扛在肩的担当精神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9 9 篇。淤地的时候,在抽水泵出水口铲土是最苦的差事,总书记主动去水沟旁铲土。打夯、搬石头,这些苦活重活他都抢着干,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拿出了冲天干劲,终于把这个坝打成了。从不‚撒奸儿‛, 梁家河的乡亲们这样评价总书记。作为组工干部,要在岗位上有所作为,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和问题,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干在实处。

 《梁家河》心得体会:6 6

 时代至新

 初心依旧

 5 2015 年 年 2 2 月 月 3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时,动情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时代至新、初心依旧,通过对纪实文学作品《梁家河》的学记 习,我为总书记 3 43 年始终心系梁家河 、情牵乡亲们的真挚初心所感动。

 经受苦难锤炼,铸就为民初心。9 1969 年 年 1 1 月,年仅 仅 15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在这里,他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锤炼了顽强意志品质,铸就了为民造福初心。从北京到梁家河,生活条件天壤之别,但习近平最

 终经受住了考验,他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真正扎根在了这个小山村。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里,劳动强度很高,一天下来体力消耗大,身体十分疲惫,又经常饿肚子,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白天利用干活间隙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看到深夜,博览群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列经典,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 的不懈追求。由于父亲蒙冤落难,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入团、入党申请一次次得不到批准,但他仍以坚如磐了 石的信念,再一次次递上去,先后写了 8 8 次入团申请、 10次入党申请,终于被组织批准入团、入党,后来还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英国访问时,回忆起梁家河时说:‚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新时代,这种矢志不渝的信念,仍然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融入群众生活,践行 为民初心。在梁家河,习近平整日在生活或劳动中与老乡接触,深知农村的落后与群众生活的艰苦,完全把自己融入了农民之中,称自己是‚普通农民‛甚至是‚老陕‛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9 9 篇。他住在一孔土窑里、挤在六个人的土炕上、行走在一架架山卯间……他说一口地道的陕北话、好一口美味的酸菜、习惯了点一盏煤

 油灯渡过漫漫长夜……这七年,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在梁家河所干的一切,无不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他帮村民修厕 所、办识字夜校、教村民学写字,还将自己最珍贵的物品赠送给他们。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深情地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学会 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9 9 篇。‛新时代,这种融入群众的方法,仍然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坚持远大理想,永葆为民初心。七年的艰苦岁月,习近平坚守梁家河,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想着为老百姓办实事。幸福生活 都是干出来的,他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苦活重活抢着干,干一件成一件。他在当梁家河村支书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让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子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村里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可以用沼气做饭和照明,有灌溉井,有铁业社,有缝纫社,有代销点,有磨坊……原来一到青黄不接时就全村出动出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在习近平一年多的带领下,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时光荏...

篇四: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

学习 《梁家河》心得体会感悟 0 10 篇

  精选读《梁家河》心得体会感悟模板【一】

 近日,细读了《梁家河》一书,感受颇多。该书记录了七年知青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展现了青年时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造福的初心,也给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在思想和人格上树立了榜样。

 我们党通过 XX 年的奋斗,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面对十九大确定的“三步走”到“两步走”战略,新的征程,路险且艰,我们任重道远。

 书中说,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做为一名乡镇干部,要在新时代伟大的工程中做出大贡献,就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心,植根群众,融入农村,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实干巧干,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条件,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花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定党性信仰,夯实执政基础。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需要不断升华,坚定党性信仰对其至关重要。有了坚定的信念,武装了思想,才能在真理路上披荆斩棘,直抵彼岸。在梁家河自学求知提升了自身境界,在担任村支书期间率领群众改变了面貌,完成自我升华,践行了党性信仰。我们也要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基础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和力量。一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让“思想奠基·党性塑造”发挥实效,使镇村干部主动作为。二要借村“两委”换届机遇,选出一支“人品好、素质高、能力强,

 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农村带头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能人”提供一个平台,为乡村振兴夯实人力资源。

 强化责任担当,打赢脱贫攻坚。在的七年知青生活中,他把自己看成是黄土地的一部分,与群众融在一起,铡草、挑粪、放羊、修地,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改变贫困山区、传播知识文化的责任驱使着他,在离开梁家河时他说,我有一种想法,如果将来我有机会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在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做实事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是当头大事。一要在产业培育上用足心思,紧紧抓住产业增收这个牛鼻子。围绕全县“两长两短+N 个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加大规模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二要加大技术培训和政策宣讲力度,让群众不断加深对各项政策的理解,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培育出一批新的农民队伍,示范带领脱贫致富,提升群众自主脱贫意识。

 精选读《梁家河》心得体会感悟模板【二】

 从贫困户家中返回,已是掌灯时分,翻过《梁家河》的最后一页,我掩卷凝思,青年七年梁家河岁月的点点滴滴,如山涧溪流缓缓流来,直抵心扉;如轻歌细语,不绝于耳,久久回响,他带着浓浓的泥土味儿和特有的微笑,身穿黄军装,脚踩解放鞋的形象,总是跃然眼前,在我面前一次次呈现,一天的辛劳荡然无存。

 现实文学《梁家河》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怀,深情描述了青年时代的七年梁家河岁月,向我们展示一代领袖在青春岁月中的成长、成才、勤学、修德、明辨、笃行的不平凡人生经历,特别是他勤

 奋好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博学探究精神和他“蒸干水分,结合群众”,获取真知的治学态度给以我深刻启迪。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我给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梁家河时代的正是具有这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博学探究精神。

 无论是在土窑洞的煤油灯下,还是在挥鞭牧羊的后山坡上,他总是怀揣书本,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红与黑》《浮士德》,从卡尔马克思、莎士比亚再到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

 七年的梁家河岁月,青年和众多的乡亲们一样,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但也正是这七年时间,他饱读经典,遍阅名著,“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书本是他梁家河岁月的忠实伴侣。

