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6篇

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6篇

时间:2022-10-02 08:25:04

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6篇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清明节在闽南清明节是比较盛大的节日之一主要活动是祭祖和扫墓。不同的是这两种活动有些地方在同一天进行如泉州、厦门等地的闽南人常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6篇,供大家参考。

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6篇

篇一: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节 在闽南清明节是比较盛大的节日之一主要活动是祭祖和扫墓。不同的是这两种活动有些地方在同一天进行如泉州、厦门等地的闽南人常通在清明节的中午准备五味筵碗和润饼或称“簿饼”、“春饼”的菜肴等祭品在神庙、祠堂和家中祭祀神灵、祖先、厝主、地基主、门口公等午餐后除老人、病人、幼儿其他人都去参加扫墓而漳州等的习俗是清明节扫墓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即寒食节才祭祖。

 扫墓时一般一门祖坟都需要备办两份供口与纸钱一份祭拜坟地的后土之神或土地公一份祭祀祖先。到墓地后先清理坟墓四周的杂草把墓园内外整理干净给墓碑上的字重新上色。然后先在后土或土地公的神位前摆放祭品点烛、烧香、烧金祭祀。接着才祭拜祖先并在坟墓的墓碑、墓龟、墓围各处压上五叠或散压俗称“墓纸”的五色长纸钱待一炷香烧完表示祖先已享用好供品才在坟前烧些俗称“金纸”或“大银”、“小银”的纸钱给祖先在阴间使用最后放鞭炮表示扫墓结束。

 在宗族组织比较严密的地方墓祭通常是从开基祖的祖坟依次往下祭祀。在祭扫本宗族前几代祖先的祖墓时有的宗族也会使用祭文。本宗族的人集体从事墓祭结束时会在墓地上分食祭品有的则将供品分发给周围的人以示祖先德泽永在。

 端午节 在闽南方言当中 端午节俗称“五月节”、 “五日节”、 “午日节”或“天中节”等根据文献记载闽南过端午共同的习俗有三类一类是驱毒、驱虫、避邪类如端午节午时用兰草水洗浴、炒盐作为午时盐、采草药作为午时茶一类是吃碱粽子、发糕等端午仪式食品一类是划龙舟兼有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点。

 闽南各地还有各自独特的端午习俗。据介绍泉州端午节有很多祈福消灾习俗包括门楣插“五瑞”即五种植物 、 小孩胸佩香袋、 泡雄黄酒、 炒午时盐等。

 另外还有一种谐趣的驱邪消灾的习俗叫“采莲”采莲队伍中有铺兵、锣鼓阵、花童或男扮女装的提花婆由一位扮相邋遢不堪、手举长杆幡旗的“醉汉”充当前导最后由四人抬着一具木雕龙头压阵为沿途的民众入室舞旗拂扫。

 漳州市诏安县数百年来走“贡王”的民俗为当地乡亲喜闻乐见。每逢端午节当地乡人分别从两庙中抬沈世纪、李伯瑶二将的神像出行环绕北关游街时由庙宇灯笼前导刀斧戈戟罗列双行社众排队随后齐唱原名龙船鼓歌的“贡王歌”十分热闹。清代进士黄开泰有一首《端阳走贡王竹枝词》记其盛况“满城竞唱贡王歌结队游街鼓伴锣。端午舁神因底事开漳英烈绩难磨。”

  厦门市的端午习俗也热闹非凡据清道光年间的《厦门志》记载“五月五日端午悬蒲、艾、榕枝于门粘符制采胜及粽相馈遗。竞渡于海滨„„或十余日乃止。”另外端午期间厦门还有民间传统竞技活动“抓鸭子”竞技场设在水面上参加者要走过一根涂满滑油的圆木柱然后打开一只盛鸭子的木箱再跳进水里去抓掉下去的鸭子。场面火爆具有浓郁的闽南风情。

 普度与中元节 普度在农历七月进行主要的祭拜对象是俗称“好兄弟”、“门口公”、“老大公”、“头目公”、“人客”、“大众爷”的孤魂野鬼希望他们早日脱离苦海或轮回转世。据说阎罗王每年在这个月中会将

 地狱中的无主鬼魂放出来到阳间享用民间的致祭并带回在地狱生活的经费与用品因此在闽南人的观念中整个农历七月是鬼月或鬼仔月。在这个月中人们不婚嫁、不祝寿、不乔迁、不办各种喜庆之事唯恐将孤魂野鬼引进门如果不幸有人在这个月里亡故也只举行出殡仪式而不举行归虞等“引魂”仪式唯恐引家鬼魂入户时孤魂野鬼也跟着入宅而不走从而造成今后的麻烦。

 在闽南七月初一称“开鬼门”或“开地狱门”。这天几乎家家户户要在大门口设度祭祀无主的孤魂野鬼主人焚香祝告请诸位“好兄弟”来享用并祈求他们勿骚扰家人保佑合家平安等等然后烧冥钞、经衣等以供“好兄弟”在阴间使用、穿着。晚上许多地方还会在门口悬挂“路灯”给“好兄弟”照路用。

