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金山卫名字由来4篇

金山卫名字由来4篇

时间:2022-09-29 18:05:05

金山卫名字由来4篇金山卫名字由来 ©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山卫名字由来4篇,供大家参考。

金山卫名字由来4篇

篇一:金山卫名字由来

opy;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①2003 年 1 月第 24 卷   第 1 期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INNER MONG OLIA SOCIAL SCIENCESJan.2003Vol.24  №.1明代 “ 达官” 在内地卫所的分布及其社会生活彭   勇(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 ,   北京   100875)  [摘安置于全国各地卫所里。明代卫所 “ 达官”的出现 ,与明代民族政策和卫所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学界对这批少数民族的研究由来已久 ,但多集中于对北元与明朝民族政策、 民族关系和明朝 “ 九边”的防守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这批官军在明帝国的各地卫所(不包括边疆羁縻卫所)的详细考查 ,认为 ,由于政府的妥善安置 ,他们的物质与社会文化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 ,对明帝国的民族融合、 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词]明代 ;卫所 ;达官 ;民族融合[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281(2003)0120015205要]明代北元后 ,一大批北方少数民族如蒙古族、 回族、 女真族等接受明政府的统治 ,他们基本上被     “ 达官”是 “ 鞑官”之异称 ,即以鞑靼蒙古族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供职于明帝国诸卫所内各官军之通称。明代卫所 “ 达官”的出现 ,与明代民族政策和卫所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明代北元后 ,一大批北方少数民族或受迫于明朝统治者的压力 ,或迫于生存 ,或仰慕汉民族文化进入中原 ,他们基本上被安置于各地卫所里 ,构成明代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的显著特点。学界对这批少数民族的研究由来已久 ,较早且具成效者当属张鸿翔先生。们集中对北元与明朝民族政策、 民族关系和明朝“ 九边”的防守进行研究所 ,特别是内地卫所 (不包括北部边疆羁縻卫所)“ 达官”的具体分布和社会生活等缺乏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利用地方志、 实录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新材料对此加以研究 ,不当之处 ,请方家指教。[1]近年来 ,学者[2],而对散居全国各地卫一、 达官在内地卫所的广泛分布“ 达 官” 系“ 鞑 官” 一 词 的 异 称 当 无 异[3](卷8 《婚姻· 蒙古色目人婚姻》 条 “ 纂注 :蒙古 ,即达子”)。中原人对蒙义古族人通称 “ 鞑靼”或 “ 鞑子” 、已久 ,在蒙古人驭治的百年里 ,这些称呼则更多见诸史籍。洪武三年正月 ,朱元璋在给驸马李祯的信中 说 ,“ 明 白 孥 了 老 达 达 时 节 , 便 见 你 每 功劳”朱元璋另一封给李文忠的信中称顺帝子爱猷识理达剌为 “ 小达达” 。明成祖朱棣也将蒙古反叛势力称 “ 鞑贼”并非都指蒙古人 ,如成化年间 ,武骧左卫的宋全系山后 女 直 人 (女 真 人) , 却 被 人 们 称 为“ 宋 达子”尽居省城 ,且环居布政司、 广州府卫门库藏之左右 ,向来人力稀少。今则繁庶已有数千。