 庄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的时间精力都十分有限,而知识却是无限的,特别是处于今天这样一种媒体日新月异,各类知识海量翻新,一切皆在变化的时代,我们在注重博学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对经典的学习,应把书当成一面镜子,将书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意志、品质来对照自己,激发提升自己,以此作为自己做好工作、服务社会的原动力。

 “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水分很多,只有结合群众,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将知识根植于时代,根植于群众,并结合于群众,这是青年梁家河时代最朴素的知识观,也正是这种知识观,奠定了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政治家品

 格,铸就了他海纳百川、胸怀天下、忠于国家、心系万民的领袖情怀,凝聚了他登高远望、汇通天下、治国理政、复兴民族的不竭动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凡事有所成者,必是悟有所获,悟有所获者,必是读有所得。将读书与求知紧密相连,将求知与为民紧密相连,将为民与济世紧密相连,这是我从梁家河岁月的读书印迹中所得出的深刻启示,也为我们今天青年一代追求梦想,实现梦想提供了有效路径和现实依据。

 今天我们正搏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作为纪检监察战线的一名新兵,我应更进一步深刻学习,感悟的梁家河岁月所蕴含的巨大精神内涵,不忘初心,不弃不馁,不急不躁,以抓铁留痕,踏石有印的工作作风,做好自己的每项工作;以学而不厌的毅力,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以学而乐思的精神,反复思量,汲取营养,总结心得;以学以致用的态度,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博学多思,乐学会学,为推动“八项规定”“四种形态”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全面落实和持续发展,决胜脱贫攻坚尽一份力。

 精选读《梁家河》心得体会感悟模板【三】

 读完纪实文学《梁家河》,青年在梁家河的艰苦磨砺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窑洞中读书求知、磨砺后脱胎换骨、实干中树立信念,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如何弘扬梁家河精神,践行对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

 《大学》说道: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动摇了修身之本,而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是不存在的。又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千丈高楼平地起。正心与修身正是人民警察践行“四句话、十六个字”的地基。

 (一)正心 一言之诺重泰山,正心首重在诺言。《梁家河》里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1993 年 9 月 27 日,时任福建省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时隔 18 年第一次回到梁家河村。当时,他挨家挨户看望了乡亲们并和大家“约定”下次回来一定带着婆姨。22 年后的 2015 年 2 月 13日,又一次回到了梁家河村,他用陕北方言向乡亲们介绍:“这是我婆姨,今儿领回来让大家见一见。”22 年前的轻轻的一句承诺,一直记着,并用行动践行了诺言。我认为作为人民警察,正心首重“诺”。“诺”在入党誓词,“诺”在入警誓词,“诺”在对党忠诚。

 坚苦磨砺铸信念,为民服务终不变。1969 年 1 月,年仅 15 岁的从北京来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生活条件顿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刚开始让跳蚤咬的小腿渗血水,到两年后被跳蚤咬依然酣然入睡;从刚开始吃的玉米面馍馍、豆面馍馍,到七年间吃的唯一一次大米饭;从打不起精神干活,到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艰苦的生活,并未打倒年轻的,而是让年轻的不断的拷问自己:“生存还是毁灭。”最后,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信念。人民警察的矢志不渝的信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人民警察提出的要求,更是共产党人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二)修身 刻苦学习求知识,修身修养在致知。在梁家河插队的日子里,用自制的煤油灯,看书看到半夜,常常都是脸被熏的黑黝黝的。第二天早上,吐出的痰也是黑的。为了一本《浮士德》,跑三十里路借阅。2013 年,在接受“金砖”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我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不但重视学习,而且善于学习。他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读完一本书,有思考、有借鉴、有批判。也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人民警察如何才能执法公正?必须知法、懂法,牢固树立执法公正的意识:1、公安民警要加强学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法律水平和知识,才能更好的公正知法。2、公安民警要通过深入学习理解到,维护公正是公安机关“立警为民 执法为民”的具体体现。

 实事求是万民连,执法公正在眼前。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乡亲们评价是一个“不撒奸儿”的人。农历二三月,陕北冰雪刚融化,寨子沟打水坠坝。卷起裤管,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干劲冲天,打成了丰产高产的淤地坝。看到村里吃的是河水,他第一个跳进井里劳动,打出了一口大口井。看到村里缺少燃料,做饭、照明都是问题,他带领乡亲们到十几里外背沙子、水泥,造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这种务实担当的品格,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担当。人民警察道德规范也说道,人民警察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实事

 求是,绝不放走一个坏人,也绝不冤枉一个好人,坚持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方针。

 正心修身何时懂,纪律严明方是本。吕侯生的嫂子高彩梅给一家人送了三双鞋垫,上面绣着“幸福好运”“常回家看看”,她说:“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彭丽媛说:“不能要。”高彩梅急得不知说什么好。彭丽媛见她一再坚持,就收下了,并付了 200 元钱。滚滚红尘中,诱惑太多,如何才能做到坚守本心,不被所动?古人如何正心与修身?先用规矩约束自己,而后循序渐进,提高自己的德行与修养,最终达到自我完善。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遵纪守法才是根本。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人民警察首先要在“规矩”内办事,不越雷池一步,不为恶小,才能以对党忠诚核心意识,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做到正心。而后以刻苦求知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品格,做一名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名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名子女亲属引以为荣的人,做一名回顾一生问心无愧的人,达到修身。

 精选读《梁家河》心得体会感悟模板【四】

 梁家河,这是一个座落于中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山村,但就是这个看起来不很起眼的陕北小村庄,却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

 陕北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是伟大的延安精神产生地,梁家河就成长在这片红色革命圣地上。在延安精神光茫的照耀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梁家河,这是一个能找到初心的地方。

 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每名共产党人都把寻求人民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党的宗旨,共产党人的初心。

 青年时期的,1969 年从北京来到这里当知青做农民,那一年他才 16 岁,而这一干,他就在这个小村庄当了七年的中国农民。这就是青年,一颗红心永向党,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今天,我们的带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继续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宗旨,朝着新时代的新征程奋勇前行。让生长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这一代人深受启迪,受益匪浅。

