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心得体会 > 足迹观后简短心得9篇

足迹观后简短心得9篇

时间:2022-10-06 09:45:04

足迹观后简短心得9篇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心得合集55篇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心得体悟篇一6月16日,我很荣幸能够参加区里组织的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足迹观后简短心得9篇,供大家参考。

足迹观后简短心得9篇

篇一: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心得 合集 5 5 篇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心得体悟篇一 6 月 16 日,我很荣幸能够参加区里组织的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活动。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北镇市王桂兰干部学校,重温了入党誓词,观看了电影《为了这片土地》,还前往大朝阳抗战遗址,重走抗联路。整整一天时间,充实且感触颇深。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担任村支书二十五年,为正二村的乡亲们付出所有的王桂兰书记。也亲眼看到了眼前真实的正二村,心里由衷地佩服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书记、老大姐。结合自身,感觉自己与桂兰书记之间差距很大,我要向桂兰书记学习。

 学习桂兰书记的“拼”字精神,“拼字当头,万事可求,不拼不搏,一世蹉跎”。这一拼,果真让她拼出了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作为,也让老百姓信服她,敬她,爱她,称她“一个为了村民幸福而玩命拼搏的好书记”。我也要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坚持“拼”字精神,更加努力工作。

 学习桂兰书记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当干部的要求就要比别人高”,所以时时刻刻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一名干部,而且是一名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干部一起努力的干部,要当好“领头雁”。

 学习桂兰书记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把他们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办。作为区纪委常务副书记、机关支部书记,我要继续在纪检监察工作中不断听民声、知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

 学习桂兰书记“不给任何人留下人生欠条”的精神。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要对得起这个职业和职位,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坚决“不给任何人留下人生欠条”。

 桂兰书记是值得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她的事迹不是一朝一夕间一件或几件小事,而是二十几年风风雨雨中,与村民们在田间地头的心心相印里一点点积累的,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重走抗联路,回首党和国家、民族的沧桑历史、发展与现实,再看看我们身边

 的桂兰书记,我们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只有听党话、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再接再厉,继续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干部为我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心得体悟篇二 灰色的关墙算不上高大,关门正中上书“娄山关”三字也绝无想象中的气势。但当我立于关口,俯瞰众山,才能体会-笔下“雄关漫道”的真意。黔北的山,海拔不高,但险峻异常,错落有致的绝壁间,蜿蜒盘旋着一条国道,穿关口而过,链接川黔两省,古人有诗写到“大楼高压万峰巅,鸟道才容一线穿”可谓切实。就连毫无军事理论知识的我,看到这样的地形,也读懂该地的易守难攻,和战略上的重要意义。就在 80 多年前,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曾两次攻克娄山关,这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鉴证了中央红军的涅磐重生,鉴证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 年年初,中央红军血洒湘江,在围追堵截之下,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在一败再败,前途渺茫的氛围中,这次被大多数党史专家认定为中国共产党历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在这座黔北重镇召开了。会议整整开了三天,没有鲜花和掌声,虽然会场是当时遵义城的宅子,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但参会的二十余人,心情却万分沉重。整个会议围绕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以及被迫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激烈讨论,会议决议否定了以博古、李德为主的错误军事领导,进行了党和军委主要领导同志的更换,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听完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我走到会议旧址旁的广场上,端望着这座黑白色调,精巧别致的官邸,回味着这段荡气回肠的往事,我仿佛能够听见会场上,真诚坦荡的自我批评,详实全面、有理有据的反报告,以及彭德怀那饱含愤怒的湖南口音“崽卖爷田不心疼”,我深刻领会到了这次绝处逢生的会议所传导的精神“实事求是”。是的!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走进遵义会议陈列馆,站在多媒体沙盘之上,看着红色箭头所勾画出的壮丽往事“来回穿插,四渡赤水,详攻贵阳,剑指昆明,虚晃一枪,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段所有共产党人耳熟能详长征史,用实践证明了遵义会议决议的正确,你可以把临危受命、力揽狂澜、扭转乾坤等等词

 汇都用在-身上,正如陈列馆里的背景音乐“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所唱的,毛主席有足够的理由接受这样的歌颂。但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用兵真如神”依靠的是什么,是什么带领共产党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认为正是“事实求是”精神。1956 年,-在八大预备回忆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败仗,长征时候打土城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一生打过四次败仗,其中两次发生在被他自认为得意之笔的四渡赤水期间。没有丝毫的掩饰,败仗就是败仗,没有这种对大小战斗实事求是,几近严苛的总结与分析,哪有整个战役用兵如神的神来之笔。苟坝会议旧址外,走在那条的真理小道上,对于“实事求是”的理解愈发深刻,当年红军指战员正是以这种精神作为指导,在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转坎坷为通途的努力奋斗中,熔炼出最顽强不息最灿烂夺目的生命力。

 短暂而又充实的教育活动让我收获颇丰,回望党史,我们党不仅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从容与豪迈,更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悲壮与苦难。一部艰辛的奋斗史,记录了一代又一代朴实的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实践探索的伟大实践,而今,党中央吹响了决战贫困的集结号,两个百年梦想近在咫尺,越是在这关键时候,“实事求是”就显得愈发重要,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一定要把遵义会议精神带回去,带到工作中,按照总书记“努力作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要求,撸起袖子,俯下身子,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走好共产党人新的长征路!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心得体悟篇三 在党的__周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感悟初心使命,踏寻红色印记,锤炼党性意识,更好地为古塔振兴发展服务,区委组织部组织我们来到北镇王桂兰干部学校、大朝阳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参观学习。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一山一水无不镌刻着历史的丰碑,一屋一舍无不凝聚着信仰的力量,一景一物无不闪烁着党性的光芒。我们一路学习,一路感慨,一路深思,穿越历史追问、唤醒红色基因;对比榜样力量、传承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

 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我们要汲取王桂兰同志的时代价值,就是要穿越那段苦难而辉煌的岁月,带着“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党性之问”来探寻伟大的理想信念。一问,理想信念的“源泉”在哪里?就在于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上。二问,理想信念的“根本”在哪里?就在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先进性上。三问,理想信念的“基础”在哪里?就在于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