 ”此段 “ 昔年回回达官”可以解读为 “ 回回和达官”两类民族 ,这里显然将他们笼统相称。被明政府安插于各卫所任职的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 “ 鞑官”或 “ 达官”的例子则更多。在万历时期重修的武职选簿中 ,则对他们直接称呼为 “ 达官”“ 达”字几乎被冠以北方少数民族各项称谓之中 ,被安插于内地的蒙古族士兵则被称为 “ 达军” 。成化十五年 ,明廷改原沙州卫为罕东左卫 ,该卫人“ 达达” 、“ 达子”由来[4](卷86 《诏令杂考二》 ),这里 “ 老达达”指元顺帝。九年[4](卷88 ,永乐八年五月初十日)。明人所称的 “ 达达”[5](卷151 ,成化十二年三月戊午)。在广东 , “ 昔年回回达官[6](卷7 《粤东达舍》 )[7]。51① [收稿日期]2002210225[作者简介]彭勇 ,男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被称为 “ 黄番”或 “ 黄达子” 。一些与之相关的均被命曰 “ 达”字 ,如达舍、 达(鞑)马等 ,甚至与他们一起长 期 生 活 的“ 辽 阳 汉 人 ” 也 被 称 为 达官仅在称呼北方扰乱边防的蒙古人时 ,才称其为“ 达贼”或 “ 达虏” 。虽然蒙古人入主中原近百年 ,但除却一些贵族在全国主要城市因作战、 驻守防御或任官、 分封等南迁 外 , 大 部 分 人 仍 然 主 要 生 活 在 北 部 中国劲的对手 ,所以朱元璋及朱棣均不惜一切代价削弱其反抗力量 ,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迁徙蒙古人入内地 , “ 凡归附鞑靼官军皆令入居内地 ,仍隶各卫所编伍”加强对其监控 ,又可以实行 “ 以夷制夷”和实行 “ 民族同化”政策。当然 ,并非全部的归附者尽入卫所军伍 ,早期通行做法是 “ 以少壮者隶各卫为军 ,俾之屯守;老弱隶北平为民”多为卫所代管民籍 ,而迁居内地卫所者均属卫所军籍。这些蒙古贵族 ,或就地安置 ,或移居京师 ,或随军出征 ,迁徙于各地。就近安置是朱元璋首先考虑的 ,西北陕西都司及行都司、 山西都司及行都司、 大宁都司、 万全都司和辽东都司都是达官的聚居区 ,“ 达官达舍多安置真保河间等府” ,定州卫的达旗军余达 1897 名。各 处 达 官 军 合 为 忠 顺 营 , 实 行 统 一 管理南北二京及其附近地区是蒙古族官军迁入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地区 ,达官遍及京师诸卫所 , 《实录》 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据张鸿翔先生研究 ,南北二京安置近一半的外族(以蒙古族为最多) ,府军和亲军卫都是他们集中的地区。在北京 ,由于这批达官军人生息繁衍得相当快 ,其后代被迁至畿辅地区 ,嘉靖时 “ 大宁都司并定州卫所管达官达余数多” ,在保定等卫 “ 原日安插及近时放回达官旗军舍余人等”也为数不少 ,要求武官 “ 以都指挥体统行事 ,在定州专一管领达官、 达军舍余 ,如法操练 ,俾各熟闲武艺 ,用 ” 。“ 鞑官”则多被安置于南直隶诸卫所。在南京 ,洪武六年 ,侍御史商日副枢等 580 余人 ,军士 1660 余人 , “ 至京师简其壮61[8](卷35 ,嘉靖甲午平虏之碑)。需要指出的是 ,当时明朝人[9](P530)。明朝乍兴 ,蒙古贵族是威胁明帝国最强[10](卷181 ,洪武二十一年二月丁卯)。这样既便于[10](卷80 ,洪武六年三月丁巳)属民者[11](卷6 《三关镇· 疆域考》 )隆庆二年 ,保定卫将[12](卷129 《保定· 达官》 )。听候有警调[13](卷7 , 《敕保定忠顺营都司卢辙》 ; 《敕定州忠顺营都司杨国卿》 )早 期高招集王保保在河南的故元参与勇者为驾前先锋 ⋯⋯皆命分补侍卫”南畿地区的其它卫所 ,如扬州卫都指挥使张王 己即是沈阳色目人 ,署指挥同知乔琳是土都达人 ,卫所中的 蒙 古 人、 山 后 人 和 东 北 色 目 人 为 数 不少有一批来自辽阳的世袭 “ 达官百户”金山卫 “ 初立有额设正伍旗军 ,后有遣发带管汉、 达军” ,至正德时 ,包括达官在内的各类军人仍有11296 人在湖广地区 ,洪武二十二年太祖 “ 命荆州左护卫并黄州、 常德、 岳州、 沅州、 蕲州、 武昌诸卫 ,各造房三十间 ,以居鞑靼军士”在浙江 ,洪武五年正月 ,巴藩王子来归贡马 ,赐袭衣 ,命于浙江安插二年 ,朱元璋命礼部遣官员到崇明县及浙江卫所去问慰 那 里 的 达 达 太 子 失 秃 儿 等 91 名 达 官军在两广地区 ,洪武二十一年 ,鞑靼官军姚曲里歹等反 , “ 颍国公傅有德率辰、 沅、 贵州、 普定等卫兵讨捕 ,寻平之”动了数个卫所的官军 ,反叛的达官军数量可能不会太少。成化初年 ,韩雍率南北二京达军平定广西民变后 ,奏留达军驻居广州 ,以后这批人又分散于广东肇庆府、 廉州府等。成化八年 ,桂江以西建成 “ 达官营” ,他们每隔三个月轮流戍守广西梧州总督军门。年 ,兀良哈人脱脱 , 携 56 人来归 , 诏发两广安插仍 有 达 官 舍 目 105 员 , 右 卫 达 官 舍 目 86员在福建 ,洪武二十一年 ,达官指挥把失剌把都儿等 13 人并妻子被送 “ 往福建安置 ,仍给以指挥之禄 , 令 有 司 各 与 第 宅 及 乳 牛 以 养之”儿罕忽力 ,后被赐姓高怀德 ,曾世袭指挥使。兴化卫的鲁六十八为山后大兴人 ,洪武年间从军 ,子世袭升副千户。镇武卫也有山后人 ,毛荣及五世孙毛钦。在云南 ,故元梁王长期戍守于此 ,洪武二十年 ,派鞑靼官军往戍云南。洪武二十四年十一月 ,“ 复赐鞑军幼子钞锭。初鞑军之戍云南者 ,诏遣其妻子[10](卷80 ,三月癸卯)。[14](卷34 《兵防志二》 )。淮安府的盐城守御千户所里也[15](卷4 , 《秩官志》 )。[16](卷3 《军实》 )。[10](卷195 ,二月乙卯)①。[10](卷71 ,洪武五年正月戊寅)。洪武二十[10](卷195 ,二月戊辰)。[10](卷188 ,正月辛丑),平定这次反叛居然出[17](卷1 《开府· 达官营》 ;卷23韩雍 《处置地方经久大计疏》 )嘉靖三十五[18](卷439 ,九月庚申条)。万历年间 ,广西的桂林中卫里[17](卷1 《桂林府图说》 )。[10](卷193 ,八月丙辰条)。康熙镇东卫有直隶山后人卜[20](卷20 ,卷25 ,卷26)① 原书作 “ 三千间” ,据顾诚 《谈明代的卫籍》 改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9 年第 5 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与俱 ,其有幼子不能往者 ,至今令其亲属送之 ,各赐钞十锭” ,可能是最早的一批。如毛胜 ,本名福寿 ,元右丞相伯卜花孙 ,曾于景泰三年镇守金齿卫等处。嘉万时期 ,云南都司所属汉土达官军计 81400余名。并不广 ,从史料看 ,明初 ,达官毛胜和焦俊都曾率军镇守贵州 ,罗秉忠也曾率军入黔平定苗民叛乱。四川行都司内有故元原戍军卒的存在。洪武十五年建建昌卫指挥使司 ,元平章月鲁帖木儿等自云南建昌来贡马 ⋯⋯以月鲁帖木儿为建昌卫指挥使 ,月给三 品 俸 赡 其 家。

 后 月 鲁 帖 木 儿叛。在河南自然辖境内 ,明代武选簿中有 《归德卫选簿》 册 ,记载该卫达官袭替情况 ,如狗儿 ,鞑靼人 ,故元郡王督邓铭(卫国公邓愈次子) 等奏西安左等卫安插番达官军 ,欲以调除为名移入河南偏僻地方 ,南阳汝宁等处分住。这说明明政府对达官始终保持着高度 的 警 惕 , 对 他 们 的 安 置 均 有 其 政 治 目的永平侯谢成往鲁府率护卫士马 ,以所送鞑军分隶济南、 济宁等卫 ,与军伍错居。

 ”达官军在内地的分布地方 ,朱元璋考虑到他们的生活习惯 ,尽量就地安置 ,许多归附者千里迢迢而来 ,被封官后再派回原地。对于有可能危及明统治者的 ,则尽可能分散安排。此后 ,对元朝故将在重新编制后 ,尽量委派于各战略要地 ,先派出征战 ,然后送去家属安居 ,云南、 四川、 两广、 湖广、 浙江和福建 ,大抵属于此类情况。[20](卷3 《大明一统舆图奏稿· 云南图纪》 )贵州的达官军分布[22](卷156 ,本传 ;卷310 《四川土司一》 )[7](P188 《归德卫选簿》 43)。正统二年 ,镇守陕西都[23](卷176 《兵部· 附夷官》 )。在山东 , “ 新附鞑军南来 ,又命[10](卷188 ,洪武二十一年正月己卯)二、 达官任职及其社会生活归附明朝的 “ 达官”既有元室后裔 ,也有贵族勋戚 ,大量的则是中下级官吏及军士。由于他们身世不同、 经历各异、 职业有别 ,明政府采取不同的方式 ,使其各得其所、 各尽其能、 各务其业。首先是发挥他们的优势 ,让他们从事明朝的民族和外事工作。洪武九年癸未 ,以火你赤为翰林院蒙古编修 ,更其姓名为霍庄贤 ,鞑靼人 ,初名丑驴 ,元工部尚书 ,洪武二十一年来归 ,通译书 , “ 凡塞外表奏及朝廷所降诏敕 ,皆命贤译。贤亦屡陈所见 ,成祖皆采纳之” ;仁宗时进右都督 ,赐赉甚渥 ,封忠勤伯。[24](卷23 《二字改姓一字》 )。李[22](卷156 《李贤传》 )语言是对蒙古交往的重要工具 ,有的达官又被从内地卫所重新召回 ,在北边充当乡导其次 ,征战戍守是大部分内地卫所达官军最基本的职业。明政府给他们分别授予世袭武职 ,并根据战争中的表现再加功授爵 ,有的甚至做过五军都督 ,数人受封公侯伯等爵位。如 《明史》 卷 156 所载诸达官大臣吴允诚、 孙瑾、 薛斌、 蒋信、 李英等 ,他们大都参加过洪武、 永乐两朝对蒙古的战争。稍后 ,一批达官又参与了云南、 四川、 湖广、 两广、 福建等军事活动 ,屡立战功。这些达官的英勇表现赢得了汉族官军的高度称赞。成化二年 ,首任两广总督韩雍奏请中央将这批平时驻扎南京的达官军改调两广长期戍守 ,他说: “ 景泰年间海宁伯董兴征剿广东反贼黄萧养事平之后 ,曾奏留在京达官于广东安插居住 ,遇警调用。今看得调来随征南京达官都指挥使廉忠所统达官都指挥你里哈答等四百余员后 ,见在广东地方截杀流贼 ,俱各弓马熟闲 ,又肯当先杀贼。今广东地方流贼虽已会兵剿灭 ,倘后或有生发侵犯 ,若留达官相兼官军截杀 ,必致贼徒闻风敛息 ,免致再劳进。