 过去许多村落的庙宇在七月前要举行“收兵”仪式即将村庙神灵派出镇守在村落四界阻挡孤魂野鬼入村作祟的五营神兵神将收回并封上庙门让“好兄弟”可以安心进入村落接受人们的祭祀与供奉。七月初一还在要庙前竖起高高的灯篙或招魂幡 俗称“起灯脚”或“竖旗” 以此向四方的孤魂野鬼昭告在整个七月阳间将逐日有人供奉食品与用品。这以后则轮流在村落与城镇的每个角落或街道做一场正式的“普施”仪式。轮到的村落或区域其他地方的亲朋好友也会来凑热闹祭祀用的食物到了中午晚上则可以宴请宾客。

 农历七月三十是俗称“关鬼门”或“关地狱门”的日子。有竖灯篙或招魂幡的村子都要将其倒下熄灯“路灯”打开庙门祭祀神灵请求将五营神兵派出去继续镇守村界。各家各户则在自家门口摆上桌子摆上菜碗及酒、饭、米、水等主人拈香祝告送走“好兄弟”。至此普度月宣告结束。

 农历七月十五闽南人俗称“七月半”或“鬼节”多做粽子或油炸食品过节有的地方也做各种米粿或糕仔。是日也有祭祀活动人们通常准备丰盛的菜肴在中午时分祭祀神灵、土地、地基主与列祖列宗。河边的城镇和村落有的还有在晚上放水灯的习俗。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仲秋之中称“中秋节”闽南俗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在闽南地区各地在当天大多有祭祀神灵或祖先的风俗。闽南俗语“八月十五番薯芋”说的就是在八月十五时要用刚收获的番薯、芋头、柚子等祭祀神灵和祖先特别是土地公。

 这一天闽南妇女常夜里外出听香她们先在家中的神佛前祷告后手执一炷点燃的香到某个方向躲在暗处待听到一句话后赶快回家再在神佛面前“跋杯”求问是不是“香”如“圣杯”落地时一正一反谓之有“杯”就可根据听来的话猜测其意以解决她们心中的疑惑与困惑。

 在厦门、晋江的安海和台湾金门等地中秋节盛行一种“玩会饼博状元”的习俗。该习俗源于明末清初。当时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缓解士兵们的思乡之情激励士兵与手下一起推敲巧制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中秋夜欢聚博饼。今天厦门鼓浪屿上还有当年博饼的雕塑。

 一套中秋会饼中共有大小不同的 63 块饼。依大小顺序分别为状元饼 1 块榜眼对堂饼 2 块探花三红饼 4 块进士四进饼 8 块举人二举饼 16 块秀才一秀饼 32 块象征古代四级考试。之所以有 63 块饼是因为在古代数字的使用是有等级之分的。81 是帝王所用之数72 是千岁和亲王所用之数郑成功封过延平王所以用 63。

 博饼的玩法是一群人围在一个大瓷碗边轮流向瓷碗内投掷骰子一次同时投掷 6 颗骰子根据骰子的排列组合来决定投掷者应分得什么样的饼。一直玩到所有的饼分配完毕为止。

 博饼一共有 57 个博规见下表

 名称

 排列组合

 得饼说明

 状元插金花 四粒红四点二粒红一点 可得状元和两个对堂不被追缴 红 六 勃

 六粒红四点

 可追缴全部的饼但得主要请大家吃饼只是请多少要由得主决定

 幺点六勃 六粒红一点 得状元可被追缴要请客 黑 六 勃

 六粒六点二点、三点、五点

 会饼由大家平分

 五 王 五粒红四点 得状元可被追缴 五 子

 五粒一点二点、三点、五点、六点

 得状元可被追缴

 状 元 四粒红四点 得状元可被追缴 对 堂

 同时出现一、二、三、四、五、六点

 得对堂一个可被追缴

 三 红 三粒红四点 得三红一个可被追缴 四 进

 四粒一点二点、三点、五点、六点

 得四进一个不被追缴

 二 举 两粒红四点 得二举一个不被追缴 一 秀

 一粒红四点

 得一秀一个不被追缴

 附

 注

 如果没有出现上述排列组合中的任何一种情形则投掷者什么也得不到如果投掷过程中有骰子溢出瓷碗则投掷者不仅什么也得不到下一轮还要轮空

 当五子得主的另 1 粒骰子是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一秀一个

 当四进得主的另 2 粒骰子均为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二举一个

 当四进得主的另 2 粒骰子中只有一粒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一秀一个

 如果一个排列组合可以符合多种情形时按最大者即按排在表中最上层者算。如两粒红四点得二举一个而不能得一秀两个

 在会饼全部分配完毕前自第五个三红得主起后来的三红得主均可以按顺序追缴前面三红得主的三红饼一个同样自第三个对堂得主起后来的对堂得主也可以按顺序追缴前面对堂

 得主的对堂饼一个

 状元饼的分配则按大小来算排在表中上层的为大如果同时出现五王或五子则按剩下的那个骰子的点数大小来算点数大者胜如果同时出现多人有四粒红四点则按剩下的 2 粒骰子的点数之和的大小来算大者胜如果点数相同则先掷出者胜。

 在晋江、石狮一带中秋夜还有烧塔仔或点塔仔的习俗。那里的小孩在中秋前夕捡来碎瓦砖头在家门口垒起一个上尖下大、空心的塔塔上有眼塔下有门内放柴草点燃后火焰光亮从塔眼中冒出来照亮整个庭院。

