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这十年·新疆”》主题新闻发布会的观后心得或感言3篇

“中国这十年·新疆”》主题新闻发布会的观后心得或感言3篇

时间:2022-09-30 14:20:03

“中国这十年·新疆”》主题新闻发布会的观后心得或感言3篇“中国这十年·新疆”》主题新闻发布会的观后心得或感言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政法改革:有力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这十年·新疆”》主题新闻发布会的观后心得或感言3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这十年·新疆”》主题新闻发布会的观后心得或感言3篇

篇一:“中国这十年·新疆”》主题新闻发布会的观后心得或感言

dquo;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政法改革:有力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开栏的话

  这是顺应人民期待、踔厉奋发的十年;这是解答时代课题、勇毅笃行的十年;这是屡创历史辉煌、奋楫扬帆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共同书写了一张极不平凡的答卷。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即日起,本报开设《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栏目,全景式展现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汇聚起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国情出发,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政法改革之路。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4 月 22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改革举措与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政法改革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改革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国情、吃透国情、适应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政法改革之路,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景汉朝说。

  景汉朝介绍,一方面,改革重构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实行“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办案责任制,大大强化了办案人员的责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断健全制约监督的制度机制,完善责任体系,“放权不放任”。

  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诉讼制度机制,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公正与效率相统一。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开展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降低了诉讼成本,实现了司法资源的科学配置等。同时,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改革举措,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可以说我们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改革成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改革之路,有力推动了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景汉朝说。

 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民办实事

  公安部副部长刘钊介绍,2014 年以来,全国有 1.3 亿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 2013 年的

 35.93%提高到 2021 年的 46.7%,户口迁移政策普遍放开放宽,中西部地区除省会(首府)市外,基本实现城镇落户零门槛。东部地区除少数超大、特大城市外,进一步放宽了落户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更加便捷。居住证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国共发放居住证超 1.3 亿张。

  不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出一大批便民利企政策措施。刘钊说,除户籍制度改革外,公安部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面,5 项户口迁移和开具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申办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和“全国通办”全面落地。公安机关先后推出 127 项交管便民利企改革措施,涉及车辆登记、驾驶证管理、交通事故处理以及互联网服务等方面。

  公安机关执法不断规范化。“通过组织开展‘教科书’式执法培训,推行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不断提升民警的法治素养和执法能力水平。”刘钊说,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在职民警约有 190 万人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6 万人取得高级执法资格。

 “立案难”问题已经成为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在诉讼制度、工作机制和改革措施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司法制度。针对“立案难”问题,2015 年 5 月,我国改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此举大大降低了立案门槛。据统计,全国法院目前有超过 95.7%的案件当场立案。最高人民法院

 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沈亮表示,长期困扰群众的“立案难”问题已经成为历史。

  沈亮介绍,为解决群众异地诉讼不方便等问题,目前推动实现跨域立案全国覆盖,实现“异地受理”“无差别办理”。目前,全国法院已建成超过 1.3 万个覆盖城乡跨域立案网点,做到 90%的申请 30 分钟内响应。

  针对生效判决“执行难”的问题,沈亮介绍,2016 年至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力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行动,实现精准在线查人找物,完善联合惩戒体系,公布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限制高消费,倒逼其自动履行。同时,加强执行活动的监督管理,实现了全程留痕、规范透明,解决了消极执行、选择执行和乱执行的现象。

 “四大检察”协调充分发展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杨春雷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检结合检察职能调整,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形成“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工作格局。新机构重塑之后,检察工作得到全面提升,改变了以刑事检察为主的“偏科”现象,实现“四大检察”即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协调充分发展。

  数据显示,检察机关践行“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2021年不起诉的数量比2018年上升1.5倍;2019年11月至2020

 年 12 月,部署“加强行政检察监督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活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 6304 件,2021 年持续深化巩固,又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 9100 件;2021 年办理食药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 3 万件,生态环境领域的公益诉讼 8.8 万件。

  司法责任制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最高检带头落实“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运行机制。杨春雷介绍,通过制定修改“四大检察”办案规则,明确了检察官、检察长、检委会的权力范围,以清单的方式督促检察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同时,完善司法责任认定和追究,以及检察官惩戒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办案终身负责落到实处。

 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多元化、专业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事业不断发展,包括法律援助制度不断健全,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司法鉴定的质量和公信力不断提高。

  司法部副部长刘炤介绍,公共法律服务方面推出许多创新举措,公共法律服务涉及大众,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的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的建设,现在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法律服务网络。

