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7篇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7篇

时间:2022-09-26 14:30:18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7篇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李丽芳摘要:工匠精神凸显了勇于创新的意识,倡导坚持执着的创业精神,呼唤主动创造的使命感,坚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7篇,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7篇

篇一: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

生创新创业教育之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李丽芳摘 要:工匠精神凸显了勇于创新的意识,倡导坚持执着的创业精神,呼唤主动创造的使命感,坚定了创业创新责任感,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精神存在内生逻辑关联,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的主动传承和协同融通的路径是产教深度融合,构筑“大城工匠”的师生培养模式,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校内校外”双师协同的教学队伍,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宽松浓郁的“大创业”校园文化。关键词:大学生 工匠精神 创业创新教育 创业创新精神2015 年 9 月 1 4 日,李克强总理在辽宁考察时呼唤工匠精神,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有别具一格的创新思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呼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伴随把“工匠精神”这个富有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国家层面第一次明确倡议,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划时代的指引意义,迅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工匠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工业行业以及企业生产中进行一种简单重复、机械操作的工作者。其实工匠作为一个职业符号,蕴含在其职业内涵中的工匠精神就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强烈现实意义。在创新发展新时期,工匠精神体现出了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精益求精的态度,创新开放的意识,持之以恒的斗志和追求卓越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事业心,代表着当今创新创业时代的精神要求。【1】一、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精神的内生逻辑关联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无数技艺超群的能工巧匠。无论是精于制陶器种五谷的炎帝,还是木工鲁班,解牛庖丁,纺织黄道婆等等,他们在伴随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人们独具一格的职业态度和精神特质———工匠精神。这一精神的实质在今天已有有很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并与信息时代下的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共生的内在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工匠精神凸显了勇于创新的意识我们习惯把技艺超群的匠人尊称为能工巧匠,形容匠人的技艺精湛时候常用“巧夺天工”、“鬼斧神工”、“别具匠心”、“精雕细琢”等词语。这些遣词用句凸显出了自古以来工匠人的技艺水平和工作能力。对于工匠制作的作品则被冠以“惟妙惟肖 、独具一格 、浑然天成、精美绝伦 、无与伦比 独一无二、匠心独运”等评价。可以说,“巧”、“神”、“独”、“精”更是隐喻着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匠人,将梦想变成现实的创新精神。(二)工匠精神倡导坚持执着的创业精神朱熹曾对《论语》注解,发出“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磨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之感言,【2】

 表达了工匠人在臻于至善的从艺过程中的那份坚持和执着。而工业 4. 0 时代下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线上,一些行业以机器代人,大幅减少工人的使用量,我们是否还需要“工匠精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会更高,精湛的技艺依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创业创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是基于职业的日积月累下形成的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对产品锲而不舍地追求极致的精神理念与工作品质,既包括追求完美和卓越,也包括一丝不苟确保质量,更包括心无旁骛地、不断地对工艺设计、材料和生产流程进行完善。事实上,工匠精神倡导的坚持不懈、执着追求、不言放弃,力争成功的工作品质,也是创业者的个性特征。创业活动不可避免要求创业者富有想象力,具有创意、勇于坚持的能力和冲劲,因此,贝尔(Bell)等学者认为创业者所共有的个人特质主要包括:承担风险的意愿、创新的倾向、面对难以克服的困难努力争取成功的决心。【3】

 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创业者和成功企业家身上都需要具备坚定执着的创业理念或者拥有这种永不言弃的工匠精神。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的主动传承(一)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自柯林. 博尔 1989 年在提交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提出未来的人第三本教育护照即为要具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后,创业教育得到广泛的关注。包括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都对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中不断完善其内涵。《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两个纲领性文件都强调对学生主动精神的培育、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勇于创造、开拓进取的主体意识,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培养具有后续发展能力的创业型人才。(二)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实践中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从教育理念上看,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打破常规的勇气和行为,敢于承担分析,并坦然承受失败的心态,具有不断寻求机会的能力,产生创业的激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共事,开展良好人际沟通的能力等等创业基本素质的过程,从而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种工匠素质的培育,其核心内涵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主动实践的意识,尤其强化受教育及知识的转化和技能的应用能力,从而解决创业和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而大学生创业创业活动就是指大学生为了追求个人财富和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信息,通过认真思考,大胆实践,革旧立新,从而创造新的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需要融入工匠精神,把专注于一个领域持续创新的执着和追求作为一种创业精神,一个具备良好工匠精神的创业者能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匠心坚守的创业精神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创造社会价值。三、创业创业教育和工匠精神协同融通路径在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要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激发更大活力、贯彻创新战略赢利未来,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目标,的指导思想。通过深化教育改革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大学需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以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更好地满足创新和发展需要。(一)产教深度融合,构筑“大城工匠”的师生培养模式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力探索专业亲近产业的· 8 5 2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探析○ 谢秀英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将之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既能提升思政教育水平,还能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从此出发,探讨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如学生思想复杂化、管理队伍不精练、教育管理不兼容,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包括转变工作理念、落实人才培养突出课程平台等。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管理 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同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又可以划分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将思政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升思政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也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做了相应的探析。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无论对普通院校还是重点院校而言,学生都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学生管理自然也就是高校日常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环节,将之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实现教育、管理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一)提升思政教育水平思政教育我国高等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很高的关联性。思政教育长期以来是高等教育中的难点或者不足所在,学生对其兴趣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也较为一般,这固然和思政教育的内容有关,也和教学环境的欠缺、教学平台的单一等有着重要关联。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管理内容,涉及学生在校生涯的各个方面,自然也包括思政教育的内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好的作用。首先,其为思政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生管理工作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业管理以及与之相关的校园各项内容管理,这等于为学生的思政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其次,其为思政教育创造了更多的平台。教育平台不足严重制约了思政教育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相比于单一的课程教育而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因而思政教育水平也更加显著。(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学生管理效能的好坏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对学校而言极为必要。目前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并不容乐观,不少学校仅仅为管理而管理,具体而言,便是辅导员在管理实践中完全以“管理”为中心,忽略了学生服务,对学生的心理动态、课程学习、成长发展都缺乏必要的重视,这对学生乃至学校而言,无疑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势在必行。思政教育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强调了传统思政教师的教育职能,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辅导员等一线管理员的管理职责,这对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是极为有利的。(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实践的日益人才培养模式,应聚焦地方产业,突破机制障碍,大幅提升科技研发与地方产业发展契合度,增强科研引领产业意识和学校领衔联盟组织意识,探索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院院融产业”战略,理工科学院(学科、专业)与当地企业、行业、产业园区合作共建产业(或专业)学院。设计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在大学三年级阶段把学生送入企业开展专业实践一年,结合企业和产业园区需求由企业导师指导完成其毕业设计和实训环节,开展岗前学习和技能训练,提高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大大缩短从大学课堂到企业岗位的职业差距,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从专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专业课程深入融合产业,引领技术,培养精技艺、能创业、善驱动的创新型人才。(二)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根据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每个专业每个培养层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将双创教育纳入专业教育的主阵地,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改革学分管理办法,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创业教育的选修课和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双创知识、激发双创热情。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植根课堂。加大力度改革课程体系,涵盖了通识模块、实践模块、专业及技能模块以及就业创业基础四大模块课程群。教学单位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自主设计和拓宽双创教育学分获得途径。面向有强烈创业意愿和自主创业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提供全程化指导服务。积极探索“小班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小范围、个性化、学分制”的原则,开设“科技创新实验班”,通过导师 + 科研 + 创新创业指导,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参考文献:[1]编者. 工匠精神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J]. 现代工程制造,2015 年第 10 期:1. 编者话.[2]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 职教论坛,2013 年第 34 期:94 -95.[3]Bell,Jim et al . Internationalis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 Journal of Intre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2004,2(1 -2):109 -124.[4]刘少华. 代表委员热议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呼唤响当当品牌[EB / OL]. http:/ /finance. people. com. cn/n1/2016/0308/c1004 -28179882. html,2016. 03. 08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 2014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新生代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协同研究”课题(14YJA880036)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9 5 2 ·