 让红色基因觉醒,让信仰种子发芽。我们自开蒙之日,就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我们的血液里天然就流淌着红色基因,心底里自始就埋藏着信仰的种子。此次参观大朝阳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与其说是“追寻”,不如说是“传承”。当年,抗日义勇军与日本侵略者的誓死抗争,共赴国难,血洒疆场。他们执着坚定的信念,强烈炽热的爱国情怀及伟大的爱国壮举,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传承。如今,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愿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愿做信仰的种子,愿做复兴路上的燎原星火。不论压力有多重、阻力有多大,我们都会破土而出、向下扎根、向上拔节,历经风雨,长成参天大树,聚成广袤森林,成为支撑起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心得体悟篇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我行所有团员在行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渡江文化园,瞻仰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听取了工作人员对战役经过和烈士事迹的讲解,观看了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亲身感受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人民解放军奋勇杀敌,夺取抗战胜利的英雄事迹。

 今年是渡江战役胜利 69 周年。69 年前,在江苏扬中的江面上,“大辫子姑娘”颜红英奋不顾身,送亲人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英雄事迹,被定格成“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经典照片,成为广泛流传的历史佳话。渡江战役中,解放军 20 军浴血奋战,扬中作为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的“江心跳板”,为渡江战役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大辫子姑娘”为代表的扬中人民,主动加入支前大军,摇着小木船帮助亲人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与解放军 20 军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谊。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感谢我行领导

 给我们的这次参观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深刻的领会到新中国的诞生源之于无数仁人志士坚持自己的理想,信仰,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战斗而换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

 我们从中获取了很多人生启迪,吸取了宝贵的精神营养,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革命先驱崇高革命精神的落实到实处,贯穿在工作当中。铭记历史,牢固树立新时期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两天前,我们的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心得体悟篇五 为在党员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发大家铭记历史、发奋图强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__年_月 28 日-29 日,城建学院教工党支部到潮汕地区进行为期 2 天的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活动。

 第一天,教工党员一起前往参观石炮台公园,公园是以崎碌炮台为主景点建筑而成的纪念性公园,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

 随后,教工党员沿着习总书记视察线路,参观了老汕头中心地带的小公园亭、潮州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了解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

 第二天,教工党员一起前往革命伟人周恩来同志办公地点潮州涵碧楼、潮州革命烈士纪念碑、潮汕革命次东根据地葫芦山等参观。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大家缅怀了在_、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教工党支部书记唐丰带领支部党员向纪念碑行注目礼,向革命烈士表达敬

 意的同时,也提醒大家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潮州涵碧楼,大家回顾了潮州的历史,1927 年,南昌起义军入粤,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郭沫若等人于 9 月 23 日到达潮州,指挥转战于潮汕各地,发动群众建立红色政权,帮助农民自卫军摧毁反动民团、打击_,至 30 日撤出,史称“潮汕七日红”。红棉南国,一战千里,枪林弹雨,强渡韩江。同志们在烈士遗物和图片资料前驻足观看。一组组丰富的人物模型、一帧帧沧桑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史料让大家对那段红色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深受教育并倍受鼓舞。

 在短短两天的红色之旅中,城建学院教工党支部党员不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受潮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亦通过追忆先烈的英勇事迹,重温党带领人民夺取美好生活的伟大功绩,坚定了为党和国家奉献一切的决心。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工作,锐意创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我们学院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篇二: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第一集《过“五关”有多难》播出,讲述了 1969 年 15 岁的习近平同志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经由时间沉淀和实践磨砺而不断成长的故事。青春的力量在迎难而上中彰显,青春的本领在经受考验中练就,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经历坎坷曲折、会面对现实考验,但这些挑战和经历都是推动青年成长的“加速器”。职业的价值、岗位的责任、不变的初心都在“奋进的道路”上体现,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在新征程上留下“坚实的足迹”,在不懈拼搏和奋斗中开启青春“满电模式”,越是艰险越是向前,越是曲折越是勇进,提升能力本领、暖心为民服务。

 经受磨砺、攻 坚克难,保持理想信念“满电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说明了理想信念对于青年成长的重要意义。青年习近平扎根黄土高原,以“改变梁家河”为志向,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奋斗,矢志不渝地前行,在探索中找“突破口”,在实践中蓄“大能量”,在攻坚克难中实现了梁家河的改变,也让自己从最初的稚嫩与迷茫转变为经受磨砺后的坚定与成熟。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的发展变化和青年干部个人的成长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乡村愈加美丽的风貌

 中凝结着心血与汗水,乡村的多姿多彩离不开躬身实践、开拓进取的“作用力”。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继续投身乡村、扎根基层,在实践中攻坚克难、厚积薄发,把成长的基础打牢,踏出“使命必践,征途必达”的脚步。

 敏而好学、孜孜以求,保持学习状态“满电模式”。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既要通过读书沉浸于“书香味”,也要通过深入基层深浸“泥土味”,对书本中丰富的知识孜孜以求,对基层群众的智慧善于汲取和提炼,转化为解决问题、提升成效的力量,把干事创业的本领练强。党员干部在学习上要有求实之心、务实之姿,要有恒心、有毅力,在“勤耕不辍”中汲取书中的养分,善于利用零碎的实践充分消化和吸收知识,通过思考的“转化”加强领悟,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智库”。青年干部要在新征程上迈出笃学的脚步,主动投身基层一线,把学习、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边学边干、缺啥补啥,在“大课堂”里开拓眼界、积极创新,以群众为“师”谦虚好问、敏而好学,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本领。

  着眼于小、扛责在肩,保持为民服务“满电模式”。为民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拳拳初心,是“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动自觉,是“让我来”“我先上”的争先姿态,是“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初心的底色,每一句关切之语、每一桩民生工程都是利民之举、

 惠民之效,青年干部要着眼于一件件为民小事,从小处做起、在细处落实,把一项项好政策、好举措落实到位,提亮民生幸福的成色。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心中装着广大群众,行动的航向以群众的所需所盼来决定,凡事都能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周全,从群众的现实利益去考量把事情办成办好,把使命担当扛起来,在为民奉献的道路上步行不辍。