  “以公证法律服务为例,目前,我们积极推动落实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让大家一看就能明白办理公证需要提供什么材料。”刘炤说,我们已实现

 部分经常办理的公证事项“跨省通办”,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一些新兴领域公证业务数量也快速增长。

  “未来,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重点是均衡配置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尤其要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多元化、专业化,让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更加人人可享、人人可得。”刘炤说。

  (记者

 王金虎)

 (2022 年)

篇二:“中国这十年·新疆”》主题新闻发布会的观后心得或感言

22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观后感

 6 月 28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等介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尤其在高新技术发展领域,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壮大高技术产业体量、提升高技术产品质量、打牢高技术产业基础,我国的科技实力跃上了新台阶。

  以“闯”的精神,靠“创”加速,实现高技术产业体量更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中国人自古就明白,要幸福就要奋斗,而奋斗就要付出辛勤汗水,就会有流血牺牲。回望这十年,中国人民把开拓创新作为干事创业的常态,敢闯敢试、不怕艰险,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涉险滩、渡难关、创奇迹,在新征程路上劈波斩浪、一往无前,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从 2012 年的 9.95 万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19.91 万亿元,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茁壮成长。

  以“细”的特质,靠“磨”加深,实现高技术产品 质量更优。《中国制造 2025》提出建设制造业强国,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

 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这十年,我国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产品研发资金投入增速世界领先,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从 2012 年的 1.68%,提升到 2021 年的 2.67%,其投入结构向好,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产业工人,发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把责任扛在肩上,注重技术细节,提升业务短板,从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参与品质革命,积极拥抱制造强国的未来。如今,中国高铁、第三代核电、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等大国重器成为国家新名片。

  以“研”的路径,靠“己”发力,实现高技术产业基础更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十年,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打压,我们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始终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摆在突出位置,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研制开发水平,把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布局建设了上海光源等 40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研究经费提高 3 倍,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太赫兹、大数据及云计算、脑科学等“卡脖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国内发明专利、PCT 国际申请量跃居全球第一。

 2022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观后感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这十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瞻远瞩擘画共同富裕的新蓝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使乡村美景四季如“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生活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建“春风”暖人心,同心逐梦的“水墨画”层次分明。党建春风、沁人心脾。如何把各类人才聚集在党旗下,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的关键。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牢牢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通过建强支部战斗堡垒、配齐配强班子队伍,不断激活党建“红色引擎”,引导、动员、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不断激发基层党

 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通过党建引领,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落地开花,不断凝聚起党群齐心干事创业、携手并肩走向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

  党建“春雨”润沃土,富裕富足的“工笔画”栩栩如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坚持把解决“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奋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各地各级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保障粮食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中国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的手上;用党建引领绿色发展,自觉把农业绿色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不断加强生态建设与管理、强化科技创新、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乡村的美丽画卷;通过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通共富桥梁。

  党建“春色”映田野,村美人和的“写意画”如诗如醉。春色满园关不住,乡村振兴美如画。乡村振兴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美与共。十年来,各地各级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外在“美颜”,坚持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道路,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挖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做好做强“农旅融合、山水富民”文章。不断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模式,坚持内在“提质”,探索“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模式,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展现崇德向善、守望相助、和谐文明的乡风,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情景相生的完美结合。

  2022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观后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近日,中宣部为喜迎党的二十大,特此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会上介绍了十年来这些新成就、新变化。回望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硕果累累、成绩斐然。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这十年发展的“足迹”,掌握“脱贫”“生态”“科技”背后的“变身秘诀”。

 跟随中国这十年发展的“足迹”,掌握“立下愚公移山志,能破万重困难关”的脱贫“变身秘诀”。过去十年来,中国已经彻底摆脱了困扰中国数千年的“赤贫”问题,实现了“一个不落后”的脱贫目标,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什么我们能够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呢?一是有充足

 的信心,它来源于党中央的郑重承诺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在 2015 年 2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强调,加快发展步伐,确保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二是有精准扶贫的策略,在十八大召开之前,虽然也对扶贫开发进行了摸索和实践,但大多是“输血式”“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十八大以后,一改之前的“老套”方法,采用精准扶贫的策略,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正是有了充足的信心和正确的策略,才有了全面脱贫的成功变身。