 梁家河,这是一个见证艰苦奋斗的地方。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八个红色大字依然在知青窑洞的外墙上醒目所在,窑洞旁边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就是当年带领乡亲们所建的。

 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带领群众开荒山,挖水窑,建沼气,办铁铺,筑淤坝……这充分体现了青年同群众苦干实干的革命精神,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人民情怀。

 正如所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梁家河,这是一部中国农村发展建设进步的光辉史。细读《梁家河》,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真正理解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实意义,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人民领袖的伟大风范。这就是,坚定的信念,坚韧的品质,为民的情怀在梁家河的山山峁茆历练了他七年难忘的知青岁月。七年的农民生活,人生的大课堂,造就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

 梁家河,陕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曾经是筑满着美好梦想的地方,如今是沧桑巨变梦想成真的地方。

 今天,我们在人民领袖,军队统帅,党的核心的带领下,正朝着新时代的新征程而奋进!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光荣而艰巨。

 正如所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让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精选读《梁家河》心得体 会感悟模板【五】

 纪实文学《梁家河》记录了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及 40 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讲述了他带领村民打坝造

 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读者深刻认识到青年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描述梁家河 40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为读者展现了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从“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和“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部分中,我读到了天降大任于斯人前的痛苦与磨难、奋斗与拼搏、智慧与担当,更找寻到了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一名公务员的职责之所在、使命之所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干部就是新时代的新知青,我辈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在自己的基层岗位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1955 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

篇五: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

梁家河心得体会_ 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_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内容:电视剧《梁家河》,取材于陕北黄土高原,平凡的生活中磨练出坚毅的品格,梁家河的精神值得人们深思学习。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的内容介绍,欢迎阅读!学习梁家河心得...

 电视剧《梁家河》,取材于陕北黄土高原,平凡的生活中磨练出坚毅的品格,梁家河的精神值得人们深思学习。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的内容介绍,欢迎阅读!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篇一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习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 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我们赣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习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通过学习习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篇二

 梁家河村的学习考察之旅,可谓不虚此行。习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身为一名村支书,当年习的很多做法,引起我的共鸣。我所工作的兴国县长冈乡曾被毛主席赞誉为"模范乡",她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如何将这些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当一名称职的"小康书记",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梁家河之行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次学习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习与百姓的交情后,我明白了不是群众不愿与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没有真心跟他交朋友;不是群众不跟你讲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没有倾入真感情。还好,近年来我市开展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干群更和谐,鱼水情更深,老百姓得了实惠,共产党得了民心,老百姓说了一句久违的话:"当年的苏区干部又回来了!"

 你的干劲有多足,取得的成绩就有多大。习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养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可贵品格。在由衷地赞叹和敬佩的同时,不由地想到我任职的塘石村。以前的塘石村,泥泞路横七竖八,水沟堵塞,垃圾遍地,被人戏称为"搪塞村""纠纷村"。如今,老百姓告别了危旧土坯房、搬进了小洋房、喝上了干净水、走上了平坦路、跳起了广场舞、玩起了微信群......我在思考,是什么让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党的好政策、是政府的关心、是村班子痛定思痛,痛下决心的气魄。

 你的公心有多强,你得民心就有多深。在梁家河人的眼里,一直为人耿直,处事公道。公道正派,廉洁奉公,我认为这是为人处世的基石。回想

 起我考选上乡镇事业单位干部时,组织上考虑到我年龄较大了,要我培养物色一名村书记候选人。一名与我关系较亲的自家兄弟多次找上我,央求我"多栽培栽培",被我断然拒绝。我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把几个群众评价高、文化水平较高、热心公益事业的"后生仔"推选上来。事后,几个老党员见到我就说:"爱民,这事做得好呀!

 参观梁家河村心得体会篇三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赵正永书记关于"全省上下要把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的要求, 7 月 3 日由厂纪委监察室组织我厂部分中层以上领导赴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参观学习。

 参观中了解学习了习近平等 15 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先进事迹。感受到了梁家河村历届村"两委"会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建设美丽乡村的艰难历程和巨大变化。参观中大家还仔细阅读了习近平同志先后给梁家河村民的4 封回信,深深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对梁家河村民的牵挂和感恩,以及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听了村党组织负责人和乡亲们详细讲述习总书记在 20xx年 2 月 13 日重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的感人细节更使大家深受感动。

 参观学习结束后,大家表示深受教育和洗礼,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做干部一定要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梁家河村山高坡陡,可耕种的田

 地较少,而在当年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群众的最大生活来源就是农田,农田稀少就意味着农民吃不饱肚

 子,养活不了妻儿老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时任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其他知青与梁家河村村民打淤地坝,修筑梯田,打坝大部分都在冬季农闲时节,乡亲们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他都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在他的带领下梁家河村建成了 14 座淤地坝,这么多年一直是梁家河村旱涝保收的聚宝盆。同时,为了解决村民的吃水、照明、打铁、穿衣等生产生活问题,习近平同志还带领知青和村民在村里建立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习总书记是一个心向群众、为民着想,为民办事的人,他在短暂的 7 年当中用心与群众交往,用生命在劳动,努力改变山村的面貌。

 做人、当干部一定要善于贴近群众,懂得感恩。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村待了 7 年,这 7 年他与当地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许是艰难的生活使他们的心贴的更紧。"1975 年 10 月 7 日,我要上清华大学,走的前一天晚上,村上杀了一头羊,家家户户来代表和我话别,并送我临别纪念——笔记本,第二天早上,我睡起来推开门,外边站满了乡亲们,那一刻我哭了。"在看到这一段时我的眼眶都湿润了,我感受到了乡亲们对习总书记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受到了他们的厚重的情谊,这也让我们大家更加的敬佩和喜欢这个人——习总书记。习总书记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1993 年、20xx 年习总书记曾多次回到延安看望梁家河村的村民,挨家挨户看望乡亲,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还把患有腿疾的