  0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足迹》播出第一集《过“五关”有多难》,讲述习近平同志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五关”,在梁家河的艰难生活磨练中不断成长成才。“才从苦中来、功从苦中建”,能吃苦才能有出路。党员干部也要涵养“吃苦”精神,勇于吃苦、以苦为乐,不怕苦、能吃苦,迈好千里之路的“苦行”第一步。

  。

 刻下“肯吃苦”的印迹,迈开“不惧辛苦”的足迹。“嚼得菜根香,百事皆可做”,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党员干部应该坚持的政治本色。干事创业

 首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摆正心态、端正态度,不惧怕饮食、起卧等“物质之苦”,始终崇尚朴素勤俭,生活上“过紧日子”。要乐于到基层沾点“泥”,走最险的路、驻最偏的村、爬最高的山,在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中磨练自己。要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多些忧国忧民,少些私心杂念,多些精神追求,少些物质欲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刻下“担苦任”的印迹,迈开“不畏艰苦”的足迹。“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越是艰苦处,越发见精神,越不能畏惧“事业之苦”。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要不畏难、战艰难,不推诿、不逃避,做改革发展的“冲击钻”,以敢于担当和斗争的勇气奋勇向前。要把苦难当成是人生的老师,不怕失误、敢想敢干,能吃“别人不愿吃的苦”,更能吃“别人不敢吃的苦”,善于从困难挫折中汲取“养分”。要保持奋进前列的豪气,与强的比、跟快的赛、向高的攀,对“躺平式”干部说不,坚决不做不愿作为的“太平官员”、得过且过的“撞钟和尚”、固步自封的“井底之蛙”。

  。

 刻下“能苦干”的印迹,迈开“不辞劳苦”的足迹。“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只有埋头苦干、笃定钻研,不怕“劳动之苦”,才能干出一番事业。要树立“善于吃苦不怕吃亏”的情操,以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扎根一线,摒弃安逸享乐、拒绝急功近利,在平凡岗位上绽放芳

 华。要牢记干部“吃苦”、百姓才能“享福”,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履职尽责,在实践中干实事、解难事、办好事。要拿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潜心做事,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大地,在“苦干”中不断淬炼,用一场场“寒彻骨”迎来阵阵“扑鼻香”。

  0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心得体会

 日前,《足迹》第一集:过“五关”有多难播出,以微视频的形式讲述了 1969 年 15 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经历艰难生活的磨炼,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五关”的故事。过“五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的 7 年青春岁月,成为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有志青年的最好见证。广大年轻干部追寻足迹、坚守初心,就是要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步伐,努力做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有志青年。

  吃得环境之“苦”,共享相互支持之“甘”。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在梁家河的岁月里,无论是跳蚤关,

 还是饮食关,或是生活关,都不是习近平自己面临的挑战,是知青们需要共同闯过的关、适应的环境。在跳蚤关面前,知青们共同想办法,通过保持窑洞内清洁、进入窑洞前多多抖动裤腿等方式,破解这个问题;在饮食关面前,大家共同适应没有肉的生活,有什么吃什么,逐步适应……这些都是吃得环境之“苦”的表现,也在心手相连、并肩前行的过程中培养了深厚的情谊,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彼此成就,共同适应了陕北的环境。广大年轻干部应如他们一般,加强沟通交流、团结合作,多互相补台、少相互拆台,多相互支持、少各自为营,碰到事情商量着办、遇到难题商量着解,共享相互支持之“甘”。

  吃得劳动之“苦”,尽享本领过硬之“甘”。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没有人是天生就会劳动,就具备在基层工作、劳动、生活的经验与方法的。回望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时光,他也是从起初爬山费劲,只赚得 6 个工分的时候过来的。正因他吃得劳动之“苦”,闯过劳动之“关”,才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了基层一线的“行家里手”,在实践锻炼中锤炼了真本事、硬本领,进而什么都会干,轻松获得 10 个工分,尽享本领过硬之“甘”。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就是要如他一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把双脚放在泥土里去成长,不怕苦累、不辞辛劳、不舍昼夜,沉下心、落于行,不因不会就不做、不因事苦就

 不为,在基层大课堂、大熔炉里壮筋骨、长才干,不断修炼过硬本领,尽享强大自身后的无尽甘甜。

  吃得为民之“苦”,乐享群众满意之“甘”。把为民的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以贯之的长期坚持,一如既往的热心热忱,用真心真情真辛苦,换取群众满意。初到梁家河格格不入,甚至因为误会,习近平还遭遇过不信任的目光,与群众有距离感。慢慢地,习近平总书记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只有吃得为民之“苦”,才能乐享群众满意之“甘”。年轻干部必须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吃得为民之“苦”,当乡亲不理解时,倾尽全力耐心讲解;当乡亲不认可时,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当群众不支持时,尽己所能排忧解难,真正深入到群众身边,多与群众坐同一条板凳、同坐热炕头,听民声、知民情、解民难,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的事。

  0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心得体会

 追寻足迹、坚守初心。近日,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第一集《过“五关”有多难》讲述了 1969 年 15 岁的习近平

 同志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历经 7 年磨砺,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等“五关”的成长故事。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新时代党员干部当在困难面前“昂起头”“高抬脚”“勇跨越”,从《足迹》中解密“过关密码”,汲取赶考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

  过“艰苦奋斗”关,扎根基层“不怕苦”,汲取“俭以养德”的智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出入延安,从城市到乡下,从楼房到窑洞,吃苦在所难免。“我一去最受不了的就是跳蚤,我这个皮肤很过敏,一咬就是成片的红包,最后红包变成水泡了。”从习近平同志的回忆当中,不难看出知青生活的艰苦。但是,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没有抱怨,而是变苦为乐,战跳蚤、吃玉米团、小米、水煮白菜等粗粮,即使每顿饭只能往碗里滴一滴油,但是他仍然乐观向上,最终适应了陕北的生活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广大青年和党员干部要“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足见其良苦用心。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为人生信条,敢挑重