  跟随中国这十年发展的“足迹”,掌握“绿树阴浓夏日。

 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生态“变身秘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理论、实践、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且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的建设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世界各国应当携起手来,共同探索建设世界生态文明的道路,其中就推动了巴黎协定的生效实施,明确提出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世界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正是由于

 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才有了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的变身。

 跟随中国这十年发展的“足迹”,掌握“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的科技“变身秘诀”。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十年。从打破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断言的京张铁路,到引领智能高铁时代的京张高铁,从可上九天揽月的“嫦娥号”,到可下五洋捉鳖的“蛟龙号”,还有“天问号”火星探测器、华为的“5G”“6G”科技等,无不体现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正是有着许许多多科技工作者在幕后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现在“科技独立”和“科技强国”的华丽变身。

  这十年的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成就了我国在经济、生态和科技方面的发展。跟随中国这十年发展的“足迹”,掌握“脱贫”“生态”“科技”背后的“变身秘诀”,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历史,更是为在下一个百年征程上再创佳绩,再创新功!

篇三:“中国这十年·新疆”》主题新闻发布会的观后心得或感言

22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学习心得

 8 月 18 日,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举措与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期的风气。十年来,文化工作成就是全方位的,变化是根本性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基层是宣传文化工作的落脚点,要始终坚持文化自信,突出文化资源特色,打造培育文化品牌,激发民众文化创造活力,把文化自信“植根”基层沃土,绽放生机活力。

 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精神,勇 于担当,善于作为,凝聚工作“合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组织领导是发挥地方特色促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把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增强抓好文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牵头抓总、相关单位齐抓共管、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保障心往一处使,同频共振,上下联动全面构筑文化建设新格局,积极组织基层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贯彻好党的文艺工作方针,始终不渝面向人民群众,利用好现有文化资源,自觉为人民书写、抒情、抒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确保文化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出新出彩。

 以“人才辈出、后继有人”理念,可堪大用、能当大任,增强创新“动力”。“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人才是驱动文化发展的第一资源,基层“接地气”式人才丰富,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形成不断出文化文艺人才和精品的生动局面,着力培养一支思想品德高、业务水平精、作风形象好的文化人才队伍。基层党委要常态化研究涉及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重大问题,科学制定符合人才特点培养体系、考核评价激励体系、奖扶机制,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基层工作特别是农业农村文化工作实际,多采取一些蹲点体验、挂职锻炼、双向交流、对口帮扶等长效机制,培养乡村文艺骨干、文化能人,聚力培养出一支支扎根农村、扎根基层不走的文艺队伍,不断优化文化人才作品创作环境,创新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确保文艺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建设好一支

 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力大军,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文化动力。

 以“积极传播、忠实践行”思维,挖掘资源,讲好故事,迸发时代“活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基层直面文化资源阵地,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禀赋,以文化人,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线,焕发时代价值,用红色文化补钙壮骨、弘扬正能量,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助推群众感恩奋进、敢于斗争、勇于胜利。要因地制宜、审时度势推进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不断建造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和促进促进交流互鉴的文化高地,进一步丰富优秀文化践行者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作活力,建设文化强地。

 以“身心两安,以文塑旅”观念,文旅融合,以旅彰文,激活发展“潜力”。文化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对于基层而言,农业就是文化的根基,文化即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更是文化的载体,“农旅文”融合发展是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基层党委要依托“农旅文”融合发展资源优势,以农为景、以文促旅、以旅为媒,以文化为动力,农旅文互惠,着力打造“农旅文”融合新产品、新业态,扶持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不断促进旅游业的优化和升级,持续深入

 整治人居环境、建好美丽乡村、发展民宿经济作为乡村振兴基础工程、产业工程来抓,积极以培育文化之城为目标,尊重自然格局,依托山水脉络、气象条件等,持续保护自然景观,不断传承历史文化,强化节能理念,不断推进绿色生态建设,积极打造出“一地一产业、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味、一地一韵味”文化格局,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人们在领略自然美中感悟文化美、陶冶心灵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对我国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对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始终保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作的活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历史担当、战略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2022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学习心得

 “中国这十年”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在新闻发布会上可以看到,中国这十年,有太多的变化令人动容,有太多的成就让人惊叹,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被铭记。中国十年来的伟大变革,见证着党和人民事业赓续传承、经济生活飞速发展、社会发展充满生机,这是一个呈现光明前景的中国。而在我身边,我所看到的这些小事,正是十年来中国悄然变化的样子……