 七夕 七月初七俗称“七夕” 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大部分闽南人认为七月初七是七娘妈生日。“七娘妈”是保佑孩子的神灵织女是她们中的一位。有的地方在清早时分家里的主妇就会将早已准备好的胭脂、香粉、七娘妈花灯用丝线捆扎然后扔到屋顶以便让喜鹊衔去给七娘妈梳妆打扮然后降临人间接受供奉。同时也用红纸包点糯米扔到屋顶犒赏喜鹊。

 绝大多数人家特别是家里有 16 岁以下小孩的家庭都要祭祀七娘妈俗称“拜七娘妈”通常在院子中的檐下排设香案供上牲醴、果品、清茶也供上七娘妈花凤仙花或千日红、脂粉、彩色纱线、七娘妈衣等等专用于祭祀七娘妈的祭品。而且多数祭品需七份。香案边上放上清水和新毛巾以供七娘妈净手洗脸。

 祭完七娘妈后还得备一份芋头油饭或糖饭到内室祭拜床母特别是有幼儿的人家更需如此。床母也称“婆姐”传说是七娘妈的侍女是直接守护儿童摇篮和小床的神明。

 闽南人认为七娘妈是孩子的守护神所以他们常以将小孩过继给七娘妈做契子女到 16 岁的形式来保佑孩子平安长大成年俗称“做契”。

 在闽南地区人们也把七夕称为“乞巧节”向七娘妈中的织女乞巧祈求有一双巧手以发家致富装点美好的生活。

 还有些地方则认为七夕是女儿节少女们要在这天准备胭脂香粉、镜子、茉莉花等在月下设香案祭祀七娘妈祈求良缘、美貌和前途。

 七月初七也是俗称魁星公的魁斗星君的生日昔日闽南的学童与读书人都要在这天祭祀魁星公以保佑他们能写出锦绣文章求得功名。

 冬至 冬至日是廿四节气中的一重要节气闽南各地都将此日视为与清明、七月半、年兜同样需要孝祖的日子俗称“冬节”、“冬日”还有“冬节小年兜”的俗谚。

 闽南人在冬至有搓糯米汤圆的习俗以寓意阖家团圆。冬至的早晨先在厅堂的神案上供三碗汤圆全家吃冬节圆以表示增加了一岁即“添岁”。

 闽南的多数地方这天举族在祠堂里冬祭。宗族的长老们会凑钱备办各种食品在祠堂中代表整个宗族祭祖。这种祭祀通常一年两次春祭一般选择在清明节而冬祭则多在冬至日这两次祭祖比较正式、正规都是宗族公共事务而且有一套繁缛的仪式过程。

 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主要的民间风俗但各地都有独特的习俗。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至少是从除夕到正月初五有的延续到元宵节过后。

  “年兜正月”习俗

  春节是我国最主要的民间风俗但各地都有独特的习俗。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至少是从除夕到正月初五有的延续到元宵节过后。

  闽南地区百姓过春节总称为“年兜正月”。“年兜”除夕讲究吃“正月”讲究玩。除夕夜全家团圆家家户户围炉吃团圆饭连外出经商或做工的亲人也要赶回来过年。有的无法回家也要在桌上摆上一副碗筷酒杯。在全家围炉吃好酒菜之外还有人人吃长年菜的习俗每人都要煮一棵有头有尾连根的菠菜表示全家长年平安健康。

  吃珠蚶也是闽南很有含义的风俗用清水煮开九成熟的珠蚶是下酒的佳肴。吃完珠蚶要把壳留下筵席散后将蚶壳洗干净然后由家里长辈将蚶壳撒在床下嘴里还要念着“蚶壳钱明年大赚钱”。据传这一习俗与古代用贝壳当货币有关。所以当地百姓把蚶壳也叫蚶壳钱。

  除夕夜平民百姓家还要在厅堂放一钵头白米饭上面插一朵红春花叫春饭、过年饭。因为闽南话的春与剩同音表示年年有余粮过年。

 早年民间还有跳火盆的风俗。现在有的村庄还有。吃完年夜饭后年轻人就在村落旷地上堆柴烧火一个接一个跨跳过火。许多观众在旁边念着“跳火盆跳火盆公担金婆担银跳火盆牛羊一大群。”也有人念“跳火盆跳入来年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又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里。”

 除夕过后就是正月初一。这一天主要是玩或走家串户拜访亲戚...