 担、敢啃硬骨头,在吃苦中磨炼成长、蜕掉娇气,成为可塑之才。

  过“周期惰性”关,苦修本领“勤上进”,汲取“厚积薄发”的智慧。“天下学问,多因自学。”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从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依靠别人,到什么都学,捻毛线、缝衣服被褥,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慢慢变强。据他回忆:“我几乎 365 天没有歇着,除了生病,下雨刮风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儿都干。”正是因为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让他的本领有了质的飞跃:刚开始上山爬坡气喘吁吁,每天才挣到 6 个工分,一年下来,五套全活都掌握了,体力也上来了,而且每天可以挣到 10 个工分。这启示我们党员干部,能力不是先天就具备的,而需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去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担当起领导重任。”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学习始终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驰而不息地学习,才能克服本领恐慌,真正成长为独当一面、攻坚克难、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

  过“浮躁虚夸”关,善解民忧“聚合力”,汲取“服务为民”的智慧。“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叮嘱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

 放在心上,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收入、就学、社保、医保、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在梁家河的岁月里,虽然几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但他最期待的事情却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自己则把酸菜当成“美味佳肴”。初入陕北,面对群众不信任的眼光,他主动俯下身子,与乡亲们打成一片,乡亲们也对他坦诚相待、信赖有加,后来主动来串门、聊天。“困难面前有我,我们面前无困难”,七年时光,习近平同志由城市少年成长为一名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有志青年和共产党员,并担任大队支部书记。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能赢得广泛支持和拥护,就能凝心聚力战胜一切困难挑战,成为人民信赖的好公仆,交出人生的精彩答卷。

篇三: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 3 篇

  观看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

  为全面深入开展好“四月的足迹”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2016 年*月*日,铁家坟社区组织辖区内的党员和群众等***人来到北京市延庆县平北抗日战争纪念园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爱国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追忆英烈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动人事迹。

  平北抗日战争纪念园中生动的浮雕、展厅内珍贵的文物、凝聚烈士鲜血的文字等,清晰地再现了当年平北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与日寇英勇战斗的壮烈场面。在讲解员的详细解说下,大家充分理解了平北抗战一线对于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巨大作用,也都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参观结束后,大家对英烈们的壮举表示深深的敬意,是他们用献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战火纷飞、炮声隆隆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永远地传承了下来,他们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精神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弘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看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

  我很高兴参加了这次“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很高兴认识了一起参与这次活动的队员们。我们的活动正式是从*月*日开始,虽然只有短短的 5 天,但是我觉得这 5 天让我获益匪浅。

  **月**日,我们小组所有的成员前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对我来说,

 这是个陌生的环境,之前从未到过嘉兴,很多其他组员也一样。我们到了嘉兴,稍作休息后,就开始工作了。组长会议之后,我们就分成 3 组,各自去考察路线和联系相关人员。*月*日,我们的活动正式开始了,我参加的活动是早上参观革命纪念馆和嘉兴市图书馆,响应“学党史、知党情”的号召。下午我们全员前往秀洲区实验幼儿园,与那里的小朋友近距离接触,教小朋友唱红歌,给小朋友讲英雄故事,向小朋友传播红色文化。*月*日,我们前往南湖区老干部局,采访了两位老干部,听老干部讲诉自己入党的经历,以及参加战争的经历。之后我们在南湖区街头发放有关党员意识调查的问卷。下午我们与指导老师陈老师一起去了沈钧儒纪念馆以及七一广场。*月*日的早上我们前往南湖区政府,目的是向相关人员了解老党员的关爱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这 5 天的活动排得比较满,行程比较紧。但是我们还是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地完成这次暑期社会实践。

  下面我将从 3 个方面来阐述我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1、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本次活动中,我们有很多机会学党史、知党情。我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中,看到了许多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的过程,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过程。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月*日早上采访了两位老干部的活动。两位老干部与我们分享了自己入党的经历以及参加战争的

 经历,提起往事,两位老人十分动情,年少的他们奔赴战场,为了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鲜血为我们铺就的,在场的每位成员都感触颇多。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好好学习,回报祖国,回报社会。两位老人还告诫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虽然在建设的过程中,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又人口众多,有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中国共产党是先进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就会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临走的时候,两位老人还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你们现在很幸福,要好好学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2、对自我的认识。本次实践活动,我主要负责的是通讯组的工作,通讯组的工作主要是联系媒体,通知成员,更新博客以及每天定时向院团委上交工作小结。我们的工作比较繁琐。一开始在联系媒体上就碰了很多壁,我们发出去的邮件没有任何回应,打电话出去,很多媒体联也系不到。因为时间太紧,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联系到了嘉兴部分媒体。虽然这块做得不尽人意,但是我们每次回绝或失败后,都没有气馁,我们依然振作精神,认真地完成工作。通知成员的工作相当琐碎,但是我们通讯组的成员还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把通知及时发给大家,不出现任何纰漏。博客更新和每天的工作总结主要是我负责,这些工作必须要在晚上大家把各种活动资料上交以后,我才能整理总结。所以我不得不工作到很晚。但是我觉得我很开心,因为通过资料,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我们今天的收获,那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远远超越了我的困意。

  3、对团队的认识。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主要是由大一、大二的学生。我们之间原来都不认识、都不了解。我们的活动又比较紧,没有时间让我们在活动之前相互了解。一开始我还在担心,我们的合作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之后我发现

 我的担心全是多余的。我们小组的成员每一位都尽心尽力,每一位都认真负责。大家一起商讨活动的计划,各抒己见,井井有条。对于组长的工作安排,每位成员都是认真落实。说实话我们的工作强度很大,每个人每天东奔西跑,肯定都很累,我们没有一位成员是叫苦叫累的。我们的经费比较紧张,所以大家都发扬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能省则省,保证了我们的活动能够顺利完成。最后我要感谢组长这几天的辛勤工作。作为组长,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要协调各方,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几天工作下来,组长认真负责,把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步骤都安排得井然有序,使我们的活动能够圆满完成。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十分感谢他。

  真的很庆幸自己参加了这次活动。庆幸自己能在建党 94 周年之际到中共诞生地嘉兴做社会实践;庆幸自己能够在实践中遇到给予我们活动诸多帮助与支持的给位相关人员;庆幸自己能够遇到这样一批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工作的成员;庆幸自己碰到这样一位有能力又负责的组长。

