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8篇

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8篇

时间:2022-09-29 17:05:04

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8篇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践行工匠精神、铸造青春梦想永昌县职业中学李志娟 工匠精神是什么?就是一名工匠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要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8篇,供大家参考。

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8篇

篇一: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铸造青春梦想 永昌县职业中学 李志娟

  工匠精神是什么?就是一名工匠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要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千锤百炼、力求精致。在各个行业,富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员工数不胜数。他们努力践行着工匠精神,他们勇于探索、勇敢追求,力求知行合一,为自己所在的行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践行“工匠精神”就要倾心注力,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做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最终铸造自己的梦想。工匠精神也绝不是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而是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每项工作,办好每件事情,将各项工作做到极致,做出境界,做出精品。

  践行工匠精神,就要在工作落实上持之以恒,干工作就要像工匠求艺那样,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诱惑。要有滚石上山的勇气和气魄,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真抓实干,一步一步推进,一点一点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践行“工匠精神”就要在精雕细刻,力求完美上下功夫。在全面推进精益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没有至精至善至美的追求,不能看做“差不多先生”的心态,要再添一口气,再加一把力。“工匠精神”在凝神专一。精雕细刻、力求完美上的突出特点,就越显重要和珍贵。

  我们中职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呢?那就是我们要将本专业学到极致,力求专业技能精益求精。我曾记得一个故事,那就是 2016 年

 5 月,北大古生物专业毕业生薛逸凡于 2014 年拍摄的毕业照走红了网络,原来这张北大 2010 级古生物专业合影里只有她一个人。这张略显奇葩的合照,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古生物学,这是一个连北大的人都不一定知晓的专业。而若问曾不被看好出路的薛逸凡如今在做什么?答案是振奋人心的:她已经修完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从下半年开始带薪攻读博士学位。而她最初选择古生物的原因也很简单——她说“我选古生物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圆儿时对考古生物学喜爱的梦。”薛逸凡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专业,比起大多数 的学生,近乎是学到了极致,爱到了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在当代学生身上的一中体现。

  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我想这句话就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实践中,始终做到精益求精,始终做到学而不厌,用一种雕琢的态度对待日常学习和业务工作,不断地打磨,反复地推敲和工作,提升学习和工作的境界,成功之门一定会向我们敞开。

篇二: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济师》2018 年第 3 期参考文献:[1] 赵普庆,闫丽.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3(1)[2] 高梦婷.以情商培养助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科教导刊,2013(12)[3] 杨坤.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研究[M].北京:九洲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154007)[作者简介:赵景会(197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摘 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主流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因此,文章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和阐述工匠精神经过历史嬗变后的当代科学内涵, 论述其重要意义及必要性,继而探索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关键词:大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3-204-02

 2016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 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这是“工匠精神”首次提出并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同时,随着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的热播,使工匠精神逐渐引起社会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

 加之,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社会风气。

 ”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学术界对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从企业方面入手,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强调企业应该培育工匠精神,而关于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方面相关研究甚少。

 鉴于此,本文拟从该方面着手,研究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并没有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出现, 而是在古代就已经有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所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在当今社会,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一)认知层面: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们铭记敬业意识,秉持认真踏实、克己自律的态度,积极主动付诸于实践,认真、忘我地投入的职业品性与职业精神状态。

 工匠精神中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高度一致。

 因此,我国在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提出了要全面培育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

 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实践者,应该将敬业精神作为内核,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二)行为层面:守正创新的实践态度工匠精神在行为方面则表现为持续专注、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的实践态度。

 工匠的技艺传承是一个认知和行为相结合的实践过程。

 首先, “认知”方面:表现为从书本中获得理论知识以及向经验丰富的各行业能手、师傅学习实践经验和技能;其次, “行为”方面:表现为工匠们不断地进行总结与锤炼,将所学的技能和诀窍付诸于实际行动,在新的时代,结合新的需求、新的理念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合理改进,坚持守正创新。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就要求我们在勤于行、巧于作、精于业的基础上,在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勇于探索, 破旧出新。

 在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异常熟悉和熟练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三)终极目标: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工匠们树立自己关于质量及品质方面的意识, 并确立其标准,铭记匠心,多次锤炼并不断完善,最终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术业有专攻,要将手头的工作做到精通、专注和极致,并将专攻做成一辈子的事业。

 我国有不少坚守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工匠,且数十年如一日,将其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

 如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都是由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周东红加工而成。

 30 年来,周东红秉持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只要经他手捞且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会超过 1 克,始终保持着成品率 100%的记录。然而,对于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热情,在学术方面,以更好、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实现好中求更好、精益求精的目标。青年是民族之魂,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青年的代表,应该用工匠精神来指导与塑造自己,使自己能够承担起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使“中国梦”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二、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新时期,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这一时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当前在互联网 + 的信息无障碍传播下, 大学生作为最活跃、最易受熏染的群体,广泛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并受到其传播的多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容易被不健康的、消极的文化思想所误导,以至于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目前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 “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都非常的盛行,很多学生都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是在对学术的研究还是对生活的态度上都抱有玩世不恭的态度。因此,在大学生中有效地融入工匠精神,并积极培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摒弃不良观念, 形成正确的“三观”,并以严谨、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当 代 大 学 生 工 匠 精 神 的 弘 扬 和 培 育●李 倩 李亚亚????????????????????● 产学研经济204 — —万方数据

 《经济师》2018 年第 3 期断钻研,提高效率和质量,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二)有助于高校实现根本任务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内在要求上高度吻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由此可见,高校教育在重视知识文化传授的同时,更应该突出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并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培养道德品质。

 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关于职业道德、 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仅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二者高度一致。

 鉴于此,当代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高校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努力完成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 实现根本任务。

 另外,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并影响身边的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从而有利于高校实现更长久的发展。(三)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弘扬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

 现如今,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要想实现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的就是要有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从而肩负起经济转型发展中创新的使命。

 纵观古今中外,科技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因此,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起推动作用。三、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探索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主流精神,对我们自身、高校以及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并用其指导和塑造我们的精神风貌。

 具体可以从自身、高校、社会等方面入手。(一)明确自身地位,提高自身素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则应该加深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明确自身作为中国梦的筑梦者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新时期“工匠精神”中的内涵一致,因此,就要求我们注重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意识,加强理论学习,自觉抵制由网络碎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端正态度,做到一丝不苟、持续专注,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理念,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二)促进高校与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机融合高校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通过高校,并有效地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加强学校教育,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1.在思政教育中积极地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高校实现根本任务, 高校思政课的相关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因此,我们可以将高校的思政课与培养工匠精神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在传授思政课的同时,将工匠精神的内涵等融入到其教学内容中,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铭记匠心,持续专注、追求卓越、知行合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使学生意识和了解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大学生们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另外,教师作为引路人,应该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学生积极践行,做好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传帮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高校教师要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因此, 在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做好学生工作,尽可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力。