篇二: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

济师》2018 年第 3 期参考文献:[1] 赵普庆,闫丽.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3(1)[2] 高梦婷.以情商培养助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科教导刊,2013(12)[3] 杨坤.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研究[M].北京:九洲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154007)[作者简介:赵景会(197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摘 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主流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因此,文章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和阐述工匠精神经过历史嬗变后的当代科学内涵, 论述其重要意义及必要性,继而探索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关键词:大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3-204-02

 2016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 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这是“工匠精神”首次提出并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同时,随着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的热播,使工匠精神逐渐引起社会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

 加之,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社会风气。

 ”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学术界对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从企业方面入手,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强调企业应该培育工匠精神,而关于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方面相关研究甚少。

 鉴于此,本文拟从该方面着手,研究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并没有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出现, 而是在古代就已经有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所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在当今社会,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一)认知层面: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们铭记敬业意识,秉持认真踏实、克己自律的态度,积极主动付诸于实践,认真、忘我地投入的职业品性与职业精神状态。

 工匠精神中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高度一致。

 因此,我国在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提出了要全面培育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

 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实践者,应该将敬业精神作为内核,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二)行为层面:守正创新的实践态度工匠精神在行为方面则表现为持续专注、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的实践态度。

 工匠的技艺传承是一个认知和行为相结合的实践过程。

 首先, “认知”方面:表现为从书本中获得理论知识以及向经验丰富的各行业能手、师傅学习实践经验和技能;其次, “行为”方面:表现为工匠们不断地进行总结与锤炼,将所学的技能和诀窍付诸于实际行动,在新的时代,结合新的需求、新的理念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合理改进,坚持守正创新。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就要求我们在勤于行、巧于作、精于业的基础上,在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勇于探索, 破旧出新。

 在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异常熟悉和熟练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三)终极目标: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工匠们树立自己关于质量及品质方面的意识, 并确立其标准,铭记匠心,多次锤炼并不断完善,最终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术业有专攻,要将手头的工作做到精通、专注和极致,并将专攻做成一辈子的事业。

 我国有不少坚守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工匠,且数十年如一日,将其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

 如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都是由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周东红加工而成。

 30 年来,周东红秉持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只要经他手捞且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会超过 1 克,始终保持着成品率 100%的记录。然而,对于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热情,在学术方面,以更好、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实现好中求更好、精益求精的目标。青年是民族之魂,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青年的代表,应该用工匠精神来指导与塑造自己,使自己能够承担起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使“中国梦”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二、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新时期,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这一时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当前在互联网 + 的信息无障碍传播下, 大学生作为最活跃、最易受熏染的群体,广泛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并受到其传播的多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容易被不健康的、消极的文化思想所误导,以至于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目前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 “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都非常的盛行,很多学生都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是在对学术的研究还是对生活的态度上都抱有玩世不恭的态度。因此,在大学生中有效地融入工匠精神,并积极培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摒弃不良观念, 形成正确的“三观”,并以严谨、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当 代 大 学 生 工 匠 精 神 的 弘 扬 和 培 育●李 倩 李亚亚????????????????????● 产学研经济204 — —万方数据

 《经济师》2018 年第 3 期断钻研,提高效率和质量,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二)有助于高校实现根本任务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内在要求上高度吻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由此可见,高校教育在重视知识文化传授的同时,更应该突出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并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培养道德品质。

 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关于职业道德、 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仅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二者高度一致。

 鉴于此,当代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高校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努力完成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 实现根本任务。

 另外,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并影响身边的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从而有利于高校实现更长久的发展。(三)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弘扬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

 现如今,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要想实现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的就是要有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从而肩负起经济转型发展中创新的使命。

 纵观古今中外,科技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因此,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起推动作用。三、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探索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主流精神,对我们自身、高校以及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并用其指导和塑造我们的精神风貌。

 具体可以从自身、高校、社会等方面入手。(一)明确自身地位,提高自身素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则应该加深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明确自身作为中国梦的筑梦者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新时期“工匠精神”中的内涵一致,因此,就要求我们注重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意识,加强理论学习,自觉抵制由网络碎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端正态度,做到一丝不苟、持续专注,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理念,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二)促进高校与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机融合高校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通过高校,并有效地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加强学校教育,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1.在思政教育中积极地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高校实现根本任务, 高校思政课的相关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因此,我们可以将高校的思政课与培养工匠精神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在传授思政课的同时,将工匠精神的内涵等融入到其教学内容中,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铭记匠心,持续专注、追求卓越、知行合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使学生意识和了解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大学生们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另外,教师作为引路人,应该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学生积极践行,做好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传帮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高校教师要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因此, 在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做好学生工作,尽可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力。

 此外,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用“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2.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的熏陶是深远持久的,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比如在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竞赛;邀请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走进校园;开展师生知识交流会、进行优秀爱岗敬业教师评比活动,打造本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培育各方面素质不断完善的综合型人才。

 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展面,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3.在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实践出真知。只有躬行实践,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并且激励自己将其作为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因此,高校应搭好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实习训练基地, 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中切实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

 同时, 也可以根据学生未来可能从业的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训练,从而加深学生们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并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和感悟其本质,做到知行合一, 吸取巨大的精神力量。

 另外, 高校还可以采用“导师—— — 学徒制”。“学徒制”与创新实践实训相结合,鼓励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可在院系内,也可跨院系在交叉学科间实行,与日常教学实验实践科研相结合。