 村民吕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钱为其看病,他支持建设了梁家河小学、学校过水桥和延川中学教学楼,还给经济困难的群众寄来了钱,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20xx 年延安遭受了持续降雨灾害,习总书记写信给村干部,说"你们在灾害中积极抢险自救,我很欣慰,让村里的乡亲们过生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希望你们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习总书记的话句句体现出他的群众意识,饱含大爱深情。

 从你我做起,自觉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是幸福的源泉,不懂得感恩,就等于没有一颗善于感知幸福的心灵。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很多好人,在困境中帮助我们,让我们心存感激,但是扪心自问又有几个做到了回报和答谢呢?说到这里也许我们都会感到很惭愧。所以,从今天做起,你我都要向习总书记学习,努力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容和充满爱心地与人相处,收获更温暖的情感回报。

篇六: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

梁家河心得体会精选 2 12 篇

 篇一 读完《梁家河》,心中有激动、有感动,有收获、有升华,这本书的封面引用了习总书记的一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句话深深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后,感觉回味无穷,有很多思想碰撞。感触最深的就是梁家河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学问。

 这是修身养性的大学问。1969 年 1 月到 1975 年 10 月,总书记把 7 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里。七年里,他从一个城里人彻彻底底变成了农民,学会了砍柴种地、烧火做饭。在这里,他经受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磨练。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他经常在自制的煤油灯旁,啃着‚砖头一样厚的书‛,劳动之余,他先后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母亲》《浮士德》《叶甫盖尼• 奥尼金》《当代英雄》《红与黑》《战争与和平》《复活》《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大量关于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哲学的书

 籍,这让他在特殊的环境里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心性品质不断坚定。

 这是追寻真理的大学问。从‚逃离‛北京,到泪别梁家河,七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经历了寻梦、追梦、圆梦的历程,梁家河也成了他坚定信念的地方,意志锻造的过程。从这本书里,我们了解了一个经历了真实心路历程的习近平,我们认识了一个深入群众、平易近人、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崇尚科学、真抓实干的习近平…….更让我们看到了习近平在梁家河办起了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和磨坊,更在全省成功建造第一口沼气池……。习近平始终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行,那就是求实、务实,苦干、巧干。

 这是治国理政的大学问。孟子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七年知青岁月,锻造了总书记坚忍不拔的品质、矢志不渝的信念、志存高远的胸怀、攻坚克难的意志、为民务实的情怀以及战天斗地的勇气。在这里,培养产生了我党坚强的领导核心,孕育了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党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引领新时代实现新梦想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作为党员干部,应时时以梁家河精神激励自己,时时以梁家河学问提升自己。不断砥砺品质、磨练意志、丰富精神、钻研业务,使自己在新时代有新面貌新作为,做一名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合格党员干部。

 篇二 1999 年是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年,国家提出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水土治理措施,要求延安人民变‚兄妹开荒‛为‚兄妹造林‛,实施退耕还林,建设美好家园。延安将 25 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保留‚人均 2.5 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作为一项保障措施,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

 几年下来,梁家河光秃秃的群山上木已成林,曾经灰头土脸的坡坡洼洼披上了绿装,雨过天晴,山头上云雾缭绕,一座座大坝把几条小沟锁得滴水不漏,坝田仿佛铺上了一张张平展展的毯子,成为村里旱涝保收田、高产丰产田。

 ‚过去一干就是一整天,两头不见日头。‛村民王富忠回忆,由于土地贫瘠,王富忠的地里只能产些土豆、小米,而且收成很差。

 ‚现在,地就在家门口,不用爬山,甚至是开着三轮车、骑着

 摩托车去种地,而且 1 亩沟坝地产量顶得上 5 亩山坡地,下苦轻反而打粮多。‛对比过去,王富忠感慨万千。

 从 1999 年退耕以来,延安退耕田地 1000 万亩以上,林草覆盖率逐年提高,延安的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

 2007 年,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已整整八年了。初夏的梁家河,山山峁峁披上绿装,坡洼上郁郁葱葱,淡淡的草香在空气中弥漫,沁人心脾,山间鸟唱蝉鸣。置身其中,人们内心一片澄澈…乡亲们忍不住拿起笔写信,把内心的喜悦分享给已赴上海任职的习近平。

 同年8月28日,习近平在给村民的回信中说,自己始终不曾忘记在梁家河村度过的难忘的七年,始终不曾忘记那片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土地和朝夕相处的乡亲们。得知梁家河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水、电、路已全部到村入户,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感到非常高兴。他在信里鼓励乡亲们,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通过乡亲们的共同努力,大家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更好。

 凛冽的黄风挟裹着沙土肆虐、乌黑的浮尘笼罩着城市上空,这是往日延安留给外人的糟糕印象。而在 19 年前,延安在全国率先开展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一场波

 澜壮阔的‚绿色革命‛。如今的延安,再不是遍地黄土、风沙肆虐的旧模样。从黄到绿、由绿而美,这就是延安的新面貌。

 读后感:

 经过了 19 年轰轰烈烈退耕还林的绿色革命,现在的延安青山绵延,到处都是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人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蓝、水清、山绿、地净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梦想中的美好家园,而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我们每个人一起携起手来,继续保护我们的地球,做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低碳理念的传播者,共同维护、建设我们的绿色低碳家园。

 篇三 近日,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梁家河》一书,感触颇深。梁家河是习主席修身、立业、明志的起点,正是在那样艰苦贫穷的环境中铸就了习近平主席坚忍不拔、志存高远、无私奉献、为人民做事的领袖魅力。

 《梁家河》这本书,还原了习近平主席在梁家河下乡期间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及习近平再回梁家河时群众热烈拥护的场景,让大家近距离了解了一代伟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力量源泉,深刻理解了习主席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共命运的公仆情怀,正是梁家河那样贫穷落后的艰苦生活为他奠定了‚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以至于在今后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习近平主席始终将农村、农民、困难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路线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始终,有习近平这样一位心系人民,心系困难群众的国家主席是我们国家的幸事,是人民的幸事。