 此外,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用“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2.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的熏陶是深远持久的,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比如在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竞赛;邀请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走进校园;开展师生知识交流会、进行优秀爱岗敬业教师评比活动,打造本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培育各方面素质不断完善的综合型人才。

 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展面,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3.在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实践出真知。只有躬行实践,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并且激励自己将其作为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因此,高校应搭好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实习训练基地, 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中切实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

 同时, 也可以根据学生未来可能从业的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训练,从而加深学生们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并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和感悟其本质,做到知行合一, 吸取巨大的精神力量。

 另外, 高校还可以采用“导师—— — 学徒制”。“学徒制”与创新实践实训相结合,鼓励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可在院系内,也可跨院系在交叉学科间实行,与日常教学实验实践科研相结合。

 通过这些实践方法,培养学生崇尚学术,躬行实践的良好习惯,脚踏实地,认真钻研,不断超越自我,迎合创新的时代需要。(三)优化社会环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良的社会环境是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过程中的阻碍。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努力营造和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助推力。

 现如今,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海量的信息在广泛地传播,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以至于形成网络碎片化认知。

 鉴于此,政府应该努力净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营造和谐、良好的外部环境,突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作用,积极宣传。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并建立优秀工匠的专栏,使更多的人去浏览和翻阅,并进行互动,增加点击率,发挥典型和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此外,政府还应该注意加强网络监督,弘扬正确的三观精神,传播正能量。总之,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既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需要学生、高校、社会等多方努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 并用其指导和塑造自己的精神风貌。参考文献:[1] 巢居鹏.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90)

 [2] 张佳景,魏杏芳,董志.网络碎片化认知背景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临汾 041000)

 [作者简介:李倩,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亚亚,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编:贾伟)????????????????????????????????● 产学研经济205 — —万方数据

篇三: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天地zhi

 jiao

 tian

 diMODERN

 EDUCATION“ 工匠精神 ” 融入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途径■耿丽霞[ 摘要 ] 随着国家经济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 企业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 中职学生的培养也需要这

 种工匠精神 。

 笔者从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了敬业 、 精益 、 专注 、 创新等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 分析了目前中职教育

 的不足 , 并提出了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方法和思路 , 对解决中职学生教育难题和提升职业教

 育水平有较强借鉴意义 。[ 关键词 ] 工匠精神 ; 中职学生 ; 提升 ; 教育质量在 2016 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 , 李克强总理

 说 “ 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 、 柔性化生产 , 培育精

 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

 在职业教育中也需要工匠精神 ,

 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 , 浅谈一下把工匠精神融入

 中职生学习生活的方法 。一 、

 何为 “ 工匠精神 ”所谓 “ 工匠精神 ” , 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

 琢 , 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 。

 其基本内涵包括敬

 业 、 精益 、 专注 、 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

 敬业是从业者基

 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

 认真真 、 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 。

 精益就是精益求

 精 , 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 、 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 、 精益

 求精 、 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 。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

 眼于细节的耐心 、 执着 、 坚持的精神 , 这是一切 “ 大国

 工匠 ” 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

 “ 术业有专攻 ” , 一旦选

 定行业 , 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 , 心无旁鹫 , 在一个细分

 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 “ 领头羊 ” 。

 创

 新还包括追求突破 、 追求革新的内含 。

 古往今来 , 热衷

 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

 动力量 。二 、

 职业教育面对的问题与困境( 一 )

 缺乏优秀的校园文化 。

 大多数职业学校不

 以培养人才为目的 , 而是伺机追求利益最大化 。

 面

 对招生滑坡 、 毕业生就业困难等日益严峻的职业教

 育发展形势.有的职业院校缺乏把学校做大做强的

 抱负和开拓进取精神 。

 还有的职业院校对自身的定

 位不清楚 , 职业教育以劳务输出型为主 , 造成一些学

 校把学生当作财源 , 没有形成精益求精 、 追求卓越的

 校园文化 。( 二 )

 师资力量不强 。

 有的理论课老师无技能等

 级证书 , 动手能力较差 ; 有些实习指导老师是从企

 业一线内退的技术工人 , 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 但

 文化水平偏低 , 缺乏教学能力 。

 一些职业学校舍不

 得花钱去聘请一批高学历 、 高素质的人才担任老师 ,

 高学历 、 高职称 、 高水平的教师和紧缺专业教师尤

 为不足 。( 三 )

 老师教学态度不端正 。

 职业学校没有升学的

 压力 , 老师在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上很少进行深造学

 习 , 没有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

 在教学过程中 , 学生就会感到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的工

 作需求相脱节 , 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

 提高教师的专

 业素质是发展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 。( 四 )

 学生生源质量较差 。

 大多数人认为选择职业

 教育是无奈之举 。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 , 他们都更倾向

 于接受小初高到大学的普教之路 。

 各职业院校也只能

 接受普通教育 “ 淘汰 ” 下来的学生 。

 职业院校录取的多

 是初中学习较差 , 违纪多 、 难管理的学生 。三 、 职业教育融入 “ 工匠精神 ” 的途径( 一 )

 创建具有 “ 工匠精神 ” 的校园文化 。

 校园文

 化作为一个学校特有的文化缩影 , 对于宣传工匠精

 神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我们学校的校训 、 校风 、 教

 风 、 学风中都加入了工匠精神的元素 , 为原有的校园

 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 。

 “ 尚德蕴能.致和图新 ” 的校

 训 , 从德行 、 能力 、 人事 、 职业精神和创新理念五个

 方面展示出学校以崇尚德性的涵养教育为基点 , 以拓

 展能力 、 提升技能为主线 , 以求精进取的职业精神和

 务实创新的奋斗理念 , 谋求事业发展新突破的精神风

 貌 , 砥砺着学校师生弘扬传统 、 开拓创新 , 抵达人生

 最高境界 。

 “ 崇德 、 好学 、 精技 、 强身 ” 的校风 , 为学

 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 ( 下转第 52 页 )2019 年第 6 屯

 教育与敎学

 49

 职教天地zhi

 jiao

 tian

 di MODERN

 EDUCATION但到了

 40 岁之后 , 接受度又开始上升 。

 我们可以判断 ,

 20 岁左右的年轻大学生的确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更

 好 。

 令我们吃惊的是 40-50 年龄段的接受程度竟然几

 乎与 20-30 年龄段的相同 。通过以上分析 , 我们可以针对年龄段推出更适合

 他们的摄影服务 , 为其拍摄不同风格的照片 。

 这样会

 更有针对性 , 也会使此类服务更加全面 。( 五 )

 以性别为指标划分样本分析数据

 表 6 以性别为划分指标的样本分析性别 女 男完全接受15.79% 9.09%可以接受51.58% 43.18%不接受13.68% 22.73%无所谓 38.95% 25.09%爱美是女人的天性 , 而拍照往往对女性更有吸引