篇二: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老家的风俗 腊月,南方很多地方有吃腊八粥的习惯,但我们老家不是那么作兴,不过很多结婚的人都选在这一天。

 据说每年腊月初八都是好日子,不会坏事。是小年,是在晚上过,开席之前要烧香、点蜡烛、放爆竹,晚上要送灶爷。过大年,早上很早起来,先洗手、洗脸开门,然后放鞭炮、烧香、点烛,村里要派人开头门。所谓头门就是祖先堂最前面的那道门,因为祖先堂有三道门,头门就是我们全村的总门。开门之后要打锣、烧香、烧蜡烛、放爆竹,还要打神铳。开门之后全村每家都要用三牲祭拜祖先。所谓三牲就是一只公鸡、一条鲤鱼、一大条腊肉,都是晒干了的,把它们放在一个盆子里,摆在祖先灵位前,待全村全部到齐了开始放爆竹、烧香之后就算结束,各自把祭品端回家。二十六这一天先要吃面条,再吃年饭,要搞很多菜,甚至比大年三十还要隆重。

 我们村过二十六是有来由的。传说,我们祖先有两个儿子,一个住在湖的南面,也就是我们这个村,叫前岗赵家,一个住在湖的北面,叫档上赵家,二十六这一天两个儿子都要父亲到他家过年,到哪家过呢?当时父亲很为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矛盾,于是父亲就提出了一个建议,二十六在大儿子家过,二十七日在小儿子家过。当时两个儿子就接受了父亲的建议,而且按照父亲提议就这样固定下来了,直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所以我们南坊每年过二十六,北坊仍然过二十七。过完二十六之后每家都要搞吃的,如:炒瓜子、炒花生、做冻米塘、炒薯片,还要去街上买一些点心糕点,还要买一些做客的礼物。不过最忙还要数大年三十这一天,除夕这一天要写对联、贴对联,要把家里所有的东西清洗一遍,屋前屋后的场地也要打扫,要洗澡、洗被子、洗衣服,又要做年夜饭,还要把初一吃的菜洗好,所以这天是最忙的。

 年夜饭很晚才能开席,在外面工作的人也要在三十这一天赶回家,但出嫁的女儿就不能在家过年。开席之前还要祭祖先、烧香、打爆竹、点蜡烛,还要在家里烧一个火,一般都是用木柴烧,有红红火火的意思,同时也便于一家人凝集在

 一起聊天、拉家常。男的大多数人会到祖先堂去,那里也会烧一个很大的火围很多人议村里的一些事情,也有唱戏的,也有谈天说地的,很热闹,还有一部分人守岁,就是整夜不睡觉,一直到天亮。

 正月:,这一天很早起床,先洗手、洗脸、开门、放爆竹、烧香、点蜡烛,和二十六一样要开头门,要祭拜祖先。早上一般都做四个菜,青菜象征清清白白、清清爽爽、一清二白,红罗卜象征红红火火,豆腐象征富裕、富有、富贵,菠菜炒米粉象征步步高、波澜壮阔,米粉象征长寿、天长地久,还要做一碗汤圆象征团团圆圆。菜都是用素油炒,不能用猪油,因为初一早上要吃斋。

 吃完年饭之后就开始拜年,不仅给家里父母、爷爷奶奶拜年,还要向村里的老年人拜年,晚辈要向长辈拜年,特别是要向在上年去世的老人(灵位)祭拜。初一第二件事就是上谱,就是把上一年出生的小孩的名字、年庚八字写在谱上,写谱时,村里的先生、族长、房族长都要到场,小孩的家长要拿烟、酒、糕点招待他们,还要拿一封爆竹、上完谱就开始打,男孩取名必须按照序号取,女孩取名就可以随便取,不要按序号,如:赵协金,长女赵淑兰、次女赵小兰、长子赵和汉、次子赵和洋。

 从祖先那一代开始一直都是按照早先定好的序号一代一代排下来的,如尔、士、思、方、正、立、志、协、和、中……等,知道你的名字就知道你是哪一代哪一辈的。第三件事就是发饼,村里给每个人发一份饼,一般都是茶饼或者龙酥饼,一份大概两三斤,六十岁的老人得两份、七十岁以上得三份,年纪越大得的越多。初一这一天一般不走亲戚,初二要去岳父母家向他们拜年,有初一甥初二郎的说法。

 初三就不走亲戚了,这一天是向亲戚家上一年逝世的老人拜年,而且必须要去,叫拜大年也叫吊新。

 初四日开始就可以随便拜年,有来往的亲戚都要去,要在元宵节之前走完,要是很亲的亲戚比如岳父母、外公外婆在端午节和中秋节的时候也要去。过去走亲戚一般都是送四样东西,如糕点、茶叶、白糖、桔饼或柿饼,这些东西不会全部收下,而且还要回一点东西,不过特意给老人吃的就要收下。

 到亲戚家去或亲友来了,先要拿烟、倒茶,还要装些吃的东西,一般摆四个碟子,过去都是农产品为主,如:瓜子、花生、冻米糖、枕头酥。豆角酥,不任多少但必须是双数,四碟、六碟都可以。还要做碗面条,里面要放两个鸡蛋。叫上七,早上要搞些菜,也要放鞭炮、烧香。

 从初七这一天开始就可以打鼓、抬菩萨,一定要放兵,就是把上年收的兵放出去。,开始玩龙灯、马灯,十一和十二日都是在村里玩,到每家去拜年、喝彩,新结婚的人或生小孩的人家要包红包。这天晚上要到窑上去玩龙灯,那个地方有我们姓赵的,也有别的地方的人住在那里。所以别的地方的龙灯也会去,那里是一个是非之地,搞得不好就要发生争斗,去那里之前先要做好准备,而且全村男的都要去,以防万一,每个村的龙灯不能碰头,碰了头就会打起来,实际上就是出风头,显示自己村庄强大。