 从“现金付”到“扫码付”,我看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请您扫这边的二维码付款”“叮咚,支付宝到账 36元”,这是我在超市买水果时发生的一幕。仔细想想这些场景,其实我们已经司空见惯,它们就发生在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中。十年前,谁能想到一部手机就可以走天下,吃饭、乘坐公共交通、购物等,由以前的现金支付变成了现在的扫码支付,这些的背后都是中国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带来的成果。十年来,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时速 600 公里磁悬浮列车试验样车试跑成功、新能源汽车产销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天眼”FAST 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样本等等,中国的科技成果不胜枚举,有很多目前都已处在世界领先的水平上,所有成果的诞生都是党正确领导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十年前,相比于世界上其他的航天强国,中国航天在大多数领域是在“跟跑”,现在的中国航天,在部分领域已经处于“并跑”甚至“领跑”的阶段,仅 2021 年就执行了 55 次发

 射任务,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不仅说明中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综合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从“异地办”到“就近办”,我看到群众的脸上喜笑颜开。几年之前,一位朋友说他的驾驶证到期了,由于他不是在本地核发的,需要奔波几百公里回到核发地换发新的驾驶证,来回很耽误功夫。后来,国家出了新政策,驾驶证可以异地换发,这样驾驶证持有者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其实,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便民利民的好政策,如针对驾驶证考取出台的小型汽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政策、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出台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等,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给企业减轻了负担,给群众减少了麻烦,这说明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看病贵问题得以减轻,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轮流坐诊、专家巡回、远程诊断等看病方式不断丰富,实现了“小疾病不出村,普通疾病不出镇,重大疾病不出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十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

 从“村村通”到“私家车”,我看到乡亲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去年,听父亲说大伯家买了电动汽车,小叔家也买了

 一辆,从农村去县城办事,再也不用等大巴车了,自己开着车就去了,很是方便。昨天,母亲跟远在千里之外山东老家的大娘(山东方言,母亲的妯娌)视频聊天,大娘抱怨道现在一个月电费“贵着哩”,空调、电冰箱、洗衣机,样样都要耗电。说是抱怨,其实大娘的心里满满的幸福感,因为现在农村的变化非常大,农村生活并不比城市生活差。十年来,老家屋后那条一下雨就积水的土路变成了现在笔直宽阔的柏油路,家家户户基本都安装了网络,用上了电脑、智能手机,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了彻底性解决,乡村旧貌换新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转而走向了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如今,乡村休闲旅游、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设施也得到了提档升级,农村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农村正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十年弹指一挥间。在飞逝的时光里,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中国人亲历亲闻、感同身受,这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号”巨轮必定会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继续稳健前行。

 2022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学习心得

 近期,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打赢了一次又一次硬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根本在于我们要立足自身岗位,办好“平凡之事”“挑战之事”“创新之事”,当好党和人民的“心上人”,以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书写一个又一个“十年”辉煌篇章。

  以“敬业之心”做好“平凡之事”,争做群众“心上人”。世上所有伟大,皆从平凡而来。无论是为祖国献石油的“铁人”王进喜,还是“扶贫之花”黄文秀、守岛英雄王继才……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以“个人”小我成就“国家”大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不积跬步无

 以至千里,在新的时代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将自己的职业追求、人生价值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小事做好,在久久为功中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光辉业绩。要甘于平凡、但不平庸,以工匠精神将每一件小事做细做精,在各自领域成为专家能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努力在平凡中书写自己非凡的人生华章。

  以“试炼之心”做好“挑战之事”,争做群众“心上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担起更加艰巨的责任,随时做好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与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勇于尝试、敢于面对挑战的心,越是艰险越向前,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破除一切艰难险阻,矢志不渝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要苦累当甘怡,敢于去矛盾多、任务重的吃劲岗位锻炼,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在每一次挑战中历练自我、突破自我,在千磨万击中成长为党和人民满意的优秀干部。

  以“开拓之心”做好“创新之事”,争做群众“心上人”。求新者胜,思变者通。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快速

 发展的时代,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迭日新月异,用简单的“老办法”和传统思维方式来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是万万不够的,也是行不通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摒弃固化思维和传统观念,跳出日常经验、惯性思维的拘囿,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将“一成不变”转变为“随机应变”,学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紧跟时代潮流,在工作中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既要了解本部门、本领域的专业知识,也要系统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新理论、新观点,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努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新招数”,练就破解难题的“硬功夫”。

推荐访问:“中国这十年·新疆”》主题新闻发布会的观后心得或感言 新疆 感言 中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