 力 。

 为了验证这一猜测 , 我们同时以性别为指标再次

 进行了接受程度的分析 。显然 , 女性对于旅游摄影的接受程度远远大于男

 性 , 同时不接受程度也比男性小 。

 针对这一特性 , 该产

 业可以在制定营销策略时更偏向女性一些 , 还可以制

 定更多偏向女性的服务 。三 、 研究结论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和研究 , 可以得出以下几

 点结论 :

 第一 , 该产业适应国家宏观环境的发展 。

 第

 二 , 潜在客户群庞大 。

 第三 , 目标客户群体更偏向女

 性以及年轻化群体 。

 第四 , 必须要顺应市场发展趋势 。

 第五 , 运用互联网思维 , 加快 “ 互联网 + 旅拍 ” 的产业

 融合 , 提高旅游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

 议政府工作报告 [N], 人民网 ,2018.[2]

 杨敏.在线旅游信息搜寻 :

 需求 、 行为和机制

 [D], 陕西师范大学 ,2012.[3]

 蒋美华 , 李兴珍.互联网对青年女性旅游行为

 的影响 — — 基于河南省的调查分析 [J]. 山东女子学院

 学报 ,2017,

 ( 04 )

 .⑷

 陈明. “ 互联网 + 旅游 ” — — 中国文化艺术传

 播新途径探究 [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

 ( S1 )

 .[5]

 共享经济 :

 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 [M], 浙江人

 民出版社 ,2015.[6]

 共享经济时代 :

 互联网思维下的协同消费商业

 模式 [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 2015.( 作者单位 :

 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

 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

 266580 )( 编辑 :

 王维振

 校对 :

 高

 原 )( 上接第 49 页 )

 文化氛围 。( 二 )

 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 “ 工匠精神 ” 。

 教

 师对学生的影响 , 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上 , 更

 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规范将直接

 影响学生今后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 。

 有一颗精益求

 精的 “ 匠心 ” , 是教师对工作最好的尊重 。

 爱岗敬业是

 “ 工匠精神 ” 的力量源泉 。

 用一颗精益求精的心.积极

 践行着 “ 工匠精神 ” , 把每一项日常工作都打造成精品 ,

 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精髓 。

 严谨 、 认真

 地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 牢固树立 “ 没有最好 , 只有

 更好 ” 的理念 , 高标准对待工作 , 坚决杜绝 “ 差不多 ”

 现象 ,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 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实现

 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 三 )

 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中 。

 课堂

 是教学的主战场 。

 职业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

 和技能 , 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尽量做到 “ 极

 致 ” 和 “ 完美 ” , 力争将 “ 工匠精神 ” 注入教育的每

 一个环节 , 让一丝不苟 、 精益求精 、 改革创新成为学

 生们的职业追求 。

 在文化基础课上 , 学生认真听课,

 认真完成作业 , 不仅是学校的基本要求 , 也是一种

 态度 。( 四 )

 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

 千里之

 行 , 始于足下 ; 养成之路 , 始于点滴 。

 中职生的大部分

 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 , 所以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

 管理 ,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也是工匠精神的重

 要措施 。

 首先是班级管理 , 一个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

 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的整体价值观 、 行为习惯以及学习

 风气的形成 。

 每日两次的卫生检查 , 每月星级宿舍的

 评选 , 获得星级宿舍荣誉称号的班级会有相应的奖励 。

 “ 星级宿舍 ” 的评比活动既督促学生养成的良好习惯 ,

 又培养了大家的改革创新的工匠精神 。

 把每一项日常

 工作都打造成精品 , 学生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敬业

 的工匠精神 。虽然将 “ 工匠精神 ” 融入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会

 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 但是学生切实认真对待每一件

 事 , 将每一件简单的事都做好 , 尽力做到敬业 、 专注 、

 完美 、 创新 。( 作者单位 :

 东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山东荷泽

 274500 )( 编辑 :

 王维振

 校对 :

 高

 原 )52

 2019 年第 6 期教有与教学

篇四: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教育(党建与思政版)7 -8 期 99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塑造的价值引领与践行途径雷 杰(周口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摘 要]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新时期指引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精神,成为各行业的价值追求,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实现我国综合实力提高的重要驱动力。劳动教育对塑造大学生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高校需要正确处理劳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价值观复杂、劳动教育的认识偏差、重视度不高、高校劳动教育教学缺失等问题,高校通过调整劳动教学方向和教学方式,完善劳动教学课程体系,加强社会合作来完善我国高校的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关 键 词] 劳动教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基金项目] 本文系 2020 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劳动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0 - ZZJH -561)成果。[作者简介] 雷杰(1981— )男,汉族,河南淮阳人,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研究。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高校人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水平,所以在高校开展劳动教学,帮助大学生塑造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塑造的内涵与价值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建设和宣传工匠精神之前,需要对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包括劳动教育的具体内涵、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一)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劳动是人们实现自生价值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手段。劳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帮助大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包括对劳动者思想观念、技能和技术知识的培训。在大学开展劳动教育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劳全面提高,在大学开展劳动教育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贯彻国家政策的一种重要体现。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工作实践而形成的优秀的工作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具有高水平的工作技能、精湛的工作技巧以及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劳动者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1] 。(二)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塑造的重要价值劳动教育有助于劳动者能力水平的提高、觉悟的提升、劳动观念的改善、劳动习惯的形成。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贯通有共同之处,劳动教育当中的吃苦耐劳、专注等精神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帮助,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做好本职工作,专心提高自身技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劳动教育是工匠精神的重要源泉,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发源于劳动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丰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内容。此外劳动教育是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一定意义上是大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必经阶段[2] 。二、高校借助劳动教育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了劳动的价值和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倡导全社会加强对劳动的重视,鼓励社会各个领域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一)社会价值观复杂多样当前社会价值观较为复杂多样,许多不良价值