 通过这些实践方法,培养学生崇尚学术,躬行实践的良好习惯,脚踏实地,认真钻研,不断超越自我,迎合创新的时代需要。(三)优化社会环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良的社会环境是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过程中的阻碍。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努力营造和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助推力。

 现如今,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海量的信息在广泛地传播,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以至于形成网络碎片化认知。

 鉴于此,政府应该努力净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营造和谐、良好的外部环境,突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作用,积极宣传。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并建立优秀工匠的专栏,使更多的人去浏览和翻阅,并进行互动,增加点击率,发挥典型和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此外,政府还应该注意加强网络监督,弘扬正确的三观精神,传播正能量。总之,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既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需要学生、高校、社会等多方努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 并用其指导和塑造自己的精神风貌。参考文献:[1] 巢居鹏.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90)

 [2] 张佳景,魏杏芳,董志.网络碎片化认知背景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临汾 041000)

 [作者简介:李倩,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亚亚,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编:贾伟)????????????????????????????????● 产学研经济205 — —万方数据

篇三: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

应如何看待“工匠精神”?

  首先,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将事物做到极致,对待所做事物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

 去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了“工匠精神”这一代表着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严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极致等内涵的词汇!于是“工匠精神”也随之火了起来。

 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呢

 今年 1 月 4 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1895 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高铁、飞机、大炮都造得出来,圆珠笔的圆珠竟然还不能生产!

  而要改变现状,先要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要将工匠精神这种思想深入的贯彻人心。作为大学生,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2016 年 5 月,北大古生物专业毕业生薛逸凡于 2014 年拍摄的毕业照走红了网络,原来在这张“北大 2010 级古生物专业合影”里,只有她一个人。这一略显“奇葩”的合照,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古生物学,这是一个连北大人都不一定知晓的专业。

 而若问曾不被看好出路的薛逸凡如今在做什么,答案是振奋人心的:她已经修完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从下半年开始带薪

 攻读博士学位。而她最初选择古生物的原因也很简单——“我来元培学院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薛逸凡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专业,比起大多数的大学生,近乎是学到了极致、爱到了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一种体现。

篇四: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

前言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当代最活跃的群体,是传播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力量,是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的生力军 [1]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媒体在数字电视、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等多元化因素刺激下顺势而出,大学生是新时代新媒体运用与获益的一大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新时代工匠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增强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对于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推进国家工业强国战略具有高度的理论意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二、新媒体的特点及给当代教育带来的变革新媒体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作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以及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由于新媒体具有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互动性强、传播渠道多、信息资源海量等特点,在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观念、内容、手段、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当代大学生群体以“00后”为主,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偏好于图片、音频、视频等传播途径和方式,体验式、互动式、浸入式学习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更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实现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也需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借助新媒体这一技术形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介,通过微课、慕课等教育平台,打破传统教育方式“我说你听”的单向理论灌输,促使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互动,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互动,抢占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真正以大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浅析张瑞琪(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各种传媒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宣传作用,提高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关键词]新媒体;工匠精神;大学生;培育[基金项目]2018年度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18SK0001)[作者简介]张瑞琪(2000—),女,内蒙古赤峰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在读(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中图分类号]R7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2021)17-0177-04 [收稿日期]2021-01-202021年 4月第 17期Apr.2021No.17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ANDTEACHINGFORUM177 - -

 学生喜闻乐见和紧跟时代潮流的形式,实现新时代工匠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三、新媒体在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一)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提高工匠精神培育效果马克思认为, “人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说,人活于世并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依存社会而存在,现实中的自我,是个体自身与社会外部环境互动的产物。工匠精神培育,如果仅局限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进行枯燥的宣讲,对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理解,就会显得抽象、肤浅并且流于形式,无法内化为自身价值取向。只有从大学生角度出发,让他们发自内心主动地接受工匠精神教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者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培育工匠精神的效果。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所以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建设“工匠精神云课堂”,充分发挥新媒体资源在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及手段中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网站、官方媒体等主旋律平台,分享弘扬工匠精神的作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结合课堂内容录制工匠精神起源、传统工匠文化解析和新时代工匠精神人物评说等理论性和趣味性交互的慕课视频,生动立体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深刻地领会工匠精神及其内在价值,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几年基于新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智慧教室,支持远程互动以及更多教学场景,可以“互联网+工匠精神”等形式,实现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应充分借助微课和微视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突破传统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空间和场域受限的问题,打造传播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云课堂”。(二)改进教学模式,增强针对性,提升趣味性新媒体所具有的数字化、网络化特征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时对教师的依赖,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和教师具有相同的机会面对知识。教师应围绕工匠精神的主体,实施基于问题、案例的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倡导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推动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借助新媒体技术,教师由过去的知识灌输者、传授者、把关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可以教师与学生合作建设“工匠精神案例库”。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由学生以演讲或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的分享。从同龄人的角度进行工匠精神传播,无论是内容本身的展现形式还是讲述者的语言风格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通常是被动和机械式的,新媒体技术为个体参与传播过程提供了一个双向通道,学生在该过程中既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学习者个体因此可以主动参与 [3] 。新媒体使学生与他人一起形成、发展和创造关于某一事物的共同知识和符合情境的个体知识。学生也从一个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知识创造者,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能够及时、自由地进行自我表达,与他人(包括教师、专家、同学等)分享观点,接受他人的判断、评价,保持与他人的持续对话。在对话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4] 。此外,课堂上学生通过将自己的手机与智慧教室网络系统相连接,运用智慧教室的移动客户端功能进行课堂互动,与教师围绕新时代工匠精神等课题进行讨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多端远程、互动教学。这种“互联网+思政课”的模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互动意识,使课堂内容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三)新媒体助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文化是一定的人群在一定环境下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人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校园文化是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传承,渐渐积累起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生存在与发展的支撑力和内驱力,是大学对外展示形象、提升品牌,对内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构建共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5] 。加拿大的著名学者斯蒂芬利考克教授在《我见之牛津》一书中深有感触地讲到:

 “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校园是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 4月178 - -