  观看追寻红色足迹心得感悟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党务干部培训,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追寻革命足迹,重温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 13 年的伟大实践,学习“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第一院区)组织党员干部于*月底赴延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这次活动,是为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发扬延安精神而组织的一次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党课。

  到达延安后,在几天的时间里,按照会场教学、现场教学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同志们对延安精神进行了回顾。首先来到了枣园革命旧居,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住过的窑洞,油灯、桌案、书札、床铺、纺车一一犹在,虽斯人已逝,但精神长存。正是在这里,在物质生活条件

 极其匮乏的地区,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带领着人民的军队同广大人民群众在一起,坚守在中国革命的最前沿,相互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国内外的敌人和反动势力展开的一次次殊死较量和搏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谱写了一曲激情岁月的英雄赞歌。在杨家岭,通过聆听解说员的讲述,大家对那段革命的历史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听完了讲述,同志们还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凤凰山革命旧址、抗大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馆……一路走来,一路感悟。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绪一下子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当年那一幅幅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画面,又再一次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令大家感触良多、获益匪浅,既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又对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增添了更崇高的敬意,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同志们都表示一定要发扬“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努力克服学院成立之初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为学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四: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新华社倾心推出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开篇“过‘五关’有多难”,讲述 15 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历经艰难生活的磨炼,勇闯“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故事。总书记是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一国领袖,他的成长故事折射出整个国家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这对于生逢大好时代的年轻干部来讲,是一堂弥足珍贵的思政教育课,有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和生活意义。

  一代人有一代的长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要闯过的关口,年轻干部要在百年奋斗的历史足迹汲取精神滋养,清楚脚下的路,扛起肩上的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闯关夺隘、乘势腾跃,惊起一路繁花,尽显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青春力量。

  勇闯“知行合一”关。进入到互联网社会,知识的增长与传播呈现爆炸式特点,表面上看如潮涌般的信息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但当短视频、公众号等全面占据我们的大脑,就容易患上“注意力涣散症”,学什么都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看似什么都懂,落实到实践却举步维艰,说到底是认识不深,实践不足。因此,年轻干部要闯过的第一道关就是“知行”关。要充分认识“知”与“行”的关系,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干事创业务必把知行同步、学以致用作为重要方法论。要在“知”上下功夫,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反复学习“四史”,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掌握与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拓宽眼界视野、增长知识才干、坚定理想信念。要把掌握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多到吃劲岗位、艰苦地区“淬火”锻炼,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淬炼锻打,练就“钢筋铁骨”。

  勇闯“心理品质”关。“躺平”“内卷”“emo”等网络热词的传播与蹿红,折射出当年青年的某种心理镜像。在不断增加的社会压力面前,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负面心理的影响。年轻干部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其心理品质如何,不仅关系自身问题和工作效能,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领导职能的发挥及辐射到的领域与人群,因此是时候正视年轻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对自身的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有全面了解,当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分析和正向激励,分析目标和行为的匹配度,关注自身进步,在点滴成绩的积累中培养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其次,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勤加运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品格性情,培养坚强意志,避免顺境时踌躇满志,逆境时颓废不振,始终保持理性平和、

 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对于党和政府而言,要重视青年的现实压力和权益诉求,高度关注并切实解决青年的婚恋、住房、就业等问题,为青年提供更好的奋斗环境和发展空间。

  勇闯“实事求是”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当前有的年轻干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冲劲大、干劲足,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有的常年坐在办公室,很少沾泥土,接“地气”不够;有的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甚至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错觉。这些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要求,虽然不是主流,但要足够重视和警惕。因此,这第三道关就是要闯过“实事求是”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不仅是思想方法问题,也关系到党性问题。年轻干部要讲实话、讲真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干实事、求实效,拒绝面子工程、不搞短期行为;要踏踏实实做调研,坚持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从真实情况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中践行实事求是的根本路径。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人生就是不断闯关的过程,年轻干部要树立伟大理想,自强不息、永葆奋斗激情,以蓬勃朝气努力跨越一个个“雪山”“草地”,征服一个个“娄

 山关”“腊子口”,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闯关的路上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跨越,唱响“我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强音。

  0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新华社推出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讲述习近平总书记跨越 40 多年的“足迹”。第 1 集《过“五关”有多难》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 7 年知青岁月中,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五关”的故事。作为一名到西藏察隅工作不足一年的基层“小白”,我也在经历着“过五关”的过程。

  过“快递关”,“低配”的生活使我学会减少欲望、勤俭节约。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享受过大城市凌晨下单、一早送达的快捷后,真的难以接受察隅两周都到不了的“快”递,更别提精挑细选后发现“此商品不支持在当前地区销售”的失落。享受不了拼多多的便宜,接受不了察隅本地的高物价,贫穷的我竟然自然而然地摆脱了消费主

 义的陷阱。我逐渐养成了“低配意识”,对物质的欲望大大减少,学会了取舍有度、知足常乐,理解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之乐”。把擦过手的纸巾晾干重复利用是我学习“不消费主义”的具体实践,不是我变得“抠门”了,而是我真心觉得勤俭节约很不错。

  过“兴趣关”,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我的兴趣,在流石滩邂逅绿绒蒿是我的梦想,高原地区的植物多样性深深吸引着我。然而来到察隅的我,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找不到可以翻阅的植物志,才发现绿绒蒿离我太过遥远。我一度丧失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儿。后来我强打起精神,走出门去,在 2 月偶遇鲜黄明媚的虎头兰,在 3 月邂逅灼灼其华的山桃,在 5 月抬头望见崖壁上一丛一簇的西藏珊瑚苣苔,在德姆拉山幸运的挖到虫草。我欣赏“树树皆秋色”“山山黄叶飞”的古玉的秋天,也领略“雨后空林生白烟”的竹瓦根的雨季。当上班路上黄连木的叶片由嫩红转为碧绿,我的情绪也终于从低落转为欣喜,原来察隅是这么美的一个地方。

  过“娱乐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地处偏远的察隅县城只有 4 条街道,站在英雄坡纪念园,整个小县城的全貌尽收眼底。这里没有大型商场,没有图书馆,没有植物园、