 正月十四晚上马灯会到邻村去玩,但必须先下通知,否则人家就不会接受。龙灯就不能到别的村庄去玩。但可以到同姓的村庄去,我们南坊赵家的龙灯就可以到北坊赵家去,他们也可以来我们村玩,而且会很好的招待。

  另外就是过清明,这一天是扫墓的日子。在外面工作的人能回家的都要赶回来扫墓,一房的人或大家的人在一起扫墓,一般要扫三、四代的墓,要在坟上挂纸,还要烧纸,还要点香、点烛、放爆竹,还要拿一些祭品放在墓前,一般拿三样东西如肉、鱼、米团子。清明每家都要做团子,有的用小蒜做,有的用细叶草(一种野菜)做,很好吃。

  中秋节,是在中午过,晚上吃中秋月饼、水果,先要把月饼敬天地,同时也要放爆竹、烧香、点烛,中秋节头一两天要朝香,就是到西山万寿宫去烧香,娘娘庵里要请戏班子唱戏,都是人家谢的钱、

  重阳节也叫老人节,一般都是吃面,象征长命百岁。

 201011101104

  杰 谢东杰

篇三: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庙社区送文化下乡活动节目表

  1、 民乐合奏:《花好月更圆》 2、 女生独唱:《走进新时代》 3、 舞台剧:农村巨变 4、 老年舞蹈:和谐社区向阳花5、 男生独唱:《美丽的神话》 6、 戏曲:《好日子》 7、 舞蹈:《大地之舞》 8、 诗朗诵《水调歌头》 9、 男女合唱《知心爱人》

  霞辉庙社区

 2012-09-30

篇四: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节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 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 中秋节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 一书中。

 到魏晋时, 有“谕尚书镇牛淆, 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 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 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 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 俗呼为八月节。

 街市繁盛, 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

 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 供以瓜果、 月饼、 毛豆枝、 鸡冠花、 萝卜、 藕、 西瓜等品, 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 谚云: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供月毕, 家人团坐, 饮酒赏月, 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 谓之“团圆饼”。

  从习俗上看, 过去中秋节有送礼。

 “中秋, 大家互送礼节……, 赏奴仆钱, 铺户放帐帖, 每节如此”。

 现在送礼更兴旺。

 节前, 弄两辆车, 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 挨家挨户送。

 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

 送礼, 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 结款要生意。

 两年前做这事时还要想想, 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

 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北京

 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 自来白和提浆月饼。

 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说通俗点“提浆”就是熬糖浆, 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 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购买时, 就把大油换成黄油。

 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 馅香, “老北京”中秋特爱吃。

  菜式上, 八月秋高蟹正肥, 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 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

  ●福建

 福建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 因此时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

 福建人用福建盛产的槟榔芋和鸭子一起烧, 叫槟榔芋烧鸭, 味道非常好。

  ●山东

 即墨等地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

 潞安人在中秋节会宴请女婿。

 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 大至二、 三尺, 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

 ●陕西

 西乡 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 女子亦安排佳宴。

 不论贫富, 必食西瓜,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上海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苏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 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 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酒后则必食一小糖芋头, 浇以桂浆, 美不待言。

 “桂浆”, 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 “援北方闭兮酌桂浆”。

 桂浆, 一名糖桂花, 中秋前后采摘, 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江南妇女手巧, 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 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浙江

 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 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 鲈鱼”, 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 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 并使莼菜成为思乡 的象征。

  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

 莼菜又称马蹄草、 水菜, 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

 莼菜的

 根、 茎、 叶不仅碧绿清香, 鲜嫩可口, 而且营养丰富。

 莼菜为春、 秋二季皆可摘取, 但以秋莼为多为好。

  ●四川

 除吃月饼外, 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杀鸭子、 吃麻饼、 蜜饼等。

  在川西地区, 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 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 肥瘦适宜。

 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 宰杀后褪尽羽毛, 开膛取出内脏, 洗净后, 去翅尖、 鸭脚, 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 捞出抹干水分, 置熏炉中, 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 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 食时改刀装盘, 色泽金红、 肉质细嫩、 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

 制作烟熏鸭, 卤水的调制极为重要。

 卤水要用老卤, 每次卤时加入适时的香料, 食盐、 糖色, 卤制时要用重物将鸭子充分压入卤水中, 卤制时间一般以 20 分钟左右为宜, 时间过长鸭肉质老, 影响质量和口感。

  ●广东

 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 这与潮人过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潮地气候、 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糕饼类, 潮汕各地月饼, 甜的、 咸的、 荤的、 什料的、 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

 还有面饼、 软糕、 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 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 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 二是潮地中秋节季, 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 柚、 柿、 杨桃、 菠萝、 石榴、 橄榄、 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类美食; 三是农产的芋头、 南瓜, 潮人用其制作芋泥、 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

 其中, 中秋月饼是潮人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 过中秋节, 没有一个潮汕人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