 每一个大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在读期间每个大学生80%以上的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因此高校对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在校生,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环境具有一种环境教育的力量,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 。以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为主要推手,搭建师生一体化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让师生可以在网上学习和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拓宽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渠道。首先,学校可以开通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借助校园大学生群体庞大的“粉丝效应”来积攒人气、扩大规模,当达到一定影响程度的时候,可以开设大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教育专栏,定时定期推送原创或转发一些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和学术文章,在专栏下方设置评论区,通过精选优质留言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弘扬和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学校可以建立以学院、专业或班级为单位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交流群,在群内定期转发有关传统工匠典故、新时代工匠精神事迹的文章资料和视频集锦,鼓励大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各抒己见,互相学习,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达到寓教于乐的培养效果。在这种线上交流学习的形式下,学生更愿意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和学校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到工匠精神教育的效果和对学生的影响,得到教育效果真实的反馈。同时还可以定期以群内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工匠精神相关问题和现有培育形式的观点看法和建议,从而有选择地优化和改进培育方法和途径。再次,利用微信、微博多样化的互动特性,发起高校“优秀工匠”校园投票,鼓励校园师生踊跃参与,一起评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心仪的杰出工匠。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以对候选人的事迹案例进一步了解,同时对新时代工匠精神各种含义在现实中的不同展现形成更广阔的认识。从传媒的角度,要控制自为型舆论,引导自在型舆论,还可以培养意见领袖,进而传播正能量,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形成全民全社会关注学习工匠精神的风潮。最后,新媒体拓展了信息传播通道,为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真实世界数据,以及连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经验的人等,都可以提供工匠人物、工匠精神的相关信息,为信息联通、重组和再造提供了条件。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学生除了接受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有关工匠精神的知识外,还可以从博客、开放式课程、网络资源库等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为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加工以及促使信息呈现出活跃的、快速发展的、生成性的新型特征提供了便利 [3] 。(四)新媒体助力课外及实践活动,提高工匠精神实践效果要实现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全方位融入,首先应该进行系统完整、专业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高校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建设体现专业特点的校内实训基地。例如工科院校的实习,紧密结合工匠精神,加大对工匠精神的体验力度;文科类如新闻类文科专业,可建立高清演播室、图像处理实训室以及新闻采编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基地。除此之外,可以借助VR、智慧教室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及配套系统,让学生能在较为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开展项目演练,提前感知未来职业生涯的氛围,使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不只停留于理论层面,更要让他们切身感受工匠精神对实践活动的指导,运用学到的工匠精神理论完成实践项目,真正做到将工匠精神外化于生活实践之中。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和宣传新时代工匠精神。跟踪大国工匠、艺术家们的工作,利用新媒体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等特点,将大师们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独具匠心的工匠精神,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并进一步利用新媒体无时间限制、随时加工发布的优势,实现视频的实时发布。不同院系或不同专业可以分别围绕不同行业、不同年代或不同主题,制作一批经典的工匠精神系列专题片,形成系列化、多视角的工匠精神专题资源库,还可以在校际进行交流、展演、研讨等。新媒体交互性极强,通过新媒体的互动,能够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同时,现在各学校要求大学生定期进行“青年大学习”的观看与答题,往期包括了经济发展、党张瑞琪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浅析 第 17期179 - -

 史经典等丰富内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可以将工匠精神培育与“青年大学习”相结合,建立工匠精神特辑,对代表工匠精神的地点、人物、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和介绍,提高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和认知度。相关人物事迹对于学生内心的触动往往会给他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这一途径还可以让所有大学生同等程度地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此外,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亲临生产一线切身感受,去科技馆、职业体验馆参观的方式,丰富大学生工匠精神教育的载体,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还可以定期邀请工匠人物、企业家到校授课、开设讲座,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等。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形式开发“移动互联网+App”企业项目翻转教学平台,创建工匠精神实践资源库,推进新媒体资源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学术会议、知识竞赛和毕业设计等形式,多方位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水平。要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宽工匠精神培育的维度。实现校、企、研多方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

篇五: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

项目:2019 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项目 (2019 -GX -092);2018 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8SKGHO35);2018 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18 -GX -290);2017 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BS24)作者简介:李 净(1987—),女,四川宜宾人,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谢霄男(1987—),男,内蒙古赤峰人,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5No.5,2020

  学 术 探 索Academic Exploration2020 年 5 月May,2020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与培养路径李 净,谢霄男(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南岸 400065)摘要:从“新时代”“工匠精神”“大学生工匠精神”概念的阐释出发理解“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正确的劳动观念”“精进的处世态度”“不渝的创新意识”等是构成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要素。让新时代大学生真正从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受益,关键在行动。以“坚守信仰”为魂、以“注重细节”为本、以“鼓励原创”为要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工作,有助于塑造出一流的时代新人。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723X(2020)05 -0136 -08

 习近平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1] 我国历史上从不缺乏能够制造出精工巧物的匠人。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从时间上来看“现今比较确定的是,具备艺术家气质的独立工匠,其出现年代可能要追溯到农耕时代”。[2] 还有论者称“中国工匠精神 1.0 时代造就了四大发明、万国来朝的盛况,造就了多彩的农耕文明”[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 伟大的时代需要涵养伟大的精神。站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4] 时代号角已经吹响的历史方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涵养大学生工匠精神应该积极作为。一、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由“工匠”和“精神”两部分组成。“工匠”又由两个部构成,分别是“工”与“匠”。我国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在齐国推行变法时,曾提出“四民分业,士农工商”。他将国民分为四个阶层,即军士、农民、工匠、商人。这里的“工”指的是“手工业者”,也即体力劳动者。因工作属性的差别与具体分工的不同,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手工业者常常与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士等阶层相区分。在我国,并非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够称之为“匠”。在日本,与“匠”意思等同但使用频率更高的是“职人”。[5] 从“工”到“匠”,也即从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匠人,需要参加具体的劳动训练,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积累一定的知识与经验。有学者指出,普通劳动者成长为匠人,并不仅仅是一种名称上的变化,更代表一种质的飞跃。[2] 普通劳动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是“普通”的,但能将看似“普通”的工作做得“不普通”也即追求“极致”与“卓越”者,就是“匠人”(“职人”)。所谓“精神”,指的是人的生命体征的直接反映。有的劳动者终其一生都无法成为匠人,而有的劳动者却6 3 1万方数据