 博物馆、花卉市场,电影院的票价很贵。下班后无处消遣的我竟然因此拾起了书本。《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等心理学书籍帮助我克服了拖延症,纠结、焦虑的心态得以缓解。《论语》中耳熟能详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帮我解决了人生中 80%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也让我觉得“大有嚼头”、受益匪浅。我不再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事儿,而是逐渐养成了每天读书的“微习惯”,体会到“学而时习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过“工作关”,一份工作融入使命便是事业。作为一名林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事的却是跟林业“八竿子打不着”的办公室工作,我既觉得学无所用、荒废了专业,又在写理论材料时深感力不从心。但是习近平总书记都说,领导干部“都要学过了、学好了再来干是不现实的”,专业不对口决不能成为我们不干事、干不好事的借口。对工作首先要有敬畏心,把简报写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我在写简报的时候常常“三省吾身”,事件表述清楚了么?数据足够准确么?有没有加入我的思考,给简报“注入灵魂”?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哪里来的做“大事”的资本和底气呢?

  过“思想关”,此心安处是吾乡。选择“新西兰”还是“北上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难题。家人和朋友一度不

 理解我的“西藏情怀”,不理解我为什么要选择一个距离家乡 3000 多公里、距离林芝市区 9 个小时车程的偏远县城。可是我要说,是“贫瘠”的察隅包容了骄傲自负又敏感自卑、焦虑彷徨的我。杨绛先生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在“贫瘠”的察隅,我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在“低配”的生活中收获内心的丰盈。

  0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第二集《三顿炒鸡蛋为了啥》播出,讲述了 1969 年 15 岁的习近平同志下乡成为一名梁家河知青的读书故事。习近平随身带来的是书,吃饭时看的是书,上山放羊时拿的还是书。为了读到心仪已久的名著《浮士德》,习近平请借书给他的知青吃了三顿炒鸡蛋。

  最是年少应求知,最是书香能致远。在物质条件艰苦的年代,鸡蛋是“稀罕物”,但是在求知若渴的习近平眼中,书籍才是“可宝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故事不断勉励青

 年后进,教诲吾辈以“小”“大”之辩。我们要充分认识“小”“大”之义,将其相结合转化,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伴,以读书为务,汇聚知识的磅礴力量共赴新时代征程。

 以口腹之欲为“小”,以精神食粮为“大”,“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上世纪 60、70 年代,吃糠咽菜是日常,一个玉米糕、一个高粱米团子就称得上“改善生活”,“炒鸡蛋”可谓是难得一见。习近平却将口腹之欲置之度外,只看重白纸黑字的精神食粮,生动诠释了“韦编三绝”的精神。“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有幸生逢伟大时代,要倍加珍惜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的幸福感,抓住拔节孕穗的关键期,利用好工作之余的时间,不要耽于放松享乐,而要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不仅要立足本职工作、提升专业本领,还要广泛涉猎各种常备知识,关注时代前沿,坚持终身学习,努力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

 以艰难困苦为“小”,以笃志勤学为“大”,“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听说一位知青有《浮士德》,习近平便走 30 多里路去借。明代大儒宋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同样告诉我们有志勤学无关外部环境。青年干部想要取得“薄发”之效,首先要以“厚积”为务,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学海无涯”的不足感时时自我

 鞭策。“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良好的精神气质不会为外在条件所掩盖,当下流行的所谓“知性美”也同样离不开馥郁书香。青年干部要坚定“我还会”“我能行”的信念,从一切考验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以个人眼界为“小”,以民族发展为“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通过博览《资本论》《莎士比亚戏剧集》《中世纪史》等一众名著经典,习近平丰富了见闻,开拓了眼界,引发了思考,用梁家河的 7 年知青岁月为日后的实干担当打下了坚实基础。“读书本意在元元。”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青年干部要跳出个人局限,不做“井底之蛙”,努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做到学做兼顾、知行合一,在脚踏实地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拓眼界之限、明时代之需、尽作为之力,以奋斗为笔、青春为墨,共同书写好优异的赶考答卷。

篇五: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迹》第 3 3 集《十份入党申请书》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新华社推出系列微视频《足迹》第 3 集《十份入党申请书》,为我们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那充满艰辛与考验的入党之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份入党申请书不批,就写两份,两份不批,就写第三份,短短半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煤油灯下写了 10 份入党申请书。一份又一份被拒的入党申请书,如同砥石,打磨着革命的信念,凸显了忠诚和信仰。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入党精神,时刻铭记铮铮入党誓言,追寻对党忠诚红心,擦亮为民利民初心,坚定革命奋斗信心,不断强化共产主义先锋战士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自觉。

  感悟“一以贯之”的坚定,在“愿得此身长报党”中追寻对党忠诚红心。“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在战火连天的革命岁月,有轰轰烈烈的壮烈牺牲,也有柔情似水的生命绝笔,无数先烈挺起时代的脊梁,才为我们换来这盛世繁华。那些镌刻在墓碑上的名字是如此光亮,映照着一代代人举起拳头站在党旗下宣誓的模样。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从“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如今,轮到我辈接力奋斗,广大党员干部当瘅精

 瘁力以成之,以革命先辈为镜,用坚定信仰、矢志奋斗、不畏艰险的品质照耀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

  感悟“一心一意”的专情,在“俯首甘为孺子牛”中擦。

 亮为民利民初心。“什么叫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便是我们的初心。1974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入党担任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一点一滴带乡亲们办实事,一心一意为乡亲们谋幸福,为我们深刻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担当与初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远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将“镜头”聚焦基层,把“话筒”递给群众,“供需对接”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小题大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不断地深入群众中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擦亮为民利民初心。

  感悟“一往 无前”的气概,在“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坚定革命奋斗信心。“攀登者不畏险峰,前行者不惧路长。”习近平总书记的 10 份入党申请书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面对荆棘时的勇毅与坚定。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近 6 万党员仅幸存 1 万。在如此巨大的打击之下,先辈们都未曾放弃,如今有的干部却在大好时代选择“躺平”,岂不闻甘罗 12 岁拜相、公孙弘 76岁封侯,舞勺之年、古稀之年尚且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我辈