 ”护社会稳定与地方治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第三 ,一部分达军在政府的倡导下从事畜牧业生产 ,政府鼓励他们养马 ,并选择养马能手 ,指导汉族人养马。永乐九年七月 ,成祖要求兵部“ 选鞑官闲居老成谦厚者 ,教民畜牧”年 ,北部战事稍平 ,政府便给他们在顺天府三河县等处划拨了为数不匪的草场 , “ 侯四百亩 ,伯三百亩 ,都督二百五十亩 ,都指挥二百亩 ,指挥一百五十亩 ,千户卫镇抚一百二十亩 ,百户所镇抚一百亩” ,以供他们生活田也不征收子粒由于明政府对达军采取了妥善安置的方法 ,所以他们的物质生活有较为稳定而充足的保障。他们长期与汉族人杂居相处 ,生活由不习惯到逐步适应 ,社会生活与汉民族一样...

篇二:金山卫名字由来

岛, 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 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 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 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 泣鬼神的历史活剧。

  从公元前 1 7 世纪到公元前 7 世纪, 这里属孤竹国辖领, 延续千年之久。

 著名的“古之贤人” 伯夷、 叔齐,就是孤竹国君墨胎氏的两个儿子。

 司马迁的《史记》 中, 人物传记的开宗明义第一篇, 就是《伯夷叔齐列传》。

 今天, 在秦皇岛市卢龙县层岩叠嶂、 绿树环抱的六音山中, 还存有“夷齐读书处” 的遗迹。

 一些史学家也认为孤竹城就在今天的卢龙。

  公元前 7 世纪, 孤竹联合异族山戎攻打周王的同姓诸侯国——燕国。

 应燕庄公之邀, 取得诸侯国霸主地位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 打着“尊王攘夷” 的旗号, 一举灭掉了孤竹国。“老马识途” 的成语故事, 就发生在卢龙县境内。

  战国时期, 秦皇岛一带属燕国辽西郡。

 燕昭王筑黄金台, 招贤纳士, 很快使拥有“碣石之饶” 的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当时, 燕国已经建立舟师, 与齐国“合纵” 抗秦, 并“使人入海, 求蓬莱、 方丈、 瀛洲”( 《史记》)。

 可见, 那时就已经开始了求仙活动。

  公元前 221 年, 秦始皇吞并六国,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之后, 秦始皇曾五次出巡。

 公元前 21 5 年,第三次出巡“之碣石, 使燕人卢生, 求羡门高誓”( 《史记》)。

 羡门、 高誓是居住在海中仙山上的神仙, 手中有长生不老之药。

 过去, 人们常说, 秦始皇来到碣石, 目的就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徐福率 3000 童男童女东渡扶桑的故事也因此而世代相传。

 其实, 他在碣石还做了一件更为重要的大事业, 即是他借入海方士带回的“亡秦者胡也” 五个大字, 调动全国人力、 物力、 财力, 下决心修建长城, 以抵御匈奴对北部边境的骚扰。

 他派大将蒙恬首先打退了匈奴的进犯, 然后征调民夫 50 万, 在战国时期燕、 赵、 秦长城的基础上, 经过 5 年的艰苦施工, 终于完成了西起甘肃临洮, 东至辽东长达一万余里的宏伟的长城工程。

 正因为如此,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碣石之行, 就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求仙寻药, 而是一次重要的政治、 军事活动。

 也许, 碣石因秦始皇驻跸而得名秦皇岛。

 在以秦皇岛为中心的广大地域里, 发现的多处秦皇行宫遗址, 正是始皇东巡至碣石的历史明证。

  秦始皇和其后的汉武帝、 曹操、 唐太宗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到过碣石。

 可是, 碣石究竟在哪里? 这个问题被历史学家、 地理学家争论了一两千年, 至今还争得不亦乐乎。

 其实, 他们只是对碣石所在的具体地点各持己见, 对大致的区域却没什么分歧。

 这大致的区域就是在今天的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 北戴河区金山嘴、 鸽子窝, 海港区东山“求仙入海处” 和辽宁省绥中县姜女坟一带。

 近年来, 这些地区也陆续发现了秦汉行宫遗址。

 看来, 碣石有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区, 一个以今天秦皇岛市为主体的地区, 可以称之为“碣石地域”。

 只要你到了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 就可以说你已经有了“东临碣石” 的经历了。

  公元前 11 0 年(元封元年), 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之后, 从烟台芝罘“并海北上”, 来到了碣石。

 如今, 在北戴河莲蓬山的冈峦之上, 还存有汉武台的遗迹。

  公元 207 年(建安十二年), 曹操东征乌桓, 凯旋而归, 来到秦皇岛, 观沧海, 看日出, 心情舒畅, 踌躇满志, 写下了大气磅礴、 流传千古的四言诗《观沧海》。

  1 954 年 7 月下旬, 毛泽东来到北戴河。

 在此之前, 他从北京曾给先期到达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纳写信说:“北戴河、 秦皇岛、 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

 他不仅是政治家、 也是诗人。

 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毛泽东还挥毫书写了曹操的《观沧海》 和《龟虽寿》 两首诗。

 毛泽东说曹操的诗“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是真男子, 大手笔。”

 毛泽东曾经对人说:

 曹操统一北方, 创立魏国, 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 抑制豪强,发展生产, 实行屯田制, 还督促开荒, 推行法制, 提倡节俭, 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 恢复、 发展。这难道不该肯定? 难道不是了不起? 说曹操是白脸奸臣, 这个案要翻。(孙志升《大雨落幽燕》)。