 我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袖和核心地位,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听党话,坚决跟党走。

 篇四 《梁家河》,一本一百来页的书籍,一段凝练人生心路和成长历程的故事;梁家河,一个原本贫瘠的小村庄,早已改头换面有了新模样,它也是最富饶的‚土壤‛,让有为青年在这里扎根、生长,开出繁茂的花儿,结出丰硕的果实。

 翻开《梁家河》,习近平同志说道: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你便有了十二分的好奇心,想要看看梁家河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可当你跟随着知青们一路辗转颠簸来到这个漫天黄尘,传说中‚鸟不拉屎‛的地方时,一种莫名的心酸便涌上心头。对于我

 们这一辈人来说,知青上山下乡的艰苦岁月只在老一辈口中偶尔听到过,论感受,几乎没有,所以长辈们常说忆苦才能思甜,也只有经历过那段时光的人才能真正懂得什么叫苦,什么叫甜。

 吃糙粮,睡土炕,煤油灯熏得脸孔黑亮亮,起早贪黑的劳动让人忙,过年节才能吃到的肉最香,城市与农村实在不一样。对于一心只读圣贤书、未满 16 岁的城市青年来说,确实难以接受。可正如悬崖峭壁往往能开出最美的花,当一个人下决心背水一战,不留退路,等待他的就是进步了。

 踏踏实实务工,勤勤恳恳劳动,认认真真学习,真真切切为民。身在农村,自己就是农民。那时的农民,依靠黄土地过日子,有着大智慧,是土地教会一辈辈农民怎样生存、怎样做人。习近平同志干活儿从不偷懒,并且虚心向农民学习生产、生活之道;最重要的是他会学习、会动脑,巧干实干,才有了后来的打淤地坝、修沼气池、建铁业社、挖甜水井等等,一步步改变了这个贫穷落后小村庄的生产生活面貌,这其中的艰辛都浓缩在了字里行间,印刻在了村民的眼里心头,还有梁家河的寸寸土地上。也正应了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最让我动容的是,跟随着习近平同志从北京来到梁家河的行李箱里装满了各种书籍。条件愈艰苦,他对书籍和知识的渴

 望愈发强烈。每晚在自制煤油灯的支撑下,品读各种中外史书、名著,且不说昏暗的光线对视力的伤害,单单煤油灯的气味和烟尘就够人受的了,可他却甘之如饴;走 30 里路只为借一本《浮士德》,看过了书籍还要思考当下和人生,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从读书中寻找到无尽的乐趣,才能不用费力坚持就将这份爱好一直保留下来吧。反观如今的我们,读书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可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却寥寥无几,实在惭愧。

 还有那句‚一碗水要端平‛,简单地一句话却承载了巨大的重量,那里面包含着个人的品行、村民的信任和集体的稳定,对待任何一个人、一件事都能做到不偏不倚,让多劳者不少得,少劳者不多得,最大限度激发村民劳动、干事、创业的热情,只有这样,村民才会真心信服你,打心底里亲近你,而这些又成为促使习近平同志扎根农村、一心为民,从而带领梁家河村走上摆脱贫困之路的源动力。

 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年干部来说,虽然那个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其中的苦辣酸甜却有诸多相似。我们从城市的高等学府分别来到广袤大地上无数不同的乡镇、村落,也许每个地方的生活、工作条件不尽相同,但相比城市,它们都一样有差距,相似的是,最初产生在我们心中的失落;初到基层,不善与群

 众打交道,很多时候交流起来牛头不对马嘴,遇到棘手的问题,难以寻求两全之策;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时常与家人团聚,面临防汛防滑、安全生产、脱贫攻坚等关键时期,忙起来更是食不知味、寝不遑安。这其中的辛酸苦楚只有自己知道,可当你真心付出过、努力过、经历过,当群众为你竖起大拇指,称赞你是个好小伙、好姑娘时,当集体因为有你的付出而变得越来越好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那些虽然离开了农村,却把心留在这里的干部们,内心的感动与甘甜。

 这是我们选择的路,是青年干部成长、成熟、成才的必经之路,那些山间地头蜿蜒的村道,那些汗流浃背打湿的衣衫,那些跋山涉水磨破的鞋履,那些不辞辛劳奋战的日夜,还有朴实可口的农家饭菜、香醇味浓的自酿美酒,和一张张善良、诚恳的面容。它们就如同山间奔流的条条小溪,最终汇聚成我们每个人人生中的‚梁家河‛,是缘分,是记忆,也将成为一种情怀。梁家河,我阅读过,正经历着,跟随者它的脚步,我也将找到人生中不一样的我,和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篇五 《梁家河》一书,全景式、实录性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艰难困苦磨砺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

 一步一步成长为全党核心、人民领袖的历史起点。读完这本书,一位从黄土地走来、具有博大人民情怀的领袖形象在眼前定格,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并再一次证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人民领袖产生于人民。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总会忠实的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1969 年 1 月,年仅 15 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在这里,他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锤炼了顽强意志品质,铸就了为民造福初心。2015 年 2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时,动情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小山沟里有‚大学问‛,‚大学问‛蕴含大精神。

 艰难困苦,铸就初心。杰出人物的产生,有着特殊的环境土壤和深厚的实践积淀。那个年代,在偏僻、贫困的梁家河,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才算是融入生活;白天干一天活儿,到了晚上点上煤油灯看书到半夜,才会有精神充实;打坝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才可能熟悉农活……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青年习近平先后写过 8 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别人是从零开始,他要从负数开始。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艰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中,