 虽然月饼可以有各种形制, 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要求是正圆形。

 芋头、 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贵州

 黔式月饼不同于广式月饼, 它是用烤的方法, 用面粉 500 克、 猪板油、 糖稀、 清水拌匀

 揉成水油皮; 面粉 250 克与猪油拌合擦成“干油酥”。

 分别下剂后, 将干油酥包入水油皮中,开暗酥制成 40 克一个的酥皮坯剂子, 再将每个剂子按圆饼皮子备用。

 芝麻、 瓜子肉、 核桃烤熟, 剁成细粒混合, 加入熟火腿末、 大枣、 瓜蓉、 熟粉、 冰糖、 盐拌匀成馅料。

  将适量的馅 料包入皮坯剂中, 收口朝下, 压成扁圆形, 放入刷过油的烤盘中, 入烤炉用面火 210℃, 底火 180℃的炉温烤 15~20 分钟至表面金黄、 里面成熟即成。

 色泽金黄、 外壳酥脆, 层次分明; 馅心甜中带咸, 香甜爽口, 营养丰富。

 师傅说酥层要开得薄而均匀, 月饼坯子入烤盘时要垫上一张白油纸。

  ●台湾

 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

 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 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 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

 宜兰地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 还吃一种叫“菜饼”的食物。

 菜饼以面粉为材料, 中间抹上黑糖烘焙而成。

 台南地区则有在中秋节吃麻薯的习俗。

  近年来, 台湾的中秋节又发展出一种新的活动———烤肉。

  此外, 台湾一食品公司根据消费层次的不同需求和中秋节期间暑气未消的特点, 推出全新概念的中秋雪月饼。

 何为雪月饼? 雪月饼就是冰淇淋月饼, 清凉降温, 口感滑爽, 内馅分三种口味———香槟甜心、 夏威夷派对、 维也纳咖啡。

 此款月饼还全面采用日式精致包装、 具有保温作用的保力龙包装盒, 保证雪月饼在一定时间内不融化。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 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 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 一年分为四季, 每季又分为孟、 仲、 季三个部分, 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 更明亮, 所以又叫做“月夕”, “八月节”。

 此夜, 人们仰

 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 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 的游子, 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 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 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 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 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 摆上月饼、 西瓜、 苹果、 红枣、 李子、 葡萄等祭品,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 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 红烛高燃, 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 在家的, 在外地的, 都要算在一起,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 幼年时曾虔诚拜月, 长大后, 以超群品德入宫, 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 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 觉得她美丽出众, 后立她为皇后, 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 以美貌著称, 故少女拜月, 愿“貌似嫦娥, 面如皓月”。

 在唐代, 中秋赏月、 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 满城人家, 不论贫富老小, 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 焚香拜月说出心愿, 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 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 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 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 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 树中秋、 点塔灯、 放天灯、 走月亮、 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 月下游玩的习俗, 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 人们把酒问月, 庆贺美好的生活, 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 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 形式也各不相同, 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 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 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早在《周礼》 一书中, 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 在中秋时节, 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 观赏祭拜, 寄托情怀, 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 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一直到了唐代, 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 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 至明清时, 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 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 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 晒得庄稼枯死, 民不聊生, 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 他同情受苦的百姓, 登上昆仑山顶, 运足神力, 拉开神弓, 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 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 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 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 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 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 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 服下此药, 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 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 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 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 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 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 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 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 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 转身打开百宝匣, 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 身子立时飘离地面、 冲出窗口, 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 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 后羿回到家, 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 抽剑去杀恶徒, 蓬蒙早逃走了, 后羿气得捶胸顿足, 悲痛欲绝, 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

 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 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 可是他追三步, 月亮退三步, 他退三步, 月亮进三步, 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 又思念妻子, 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 摆上香案, 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 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 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 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 有五百多丈高, 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 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 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 就这样随砍随合, 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 是汉朝西河人, 曾跟随仙人修道, 到了天界, 但是他犯了错误, 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 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 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 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 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 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 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 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 徐达就攻下元大都, 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 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 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 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 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 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 “月饼”制作越发精细, 品种更多, 大者如圆盘, 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佳节, 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 《礼记》 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 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 摆上月饼、 西瓜、 苹果、 李子、 葡萄等时令水果,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 中秋赏月、 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 中秋赏月之风更盛, 据《东京梦华录》 记载:

 “中秋夜, 贵家结饰台榭, 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每逢这一日, 京城的所有店家、 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 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 夜市热闹非凡, 百姓们多登上楼台, 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 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 团圆子女, 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 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 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 树中秋、 点塔灯、 放天灯、走月亮、 舞火龙等特...

篇五: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地中秋节风俗

  各地中秋节风俗

 各地中秋节风俗 2016-09-08 浏览:分享人:徐涛超手机版

  中秋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从习俗上看,过去中秋节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现在送礼更兴旺。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北京 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和提浆月饼。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说通俗点“提浆”就是熬糖浆,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购买时,就把大油换成黄油。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馅香,“老北京”中秋特爱吃。

 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

 ●福建 福建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因此时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福建人用福建盛产的槟榔芋和鸭子一起烧,叫槟榔芋烧鸭,味道非常好。

 ●山东 即墨等地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 潞安人在中秋节会宴请女婿。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

 ●陕西 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上海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苏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则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浙江 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

 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

 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莼菜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为多为好。

 ●四川 除吃月饼外,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宰杀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分,置熏炉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改刀装盘,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制作烟熏鸭,卤水的调制极为重要。卤水要用老卤,每次卤时加入适时的香料,食盐、糖色,卤制时要用重物将鸭子充分压入卤水中,卤制时间一般以 20 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鸭肉质老,影响质量和口感。