 课题研究党建与思政版100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7 -8 期观进入大学校园当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消极负能量的价值观,如贫富阶层和社会等级分化、金钱至上、利己主义、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等[3] 。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削弱了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削弱了劳动的地位,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产生了误导,使得学生对劳动工作产生歧视,在学习工作中追求投机取巧,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这样发展下去会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利于我国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二)劳动教育的认识误区学生对劳动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学习和劳动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上存在偏差,认为自己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时获得一份劳动量较少,较为安逸、清闲的工作。所以学生学习目的功利化使许多学生毕业后进行工作选择时不愿意选择基础性的、较为辛苦但是锻炼人的工作。这种认识偏差削弱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一定意义上否认了劳动教育的价值,阻碍了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4] 。(三)高校对劳动教育重视度不高高校在过去的时间里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上,忽视了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不重视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相关的精神的培养,如职业精神、劳动素养、职业道德等,距离国家对高校提出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四)高校劳动教育教学缺失首先高校坚持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以专业技能为课程导向开展学生教育工作,而缺乏独立的劳动教育课程,学生的劳动能力较弱,劳动教育知识欠缺。其次高校劳动教育技术落后,我国高校关于劳动教育方面的内容依旧停留在过去的阶段,劳动教育内容落后,与时代发展脱节。最后高校所采用的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多是过去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脱离了社会实际,对塑造大学生工匠精神作用和价值较小。三、高校通过劳动教育来塑造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高校通过劳动教育来进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训,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和塑造大学生精神世界。高校可以将劳动教育的改革作为传播和推行工匠精神的手段和工具,通过以下方式发挥劳动的作用。(一)调整劳动教学方向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通过使用劳动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是个漫长的过程。高校需要重新设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加入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内容,并且教师要根据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校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增加劳动教学内容,教授学生相关的劳动技能,发挥好高校课堂这个主阵地的作用,开展劳动教育相关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水平,开展和工匠精神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如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等。(二)分阶段进行劳动教学和调整教学方式高校可以分阶段地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针对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不同的劳动教育能力:大一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大二阶段注重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大三阶段增强自身的劳动能力;大四阶段实践自己在高校学的劳动知识和技能[5] 。高校教师需要探索新的劳动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增进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可以进行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三)调整劳动教学课程在高校教学课程中,劳动教育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要完善自身的课程教学体系,可以开展劳动必修课以及相关课程管理体系,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学分,加强劳动教育和其他相关课程的融合,进行劳动教育评价,为学生建立劳动教育档案来记录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高校可以开展劳动教学实践课程,通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体验岗位工作的内容,增长工作经验,培养和完善工作习惯,将劳动教育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当中。(四)调动社会其他资源力量高校自身的全面调整只是推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方面,高校作为非营利机构自身实力有限,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其他主体的支持,如政府可以加强对高校劳动教育的指导和规范,加大对高校进行劳动教育活动的支持力度,包括资金和政策支持,完善劳动教育规范制度;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良好的劳动教育基地,加强与高校劳动教育方面合作,和高校共同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水平;媒体可以加强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的宣传力度,在社会中营造一种崇尚劳动实干的氛围,这可以对人们的价值观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我国高校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开展的“工匠精神”建设活动,在高校教育中加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树立工匠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和辛勤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1]王生雨,吴玉剑.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分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18(10):34 -38.[2]刘向兵. 培养工匠精神,从劳动教育开始[J]. 国际人才交流,2018(3):26.[3]程德慧.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论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9(6):38 -43.[4]强飙. 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探索———以南京审计大学劳动教育信息化实践为例[J]. 高校后勤研究,2019(10):45 -50.[5]张跃进. 劳动教育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用[J]. 管理学刊,2016(4):56.(编辑:颜阳)

篇五: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浅析新时代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曾雅楠作者简介:曾雅楠,女,汉族,江西宁都,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着重要变化。知识经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的提出,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资源,如何培养在核心生产和一线工作的创新应用技术型的复合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工匠精神理念是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价值观,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历史积淀和延续。关键词: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人不断地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产品精心雕琢出来,追求完美的一种现代艺术精神和理念,我们称其为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而言,其最终目的就是设计和制造世界同行业内最优秀的产品,超越同一行业领域其他人制作的同类产品。学者们表示,始终追求卓越、努力实现超越的创造者精神、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内容的制造和服务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就目前工匠精神的研究实践及应用的情况而言,其具体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方面。(一)追求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中要重视细微之处,努力追求极致与完美,主动花费充分的时间及精力对于某一事项、学习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不断修正与改善,尽可能变得完美。(二)追求认真、严谨工匠精神必须要禁止机会主义。在当前实际生产经营中,要确保、精确到每一个细小零件的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检查,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三)专注、耐心及敬业精神一个工匠人的专注和耐心决定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工匠精神要求专业、敬业。为制造出统一行业领域内最好的产品,对其职业精神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此外,当代工匠精神也包含不追求名利的良好品质,专注工作、学习,并且是源于自身对工作及学习的热爱。二、新时代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价值工匠精神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现代职业道德和文化,对其继承和发展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具有重要的社会时代参考价值和广泛的经济社会实践意义。在当前注重高职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和培养工作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对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职业院校的内涵式发展以及高职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弘扬高职生工匠精神,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制造业经济体和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出口国,中国 220多种工业产品的年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制造业 500 强之首。虽然我国的制造业有一定规模,但综合实力仍然不强,实现当前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十分紧迫。我国要加快推进制造工业强国的建设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培养和提高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工匠精神是在坚持中追求完美突破和实现完美创新。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职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一批创新技能型人才队伍,为进一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储备人才,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进一步加快了制造业技术强国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二)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传统的职业院校发展以就业率和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重要依据,现如今,对于职业院校大学生的评估更多的以智育和德育相结合的方式。为此,在产学结合中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学校,不断调整应用学科和应用型人才的结构,并优化稀缺性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未来技术和新兴产业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和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的途径,对于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培养,不但需要特别注重和提升其理论的素质和提高实践技能,更需要培养人才的职业精神和品质,工匠精神本身就是这种优秀职业精神和品质的重要体现。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高职院校由大众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途径。(三)有利于高职生的全面发展大学时期是高职生提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黄金时期,是高职生成长成才、树立正确 “三观”的关键时期。培养工匠精神,能更好地帮助高职生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其钻研的精神和强烈的创新热情,增强学生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和正确的职业道德,以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和就业观念,为其将来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实现其个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工匠精神中还包含淡泊名利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能够有效地促使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品质,实现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水平的培养和提升。同时,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培育高职生的工匠精神,能够使其专注于学习,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研究上投入更多热情,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能够以更理想的方式发展,最终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11三、新时代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作为技能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教育应用,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充分培育工匠精神。规范并长期的坚持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根据 “00”后高职生的特征和心理变化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针对性的开展培育工作,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与时俱进。(一)注重日常教育,把工匠精神纳入德育的主阵地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实践活动中,积极地营造弘扬和培育高职生 “工匠精神”的氛围。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品德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高职生充分认识 “工匠精神”对于自己的成长、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高职院校要把 “工匠精神”的理想价值、意识取向和行为表现等一系列要素更好地融合于这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之中,使高职生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 “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所在。例如:将职业生涯规划转化成教育学生的职业必修课程,为学生的技术修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定期观看和弘扬 “工匠精神”的宣传片,从源头上切实抓好对培育高职生 “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组织举行围绕弘扬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理想价值追求、职业规划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班会,使学生深刻了解如何实践工匠精神;通过评比、奖励等一系列措施,使 “工匠精神”在高职生心中生根开花。(二)坚持价值引领,把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重要作用,探索和创新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如榜样引领教育,激励高职生弘扬工匠精神,有效地促使高职生主动地模仿和学习他人的行为。学校设计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读本,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的辅助教材,通过教学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使工匠的精神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三)注重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弘扬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不仅要努力培养好高职生的基本专业知识,也必须努力培养高职生的卓越、奉献、诚实、创新的职业精神。在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中,要实行工匠精神的融入,帮助高职生充分理解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是高职生提升其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的一个必要条件,推动和引导着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和形成。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也必须要和生产实践理论教育有机融合,加大工匠精神实践教学的力度和比重,加强工匠精神理论与生产实践的密切结合和联系,积极地推进理论与生产教研的融合。在仿真模拟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以 “学徒”的身份和角色跟随老师,以 “准员工”的身份和角色跟随老师进行真实的生产操作或管理工作,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参训学生的专业服务、责任和自主创新实践意识,品味和理解工匠精神的各种文化内涵,使得工匠的精神能够溶于内心,落到实际行动当中,做到知行合一。(四)优化校园文化,把工匠精神导入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工程刘献君教授在其专著 《人类之治》中对涂又光教授提出的 “泡菜理论”进行了精彩的论述,认为学校育人氛围与环境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2] 高校校园文化要强化优良校风、教学实践活动精神和各种学习活动精神的建设,以高职生为校园文化核心。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 “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3]为给高职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重要基础,高校要着力为学子创造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建筑等物质文化资源,设置文化 “上墙”、石头 “题字”等方式,进行文化熏陶,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资源和搭建平台。此外,各高职院校通过微博、微信、APP 等宣传阵地,通过文章、视频、漫画等多种形式讲好工匠精神故事,便于高职生理解和内化。在高校制度文明建设的层面,高校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一系列符合新时代高职生的发展规律的日常政治学习和实际社会生活工作行为的规范性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有效地引导高职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进一步形成严谨自律的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打下基础。(五)坚持以身作则,使工匠精神培育成为高校教师培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内容培养高职生的工匠精神,广大高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认真接受传统教育、率先垂范,用工匠精神重新武装和严格要求自己,让工匠精神重新发展成为培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按照“四有”好老师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广大高校教师继承和发扬其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优秀文化传统,坚守工匠精神,把教书育人当作最高的价值、最高精神追求的工匠精神,用对师德的熏陶和对人格的感召、用对追求完美的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和工匠精神去教育和培养人、关心人、教育人。其次,坚持以服务学生为根本,牢固树立弘扬工匠精神的理念,不断地提高其教学科研的技术专业化管理水平和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 “德艺双馨”的原则和标准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 “教书匠”。再次,遵循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了解大学生个体、需求差异、思想动态多元化等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分类管理,认真的做到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使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校园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为学生所吸收。总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既是高职生的一门素质教育必修课,也是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把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融入高职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其成为学风和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生自身工匠精神的培育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贵在 “知行互动”[N]. 人民日报. 2014 -2 -26 (02).[2] 秦岭. 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24.[3] 秦岭. 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9.