 他拜人民为师,向实践学习,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正是这段艰苦岁月的磨炼,正是长时间同人民群众一起摸爬滚打,让习近平从一个迷茫少年成长为胸怀远大抱负的有志青年,在困境中完成了人生的蜕变,实现了精神的升华,迈出了‚天将降大任‛的关键一步。2015 年 10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又一次回忆起梁家河:‚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初心为始,正觉为终。在梁家河,习近平整日在生活或劳动中与老乡接触,深知农村的落后与群众生活的艰苦,完全把自己融入了农民之中,称自己是‚普通农民‛甚至是‚老陕‛。他住在一孔土窑里、挤在六个人的土炕上、行走在一架架山卯间……他说一口地道的陕北话、好一口美味的酸菜、习惯了点一盏煤油灯渡过漫漫长夜……这七年,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帮村民修厕所、办识字夜校、教村民学写字,还将自己最珍贵的物品赠送给他们。回忆起那段往事,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黄

 土地的儿子‛。七年的农村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与陕北农民结下了深厚情谊,也让他从小就对农村、农民和脚下的土地有了切身的了解。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和陕北人民阔达包容的集体人格,铸就了一位人民领袖的爱民为民情怀、艰苦奋斗品质、苦干实...

篇七: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

梁家河》心得体会 10 篇 第 1 页第 1 页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0 10 篇 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时,我深深感受到领袖的不平凡是从青年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比自己在那个年龄的表现,真的是自惭形秽,相差甚远。

 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 年 8 月 14 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作为陕北的一员听到很是自豪。

 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青年习近平在陕北农村当村支书时,带领群众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10 篇 第 2 页第 2 页 建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社、磨坊,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若干年后,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谆谆教诲。这是在用实践告诉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踏踏实实的去干好每一件小事,久久为功,最终会顺利到达目的地。

 在陕北那艰苦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力量源泉。基层是大舞台、大课堂,群众是好老师。习总书记用自己青年时代在基层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基层锤炼,就要做到心随党旗在基层,情系群众共生长,为民服务敢干事,在基层磨炼中不断升华精神、检验作风、提高能力。对于干广大青年干部而言,基层的广阔天地是我们奋发有为、增长本领、干事成才的好地方,我们要勇于扎根基层这片沃土,在基层中汲取养分,努力干事创业,打好坚实基础,才能成长为遮风避雨的“大树”。

 《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我们广大青年不仅要阅读它,更要用心去感受、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真正系好人生的第一粒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10 篇 第 3 页第 3 页 扣子,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为民干实事中努力成才、在青春奋斗中砥砺前行!

 近期,全县上下掀起了学《梁家河》的热潮,通过单位组织集中学习和业余时间自学,学完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面对新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我们更要学习习总书记不怕艰难险阻、敢为人先、为民务实的工作情怀。

 首先,学习习总书记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决心和勇气。七十年代的梁家河,吃不饱,住不暖,行不通,十几岁的习近平面对恶劣的生活、工作条件,没有退缩,义无反顾。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过饮食关、跳蚤关,尽快适应环境,融入村民的生活中。带领干部群众打坝、建磨坊、修沼气池、拓宽道路,经历了其中各种艰辛,甚至留下了腿疼的病根。但他毫无怨言,总是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想着只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就开心了。

 其次,学习习总书记不怕艰辛、为民务实的踏实情怀。梁家河地处偏远,烧煤要到百里外的煤矿去拉。长期以来,群众烧火做饭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如果修建沼气池,这一系列的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为了成功修建沼气池,他前往四川考察学习,回来后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习近平带领大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10 篇 第 4 页第 4 页 家一个一个克服,挖石头、背沙子、找石灰,疏导气管……终于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从此之后,家家户户煮饭不用柴,点灯不用油,乡亲们喜悦的笑容是做好的证明。

 最后,学习习总书记勤于学习、善于修身的家国情怀。习近平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当时只有 15 岁的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放羊时在看,晚上在只有一丝微弱灯光的窑洞看书看的津津有味。习近平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他将读书与求知紧密结合。直到现在,读书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当今的大国领袖,在接收中外各种媒体采访时,习近平总能通过列举各种名著事例最终解决问题,一次又一次展现了大国领袖的风范。

 习近平说:“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虽小,但是承载了年轻时代习近平的梦想与希望,正是在这个地方让习近平练就了一身的本领。现如今,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更要抓住机遇,面对基层的工作困难,要敢于接受挑战,战胜困难。时刻心系群众,相信最终会使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

 习总书记说“我就是一个农民”,“我在梁家河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他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10 篇 第 5 页第 5 页 了农村,同农民群众同甘共苦,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被群众推选为支部书记,他在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上,关心群众疾苦,想方设法为梁家河的父老乡亲办实事,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摆在了心中最高的位置,时刻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难磨砺自己,在基层干出一片天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时时处处事事向核心看齐,在情感上忠诚拥戴核心、在政治上坚定维护核心、在行动上自觉紧跟核心,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由于工作原因,我对《梁家河》这本书进行了粗读,书中开头有一句话“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刚开始看到这句话我心里还有些疑惑,有些不解,梁家河这个地方有怎样的魅力能让总书记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读完《梁家河》这本书后,我终是明白,梁家河是习总书记启航的地方,七年的青春岁月让他在这里学会到了很多,不仅仅是他学习到的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更重要的为人处世的道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10 篇 第 6 页第 6 页 理,更是让他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受百姓馈赠,却又回馈百姓良多,建沼气、挖水井、修路、挖渠,不论去哪,他总是心头记挂着他身后的群众们。在梁家河,习总书记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

 书中第一部分写到“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陕北高原是他的根,那里培养出了他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不管自己飞的多高,梁家河始终是他的根,他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这里的人以及这个地方所带给他的“学问”。

 从一开始村民不接纳他和他有距离,到后边村民想着他推举他当党支部书记,一步步走来是习总书记对自己信念的坚守,他用实际行动让村民信服!从 1975 年离开梁家河到 2015 年回到梁家河整整 40 年的时间,总书记依旧记着当年同伴们的小名,也正是因为总书记始终把梁家河放在心里!