 更应该坚定奋斗信心,甘当“热锅上的蚂蚁”,争抢“烫手山芋”,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在奋斗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奋斗之路上大展拳脚、大有作为。

  《足迹》第 3 3 集《十份入党申请书》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第三集《十份入党申请书》播出,讲述了 1969 年青年习近平下乡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时期申请入党的曲折故事。

  攀登者不畏险峰,前行者不惧路长。第一份不批就写第二份,第二份不批就写第三份,一直到第十份。半年时间,“十份入党申请书”的背后,是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坚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执着。我们广大共产党员要磨砺对党忠诚的品质,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使命中坚持始终如“一”。

  一句誓言,终身践行。入党誓词,绝不是入党那一刻念一遍就结束的誓词,它是一名共产党员终身的誓词,也是终

 身的标尺。要坚守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必须要弄清自己的政治身份,精准定位自己的政治角色,扣好“第一粒扣子”,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对党忠诚、襟怀坦荡。要严守理想信念的政治底线。有了坚定的理念信念,就有了灵魂、方向,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做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经得起考验。

  一颗初心,终身相守。习近平同志从 15 岁时就到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与黄土地的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初心植根在人民这块土地上。要聚焦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找准靶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初心、实践初心,不是一时一事一朝一夕,必须勤打磨、常锤炼。广大共产党员要敢于给自己压担子,多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多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多到群众中去,主动下基层,多接接地气,多聊

 聊家长里短,多沾沾泥土味,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一份使命,终身作答。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使命。经过百年奋斗,我们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使命在肩,永不止步。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责无旁贷擦亮担当底色,争做时代发展的“弄潮儿”。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魄力,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和冲劲,用敢闯敢试的斗志、开拓进取的精神,奋力闯出一片新天地。要做愿积尺寸之功的“老黄牛”,默默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生活放在心里,勤勤恳恳付出、兢兢业业投入,将汗水流洒在大地上,把奋斗书写在时间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的实干态度心无旁骛干事业,主动挑着重担干、迎着困难上,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足迹》第 3 3 集《十份入党申请书》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第三集《十份入党申请书》播出,讲述了 1969 年 15 岁的习近平同志下乡成为一名梁家河知青期间曲折的入党故事。入党入团屡次遭拒,习近平的信念火种却愈燃愈炽。

  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在当时“文革”的大背景下,信念坚定的习近平毫不气馁,短短半年就写了十份入党申请书,终于在 20 岁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习近平总书记的入党故事启迪后进,只有坚持进步、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担当大任的信念始终如“一”,努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才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肯定,从而实现青春的价值。

  坚持一个方向,把准人生的“方向盘”,“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我是一个年轻人,追求上进有什么不对?”自幼生长在革命家庭的习近平,无惧 20 世纪70 年代风起云涌的社会环境,始终坚定追随与生俱来的红色信仰指引,在黄土高原的艰苦环境中让信仰的种子生根发芽。“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回首向来,一代代初心如磐的共产党人在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披荆斩棘,铸就了一道钢铁长城。青年干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传承红色基因,擦亮政治本色,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指路明

 灯”,善用“大思政课”的“除草剂”,及时清除思想的“杂草”,做政治素质过硬的合格青年。

 坚持一片热忱,提振干事的 “转速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来到梁家河不过两三年,习近平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延川话,渐渐熟悉了所有的农活,乡亲们称赞他为“吃苦耐劳好后生”。习近平见识广博,村民有大事小情都找他商量,还未入党的他就已经成为了人民满意的勤务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同样要经过基层这所“大学校”的历练,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增长才干。要能够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就必须“能吃苦”。青年干部要上好“吃苦”的“必修课”,甘于“沾泥带露”,方才能够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田”里做好勤恳踏实的“孺子牛”。

 坚持一份 情怀,配强致远的“发动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与推举下,习近平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担任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后,习近平同志一点一滴带领乡亲们干实事,一心一意为乡亲们谋幸福,为日后担当大任打下了坚实基础。攀登者不畏险峰,前行者不惧路长。青年干部要涵养“功成有我”的担当情怀,运用全局思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新的赶考征程上奋楫扬帆。“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青年干部是最富于工作热情的群体,要努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党

 和国家的事业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当作目标,以奋斗为笔、青春作墨,书写无悔的人生答卷。

篇六: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迹》第一集《过“五关”有多难》观后心得

 近日,《足迹》播出第一集《过“五关”有多难》,讲述习近平同志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五关”,在梁家河的艰难生活磨练中不断成长成才。“才从苦中来、功从苦中建”,能吃苦才能有出路。党员干部也要涵养“吃苦”精神,勇于吃苦、以苦为乐,不怕苦、能吃苦,迈好千里之路的“苦行”第一步。

  。

 刻下“肯吃苦”的印迹,迈开“不惧辛苦”的足迹。“嚼得菜根香,百事皆可做”,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党员干部应该坚持的政治本色。干事创业首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摆正心态、端正态度,不惧怕饮食、起卧等“物质之苦”,始终崇尚朴素勤俭,生活上“过紧日子”。要乐于到基层沾点“泥”,走最险的路、驻最偏的村、爬最高的山,在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中磨练自己。要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多些忧国忧民,少些私心杂念,多些精神追求,少些物质欲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刻下“担苦任”的印迹,迈开“不畏艰苦”的足迹。“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越是艰苦处,越发见精神,越不能畏惧“事业之苦”。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要不畏难、战艰难,不推诿、不逃避,做改革发展的“冲击钻”,以敢

 于担当和斗争的勇气奋勇向前。要把苦难当成是人生的老师,不怕失误、敢想敢干,能吃“别人不愿吃的苦”,更能吃“别人不敢吃的苦”,善于从困难挫折中汲取“养分”。要保持奋进前列的豪气,与强的比、跟快的赛、向高的攀,对“躺平式”干部说不,坚决不做不愿作为的“太平官员”、得过且过的“撞钟和尚”、固步自封的“井底之蛙”。