篇六: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1 交流探索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冯 彤摘 要: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现阶段,学校在思想和制度层面对于工匠精神存在认知偏差,成为落实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困境。为此,需要了解工匠精神新时代下的内涵,分析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15-0191-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15.093培养技能型和创新型的人才,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在社会中营造敬业爱岗风气,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国家的倡导和要求下,社会和各大产业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将工匠精神作为指引来要求和培养人才。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不但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就业,完成育人的目标。一、工匠精神内涵工匠是指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经过长期训练和实践磨炼出来的专业人才,他们在专业上有着较深的造诣,具有一定的工艺专长。在封建社会,我国出现工农业分工后,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手工业的人才,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工匠人。他们始终以铸造优质的产品为立身之本,并将技艺传承作为一种情怀,是我国传统社会中有着清晰职业态度和专业精神的手艺人。发展到近代,我国各大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使更多行业出现手工艺者,工匠精神在原来的基础上被注入新的内涵。在传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无私奉献的理念下,增加了追求精益、爱岗敬业、创新理念等。其中精益求精主要是要求工匠人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产品进行二次创造,在不同的工作环节中体现工匠品质,展示工匠人的卓越追求。爱岗敬业主要是要求工匠人对工作有热爱的态度,面对时代的要求能够激发自身的能量,不断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为岗位贡献力量,也为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创新理念主要是指不再要求手艺人一味地进行手工劳作,而是更加尊重个体的发展,为其添加新的生命活力,为实现中国创造提供良好的动能。二、影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影响高职培育具备工匠精神人才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文化和制度层面上。首先,受到传统“学而优则仕”理念的影响,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成长在新时代下的学生,不愿意选择受人管制的工作,不但自身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工匠精神也有着理解上的偏差。他们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对于劳动型岗位的要求和工作内容理解不深刻,认为劳动岗位的社会地位不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他们普遍有着较强的物质追求,不能投入全部的精力在专业技能研究上,无法以工匠人为目标展开工作。同时,大部分家长也存在着错误的想法,认为工匠精神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学生缺少工作经验,在岗位中的磨炼过于辛苦,对于学生的工匠追求不给予支持。在制度层面上,政府和教育部门还未建立可供人才培养的政策内容和制度,高职院校在实施育人工作时容易陷入误区,难以建立高效的工匠育人模式。大多数高职院校领导认为工匠精神需要长久的教化,在教学层面难以执行,短时间的引导和教育没有现实意义,因此实施的主动性不足,容易造成工匠人才的培育形式化和边缘化,无法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良好发展。三、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与牵头作用,重塑工匠精神培育的新环境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与牵头作用,提倡培育人才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文化生态,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高职人才培育的思想认同和价值共识,重塑工匠精神培育新环境,进一步保证高职院校培育出来的专业人才,能够助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积极出台相应政策体系与规章制度,提高高职院校管理者对工匠精神的了解与重视,并认同工匠精神观念文化,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将工匠精神引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使培养出来的高职人才都具有良好的工匠精神。在此过程中,可通过鼓励高职院校管理者,借助传播媒介、学校教育、文化。