 应该说,毛泽东的这一段评价是实事求是的。

 今天, 曹操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 已经不再是一个白脸奸臣, 而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大政治家、 大军事家, 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魏武帝曹操是在秋天来到了秦皇岛。

 金秋时光, 天高气爽, 鱼肥蟹满, 瓜果飘香。

 秋天的秦皇岛, 秋光秋色, 五彩缤纷, 到处充满诗情画意。

 曹操选择了一个好季节, 好季节让诗人触景生情, 才思迸发, 写出了千古名句。

  公元 645 年(贞观十九年), 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 来到秦皇岛, 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他“芝罘思

 汉帝, 碣石想秦皇”, 写了 一首著名的诗篇《春日观海》。

 唐太宗是在春天来到秦皇岛的。

 秦皇岛的春天,清新温柔,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嫩柳吐绿, 芳草萋萋, 桃花绽放像火一样红, 天空晴朗像海一样蓝, 那才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果有人想来秦皇岛旅游, 真该学一学唐太宗, 当春天的脚步刚刚响起的时候, 就背起背包, 吟咏着唐太宗的诗句, 向着大海, 缓步走来。

  北魏、 北齐时期, 也都先后修过长城, 今天, 在秦皇岛市的北部山区和孟姜女庙还能见到北齐长城的遗迹。

 到了宋代, 秦皇岛没有划入北宋的版图, 属于辽金管辖。

 辽代在今山海关设置了迁民县。

 而卢龙县的经幢,就是金大定年间修建的, 至今保存完好。

  明代, 秦皇岛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期。

 1 381 年(洪武 1 4 年), 明太祖朱元璋派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主持修建了界岭、 永平、 山海 32 关。

 徐达以一个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 在辽西走廊西端山海交汇处,“因险制塞”, 修建了山海关关城。

 从此, 山海关成了明代扼守边塞、 经略蓟辽的雄关重镇。

 1 567 年(隆庆元年)

 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边防废弛、 京师几度危急的情势下就任蓟镇总兵, 十六年间, 练兵练将, 加固边墙,修建自山海关至居庸关长城之上空心敌台 1 01 7 座, 重整蓟门边垣二千余里, 在京师大门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保证了此后几十年的边境安全。

 戚继光在山海关老龙头修建了入海石城七丈, 在这里, 他曾写出“曾经泽国惊鲵息, 更倚边城氛祲消。

 春入汉关三月雨, 风吹秦岛五更潮” 的诗句, 吟诵了当时的和平景象。

  到明代后期, 努尔哈赤统一了 东北各部, 建都盛京以后, 对大明政权连续发动攻势, 山海关成为拱卫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 也成为清政权入主中原的必争之地, 必夺之城。

 山海关, 系天下安危于一垣, 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明王朝倾全国之力, 屡派名将重臣镇守。

 熊廷弼、 孙承宗、 袁崇焕等都曾以兵部尚书的身份,驻守山海关, 督师蓟辽。

  公元 1 644 年(明崇祯十七年), 是中国历史上风云突变、 一波三折的一年。

 新年伊始, 正月初一, 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 号大顺, 改元永昌。

 三月十九日,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了北京, 崇祯帝吊死煤山,明王朝一朝覆灭。

 四月二十二日, 吴三桂投降多尔衮, 开关迎清兵, 李自成兵败石河西岸, 清王朝从此入主中原。

 公元 1 644 年, 中国农历甲申年, 风云际会, 瞬息万变, 山海关就是历史的转折点。

 今天, 我们抚今思昔, 该有多少思考, 该留下多少感叹。

  清代前期,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和道光五位皇帝到关外拜谒祖陵并祭祀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 途经山海关, 澄海楼是他们观海赋诗的必去之地。

 1 840 年之后, 外强侵入, 清王朝衰落, 皇帝们再也没有心思拜谒祭祀。

 1 898 年, 秦皇岛港启锚开运, 津榆铁路(天津-临榆。

 临榆县治在山海关)

 通车, 北戴河被清政府宣布为“允许中外杂居” 的避暑地。

 这一年, 是秦皇岛的开埠之年, 从此, 秦皇岛港逐渐成为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 津榆铁路延伸为京津通往东北的大动脉, 北戴河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区; 与此同时的是战乱频仍, 争斗不止, 军阀混战, 外敌侵略, 使秦皇岛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秦皇岛的山山水水被整整蹂躏了半个世纪。

 1 900 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 山海关成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据点。

 1 922 年和 1 924 年,在山海关爆发了两次直奉战争。

 1 933 年元旦, 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制造了“榆关事件”, 中国军民被迫打响了悲壮的抗战第一枪。

 1 945 年 11 月的山海关保卫战,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日解放东北奠定了基础。

 1 948年 11 月 27 日, 秦皇岛解放, 秦皇岛人民获得了新生。

  1 954 年 7 月下旬, 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戴河。

 这一年八月份, 秦皇岛一带天降大雨, 海天一色, 迷迷茫茫。毛泽东在北戴河, 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诗词中说的“魏武” 指的就是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有遗篇” 中的“遗篇” 指的是曹操写的四言古诗《观沧海》。

 毛泽东抚今思昔, 感慨万端:

 久经战乱的中国, 终于走向稳定, 贫穷饥饿的中国人民, 终于获得了新生。

 毛泽东发出了胜利的欢呼:“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浪淘沙· 北戴河》 是毛泽东代表中国人民高奏的一首凯歌, 也是赠送给秦皇岛人民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为了纪念毛泽东和他在北戴河创作的这首诗篇, 北戴河区政府在鸽子窝公园, 竖立了 毛泽东塑像和诗碑各一座, 愿一代伟人英名长在, 绚丽诗篇千古流传。

  今天的秦皇岛市, 是河北省的省辖市, 是最早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是我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

 秦皇岛港是我国大陆的第二大港, 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

 耀华玻璃厂始建于 1 922 年, 是我国历史最悠久、 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玻璃生产厂家, 秦皇岛市因此得名“玻璃城”。

 山海关桥梁厂于 1 894 年投入生产,人称我国“桥梁之母”, 秦皇岛市成为我国著名的桥梁生产基地。

 现在, 秦皇岛市的 262 万人民正以高山一样坚定的意志, 以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 以万里长城所赋予的勤劳、 勇敢、 智慧, 建设自己美丽的家乡 ,迎接国内外四面八方的友人。

 秦皇求仙入海处 景点简介 秦皇求仙入海处位于海港区东南部, 传说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东巡曾在此拜海求仙。

 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 记载, 秦始皇于公元前 215 年东巡碣石—秦皇岛, 并在此拜海, 先后派卢生、 侯公、 韩终等两批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 寻求长生不老药。

 明宪宗成化 13 年, 立“秦皇求仙入海处” 石碑一座, 以纪圣境。

 秦皇岛古属碣石地域, 因秦始皇东巡驻跸于此而得名。

 秦皇求仙入海处占地 19公顷, 景区建设融古建筑、 园林、 雕塑艺术为一体, 由战国风情、 秦皇求仙苑、 仙人祠以及游乐园等部分组成, 大门为秦风阙门, 正门横匾上的“秦皇求仙入海处” 几个大字是赵朴初先生的真迹。