 我们要学习青年时期习总书记敢为人先、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坚守信念的高尚品质。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更要知行合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10 篇 第 7 页第 7 页 近期,怀着崇敬的心情,研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感触颇深,书中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和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的成长历程。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干部,就要把从中汲取的精神营养化作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践行为民的初心、苦干的作风、担当的勇气和筑梦的情怀。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习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总书记当年作为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年,在当时恶劣的政治生态下,在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之重,他没有任何抱怨和气馁,而是对信仰的历久弥坚。7 年中,从他先后写了 8 份入团申请书,10 份 中可以看出,他不但给自己树立了非常正确的理想信念,更以他那不屈的性格为自己铺下了坚实的成功之路,从担任了梁家河村大队支部书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实。作为青年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二是要加强学习,深入思考。习总书记当年白天要劳动,晚上还要坚持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他当时虽然年龄不大,但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10 篇 第 8 页第 8 页 对很多问题有了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别人开会乱哄哄,他讲话的时候大家都会静静地听,而且听得懂,认为可以干。这都源于总书记的用心观察、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我们青年干部,尤其在这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日常工作中不免会产生“本领恐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知识学习、实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学与思结合,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要立足岗位做贡献。习总书记说过,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也正是那样做的,一心想着要为乡亲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大队书记官不大,但他干的却是大事,他带领着梁家河的乡亲们发展铁业社、缝纫社,打淤地坝,创立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他担任梁家河村大队书记时才刚刚二十岁,那么年轻就勤奋进取,真抓实干,确实令人敬佩。我们青年干部,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脚踏实地,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们一定要从习总书记当年的知青岁月中汲取力量,奋发向前,勇于担当。

 看过纪实文学《梁家河》之后,感触颇深,很多精神都值得我们现在的年轻干部去学习,尤其是习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 多年前,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10 篇 第 9 页第 9 页 年轻的习近平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真抓实干的重要原则。

 我认为做事最重要的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青年习近平打坝淤地的地方,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工作要求真务实,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一切从老百姓出发,一切为老百姓服务。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作为一名基层的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做人要实实在在,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看了《梁家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10 篇 第 10 页第 10 页 河》,我觉得只有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形象才能树起来,威信才能立起来。

 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在一口气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时,我深深感受到领袖的不平凡是从青年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比自己在那个年龄的表现,真的是自惭形秽,相差甚远。

 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 年 8 月 14 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10 篇 第 11 页第 11 页 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青年习近平在陕北农村当村支书时,带领群众建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社、磨坊,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若干年后,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谆谆教诲。这是在用实践告诉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踏踏实实的去干好每一件小事,久久为功,最终会顺利到达目的地。

 在陕北那艰苦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力量源泉。基层是大舞台、...

篇八: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

《梁家河》心得体会 三 篇

  初次拿到《梁家河》这本书,就被封面的两句话所打动,“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究竟藏着什么大学问,让习总书记这般念念不忘?梁家河究竟有什么魔力,在一个少年心里深深埋下“要为人民办实事”的信念? 于是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从略读到精读,我对于梁家河的大学问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知。梁家河是习总书记为民服务意识扎根生长的地方,是他为民造福的初心萌芽的地方。掩卷沉思,从总书记的“梁家河”到我们的“梁家河”,我体悟到的学问是,要努力成为一名有辨识度的“六味”干部,即有香味、有咸味、有辣味、有苦味、有甜味、有品味。

 笃学慎思,做一名有香味的干部。所谓香味指的是博览群书、温文尔雅的书香气质。习近平到梁家河唯一的行李就是两箱书,他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上的营养。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是个书痴,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常近书香之人,自带芬芳。曾国藩曾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好的书籍是我们的文化粮仓、精神客厅、心灵牧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倾心畅谈,与书为伴,在精神的彼岸,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甘于奉献,做一名有咸味的干部。所谓咸味指的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实干精神。习近平带领梁家河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当前,全市正在大力弘扬和践行“拼搏、担当、首创”的安康创优精神。具体到我们普通干部,就是要身体力行干事创业,负责的工作再多些思考研究,经手的工作再多些认真细致,参与的事务再多些补位配合。我们只有让吃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方式,让流汗成为一种境界、一道风景,才能在满身“咸”味中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公道正派 ,做一名有辣味的干部。所谓辣味指的是公平正义、坚持原则的优秀品质。《梁家河》中有一个章节叫《村干部要“一碗水端平”》,讲的是石春阳给群众分配救济粮,社员争议很大,习近平带着大家到各户走访,谁家粮食少,就给谁家多分,这样大家谁都没话说。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当“好好先生”,处理矛盾一味“和稀泥”,怕揭短亮丑,怕伤和气,那么久而久之群众就会对我们半信半疑,心生隔阂。我们只有勇于适“辣”、乐于接“辣”、敢于用“辣”,树立“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的品格,才能够达到“红脸出汗”、“祛寒暖身”的效果,才能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淡泊名利,做一名有苦味的干部。所谓苦味指的是安贫乐道、融入群众的爱民情怀。在梁家河,习近平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他努力弥合着北京娃和村里娃的差异,村里人都说,习近平没有那种让人产生隔膜的“城市味”。这个季节我们常吃一种蔬菜叫做苦瓜,它有清热解毒、养血滋肝的功效,民间有种说法,苦瓜有一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品质,就是苦瓜与任何菜同炒同煮,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所以苦瓜被誉为“君子菜”。如此看来,做一名苦味干部,必是大有裨益。我们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才能够真正行稳致远。

 乐善好施,做一名有甜味的干部。所谓甜味指的是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习近平全力帮助吕侯生治病、把白面馍让给妇女、用自己的口粮贴补张卫庞……村里的老乡有困难找他,他都会帮助。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习近平带给群众很多“甜”,他也收获了来自群众回馈的“甜”。他说:“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给不幸的人带去一点“甜”,是雪中送炭;给幸福的人带去一点“甜”,是锦上添花。我们要有“躺着像桥,让人平心而渡;站着像梯,让人拾级而登”的精神境界,用“敬畏心”、“同理心”、“责任心”对待群众,那么我们也会品尝到“甜”的 N 次方。