 。. .。

 。

 192 交流探索宣教等方式,从多渠道、多平台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认同。与此同时,还可通过定期在校内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最美工匠评选等实践教育活动,设置配套的激励措施,以奖学金、助学金、学分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使高职学生通过参与此类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工匠精神。其次,还需要高职院校弘扬精益求精、踏实勤奋、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利用传统新闻媒体、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等,发挥传统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作用。并协同新媒体社交平台、短视频 App、教育网站等,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时效快、传播面积广等优势,将工匠精神内化为高职学生的思想认知与价值认同。此外,还可通过发挥政府职能与牵头作用,支持公平竞争的制度文化建设,以公平公正的制度文化,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注重落实政府提出的指导意见,不断加强制度文化教育,通过开设专业课程、举办专家讲座、开展文化宣传以及社团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宣传政府部门颁布的各项制度,以主流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二)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潜移默化渗透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育人模式,通常是以两年学校学习、一年企业实习的方式来完成,通过实施校企合作提供学前和育人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践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实践技能,丰富自身实习实训经验的机遇。通过强化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育人模式,潜移默化渗透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由校园延伸至学生实习企业内部,融入学生企业实习各方面,更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保证学生将所学工匠精神完全吸收内化。首先,需要加强与合作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发挥政府牵头作用,积极出台各项关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政策福利与制度体系,针对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学校和企业,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帮扶,以激发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积极性。其次,还应鼓励合作企业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即每位学生配备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现校内外工匠精神培育的无缝对接。此外,要及时了解学生校内外学习动态,掌握学生所思、所想,更好地实施针对性工匠精神培育方案。应要求学生坚持写实习周记与校内学习记录,在记录内容中写下每周实习的内容和体会,并及时通过实习实践系统上传或以电子稿件的方式发送给校内指导教师,便于校内指导教师掌握学生实习动态与进展,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三)打造融合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弘扬工匠精神主阵地首先,应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利用校园内现有的实体环境,在教学楼、实验实训基地、学生宿舍、食堂等校园环境中融入职业元素、产业元素,借助校园宣传栏、展板、海报等传统媒介,展示我国优秀工匠的典型事迹与经典语录,加大工匠精神宣传力度。其次,需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打造适合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发挥高职院校自身专业特色,定期在校内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演讲比赛、职业教育周系列活动等,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搭建平台,将工匠精神实质内涵根植学生内心。总而言之,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实现中国创造的希望,应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加快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变革。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学生更应当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成长为大国工匠。这不但可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也可使学生担负起发展产业和社会建设的使命,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优秀品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1] 李蕊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以计算机网络专业《图形图像制作》课程为例 [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04):111-115.[2] 任蓓蓓,王琛艳,鲍英基,等 .“工匠精神”背景下道路桥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例 [J]. 绿色环保建材,2021(03):104-105.[3] 张波,王安杏,袁梦媛,等 .“大国工匠”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建构——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J]. 黑河学院学报,2021,12(03):109-112.[4] 柳学芳 .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五级赛制的高职化工类专业“金蓝领”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21(03):266-267.作者简介:冯彤(1995—),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管理学。。

 。. .。

 。

篇七: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 王

 妮浅析如何践行工匠精神摘 要:技工院校的教师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者,要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模范,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品牌技能人才。本文对教师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工匠精神

 技工院校

 教学改革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是国家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呼唤。技工院校的教师如何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一、背景 :缺失的“工匠精神”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国家一步步走向富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安居乐业,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然而,中国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经历了大浪淘沙,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或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兴衰存亡。大浪淘沙后,沉下了许多优秀企业,也淘汰了许多短命企业。有的企业没有企业文化,工人缺失工匠精神,一味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这样的企业纷纷关门倒闭。在民族企业面临生死存亡之时,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用锤子砸毁了冰箱,同时也砸醒了国人,砸出了海尔品牌,砸出了缺失的工匠精神。事实证明,企业要想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更需要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中国之企业与国民身上,缺少一种叫做“工匠精神”的东西!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达到极尽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主要特征有 :执著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二、国情 :工业转型需要“工匠精神”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崇尚和培养工匠精神,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而且在当前社会浮躁和短视情绪泛滥,经济“脱实向虚”的背景下,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是技能人才大国,也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个“新提法”引人注目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此前,类似表述中的提法一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国家”到“强国”,一字之变内涵深刻,工业转型势在必行,工业转型需要“工匠精神”。“十九大”代表、中国中铁科工集团九桥公司焊工王中美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为了实现强国梦,需要每个中国人付出努力。对我自己来说,就要把钢梁焊接做成精品,这样才是一名真正的大国工匠,才对得起胸前的党徽。”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需要教师承担起弘扬工匠精神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技术类院校的教师,应如何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技术教育都绕不开的课题。三、措施 :职业教育召唤“工匠精神”也许有的教师会认为,工匠精神是靠工匠本身在工作中日积月累而锤炼出来的,与教师无关。其实不然,要想使学生具有工匠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匠人的精神,要通过教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来影响、带动学生思想观念认识的转变。过硬的技能和精湛技艺是创业之本,而技能与技艺又离不开“职教工匠”的薪火相传。因此,民族的振兴对现阶段的职教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1.要有“执著专注”的教学管理态度工匠精神告诉人们,执著专注的做一件事情,并一直坚持下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坚持之后你会有意外的收获。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在应试教育中理论知识学习不占优势的学生。受社会上重学历的传统思想影响,他们在心理上普遍有一种明显或潜在的失落职教视点FOCUS编辑 姜

  菁26 OCCUPATION万方数据

 感、边缘感、挫败感。入学后,面临新的起点和抉择,有的学生会立志奋起,决心走技能成才之路,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显然心理准备不足,随波逐流者有之,甚至破罐破摔者亦不乏其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培养学生的过硬技能,更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做到“不让每一位学生掉队”,尤其是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真诚、善良的关怀到每一位学生。真正全面地做到触动学生心灵,增强学生自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社会前进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推动社会前进的车轮。2.要有“作风严谨”的教学态度工匠精神告诉人们,工作要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不看重金钱地位,要耐得住寂寞。教师的教育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等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走捷径成才的观念也影响着学生安心学习、钻研业务,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要注重转变学生的观念,要使学生认识到严谨的作风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教师备课既要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更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设计中,既要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内容,又要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教师既要饱含深情、热情洋溢的引领学子们步入知识与技能的王国,更要有不嫌弃、不放弃、不气馁的精神,不落下任何一个破罐破摔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有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脆弱心灵里植入工匠精神。3.要有“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工匠精神要求人们,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在很多人眼里,教师的工作就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挑战性。每当这时,教师首先应想到工匠精神的另一种体现,即具备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人类已进入到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推陈出新。教师必须要做到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最新的,这样的教学才有价值。有时候教师容易只注重书本上的东西,而忽略了现代社会一些最前沿的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简单重复书本内容的情况。教师只有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跟上所授专业的时代发展,才能使自己处于本领域学术发展的前沿。每一堂课都要发现不完美的地方,总结经验,及时补充。每一堂课都要紧跟时代,更新落后、不合时代的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把最新的知识授予学生。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职业而言,教师必须要有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坚持艺无止境,才会让学生不与时代脱节。4.要有“敬业守信”的工作态度工匠精神要求爱岗敬业,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爱岗是对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敬业就要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自己的职业,他的身心就会融合在职业工作中,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教师是平凡的,淡泊名利的,是讲究职业道德的,如果仅将教师这一岗位看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在教学生涯中永远也培养不出不平凡的大国工匠。实现中国梦、一带一路及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都在召唤大国工匠,作为职教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教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技能,以先进的教学手段及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分解课堂任务,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才能为造就大国工匠奠定基础。5.要注意“推陈出新”,拥有真正的工作观推陈出新是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工作观的核心,在于明了“何为工作,工作为何,如何工作”。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就必须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正确的工作观体现在好的工作态度上,首先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爱一行干一行是理想的状况,认真是一种责任。工作中要尽力克服“凑合应付”“松懈糊弄”“满足现状”等不良倾向。要耐得住寂寞、求真务实,主动追求目标,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四、寄语 :以“工匠精神”托起中国梦职教教师只有首先践行工匠精神,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育出 “中国工匠”,去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最终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实现从“国家”到“强国”的转变,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职业教育工作者也要“照照镜子、洗洗澡”,提高自己某些方面的素质,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具备一些具有“杀伤力”的“绝活”,让学生们入迷,甚至痴迷。因此,在职教工作中,只有用心去体会教育的核心——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只有学好、践行“工匠精神”,才能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教名师”,为国家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作者单位 :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职教视点FOCUS编辑 姜