 战国风情景区根据战国七雄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等国的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和风土人情等特点修建的。

 求仙殿和求仙路是景区的中心建筑, 浓缩了秦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传说, 突出了秦始皇拜海求仙的壮观场面。求仙路上, 一座高 6 米, 重 80 吨的秦始皇立体雕像屹立海边, 目前为世界之最。

 秦皇求仙入海处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浓缩了战国时代重大历史事件及传说, 突出了 秦始皇求仙入海的壮观场面, 为您展现了一幅二千年前景色风光的古老画卷, 吟唱着一曲传诵至今的亘古长歌。

 地址:

 秦皇岛市海港区南山街 56 号 交通:

 7 路、 8 路公共汽车直接到景区门前 门票:

 30/ 天下第一关 景点简介 :“天下第一关” 景区位于山海关城中心, 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 1381 年), 是万里长城东起点的第一座重要关隘, 雄居天下, 因而得名。

 天下第一关城楼气势雄伟, 是山海关城的东门,又称镇东楼, 俗称箭楼。

 其地处要隘, 雄关紧扼要塞, 成为华北通往东北的要冲, 是山海关城的标志性建筑。

 这里曾多次发生重大历史事件: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直奉大战、 长城抗战第一枪等。

 古人称颂为“两京锁钥无双地, 万里长城第一关。” 这里位置优越, 文物众多, 风光秀丽, 是旅游者向往的游览胜地。

 天下第一关以它古老的身世记录了 600 多年来的沧桑变化, 成为历史的见证。

 天下第一关是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第一关路 交通:

 乘 33、 25 路公共汽车山海关天下第一关下车 门票:

 40/ 老龙头 景点简介 老龙头是明长城的东起点, 位于山海关城南 5 公里的滨海高地。

 之所以把这里称为“老龙头” 是因为人们把万里长城比作一条巨龙, 这条龙走过大漠, 攀贺兰、 越太行, 自燕山而下, 向渤海飞驰, 在辽西走廊上挽了 个结, 竖起了山海雄关, 随之引颈入海, 这入海的部分便是老龙头了。

 老龙头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城北的角山长城, 城东的威远城构成犄角之势, 拱卫着山海关城。

 从明初洪武年间到明末崇祯年间的 260 余年中, 老龙头不断修建, 逐步完善。

 直至清代长城内外成为一统, 老龙头从此失去了军事防御的作用, 成为帝王将相、 文人墨客观光览胜的佳境。

 自清朝开国后,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都多次到过老龙头, 其中乾隆皇帝 4 次来此登楼观海, 留下了大量诗文墨宝。

 老龙头上的“天开海岳” 碑, 据传为唐代遗碑, 这四个字道出了 “放眼天际, 苍茫一碧, 天适地设” 的绝妙景观之神韵。

 老龙头是“中国旅游胜地 40 佳” 之一, 国家 4A 级景区。

 登上老龙头, 面对波涛汹涌、 云水苍茫的大海, 您可以尽览“长城万里跨龙头, 纵目凭高更上楼, 大风吹日云奔合, 巨浪排空雪怒浮” 的壮观美景,产生无穷的遐想。

 ...

篇三:金山卫名字由来

的由来 “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在民歌、 民谣中常有九州之说,

 那么九州到底指哪些地方呢? 据《禹贡》 记载, 夏朝时的九州是冀州、 兖州、

 青州、 徐州、 扬州、 荆州、 豫州、 梁州、 雍州。《周官》 记载, 西周时, 多 了幽州、 并州, 而少了徐州、 梁州, 还是九州。

 可见, 九州之说是春秋战国 以前的行政区划, 这种古代的称呼, 一直流传至今, 用九州来代表中国疆域。

 其实, 自秦以后, 中国的行政区划多有变动, 秦初设郡县, 汉朝实行郡国并 置。

 南北朝时, 州的数字大增, 合计有 208 州。

 唐宋时, 全国行政区划是道。

 从元朝以后实行行省制, 道、 省辖范围内, 有些城市名继续称州。

 在我国的 30 个省(区、 市)

 中, 称州的城市名, 省会一级的就有广州、 福州、 杭州、

 郑州、 兰州, 其他市、 县称州的就更多了。

 不过现在的州, 除了自治州以外,

 不再是行政区划, 而是城市名称的组成部分了。

 省的由来 省, 本来是官署的名称, 如唐代设有尚书、 门下、 中书、 秘书、 殿中、

 内侍 6 省。“省” 作为行政区域的名称, 是从元代开始, 至今已有 700 多年 的历史。

 忽必烈统一中国以后, 以中书省作为中央政府(皇帝之下的最高行 政机构), 再把全国分成 15 个路, 每路设“行中书省”(略等于中书省办事 处或中书省行署), 通称“行省”。

 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名称, 简 称为省。

 明代朱元璋沿用元朝制度, 把全国分成 12 省 1 直隶。

 燕王迁都北京 后, 改为 2 直隶 13 省, 后又增到 22 省。

 民国年间全国是 28 省。

 县的由来 县是行政区划单位, 由地区、 省、 自治州或市领导。

 何以设县? 溯其源,

 春秋时期, 秦、 晋、 楚等国为有利国君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往往在新兼并的 地方设县。

 县与卿大夫的封邑不同, 是直接隶属于国君的地方行政区域。

 春 秋中期以后, 设县的国家增多, 有的在内地也设置了县, 县开始成为地方行 政组织。

 春秋末期, 有的国家又在新得到的边远地区设置了郡。

 战国时期,

 产生了郡统辖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组织。

 乡 的由来 乡 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基层行政单位。《周礼· 大司徒》“五洲为乡 ” 的 记载, 为我国乡制起源。

 从齐国的情况来看, 一乡管辖 2000 到 3000 户不等,

 乡 是县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秦汉时期是“十里一亭, 十亭一乡 ”。

 亭有亭长, 乡有三老, 有秩、 啬 夫、 游微等乡 官, 佐县令治理乡事。

 到唐代, 因为人口增多, 经济进一步发 展, 遂以“百户为里, 五里为乡”。

 里置里正, 乡置耆老, 一乡管辖人户 500 左右。

 其后的宋、 元、 明、 清各代, 皆沿袭效仿, 不废乡的设置, 只是在辖 治范围和管理人户的多寡上略有变化。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乡” 一直是最基层的地方政权机构。

 它的主要 职能是检招户口, 收授田地, 征敛赋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 对于“乡” 这一历史悠久的基层政权机构作了保留。

 村的由来 “村” 字是常见的地名通名用字, 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

 古今“村” 的概念差别很大, 经史中无“村” 字。

 但宋代以前不少文学 作品和史书可见到“村” 字, 如晋的陶渊明《桃花源记》 中就有“村中闻有 此人, 咸来问讯”。

 再早一点, 《三国志· 魏书郑浑传》:

 “入魏界, 村落

 整齐如一。” 但那时很可能把“村” 写作“邨”。

 宋代祥符中又以形声创造 了“村” 字(见《广韵》)。

 “村”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 其概念也随着变化。“邨” 字的 原始意义应是城外任何大小的居民点。

 现在称为村的居民点必定是有一定规 模。

 乡村和城市的区别, 习惯上一般应以经济来源和多数居民所从事的产业 而定。

 多数居民从事农业, 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是乡 村的主要标志。

 就目 前来说, “村” 又有经济单位和行政单位的概念, 如一个村民委员会, 就是 一个经济单位, 也是一个行政单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村” 的 概念也会不断更新, 并会出现新的含义。

 胡同的由来 小的街巷, 在东北和华北都叫胡同。

 据明朝末年出版的《正字通》 说:

 “街也, 今京师巷道叫‘衚衕’”。“衚衕” 乃“胡同” 的异体字。《马可· 波 罗列记》 中有“浩特儿” 一词, 明朝光榜知《宛署杂记》 里说:

 “元人呼街 巷为胡同”, 均可为佐证:

 早在元代即有“胡同” 一词了。

 据考, “胡同” 一词来源于女真族的“霍通” 一词。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

 蒙古语和女真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 语调和 语音都很接近, 女真语叫“霍通”、“火瞳”, 都指“聚族而居” 的意思。

 后来, 汉族人把“火瞳” 译为“胡同”, 写法简化了, 成为汉字化的外来语 词了。

 带“卫” 地名的由来 翻开比较早的我国地图, 可以在沿海一带找到不少带有“卫” 字的地名。

 如上海的“金山卫”、 浙江的“观海卫”、 山东的“威海卫”、 辽宁的“前 卫” 等, 就连边疆西藏也有“卫藏” 这一地名。

 “卫” 在明初是军队编制名。

 凡沿海险要地段都设“卫” 扼守。“卫”

 约有 560 人, 由都司率领, 隶属于五军都督府。

 永乐年间, 明成祖朱棣在全 国设“卫”

 490 多处。

 后来, “卫” 就演化进了地名里面。

 东北名称的由来 “东北” 二字作为专用名词来概指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是近代的事。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 北方的燕国以辽河为界, 在东北设置辽东、 辽西两 郡。

 直到清代, 东北仍被称为辽东, 清初, 改沈阳为盛京, 东北统称为盛京 省。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 1907 年), 清政府将东北划为奉天(辽宁)、 吉林、

 黑龙江三省, 东北开始称为东三省。

 1921 年, 当时的北洋军阀张作霖“督办 东北屯垦边防事宜”, 他的奉军便改称为“东北军”。

 1923 年 4 月, 东北大 学在沈阳成立。

 从此, 报刊上对“东北” 名称的使用逐渐增多, 并成为人们 的习惯称呼。

 满州名称的由来 “满州” 是由族名转变为地名的。

 据史料记载:

 明朝中期, 定居在吉林 东部婆猪江(今浑江)

 地区的建州女真部落, 经常受到来自松花江中游以下 至黑龙江流域东濒海一带女真忽刺温部落的侵扰, 再加上“朝鲜国军马抢杀,

 不得安稳。” 1438 年, 建州卫部指挥命事李满住, 率部族众人西退, “移住 灶突山东浑河上”。

 不久, 清太祖努尔哈赤五世祖也率所属部族 300 余户退 至浑河支流苏子河一带, 与李满住部合居在一起。

 尔后, 努尔哈赤崛起, 统 一了女真族各部。

 于 1616 年在赫图阿拉, 建立了大金国(后金国), 以“满

 住” 作为尊号, 自号“满州” 大汗。

 满州一词又可叫满住、 满珠、 曼珠、 文 殊, 读音没有固定的字。

 清天聪九年(1635 年), 太宗皇太极把女真人改称 满州人。

 满州便成了民族的名称。

 辛亥革命后, 人们将“满州族” 通称为“满 族”; 因东北三省是满族兴业之地, 又因汉语“州” 字有地名之意, 用来假 借, 便把东北称为满州, 成为地名。

 天府之国名称的由来 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 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府” 在古文里有“聚”

 和“藏” 的意思, 以后人们把聚藏财富的地方也称作“府”。

 早在秦、 汉以前, 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和以成都为中心怠澳 本褪窍M 珊影材 鸱豪模 ? 而得名辽宁。

 清初, 在辽宁设盛京。

 清末(公元 1907 年)

 改盛京为奉天省。

 1929 年, 张学良将军改奉天省为辽宁省, 并一直沿用至今。

 山东省名称的由来 山东由于位于太行山东面而得名。

 山东作为行政区是从北宋开始的。

 因 为它的位置在当时京都开封的东面, 所以又被称为京东。

 金朝的时候, 都城 设在了中都, 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所以就把京东改名为山东了。

 明朝初年改 称山东省, 一直到现在。

 河北省名称的由来 河北省的“河” 字, 指的是黄河。

 河北省地处黄河下游以北, 古冀州地,

 简称冀。

 春秋时期属于燕、 晋等国, 唐代将黄河以北、 太行山以东地区划为 河北道, 元代属中书省, 明代直隶京师, 清代称直隶省, 1928 年改称河北省。

 河南省名称的由来 河南省简称豫, 取地处黄河以南之意。

 唐代将黄河之南、 淮河以北的地 区划归河南道管辖。

 元代称河南行中书省, 明代称河南布政司, 清代称河南 省。

 陕西省名称的由来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 因位于陕陌(今河南省陕县西南)

 以西而得名。

 唐 朝设陕西节度使, 宋为陕西路, 元代设陕西行中书省, 明代改称陕西省。

 甘肃省名称的由来 甘肃省简称陇或甘, 是以古代甘州(今张掖县)

 和肃州(今酒泉市)

 二 府的首字组合得名。

 古为陇西地, 春秋时代属于秦国和西戎, 元代属陕西和 甘肃行中书省, 明代属陕西省, 清代起单独设置甘肃省。

 贵州省名称的由来 贵州省简称黔。

 唐代曾设矩州, 后来当地人民不喜欢用循规蹈矩的“矩”

 字作地名, 于是逐渐写成贵州。

 元初分属云南、 四川、 湖广三个行中书省,

 明代设贵州布政司, 清代始称贵州省。

 湖南省名称的由来 湖南省简称湘, 是因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战国时期湖南是楚国地域,

 唐代属江南道(后改江南西道), 宋代属荆湖南北两路, 元代属湖广行中书 省, 清代始称湖南省。

 湖北省名称的由来 湖北省简称鄂, 是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战国时湖北与今湖南同属 楚国地域, 汉代属荆州, 唐代属山南道(后改称山南东道), 宋代是荆湖北 路, 元代与今湖南同属湖广行中书省, 清代始称湖北省。