 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在这两类行为主体身上所直接反映出的生命体征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狭义的“工匠精神”指的是为以手工劳动(体力劳动)为基本方式的劳动者生命体征的直接反映。恩格斯指出:“工具的使用是人脱离动物界的第一步,劳动使人真正成为人,并且推动人类文明不断演进。”[6] 这里的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人在制造与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既付出了体力劳动(手工劳动),又付出了脑力劳动。从广义上界定“工匠”的外延,应涵盖体力劳动者(手工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管仲认为“士农”与“工商”均是“国之石民”,有将四个阶层并举之义,在其身上也应该具有相同的生命体征。日本从近世以后,尽管“职人”主要用来指代手工业从业者,但也可以用来形象地指称精于术业、忠于职守的其他阶层。[5]据此,我们可以将广义的“工匠精神”定义为付出人类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或称手工劳动,又包括脑力劳动)的各阶层人士呈现出的各种生命体征。无论是从狭义还是从广义上理解“工匠精神”,其所指称的对象非常明确,一定是劳动者。劳动者在具体的岗位上开展工作所呈现出的敬业意识、专注精神、严谨作风、踏实品格等等,是谓“工匠精神”。习近平告诫我们要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广义的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分析。(二)大学生工匠精神有学者指出:“现在人们所崇尚的工匠精神,其实主要指的是大工业时代(1881—1935 年)前,工匠制作艺术品的精神。”[2] 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大学,肇始于 19 世纪初。1809 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办,标志着现代意义上大学的诞生。亚洲范围内,创办最早的现代大学是于 1877 年成立的日本东京大学。在我国,创办最早的现代大学是始建于 1895 年的北洋大学堂。从时间上来看,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创办于大工业时代降临以后。我们所崇尚的,主要是大工业时代来临之前的工匠精神。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工业时代到来以后,耗费手工劳动的工作很大一部分被机器生产所取代。工匠作为被时代“淘汰”的特殊群体,如何在被视为“读书人”的大学生身上反映出生命体征,是我们有必要认真加以思考的课题。我国现代大学虽然创立于大工业时代以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尽管是 19 世纪末期才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大工业时代来临之前从事手工劳动的工匠所恪守的崇高精神就已经并应该被人们所遗忘。在现代大学求学的学生从身份上来看,尽管与大工业时代来临前的学徒在求学场所、授课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经过长期努力才能习得技能、不断历练才能积累经验、虚心好学才能不断精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才能堪称一流等精神内核是高度一致的。大学生掌握高超的能力与本领,同样需要具备大工业时代来临前学徒成长为匠人所必备的宝贵生命体征。也就是说,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这一群体尽管是大工业时代以后才出现的,但其仍然可以从大工业时代来临之前的工匠身上继承并拓展出新的生命体征。大学生工匠精神这一概念本身,就既蕴含了历史继承性,又具有开拓创新性。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一经被大机器所取代,从历史发展的大势上来看,已经具有不可逆性。我们分析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不是要求大学生重新回到过去,从事传统的手工生产劳作,而是希望其从具有高超手艺的传统工匠身上,秉持具有传承价值的生命体征。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经日渐成为人类社会主导发展方式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传承传统手工业者的宝贵生命体征的同时,还要结合时代所需对之进行拓展与创新。如此,工匠精神才能被赋予生命活力而融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我们研究并倡导大学生工匠精神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大学生都要成长为工匠,而是要申明工匠精神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没有过时,都不应该被历史所尘封、被人们所淡忘。可事实上,由于长期受到某种思想偏见的影响,在一些人眼中工匠从事的工作是重复、繁重并且是无意义的。如果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工匠这一群体,很难避免对该群体身上呈现的生命体征存在有失偏颇的理解。传统儒家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学生作为“读书人”,固然要在高校学习专业文化知识,饱览各种圣贤典籍。但这绝不意味着其从前大工业时代的工匠身上传承生命体征就会没有出息、没有前途。有学者坦言,制约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块巨大绊脚石,正是认为读书人才能出人头地,做工匠只会屈居人下。这种观念不仅存在于古代,在现代生活中仍然有着影响力。[2] 将大学生与工匠并提,一个很7 3 1万方数据

 重要的原因是要阐明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工匠出类拔萃在生命体征上具有高度的融通性,助力我们在科技强国道路上行稳致远。因此,所谓“大学生工匠精神”指的是,大学生从前工业时代的工匠身上传承并弘扬的专心敬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心无旁骛、顽强执着、坚忍勇毅、善于创新、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等生命体征,并将之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三)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有新的担当、新的作为。厘清“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我们有必要先对“新时代”进行重点解析。“新时代”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日益切近的伟大历史时期。我国从近代以后,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加之内战频仍,现代化进程曾长期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改革开放后,广大人民群众渴盼改变贫穷的国家面貌。经过四十余年的接续奋斗,中华大地的面貌焕然一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由于一些地方、一些企业片面看重经济效益,一味追求速度轻视质量,社会风气渐趋呈现出浮躁的迹象。到 2050年,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届时,如若我国生产的产品是廉价、劣质的代名词,显然与强国身份不相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新使命是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够如期建成。要完成这一使命,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将心静下来,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功利浮躁的工作观。新时代大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就应该竭尽所能磨炼技能。秉持修行般的价值观磨炼技能是一个“慢功夫”。将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没有捷径可循,需要有强大的韧劲与一往无前的勇气。有着“中国精造之父”美誉的聂圣哲指出:“培养工匠,走任何捷径都是最大的弯路。”[3] 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最鲜明的生命体征,是在浮躁的社会背景下沉潜自己的内心,拒绝身边的各种诱惑,肯下“慢功夫”“苦功夫”练就一身“硬本领”。投机取巧、耍“小聪明”、走“捷径”,对于练就过硬的本领而言,恰恰是“最大的弯路”。沿着弯路走下去,也往往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苦练硬本领要“慢下来”是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一大生命体征。新时代大学生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习近平在介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借用了一个农学术语“压茬拓展”。社会主义改革事业要一茬接着一茬干,要“不误农时、不让地闲”。“不误农时”强调的是把握好历史机遇。新时代大学生在把握历史机遇的过程中不能消极被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不是等来的、靠来的,而是凭真抓实干、真修实行奋斗出来的。历史机遇的把握尤为讲求时效性,时间窗口一旦打开而没有及时把握,难免追悔莫及。“不误农时、抓紧抢种”建立在对时令的准确把握与对抢种工作的严格训练上。对时令的把握不到位必将贻误抢种时机,为此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能做到 99.99%,绝不做到 99.9%。“不让地闲”强调的是中华民族逐梦征程的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对土地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中华民族筑梦征程的每一步都精心安排、细心耕耘,正是工匠精神的真实展现。处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的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既要“有为”“乐为”,又要“敢为”“善为”。新时代大学生接下来应该怎么干?习近平在2020 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7] 以“时不我与、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加快练就过硬本领,是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担当与作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把握新机遇要“快起来”是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另一大生命体征。因此,所谓“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指的是处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的大学生所坚守的苦练硬本领要“慢下来”、把握新机遇要“快起来”的生命体征。二、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中华民族肌体里潜存着工匠精神,这使得我国的能工巧匠可以在农耕文明时代取得令世人惊叹的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头,新时代大学生传承并弘扬这一伟大精神,关乎中华文明新辉煌的铸就。(一)正确的劳动观念有研究者指出:“高尚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的,如果忽视工匠精神,那么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辉煌就难免受挫。”[8] 我国前工业时代的工匠及其所持守的工匠精神曾创造过令世人震惊的伟大成就。比如春秋时期鲁国的公输盘发明了为数众多的工具、东汉时期的张衡研制了地动仪、隋朝时期的李春主持修建了赵州桥、北宋时期的沈括撰写了《梦溪笔谈》等等。有8 3 1万方数据

 论者不无感慨地指出:“曾几何时,我们这一国家也是一个能盛产能工巧匠的国度。到如今,风头竟然被日本、德国、瑞士等后来者抢了去。”[3] 这里有一个时间上的限定词“曾几何时”,“曾”是文言副词,有“乃”的意思。“几何”有多少、若干之义。“时”指的是时间。也就是说,我国历史上曾是一个盛产能工巧匠的国度,距离这一时期并没经历过长的时间。言下之意是工匠精神在我国衰落的时间并不久远。与此同时,这段话也隐藏着另一重深意,作为一个即将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度,理应有着更多的大国工匠乃至大国巨匠,而现实状况距离理想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前部长李毅中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时指出:“我国处于工业化的后期,而非后工业化时代。”[9]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纯手工劳动,专事手工生产的劳动者社会地位有所下降,其秉持的工匠精神为人们所重视的程度也不断在降低。立足整个中华文明史梳理这一历史时期,其所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一些工厂...