  菁272018

 3万方数据

篇八:作为职业大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ull; 高职教育研究 •带 、 气球 、 自行车轮胎气门芯 、 金丝线均价格低

 廉 , 制作成本低 ; 仿真血液经过输血训练灌注入

 气球后用于采血练习 , 通过装置实现再利用 ; 本

 装置制作简单 , 方便拆卸更换容易老化破损的材

 料 , 如头皮针胶管和自行车轮胎气门芯 、 乳胶手

 套 、 高密度海绵垫 、 气球等 。

 综上所述 , 本研究

 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转化前景 , 可在职业

 院校及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SUE

 MOORHEAD,

 MARION

 JOHNSON,

 MERIDEANMAAS. 护理结局分类 [M] . 北京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2006.[2]

 吴文秀.护理学生进行静脉输液技术训练输液

 器循环利用的研究 [J] . 中医临床研究 , 2017( 14 )

 :

 :

 125-126.[3]

 石玉.静脉输液技能仿真训练用反冲输液器的设计

 与应用 [A]

 〃河南省护理学会. 2013 年河南省护理

 专业成长与职业环境规划研讨班论文集 [C] .河

 南省护理学会 , 2013 :

 :

 4.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耿云霄黄国平(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 广东广州 510520 )【 摘

 要 】

 本文以积极培育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研究目标 , 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培育

 大学生工匠精神与国家发展 、 学校育人使命具有一致性 。

 针对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顶层设计缺

 失 、 大学生学习适应过程困难和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不完善等现象 , 分析了工匠精神培育过程

 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话语方式 , 从构建协同教育机制 、

 营造 “ 以美引善 ” 的校园文化 、 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以及践行校企合作育人活动等方向培育工

 匠精神的现实路径 。【 关键词 】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2016 年开始 , “ 工匠精神 ” 成为网络流行语

 中的爆款 , 各行各业都在践行国家的号召 , 弘

 扬工匠精神 , 厚植工匠文化 , 崇尚精益求精 , 培

 养各自行业内的 “ 中国工匠人 ” 。

 作为育人主阵

 地的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 创

 新教学方式 , 拓宽育人途径 , 协同社会 、 企业联

 动 。

 加强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与培养 , 一方

 面能有效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 促进其服

 务社会 , 实现人生价值 , 另一方面对促进民族团

 结 , 实现 “ 民族一家亲 ” 有积极意义 。1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应然要求1.1 国家的发展需求同大学生成才成长的一致性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并行不基金项目 :

 广东食晶药品职业学院课题 “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 ( ( 201 町 G20 )

 ; 广东食岛药品

 职业学院校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群建设项目研究成果 。

 悖的 。

 理想信念既是青年确立价值目标的重要

 依据 , 也是推动事业成功的支撑力量 。

 高校思政

 工作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和灵魂 , 根据新时

 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当代青年的认知情况 , 大胆

 创新教育方式 , 用理想信念武装青年的头脑 。

 将

 “ 工匠精神 ” 的内涵要素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 ,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体系 , 是大

 学生职业认同教育的支撑 , 对学生职业认同教育

 起着引领作用⑴ 。

 学生应以理念养成为内驱力 ,

 促进个体自我与社会职业角色相融合 , 通过职业

 认同的培养过程不断实践 “ 工匠精神 ” 的品质要

 求 。

 青年承担着实现两个 “ 一百年 ” 奋斗目标的

 重要历史使命 , 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休戚相

 关 , 青年强则国强 。1.2 学校的育人使命同培育合格祖国青年接班人

 的一致性教育是塑造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有效手段 。

 高职院校在教育活动中应贯穿 “ 工匠精神 ” 的精

 45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1 年第 1 期益求精 、 专注敬业等要素 , 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

 行改进 , 不断促进育人方式的多元化 、 多样化 ,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 、 能动性和创造性 ,帮

 助大学生认同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

 形成端正的职业态度和完备的职业能力 , 有自信

 和激情能在相关职业领域取得成就⑵ 。

 将 “ 工匠

 精神 ” 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内涵要求 , 使大学生

 潜移默化地吸收和理解民族文化的优秀基因 , 对

 构建和谐社会 、 文明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 也是高

 职院校需要认真履行的社会责任 。2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的不足2.1 顶层设计缺失致使大学生教育理念发展迟滞学校顶层设计者观念意识相对落后 , 仅停留

 在 “ 大学生不出事 ”的层面 , 忽略了大学生的

 发展诉求 , 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 , 教育内

 容与形式趋同于非大学生的学习模式 。

 以思想政

 治课为主体灌输工匠精神理念 , 以专业课和实训

 课为主体展开工匠精神体验的 “ 双主体 ” 培育模

 式 , 阻碍了大学生接受工匠精神熏陶的通道 , 使

 其缺少全方面多层次的浸润 。

 大学生对工匠精神

 的理解有共性和特性之别 , 高职院校应了解 、 改

 变和创新教育形式 , 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时代特

 征的开放教育模式 , 及时调整 、 丰富教育内容和

 形式 ⑶ O2.2 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过程面临诸多挑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 , 大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

 在交友 、 学习等诸多方面的适应过程中会消耗较

 多的精力和关注力 , 其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

 间用于弥补第一课堂的差距 , 从而导致他们较少

 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 无暇提升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 [3]

 o 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较全面的

 了解 , 加之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 ,

 学习热情容易消退 。2.3 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仍需统筹完善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 需要社

 会 、 行业企业和学校的相互配合 , 可以从思想观

 念 、 工匠制度 、 教育导向 、 工作实践和文化传承

 等路径切入 , 进行价值重塑 , 构建制度 、 文化 、

 课程和实践等多种培育路径 ⑷ o 学校是培养大学

 生工匠精神认同感的主要阵地 。

 但是重技能 、 轻

 素养的教育导向易使学校教育有功利化倾向 , 导

 致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以工资高低 、 环境好坏为取

 舍标准 , 缺乏奉献 、 敬业精神以及忠诚意识 , 整

 体就业能力不强 。

 目前国内的企业虽然认可工匠

 精神是优秀员工的必备要素 , 但缺乏强烈的培养

 意愿 。

 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 、 激励机制 、 员工

 培养等方面 , 较少明确涉及工匠精神 。

 大学生进

 入实习单位后 , 体会不到工匠精神在企业的落地

 和保障 ,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会显著阻碍高职大学

 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3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需注意