 安徽省名称的由来

 安徽省简称皖, 清初, 以安庆府(今安庆市)

 和徽州府(今歙县)

 的首 字组合而得名。

 春秋时是吴国、 楚国的地域, 汉代分属于扬、 徐、 豫三州,

 唐代分属于江南道、 淮南道和河南道, 元代属于河南和江浙行中书省, 从清 代开始设置安徽省。

 浙江省名称的由来 浙江省简称浙, 因境内有著名的钱塘江(旧称浙江)

 而得名。

 春秋时称 越国, 五代时属于吴越, 元代属江浙行中书省, 明代称浙江布政司, 后称浙 江省。

 山西省名称的由来 山西在黄河的东面, 唐朝的时候被称为河东, 元朝的时候根据其位于太 行山西边的地理位置, 才改名叫山西, 明朝初年设置了山西省, 一直到今天。

 江苏省名称的由来 江苏过去有江宁、 苏州两个府, 江苏这个名字就是用江宁和苏州这两个 府名的头一个字合成的。

 福建省名称的由来 在我国唐朝的时候, 曾经设立福建节度使, 管辖福州、 建安州、 泉州、

 洋州、 汀州 5 个州。

 福建就是取福州和建安州这两个地名头一个字而得名的。

 江西省名称的由来 我国唐朝的时候, 全国行政上分为 15 个道, 其中有个江南道。

 江南道本 身又分为江东、 江西两个道。

 江东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了, 江西作为地名一直 沿用到今天。

 宁夏名称的由来 宁夏曾经是西夏的故地。

 元朝在这里设置了西夏中兴行省, 因为希望西 夏地区永远安宁, 于是就改称宁夏行省新中国成立之后把宁夏改为宁夏回族 自治区。

 云南省名称的由来 远在汉朝的时候, 在今天的祥云县一带设置了云南县。

 据史书记载, 之 所以给它起名叫云南县, 是由于它在一座“众山之中特高大, 与云气相连接”

 的山的南部。

 到了三国时期, 又在这一带建立了云南郡, 云南郡是以汉代以 来的云南县为首府的。

 唐朝的时候, 沿袭了过去的地理名称, 封南诏贵族皮 罗阁为云南王。

 于是, 云南就成了南诏的代称, 所指的地区范围也逐渐扩大。

 在宋代, 这里又建立了大理国, 但是宋朝的人仍然称大理国为云南。

 至于把 云南称作省, 是从元朝设立云南行中书省开始的。

 青海省名称的由来 青海省简称青, 因境内有青海湖而得名。

 唐代是吐蕃地域, 清代东北部 属于甘肃省, 北部是青海蒙古额鲁特部, 南部是玉树等土司地域。

 1928 年设 置省后, 称青海省。

 广东和广西名称的由来 在五代的时候, 广东、 广西属于一个地区, 叫做广南。

 到了北宋年间,

 广南分成了两个地块, 一个叫广南东路, 一个叫广南西路。

 以后, 人们就把 广南东路简称广东, 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

 明朝初年设置了广东省和广西省。

 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 1958 年把广西省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名称的由来 四川省的“川” 是河流的意思。

 四川省有长江、 泯江、 沱江、 嘉陵江 4

 条大江, 因而得名四川。

 这个说法只是一种传说。

 据考证, 宋朝的时候, 这 里设了益州、 梓州、 利州、 夔州四路, 合称“川陕四路”, 以后就简称四川 了。

 内蒙古名称的由来 蒙古原来是蒙古高原的部族名, 13 世纪初,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以 后, 凡是和蒙古部族同一语系的民族统称为蒙古。

 到了清朝, 有了内、 外蒙 古之分。

 当时把大漠以南, 长城以北, 东起哲里木盟、 西到套西厄鲁特的这 块地方叫做内蒙古。

 到 1947 年内蒙古才正式成为行政区。

 西藏名称的由来 西藏地区在元朝叫“乌斯藏”。“乌斯”, 在藏语中是“中央” 的意思,

 “藏” 是“圣洁” 的意思。

 因乌斯藏在我国的西部, 清朝康熙末年就称为西 藏了。

 清乾隆十八年, 也就是公元 1793 年颁布了《钦定西藏章程》, 西藏正 式成为行政区名称。

 新疆名称的由来 新疆早在公元前 1 世纪就是汉王朝的一个组成部分。

 汉朝和唐朝都在这 里设立了都护府, 正式行使国家权力。

 到了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统辖天山南 北路。

 因为这个区域对清朝来说是新开辟的疆土, 所以叫新疆。

 台湾省名称的由来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海岛。

 台湾省古时候叫夷州或流球。

 台湾省的台南 一带有个叫“台窝湾” 的土著民族, 后来, 人们的发音转化了, 把“台窝湾”

 叫成“大员”、“大湾”、“台员”, 以后就统称全岛叫台湾了。

 香港名称的由来 “香港” 这个名称的来源历来众说纷坛,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有以下 几种说法:

 1. ...

篇四:金山卫名字由来

农村经济 圆园20 年第 11 期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财务管理姻 何劲宏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必须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以制度为保障,巩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行为,促进村经济合作社“三会四权”正常运行,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和业务招待,明确村干部审批范围和职责权限,进一步规范村干部各类津补贴发放和福利待遇。金山区金山卫镇结合工作需要和本镇实际,在原有村级财务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及时修订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各基层单位及村居两委班子干部在自觉遵守各项财务管理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做到财务收支真实可靠,财务管理公开透明,各类津补贴规范民主,所有集体经济财务收支业务必须在阳光下运行。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需求,更是带领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根本保障。金山卫镇自 2013 年起,重点抓改革推进,至2015 年 9 月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及时成立了 14 个村经济合作社,各村经济合作社相继组建了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并明确了“三会”工作职责。同时,为适应改革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需要,切实维护好全体成员知情权、表决权、收益权和监督权的“四权”职责。针对原《金山卫镇人民政府关于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已不再适用以及原有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上的不足和缺陷等实际情况,金山卫镇人民政府及时从财务收支审批流程、业务招待开支以及各类津贴补贴发放等具体细节上对相关规定作了具体修订,以弥补原政府相关文件及制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规范财务管理,促进村经济合作社健康发展。为推进全镇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力度和财务管理行为,金山区镇加强调研,寻找差距,经多次座谈讨论,对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上的漏洞,及时补短板促规范,重点梳理并细化了财务审批、业务招待以及各类津补贴等方面的问题,并作出具体规定和要求,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渊一冤规范财务审批流程加强财务审批管理是准确核算村经济合作社财务收支的基础,规范财务审批流程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坚持规范审批流程、按规定程序处理日常经济业务,是保证村经济合作社财务收支管理的有力举措。为此,金山卫镇及时制定了村经济合作社“经济业务工作流程和财务收支审批处理流程”的规定:一是规范财务收支审批处理流程。对单位发生的所有的经济业务在取得真实有效的原始凭证并注明用途的前提下,先由经办人在原始凭证上签字盖章,并由证明人签字确认后,交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然后报单位党政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最后由财会人员审核记账,保证村经济合作社财务收支业务工作流程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二是对财务收支审批处理流程,文件明确要求开支标准。具体规定开支金额在 5000 元以内的,由单位党政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对开支金额在 5000 元以上 50000 元以下的,必须经集体讨论决策,由两委班子集体联签并形成会议纪要后,再由单位党政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对 50000 元及以上等“三重一大”事项的重大开一、抓改革、促维权二、补短板、促规范探索 研究30。