篇六: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

)社会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战场所 (五)社会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战场所 工匠精神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这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今的企业界,不仅仅需要大批技术过硬的工匠和技术工人,更需要努力培育工匠精神。目前,公司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经济大环境日益严峻,我们有必要通过推行做事严谨的工匠精神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收益,令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的 邀

 为了提高广大工程 毯 人员对“工匠精神”的 毡 认识,从而在企业内部 诌 达成以下目标:1、在 伞 企业内部形成尊重知识 侯 、尊重人才的氛围/土 穴 壤。2、形成企业内部 答 学习型组织。

  3、 恭 让更多的工程人员能专 硅 注于某一范畴深耕细作 婴 、做到极致。

  最终 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养 ,提高产品质量,提高 尸 收益,令公司实现可持 邪 续发展。

 三、活动主题 千

 工匠精神主题活动。

 四 尘 、活动对象

 工程人员, 知 合计 56 人。

 五、活动 畜 内容

  1、开展“工 胡 匠精神”理论培训活动 坞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将 停 利用一次全员培训的方 谩 式向

  全体工程人员 只 做活动动员,让工程人 舍 员了解“工匠精神”主 就 题活动内容及相关的活 吾 动安排,启动本次主题 盅 教育活动。同时利用内 奖 部网络、宣传栏等形式 副 ,宣传“工匠精神”提 万 出的背景及内涵等,营 赫 造活动氛围。

  2、 剧 开展“工匠精神”视频 侦 教育活动。通过观看中 绎 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大 诌 国工匠》,了解

  1 后 0 个工匠“10 双劳动 英 的手”所缔造的神话, 砸 让我们感知“原来还有 柒 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衬 体会能够数十年如一日 噶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 笆 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 饯 ,凭着专注和坚守,缔 炳 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 椰 国制造”神话故事的执 伏着精神。

  3、开展 璃 “工匠精神”大讨论活 嘿 动。人力资源及行政部 游将召集相关部门集中开 梁 展“工匠

  精神”大 棘 讨论,让工程人员明确 学 “工匠精神”的实质内 咆 涵,通过增强对“工匠 酿 精神”的认识,树立严 挟 谨、精益求精、追求极 版 致的精神和信念,并立 臃 足于本岗。4、开展“ 细工匠精神”征文大赛活 霍 动。通过大赛,增强对 巷 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 怯 ,让工

 匠精神在全 峡 公司形成一种共识,使 豌 其成为公司制造过程的 译 内在支撑。

 六、活动时 营 间 XX 年 11 月—12 联 月,具体计划如下:

 催

 说明:因培训室空间 腰 有限,上述各种培训及 短 讨论活动均需分两批进 游 行。培训完毕,每人均 盆 需 提交“培训心得”。

 盒

 七、费用预算

  因培 讶 训形式均属于内部培训 菠 ,不产生直接费用,只 鸿 有征文大赛活动产生直 笼 接费用,具体预算如下 蘸 :

  说明:本次征文 倾 比赛,将与培训完毕后 景 的“培训心得”相结合 协 ,从中选出优秀的“培 图 训心得”,

  并对优 玛 秀者予以奖励,而获奖 舵 作品将于公司报刊上予 稀以刊登。

 审批:审核:

 举 制作:

 中国为什么需要 俞 工匠精神

  1.工匠 崖 精神存一颗工匠般的心 怖 去做事,去生活

  工 趣 作是一种修行,世间只 棱 有必然性却没有偶然性 寥 !

 截止到 XX 年,寿命 愁 超过 200 年的企业, 源

 日本有 3146 家 振 ,为全球最多,德国有 钵 837 家,

  荷兰有 脚 222 家,法国有 19 半 6 家。为什么这些长 他 玻 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 宜 ?我们反复研究了这

 些 惯 长寿企业,发现他们都 忙 在传承着一种精髓—

 饯

 —工匠精神!很多人 涯 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 膀 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 御 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 句 们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 晌 质,坚定、踏实、精益 衬 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 译 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 鹤 成功的企业家身上都具 援 有这种工匠精神。2. 掇“工匠精神”可以从瑞 塔 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 藐 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 汀 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 看 、 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 厄 磨、专心雕琢、他们用 绿 心 来制造产品的态度就 诌 是工匠精神的思维与理 忘

 念。在工匠们的眼 螟 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 簿 求精、 对制造的一丝不 预 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 周 ,除此 之外,别无所求 镐 。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 酸 一的工

  匠精神,瑞 骗 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 手 畅销全球、成为传承百 腻 年的经典典范。工匠精 尼 神并不是瑞士的专利, 胳 在日本的企业之中,日 衙 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

 要 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 梳 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 早 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 梢 就是“工匠精神”。所 叛 谓“工匠精神”其核心 狰 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 颠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 歼 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 喊 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 孵 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舒 的精神。在众多的日本 盂企业中,“工匠精神” 苏 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 掣 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 翅 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 泪 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 然 动力。

 在获得奥斯卡最 崖 佳外语片奖的日本影片 杏

 里。

 一个大提琴师下岗 薪 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 启 仪 师,通过他出神入化 爹 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 就 体 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 笆 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 起 此

  当你做某件事的 斌 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 腋 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 漏 ,

  不要拒绝它,要 罗 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 羌 、有灵气的生命体,要 汹 用心跟它进行交流。3 褐 .