 修身养德,做一名有品味的干部。所谓品味指的是内外兼修、志趣高雅的精神境界。好的品味不是穿戴高级、挥金如土,而是简单朴素、舒适自然;不是官僚意识、俯视群众,而是公仆意识、服务群众;不是消极厌世、挥霍时间,而是热爱生活、创造价值……许多外国媒体认为,习近平总是挂着微笑、风度翩翩,极富人格魅力。有品味的干部,会像蜜蜂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品格高洁如莲、气质清雅如兰。好的品味还需要我们自觉践行“诚、孝、俭、勤、和”,以每一个小家庭、小科室、小单位为半径,用好的家风、行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好品味。

 回顾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常回“梁家河”看看,用“梁家河的水”照照镜子,洗洗灵魂,努力成为一名“六味”干部,为自己的人生和国家的事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梁家河是一本大书,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近日,认真研读了《梁家河》,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少年时代与梁家河父老乡亲那段刻骨铭心、艰苦奋斗的七年峥嵘岁月,感触颇深。《梁家河》是一部习总书记

 成长史,也是梁家河的巨变史,更是一部深刻启迪我,激励我的教科书。文章用细腻的文笔、质朴的语言,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段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细细品读之后,感受颇深,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

 一是亲民、为民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习总书记当时没有知青架子,与乡亲们吃酸菜、住窑洞打成一片,担粪挑麦、带领乡亲修於坝、办沼气办实事,劳动干活抢着干,乡亲们口中的好后生。扎根人民,团结百姓,真正的融入到了群众,融入到了梁家河。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应多踩泥巴、身子下沉,带着感情,深入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团结群众,融入群众,做到心中有百姓,党和政府才能得民心。

 二是学习、实干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总书记从“懵懂的十五年少年”,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就是因为爱学习、勤思考、敢想敢干,实现了自我价值。在那个艰苦苦难的年代,再向乡亲们学习生活劳动知识,繁重劳作,饥肠辘辘后仍然点灯夜读,吸取书中精神和思想上的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党员干部处在这个知识瞬间万变的时代更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提升自己的境界,善谋事、会干事,同时运

 用所学学会巧干,避免蛮干,办实事,把自我价值发挥到极致。

 三是公平才能得到群众信任和拥护。“一碗水端平”是一种管理智慧,更是社会公平的直接体现。总书记在当大队党支部书记,处事公道,深受梁家河人的爱戴。这就告诉我们的干部处人处事要保持一颗公心,做到公道正派,廉洁奉公。

 四是要有一颗敬畏感 恩的心。习总书记不管是在福建工作还是成为国家总书记,他都深切怀念知青下乡的那段岁月,养他的糠窝头、苦菜、荞麦叶,一起奋斗的伙伴,帮助他的父老乡亲,满满的感恩之心,对黄土地的敬畏之心,告诫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脚踏实地,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要谨记群众对我们的帮助,对待乡亲们要有感情,对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要有敬畏之心,回馈百姓,回馈我们脚下的土地,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我们人生才能有更多的感动。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三

  读完梁家河,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一句句话,人来到世上,就是要办好事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碗水要端平等。这些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对于初

 来工作的我来说确实具有强有力的思想指导作用,对于提高我的政治站位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人来到世上,就是要办好事的。习总书记七年的梁家河生活,为梁家河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沼气池,坠井,缝纫社等一些列利民建设使得梁家河解放了劳动力,人民过上了好日子,归根到底是习总书记始终心怀着所有农民群众,想着为群众办好事,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当然所有的一系列成就归功于所有梁家河的干部和人民共同努力。对于我来说,要树立学习习总书记这种始终想着为人民办好事的目标,立足于本职位,做好本分工作,多去想想贫困村面临的问题,结合实际,想办法去解决,为自己的家乡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让乡亲们也能早日过上好日子。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这简单的八个字,却透露着习总书记七年所受的种种的苦。刚去梁家河时因父亲被批斗,别人异样目光看自己,导致入团,入党所受的种种阻挠等心理上的打击;后来又和群众一起打井,打坝,修梯田,背柴火等身体上的劳累。但是不论是遭受何种苦,习总书记没有畏缩,没有害怕,一往无前,不管别人怎么看,他都是做好自己,做好知青下乡的职责,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带头,有困难自己钻研,自己到处跑去求教,遇到群众不信任,不理解,就先做出来让群众看到的确是有好处,的确是能改变他们生活条件的。习总书记的这种品质是值得我们所有年轻人学习

 的,虽然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那么艰苦的日子,但是我们要明白,正是因为那么多优秀前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所有才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我们不能玩物丧志,要学习这种精神,就我个人而言,初到岗位,要努力的钻研本岗位的职责,要努力的去学习,遇到不懂的要多去向有经验的同事以及向领导请教,去了基层不能怕吃苦,要多去向基层群众学习,要做一个身上能留住泥土味的干部,扎根群众,让自己生活变得更充实。

 一碗水要端平。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任职期间,从不搞任何的偏向,甚至把自己的粮票,工资拿出来帮助别人,为集体做贡献,他的这种做法深深的影响了他周围的伙伴,以“随娃”石春阳为例在后来习总书记走后,接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后来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队修路,再到后来的发展苹果产业始终坚持了公平,公正,动脑筋,将一碗水端平。这些做法都实实在在的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我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也要做任何事都要心怀着这种公正的评判标准,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徇私舞弊,遇到困难问题也要一样想办法去将水端平。

 梁家河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与梁家河所有的群众和干部一起将梁家河带向了富裕,正如当年毛主席一样,经历各种千辛万苦带领全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让我们国民有了自信。我作为新时代的一名

 基层干部,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时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学习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时的各种精神,努力做好一名在基层发光发热的干部。

推荐访问:梁家河心得体会3000字 河心 体会 梁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