 的问题3.1 用碎片化时代的话语方式增加理想信念教育

 效果青年是互联网运用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 。“ 00 后 ” 大学生逐渐成为高职教育主体 , 在网络

 文化的影响下具有新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 , 他

 们独特的学习方式 、 自我表达的意愿 , 去组织中

 心化的强烈意愿 , 都对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

 新要求 。

 增强高职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

 需要结合碎片化时代的生存特点创新话语方式 。

 第一 , 去中心化的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交往方式 。

 碎片化时代 , 个人对网络资源的占有无限放大 ,

 以往教育者掌握资源的优势逐渐被削弱 , 使得教

 育者需要重新定位角色身份 , 由单极权威型直线

 灌输式话语方式转为多级平等型辐射互动式话语

 方式 ,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 拒绝 “ 自说自话 ” ,

 避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 “ 一言堂 ” , 转变理想信

 念教育的话语叙事方式 , 以话语关系为依托 , 围

 绕双方关心的话题进行互动交流⑸ 。

 第二 , 浅

 层具象化的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描述方式 。

 在碎片

 化时代 , 用更少的精力来获得更多的知识成为需

 要 。

 “ 高大上 ” 的话语方式带来大学生理解方面

 的距离感 , 出现交流意愿和频率降低 。

 高职院

 校的教育主体需要增加将主流话语转化为 “ 生活

 化 ” 话语的能力 。

 以 “ 三贴近 ” 为工作思路 ,

 从传播媒介 、 内容形式等方面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话语的感染力 、 穿透力和说服力 , 有意识地运

 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话语讲清大道理 、 讲好小道

 理 、 讲倒歪道理 , 使它们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资

 源凶 。3.2 将工匠精神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紧密结合弘扬工匠精神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

 46

 • 高职教育研究 •重要的精神支持 ,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具体实践 , 契合了现实需要 。

 第一 , 树立崇尚劳

 动新风尚 。

 在中国梦的语境下高职院校要引导大

 学生以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

 观和价值观 :

 诚实劳动能实现人生的梦想 、 展示

 人生价值 、 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

 第二 , 有机融

 合和体现新时代的价值导向 。

 在个人微观层面 ,

 匠人所秉持的精业 、 诚信等职业理念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 “ 爱岗 、 敬业 、 诚信 、 友

 善 ” 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 ,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尊

 重简单劳动 、 重视复杂劳动的价值导向 。

 第三 ,

 共享共建全媒体平台 。

 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好两微

 多端的全媒体平台 , 挖掘 、 塑造和宣传典型人物

 体现出的创造精神 、 实践精神等相关要素 , 以故

 事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内

 涵 , 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

 弘扬 、 传承 “ 工匠精神 ” 的助推器 。4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路径4.1 基于工匠精神构建大学生协同教育体系第一 , 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的协同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

 来 , 打破思想政治教师负责理念信念教育 , 专业

 教师负责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壁垒 。

 针对大学

 生的学习特点 , 建立激励机制和长效运作机制 ,

 将专业教育 、 思政教育等显性教育活动同学生课

 外兴趣活动 、 社会实践等隐性教育活动有机统

 一 、 融合和调动起来 , 使工匠精神培育贯穿大学

 生人才培养全过程 , 多维度 、 多形式地对大学生

 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模式产生影响 。

 第二 , 建立跨

 部门信息共享协同机制 。

 基于习近平的精准 “ 滴

 灌 ” 理念 , 构建跨部门的学生信息大数据平台 ,

 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 收集整理不同类型

 的学生信息 , 进行 “ 用户行为分析 ” 。

 通过调

 研 、 分析 、 度身定做等环节 , 在遵循大学生成长

 规律的基础上 , 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 , 开

 展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 。

 例如 , 针对

 大学生群体 , 可以从教务处提取学生成绩信息 ,

 从学生处获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从团委了解学

 生第二课堂活动轨迹 , 从心理中心了解学生的

 心理健康情况 , 从后勤处获取学生的消费行为习

 惯等 , 多种途径搜集大学生网络和现实生活中

 的各种数据 , 据此分析得出学生的兴趣爱好 、 习

 惯特点 、 消费水平 、 家庭状况 、 心理状况及其关

 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动向 , 让数据发声 。

 大数据

 技术改变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应用方向 ,

 通过对大量信息数据进行汇总 、 整理 、 归类和分

 析 , 让这些信息得以量化和显现 , 初步描述大学

 生呈现出来的行为轨迹和注意力焦点 , 尝试对大

 学生的感受 、 情绪态度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具象化

 评估 , 这对落实精准 “ 滴灌 ” 理念的有效性 、 精

 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也是在学生管理工作

 精细化 、 精准化方面进行有意义的尝试 。

 第三 ,

 建立多层次平台合作模式 。

 校企合作 、 产教融合

 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 , 锻造工匠精神的重要途

 径 。

 企业 、 学校 、 行业协会等相关利益方需要共

 同努力 , 大力借助各级政府的力量与支持 , 协调

 搭建技术人才和工匠精神共育平台 。

 行业协会牵

 头调研地方产业结构布局和人才供需状况 , 参与

 制订有具体内容 、 可操作性强 、 有行业认可的标

 准体系 , 协助企业 、 高校等构建区域性 、 行业性

 公共技术培训及服务平台 ; 企业制订师傅带徒津

 贴制度 , 落实优秀师傅奖励计划 , 为学生提供实

 习场所 , 承担与学校共建专业 、 共编教材 、 共同

 派出师资等工作 ,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 学校建立

 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 , 打造 “ 双师型 ” 队伍 , 完

 善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衔接 , 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

 发展的方方面面 , 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 ,

 构建高职院校全过程育人平台 。4.2 基于工匠精神营造符合青年适应性的校园

 文化工匠精神所提倡的敬业专注 、 精益求精等品

 质通过对个人认知产生影响而发挥作用 , 可借鉴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 ABC 理论 , 从三个方

 面建设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

 第一 , 提升素

 质 ( 认知者因素 )

 。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

 的审美素养教育 , 通过 “ 以美引善 ” 激发其对美

 好事物的热爱 , 形成美好的道德情操 。

 以美育追

 求为工匠精神的内驱力之一 , 只有形成对人类命

 运关注的情怀 , 才能激发人们最持久 、 最强烈的

 热情 。

 第二 , 塑造情操 ( 认知对象因素 )

 。

 校园

 文化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 以参与性和自我体验为

 主 , 包含人际关系 、 集体舆论 、 心理氛围等诸多

 要素 , 能从多角度提升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深度与广度 。

 社会实践 、 社会调查 、 社会公益等

 活动借助解决一项项现实情景问题 , 潜移默化地

 47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1 年第 1 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 合作意识 、 坚忍不拔的意

 志力 、 ...

推荐访问:作为职业大学生 如何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践行 工匠 精神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