  工匠之术——用 幼 的方法,创造价值“工 帕 匠”是技艺精湛的人, 势 在欧洲,德国 的学徒传 噪 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 疼 、瑞士的顶级 工匠精神 业 ,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 育 ,不仅专业、 而且专注 样 。在这个“商人精神” 爱 横行的年代。

 个人和企 旷 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 奠 战。

 比如一些以山寨产 次 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 懈

 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 湍 以生存,一旦外部环境 栈

 突然变得恶劣,企业很 梦 容易马上倒闭。企业的 稍

 核心因素是人,而企业 盾 脱离了这种困境的最佳 求

 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 彦 匠精神”。

 工匠不断雕 彰 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 黍 善自己

  的工艺,他 猖 们不断享受着产品在手 河 里升华的过程。与

 其他 淌 企业热衷于“圈钱-- 择 -做死某款产品--- 疼 出新品---圈钱”不 个 同。打造“工匠精神” 窜 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 噪 满足着自己的精神需求 堪 ,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 唾 断改进、不断完善,最 梆 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 笛 要求的形式存在于消费 炬 者的手中社会实践活动 舅 ——当代大学生工匠精 翼 神培育的实战场所)与 寐口头之中。

  工匠用 畅 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 刁 不为钱而工作。一个人 邑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 溅 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 仪 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 爷 想的所在。

  工匠精 聋 神并不是舶来品,《庄 帽 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 挣“庖丁解牛”的故事。

 教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 天 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 阶 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 窑 踩的地

  方,膝盖所 蹲 顶的地方,哗哗作响, 死 进刀时豁豁有声,无一 人 不和音律的。

  梁惠 轴 王问:“你解牛的技术 靴 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 邢 度啊?”

  厨师回答 琅 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 潭 触,而不用眼睛去看, 憨 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

 妹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 翼 隙的骨节。十九年了, 辕 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 拖 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女 。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 啤 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 地 舅 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 搪 高注意力,视力集中

 到 淤 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萧 动起刀来非常轻,霍 啦 基 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 曾 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 倔 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 彝 理,做任 何事要做到心 了 到、神到、就能达到登 扼 峰造极、 出神入化的境 臃 界。

  看看瑞士名表 啊 ,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 碉 致,顶级品质造就了顶 沿 级品牌。4.工匠之行 休 ——在行动中体悟修行 刮 的乐趣

  工匠精神不 早 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 粹 个人身上,心中。长久 途 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 悠 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 絮 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 杏 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 牙 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 娥 种工匠精神缺乏也让持 茶 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 妊 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天方 栈 夜谭,所以,在资源日 框 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 粉 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 女 匠精神,是企业生存、 锗 发展的必经之路。

 大学 臂 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细 效 则

  大学生社会实践 遮 活动是青年学生成长成 啥 才的必由之路,大学生 樟 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 充 会、认识国情,增长才 异 干、奉献社会,锻炼毅 炭 力、培养品格,对于加 羞 深对邓小平理论、“三 挚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遮 学发展观的理解,深化 孔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浙 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 筒 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 仪 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 衣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 笑 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 盲 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咬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

 要作 渝 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 倒 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 酣 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 输 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芭 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 蜒 容和组织形式

  大学 峡 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 靴 生在假期和平时课余时 盟 间,有组织地进行以科 躁 技文化服务、社会调查 炎 、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内 百 容的实践活动。

 社会实 搏 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涌 1.深入城镇、乡村、 己 部队、科研院所、企事 绣 业单位开展社会考察和 傀 社会调查活动,从而引 掐 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 面 国情,同时对社会和企 芥 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哦

 2.科技服务活动面 章 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 蛀 向城镇社区、县乡的中 库 小型企业、乡镇企业, 朱 结合所学专业,发挥技 濒 术特长,在教师的指导 业 下开展科技攻关、工程 熄 设计、科技成果推广、 盯 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等 哲 活动,使科学技术为现 也 实生产服务。

  3. 陨 文化服务活动深入城镇 艳 社区和贫困乡村,开展 欲 文化培训、科普讲座、 档 法律宣传和咨询等活动 堰 ,服务社区和乡存的文 振 明建设。

 4.志愿服务 常 活动

  立足校园,开 潭 展志愿服务,承担力所 要 能及的学生事务等工作 檄 ;

  深入社区开展敬 草 老助残帮困服务、义务 在 家教活动、社

 区公益事 饯 业服务等活动;

  与 矣 企业、部队、科研院所 疵 、乡村、居委会等单位 霸 开展其他形式的志愿服 远 务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婿 的组织形式

  1.利 观 用假期,学校统一组织 都 的集中营队和分散形式 垄 活动。

  2.利用平 久 时和假期学生个体在学 餐 校周围或家乡附近分散 副 性活动。

 3.课余组织 修 开展志愿者社区援助活 投 动。

 4.其它集中团队 荷 实践活动。

 二、参加社 戳 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幸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犬 活动,要本着校内与校 泥 外相结合,平时与假期 越 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 泄 结合的原则。

  在校 炙 研究生、本、专科生都 轻 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屏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 客 除平时的活动外,要求 恤 本科生参加 7次假期社 钢 会实践活动,累计时间 纫 不少于 50 天;专科生 暂 参加5 次假期社会实践 钟 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 郸 35 天;研究生参加 3 赃 次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肄 累计时间不少于 20 天 搬 。另外,在校学生每年 哈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间 乳 不少于 30 小时。

 三、 凑 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和 嚎 表彰

  社会实践活动 珍 的考核学生参加社会实 迅 践活动,每学期考评一 校 次,其成绩计入学生素 兢 质综合测评成绩中。

  破

 1.学生参加社会实 往 践活动,要填写《社会 吓 实践活动登记表》,由 诵 活动组织单位或活动接 层 收单

  位填写证明或 蜒 鉴定意见。学生社会实 饵 践活动成绩评定依据该 撬 登记表及社会实践活动 托 成果。无任何证明或鉴 淫 定意见者,原则上不能 呆 记成绩。

  2.学生 苔 寒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火 不少于 5 天,暑假参加 翌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 1 众 0 天,时间不足者,原 墒 则上不能记及格以上成 茵 绩。

  3.学生每学 顶 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时 皆 间不少于 15 小时,时 霉 间不足者,原则上该学 胸 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记 亲 及格以上成绩。

  4 筐 .成绩评定的标准和细 血 则,由校团委会同有关 兰 部门统一制定另行下发 玉 。

  5.社会实践成 汞 绩由活动小组给出初评 润 意见,在此基础上,由 摩 辅导员、团支部、班委 典 会参照测评标准给出成 亮 绩并报院学生社会实践 件 领导组审核批准。

  袁 6.社会实践活动成绩 末 测评时间为每学期开学 恩 后第二周至第三周。

 边

 社会实践活动的表彰 疥 每年暑期开学后,对社 孝 会实践进行一次总结和 垦 表彰。

  1.学生参 膝 加社会实践活动,一学 浑 年两次考评成绩都在9 耗 0 分以上者,可作为校 号 级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 冶 子给予表彰,

 表彰名单 仲 由院社会实践活动领导 宽 组提名,校社会活动领 脏 导组审定。

  2.省 因 级以上社会实践活动积 些 极分子,由校社会实践 抹 活动领导组在校社会活 弛 动积极分子中选拔产生 循 。

  3.社会实践活 葵 动优秀组织者和优秀指 放 导教师的表彰,由校社 氮 会实践活动领导组推荐 椅 ,报校社会实践活动领 仑 导组审定。

  4.社 镑 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 高 优秀组织单位的产生, 母 在自行申报的基础上, 淫 由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 茨 组评定。

 ...