 ●广东 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这与潮人过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潮地气候、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糕饼类,潮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二是潮地中秋节季,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榄、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类美食;三是农产的芋头、南瓜,潮人用其制作芋泥、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其中,中秋月饼是潮人一年一度

 的传统食品,过中秋节,没有一个潮汕人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虽然月饼可以有各种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要求是正圆形。芋头、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贵州 黔式月饼不同于广式月饼,它是用烤的方法,用面粉 500 克、猪板油、糖稀、清水拌匀 揉成水油皮;面粉250 克与猪油拌合擦成“干油酥”。分别下剂后,将干油酥包入水油皮中,开暗酥制成 40 克一个的酥皮坯剂子,再将每个剂子按圆饼皮子备用。芝麻、瓜子肉、核桃烤熟,剁成细粒混合,加入熟火腿末、大枣、瓜蓉、熟粉、冰糖、盐拌匀成馅料。

 将适量的馅 料包入皮坯剂中,收口朝下,压成扁圆形,放入刷过油的烤盘中,入烤炉用面火 210℃,底火 180℃的炉温烤 15~20 分钟至表面金黄、里面成熟即成。色泽金黄、外壳酥脆,层次分明;馅心甜中带咸,香甜爽口,营养丰富。师傅说酥层要开得薄而均匀,月饼坯子入烤盘时要垫上一张白油纸。

 ●台湾 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宜兰地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一种叫“菜饼”的食物。菜饼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烘焙而成。台南地区则有在中秋节吃麻薯的习俗。

 近年来,台湾的中秋节又发展出一种新的活动———

 烤肉。

 此外,台湾一食品公司根据消费层次的不同需求和中秋节期间暑气未消的特点,推出全新概念的中秋雪月饼。何为雪月饼?雪月饼就是冰淇淋月饼,清凉降温,口感滑爽,内馅分三种口味———香槟甜心、夏威夷派对、维也纳咖啡。此款月饼还全面采用日式精致包装、具有保温作用的保力龙包装盒,保证雪月饼在一定时间内不融化。

篇六: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习俗

 一、孝感婚俗

 袁新明

 我要说的是我们孝感遗留下来的旧的婚姻习俗现在大多从简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我想把它记录下来。一个人的婚姻大概要经历如下过程

 1、定亲。过去我们孝感农村的婚姻大多是父母包办靠媒妁之言撮合而成。一种情况是父母约定如张家和李家是亲戚过去许多姑表、姨表成婚姻的或关系很好两家大人约定结成亲家还有的指腹为婚两家女性怀孕如果将来生的是一男一女约定结为亲家。两家有约后还要各自找算命先生算一下两人的年合八字是否相合如果相合再由男方找个媒人举行定亲仪式。另一种是第三者觉得两家儿女年纪相仿两家门当户对于是主动到两家上门撮合撮合成功确定婚姻。不管是父母约定还是媒妁之言定亲都要举行一个仪式这个仪式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成实就是男方要买几件布料包几斤红糖用红纸包装或贴上红纸 跟媒人一起到女方去送礼表示这门亲事确定下来了第二步是过茶就是由媒人撮合确定一个吉日 男方和媒人一起提着聘礼 一般是四至八套衣料、 四包红塘、 四包杂糖、糖果等到女方家去女方则要请最亲的亲戚或本家一起吃饭表示对外公布这门亲事已经确定下来。至于定亲的年龄是没有限制的可以是没出世的坯胎可以是睡在摇篮里的婴儿俗话叫摇窝亲 也可以是张成少男少女的青年。定亲以后两家来往较以前自然密切些办大事两家都要相互送礼尤其是男方送礼还不能少。过春节男方还要到女方家拜年。

 2、送花招。两家孩子大了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男方这年的二月初二花招节就要到女方家送礼肉、酒、糖之类 叫送花招。这节气未过门的女婿必须亲自去可以约媒人一起去 并亲自向亲家母提出两人结婚的请求。这时女方一般不会很爽快答应的总要推辞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家里困难没钱买嫁妆等等这话一半真一半假含有我家姑娘不会很贱就答应嫁给你的意思必须看你是不是诚心想结婚要考验考验或刁难一番。

 3、送端阳。男方要求结婚那年的端午节必须提着酒肉等礼物到女方家送节礼如果女方未答应两人结婚就借机再次提出结婚请求。当然如果女方还是不答应那就要请媒人多到男方喝几次酒多到女方跑几趟有的也由男孩直接去要人的直到女方答应为止。

 4、送中秋。过去结婚日期一般定在下半年多在阴历十月、冬月这两个月是农闲时期 。如果通过男方及媒人的多次努力女方答应把姑娘嫁过去那么男方就要在中秋节这天提着礼物月饼、酒、肉、布料等去女方送中秋节。如果女方没答应男方想结婚还是要在花招、端阳、中秋节时去送礼以表示诚心和决心。