 。. .。

 。

 上海农村经济 圆园20 年第 11 期支,实行先计划预算,镇集资委预审备案,再提交村民(社员)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并形成决议,再由镇经济管理事务中心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审批监督的职责,明确了审批范围和职责权限。渊二冤控制业务招待列支为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从严控制非生产性开支,金山卫镇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纪委的相关规定,坚持“小额、必需、合理”的原则,制定了业务接待标准,并要求各基层单位严格执行。一是严格审批。对需要接待的单位和部门,统一按工作餐标准和要求接待,并及时填报“金山卫镇** 单位接待申报单”,由接待单位或部门填报,经单位分管领导或党政领导审批后,报办公室登记备案。二是制定接待费标准。文件明确规定接待费标准以“镇内、镇外、区外”进行分类,分别为每人每餐不得超过“15 元、20 元及 30 元”的标准。同时文件要求原则上不安排本镇人员接待。确因工作需要接待的,严格按接待标准及工作餐形式安排就餐,需接待镇外单位及部门的,应由镇对口部门陪同,需接待外区县单位的,由区镇对口部门陪同,陪同人数不得超过规定标准人数,从而进一步规范业务接待,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渊三冤明确津补贴发放范围和标准针对基层单位发放各类津补贴范围不明确、项目不清晰、标准不统一等现象,金山卫镇为维护好基层工作人员的基本福利保障,从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各类津补贴发放范围、项目和标准以及要求。1.明确发放范围。文件明确各类津补贴发放对象是指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机关事业单位非编人员以及企业单位负责人。2.规定发放项目。各类津补贴发放项目主要包括值班费、伙食费、交通费、通信费以及福利费(含有毒有害补贴),严禁发放除此以外的任何各种形式的津补贴。3.制定发放标准及要求。一是值班费要以政府通知的国定假日、防汛防台及突发事件为依据。确因工作需要进行加班的,由所在单位统一安排,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做好加班记录、确认、统计等工作,按每天 100 元标准发放。原则上无阶段性突击工作任务的,不得安排加班并发放加班费。二是有午餐供给制的单位,不得发放伙食补贴。伙食费按规定标准划入搭伙单位,实行专款专用,年底统一结算,伙食超支部分按供给人数自行负担,节余部分按供给人数年终结算。在单位不提供午餐供给的情况下,伙食费可按每人每月 300 元发放。三是参照《金山卫镇关于规范村(居)及机关事业单位非编人员公务用车管理的实施办法》等规定,对村居书记、主任、机关事业单位非编一档人员,每人每月发放 800 元交通补贴。其中,村居副书记、副主任、机关事业单位非编二档、三档每人每月发放 500 元交通补贴;村居委员、大学生村官、机关事业单位非编四档及以下,三支一扶大学生每人每月发放 300 元交通补贴。四是规定了通信费的发放标准,基层单位正职每人每月150 元,副职和委员每人每月 100 元。五是坚持以标准发放福利待遇。主要包括高温费、劳防费、节日副食品补贴等,每人每年标准为 4000 元(含有毒有害补贴);非班子人员的标准由各村居自行制定,并上报镇主管部门审核审批。为此,文件统一了各类津补贴发放范围、项目和标准,充分保障基层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近年来,金山卫镇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和细化,压缩了非生产性开支,制止了乱发津补贴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显著成效。一是完善了财务审批流程,增加财务收支的透明度,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度,确保了原始凭证真实有效,对审批规则、议事程序等方面切实做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二是控制了非生产性开支。近年来全镇 14 个村业务招待支出呈逐年下降趋势,年接待金额从 10.08 万元下降到 2.45 万元,2017 年开始各村经济合作社基本上不发生业务招待费, 在这几年的财务检查中也没有发现违规违纪行为。三是规范了各类津补贴发放。各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费、通信费、值班费、交通费、伙食补贴等津补贴的发放,严格按制度规定按季打卡,避免了基层单位各类违纪违规行为。三、压开支、得成效探索研究31。

 。. .。

 。

 上海农村经济 圆园20 年第 11 期《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内容和要求,针对目前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上出现的问题,金山卫镇积极组织力量,逐项清理,特别对清理出的“债权债务、成员份额以及财会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得到进一步加强和监管。渊一冤加大债权债务监督力度对部分村经济合作社债权债务长期不清理、催收不及时,易造成坏账等风险的现象,新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定期开展资产清查核实工作,每年不得少于一次。重点清查经营性资产、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以及债权债务。从这几年的清查核实工作实际及工作举措来看,为彻底解决陈年旧账等历史遗留问题,破除“新官不理旧账”等传统观念,在调查、询征和上门催收的前提下,通过审计和专项检查、 “三资”监管列入村两委班子年终报酬考核加奖项以及农户的透支款在每年的农龄分配时代扣等举措,已取得较好的实效。2019 年各村经济合作社催收债权 152 万元,切实保证了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渊二冤加强成员份额登记管理从 2017 年开始,金山区镇逐步实现村经济合作社年终收益分配,但每次在收益分配兑现时,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本户、本人份额(农龄)提出异议,成员要求村经济合作社更正农龄差错以及农龄分割、转让和继承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为充分保障成员合法权益,加强成员份额登记管理,镇根据《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份额可以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转让、赠与、继承等方式”之规定,及时细化成员份额登记管理的内部监管制度,供具体办事人员操作和使用。目前在按照“一户一表、一人一表”确认农龄明细的基础上,根据农户需求,由户主签字确认后更正农龄,并由签证单位盖章公示后生效,从而进一步规范了成员份额登记管理。渊三冤强化农经队伍培养和建设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转逐步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村经济合作社财务工作的责任和职责也在不断加重和扩大。针对目前村财会人员身兼数职,无法专心财务工作,给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等状况,金山卫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把农村财务工作当作确保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点工作来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行为,全镇全面实施村级会计(即“三资”专管员)委派制度,村级会计由镇党委组织人事部门统一招聘、统一考核、统一薪酬管理。同时,村级会计薪酬待遇与专业技术职称和岗位挂钩,做到人岗匹配,确保人员留得住,村级财会人员工作经费也列入镇级财政预算,切实保障村级财会人员地位和待遇,提升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质量。□渊作者单位院金山区金山卫镇经济管理事务中心冤四、清问题、重监管探索 研究32。

 。. .。

 。

推荐访问:金山卫名字由来 金山 由来 名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