篇七: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

要]“工匠精神”自成为 2016 年度热词以来,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并践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只是一种技能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坚守。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青年,应该去学习、弘扬、践行、传播工匠精神,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师范专业学生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工匠,他的作品—— — 学生,不容有失误,学生这个产品不合格,那危害就太大了。作为一名未来教育者的教育者,要加强对师范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引导他们争做“四有”好老师。[关 键 词]工匠精神;师范生;匠心;途径[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4-0156-02对师范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养成与培育途径的几点思考刘 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年,总理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这是总理又一次提及“工匠精神”。对师范生来说,他们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工匠,其“作品”不容有失误,如果说一个产品有瑕疵,可以重做,但学生这个产品不合格,后果就太严重了,一方面对家庭是毁灭的,另一方面对社会也将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们需要发扬工匠精神,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去。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工匠精神”,把教育当艺术去完成,作为一名未来教育者的教育者,我一直在思考。一、工匠精神与其三大正念(一)工匠精神之析随着“工匠精神”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了当下最热的词。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工艺。工匠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中说: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要注重磨炼心性和品格。只有技术,将很容易被超越,做出让人感动的东西,要有一流的精神才做得到。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不只是一种技能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坚守。我们可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归结为:(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保证质量。(3)耐心、专注,坚持。专心致志地做事。(4)专业,敬业。(二)工匠精神三大正念工有巧,匠有心—— — 定心、良心、痴心、恒心,追求极致执着,匠人精神是专注于心,精雕细刻;匠人精神是苛求完美,精益求精,它有着以下三大正念:1.做事先做人古训有云:

 “己成,则物成”, “先德行,后技能”, “有成人而后有成事”。礼仪、尊敬、谦虚等,这些做人最重要的事,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能有效地磨炼心性和品格。“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大学生改变两种思维:差不多思维和走捷径思维,拿学习来说,有些学生仍存有“60 分万岁”的思想,不禁要问,60 分真的就够了吗?还有学生做事情总想走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打好“基本功”,才是成长的捷径。2.先专注,后专业人这一生,如果用 1%的力气去选择,99%的力气用心重复,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新鲜的力量。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大学生要积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加强自控力、专注力的培养。3.先沉淀、后成才大学生需要安静的心情、沉淀的学习、认真的工作态度。沉淀心态的养成:首先要有自信的心态,信任自己,真正把工作的过程当作是人生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重视的心态。重视自己,要时刻想到将来如果取得更大成就时,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素质,并不断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最后要有求知的心态。二、师范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重要性(一)时代、民族之需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浮躁,追求一种快速化,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正在被更多地的人认识到。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除了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央视的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舆论的讨论也逐渐热烈。我认为:

 (1)从个人层面,需要学习、秉承工匠精神。(2)社会层面,浮躁的社会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呼唤工匠精神。(3)民族、国家层面,工匠精神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二)教育的性质、教育对象之需要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 “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产品不合格,那危害就太大了。要把孩子培养成德智育人 管理◆师资◆育人作者简介:刘红(1982—),女,汉族,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高校讲师,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156 - -

 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成栋梁之才,离不开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教师从事的培养人的工作,可谓是精细中之精细,需要倡导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三、师范专业学生的“匠心”培养工匠精神代表着专注、执着、严谨、敬业,正是师者所应怀有的“匠心”,一颗纯粹的教育心,并一以贯之终生,在喧嚣中独守一份淡泊。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去养成“工匠精神”呢?(一)思想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师范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通过对师范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将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追求精益求精,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观的教育,以工匠精神为落脚点,鼓励他们坚守教育的“初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去。(二)良好学风、班规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依靠良好的学风、学习习惯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打牢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工匠精神的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自我要求,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将工匠精神追求“更好”的理念与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勇于克服困难,而不是躲避回避,在平时说课、三字一话等专业技能训练中不仅仅是满足于完成技能训练的任务,更要发扬“追求更好,完成得精”的“工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借助一些规则来养成。秋山利辉制定了《匠人须知三十条》,规定进入工作场所的秋山木工必须严格执行。作为师范生,可以班级为单位制定特殊“班规”:比如,进入班级,必须要学会打招呼,一个能热情与人打招呼的人,也一定能够热情地与人交流;进入班级,课前不要大声喧哗;进入班级成为“爱管闲事”的人,在班级遇到困难,不能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如果年复一年地去完成,必然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三)专业课堂、课程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阵地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学这个主阵地。专业课堂是培养师范生工匠精神的主课堂,专业教师要把学生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考核办法中,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渗透工匠精神,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检查学生对课堂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师生互动,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四)身边榜样的力量,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1.身边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通过讲述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事迹,以及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一辈子的老教师的事迹、教案等物件展示,让学生看到的是在设计教案、备课、做好听课笔记、制作微课、导演课堂、考试讲评等,着眼小处和细微处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身边同学、教师的感染作为与师范生密切接触的教师群体—— — 辅导员、专业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关心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要带头践行“工匠精神”,以“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方式去感染学生。(五)教学实践实习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平台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要通过实际的工作对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和影响,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切身体验,当工匠精神与具体的职业场景相关联时,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这种精神的价值魅力所在。学生在高年级进入学校实习,在听课、备课、教学设计、授课的过程中,会激发形成相关职业情感,会有效提高职业素养,这无疑对培育工匠精神十分重要。(六)校园文化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力载体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高校应该以丰富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引领,充分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传播、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有力载体。高校可以通过相关的活动,如摄影、寻找身边“最具工匠精神的同学”、参观等活动,营造学习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四、结语“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工匠,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做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将“工匠精神”带到工作中,让工匠精神扎根于师范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抱以一颗敬畏之心、纯粹之心,专注持久地投身教师工作岗位。有将教育一直做到底的态度,守住一种精神,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一门手艺—— — 教育,争做“四有”好老师。参考文献:[1]刘维涛.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N].人民日报,2016-06-21.[2]黄健.寻回并发扬“工匠精神”[N].北京日报,2016-03-21.[3]黄欢.总理报告中的“工匠精神”哪里来[N].济南日报,2016-04-06.[4]彭花,贺正楚.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7(3):97-99[5]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研究,2016(11).[6]王博.高职院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7]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3).精彩语句: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要注重磨炼心性和品格。157 - -

推荐访问: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 工匠 一名大学生 弘扬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