  。

 刻下“能苦干”的印迹,迈开“不辞劳苦”的足迹。“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只有埋头苦干、笃定钻研,不怕“劳动之苦”,才能干出一番事业。要树立“善于吃苦不怕吃亏”的情操,以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扎根一线,摒弃安逸享乐、拒绝急功近利,在平凡岗位上绽放芳华。要牢记干部“吃苦”、百姓才能“享福”,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履职尽责,在实践中干实事、解难事、办好事。要拿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潜心做事,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大地,在“苦干”中不断淬炼,用一场场“寒彻骨”迎来阵阵“扑鼻香”。

  《足迹》第一集《过“五关”有多难》观后心得

 追寻足迹、坚守初心。近日,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第一集《过“五关”有多难》讲述了 1969 年 15 岁的习近平同志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历经 7 年磨砺,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等“五关”的成长故事。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新时代党员干部当在困难面前“昂起头”“高抬脚”“勇跨越”,从《足迹》中解密“过关密码”,汲取赶考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

  过“艰苦奋斗”关,扎根基层“不怕苦”,汲取“俭以养德”的智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出入延安,从城市到乡下,从楼房到窑洞,吃苦在所难免。“我一去最受不了的就是跳蚤,我这个皮肤很过敏,一咬就是成片的红包,最后红包变成水泡了。”从习近平同志的回忆当中,不难看出知青生活的艰苦。但是,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没有抱怨,而是变苦为乐,战跳蚤、吃玉米团、小米、水煮白菜等粗粮,即使每顿饭只能往碗里滴一滴油,但是他仍然乐观向上,最终适应了陕北的生活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广大青年和党员干部要“敢于吃苦、乐

 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足见其良苦用心。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为人生信条,敢挑重担、敢啃硬骨头,在吃苦中磨炼成长、蜕掉娇气,成为可塑之才。

  过“周期惰性”关,苦修本领“勤上进”,汲取“厚积薄发”的智慧。“天下学问,多因自学。”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从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依靠别人,到什么都学,捻毛线、缝衣服被褥,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慢慢变强。据他回忆:“我几乎 365 天没有歇着,除了生病,下雨刮风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儿都干。”正是因为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让他的本领有了质的飞跃:刚开始上山爬坡气喘吁吁,每天才挣到 6 个工分,一年下来,五套全活都掌握了,体力也上来了,而且每天可以挣到 10 个工分。这启示我们党员干部,能力不是先天就具备的,而需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去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担当起领导重任。”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学习始终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驰而不息地学习,才能克服本领恐慌,真正成长为独当一面、攻坚克难、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

 过“浮躁虚 夸”关,善解民忧“聚合力”,汲取“服务为民”的智慧。“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叮嘱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收入、就学、社保、医保、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在梁家河的岁月里,虽然几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但他最期待的事情却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自己则把酸菜当成“美味佳肴”。初入陕北,面对群众不信任的眼光,他主动俯下身子,与乡亲们打成一片,乡亲们也对他坦诚相待、信赖有加,后来主动来串门、聊天。“困难面前有我,我们面前无困难”,七年时光,习近平同志由城市少年成长为一名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有志青年和共产党员,并担任大队支部书记。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能赢得广泛支持和拥护,就能凝心聚力战胜一切困难挑战,成为人民信赖的好公仆,交出人生的精彩答卷。

篇七: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观后感

 近日,新华社倾心推出 50 集系列微视频《足迹》,开篇“过‘五关’有多难”,讲述 15 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历经艰难生活的磨炼,勇闯“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故事。总书记是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一国领袖,他的成长故事折射出整个国家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这对于生逢大好时代的年轻干部来讲,是一堂弥足珍贵的思政教育课,有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和生活意义。

  一代人有一代的长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要闯过的关口,年轻干部要在百年奋斗的历史足迹汲取精神滋养,清楚脚下的路,扛起肩上的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闯关夺隘、乘势腾跃,惊起一路繁花,尽显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青春力量。

  勇闯“知行合一”关。进入到互联网社会,知识的增长与传播呈现爆炸式特点,表面上看如潮涌般的信息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但当短视频、公众号等全面占据我们的大脑,就容易患上“注意力涣散症”,学什么都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看似什么都懂,落实到实践却举步维艰,说到底是认识不深,实践不足。因此,年轻干部要闯过的第一道关就是“知行”关。要充分认识“知”与“行”的关系,“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干事创业务必把知行同步、学以致用作为重要方法论。要在“知”上下功夫,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反复学习“四史”,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掌握与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

 不断拓宽眼界视野、增长知识才干、坚定理想信念。要把掌握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多到吃劲岗位、艰苦地区“淬火”锻炼,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淬炼锻打,练就“钢筋铁骨”。

  勇闯“心理品质”关。“躺平”“内卷”“emo”等网络热词的传播与蹿红,折射出当年青年的某种心理镜像。在不断增加的社会压力面前,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负面心理的影响。年轻干部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其心理品质如何,不仅关系自身问题和工作效能,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领导职能的发挥及辐射到的领域与人群,因此是时候正视年轻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对自身的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有全面了解,当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分析和正向激励,分析目标和行为的匹配度,关注自身进步,在点滴成绩的积累中培养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其次,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勤加运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品格性情,培养坚强意志,避免顺境时踌躇满志,逆境时颓废不振,始终保持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对于党和政府而言,要重视青年的现实压力和权益诉求,高度关注并切实解决青年的婚恋、住房、就业等问题,为青年提供更好的奋斗环境和发展空间。

  勇闯“实事求是”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当前有的年轻干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冲劲大、干劲足,急功近利、

 好高骛远;有的常年坐在办公室,很少沾泥土,接“地气”不够;有的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甚至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错觉。这些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要求,虽然不是主流,但要足够重视和警惕。因此,这第三道关就是要闯过“实事求是”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不仅是思想方法问题,也关系到党性问题。年轻干部要讲实话、讲真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干实事、求实效,拒绝面子工程、不搞短期行为;要踏踏实实做调研,坚持眼睛向下, “不要只是昂首望天”,从真实情况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中践行实事求是的根本路径。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人生就是不断闯关的过程,年轻干部要树立伟大理想,自强不息、永葆奋斗激情,以蓬勃朝气努力跨越一个个“雪山”“草地”,征服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闯关的路上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跨越,唱响“我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强音。

推荐访问:足迹观后简短心得 简短 足迹 心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