 5、送日子。女方答应嫁姑娘后还要由两家共同商定结婚日期当然主要是听取女方意见。结婚当然要选择良辰吉日所以两家都要请算命先生算日子。日子敲定后还要举行个仪式叫送日子。男方和媒人一起提着礼物这次除了肉酒外必须要有衣物或布料 带着写有结婚日期的红纸条到女方家去女方把比较亲的亲戚和本家接到家里喝酒表示公布两家已经确定婚期。未过门的女婿回家时女方一般还要回赠一两双姑娘或母亲亲手做的布鞋。

 6、辞嫁。婚期确定下来后姑娘要出嫁了女方的亲戚都要接姑娘到自己家做客因为是出嫁前最后一次做客所以叫吃辞嫁饭。姑娘离开时亲戚们都要送点礼物如衣服、袜子、床上用品等给姑娘。

 7、抬嫁妆。在婚期临近的前两天女方都把姑娘的嫁妆筹办齐了男方要在这两天请人把它抬回去。要抬的嫁妆包括床、桌子、柜子、凳子、四元大小脚盆、脸盆、围桶等有的条件好的还为姑娘购置了厨房各种碗盘杯碟现在又增加了电器如电视机、音响、洗衣机、空调、摩托等。过去是用扁担、木杠和红绳子抬现在可能一般用车子拖了。女方在发放嫁妆之前亲戚和本家的人多是小孩和妇女都把嫁妆一件件藏起来闹着要男方拿红包或香烟才交东西不过红包钱不多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不等香烟必须成整盒价格一般也在二至十元之间。一般是一件嫁妆需要一个红包或一包香烟。这样闹是为了热闹含有喜庆的意思。

 8、过盒子。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接客是进入结婚喜庆的日子一般在结婚日期的前一至两天男方要把自己所有亲戚接到家参加婚庆。

 2贴婚联过盒子这天男方家里大门、堂门要贴上喜庆和迎宾的对联堂屋大手右侧墙面中上方贴上新郎结婚起的大号按本族辈分起名 并根据大号的两个字作一副对联贴在号联两边表示孩子已长成大人结婚后同族就要喊他新取的大号了是晚辈的年长者就不能像结婚前一样直呼其名而要按辈分尊称他了。

 3送聘礼过盒子这天上午新郎要去女方家出发时要放鞭炮随行的有媒人陪亲与新郎年纪相近的小伙子陪伴和保护新郎 礼聘先生负责礼仪一般由年岁较大熟悉礼节的人担任手提一个红布包着的木茶盘上面放着小酒壶一小条肉、一对一斤左右的小鲤鱼等叫求亲礼 牵毡条的一至二人还有挑礼物的几十斤肉根据女方客人户数多少每户一块折范肉约一斤左右割成长条形状和女方待客的肉还有几十斤鱼和几十斤散酒四或八包红塘新娘装新和换洗的新衣服四至八套一般在结婚前两个人一起去定购或定做的 新看鞋两双。

 4行礼一行人到达女方家门时先要鸣炮接着进入堂屋牵毡条的把毡条拉成长方形铺在堂屋下方地面毡条前面堂屋正中一般摆上三张大方桌神柜上这时要点燃香和蜡烛。新郎进堂屋时要行大礼磕头有的安排在吃完饭离开时还有的安排在娶亲那天早上 叫四礼八拜拜祖先拜父母拜主要亲戚拜本家老人每拜一次作两个揖磕四个头拜完了毡条要在原地转 180 度朝堂门外作一个揖才算结束。磕头时动作比较慢有乐队还要奏乐、鸣炮亲戚和围观的客人在新郎行礼时可以击打新郎如多半用楝树果也有用萝卜、小土块和麦壳等也有舍不得打新郎认为是自家人、亲戚转而打陪亲和媒人的但一般都是为了热闹没有恶意去伤害别人。

 5上正席。上正席前东家要放鞭炮有乐队要奏乐发送上席信号。安席农村堂屋做大事一般可以摆六桌酒席靠右首上沿为首席它的左首为第二席依次类推。新女婿和媒人坐首席上沿也有的地方正副位以巷路或靠壁为大就是说该席的主位为靠堂屋中间巷路的那一排或靠墙壁的那一排女方舅爷等主要亲戚坐对面陪酒每席坐十人上下席各坐二人两侧各坐三人靠左侧角的那位是酌酒端菜为本席服务的人坐的位子 一般称之为席长 。

 其余席面全部依次先在上下首安排主要亲戚同级别按辈分和年龄排序 两侧安排次要亲族的顺序安排席位。出菜正席出菜顺序也有讲究一般顺序为先出八个干菜碟如鸡肉、牛肉、猪耳、咸鸭蛋、花生米、瘦肉、 猪杂或鸡杂等 也有不出碟直接上大菜的  然后按如下顺序出菜 藕片、 粉条、 杂烩、滑鱼汤、排骨或猪蹄炖藕汤、白萝卜炖牛肉汤、胡萝卜炖羊肉汤、大肉、炸豆腐圆子、肥肠大白菜汤、滑肉汤、千张炒大白菜、炖黄豆芽、咽饭肉、海带、全鱼、炒青菜等当然出菜顺序或菜的样式数量也不一定全部一样但基本顺序大同小异。讲礼大肉有的是豆腐圆子上席时不能马上吃要等东家讲礼后再吃。讲礼菜一出要鸣炮奏乐。新郎的父亲和

 本家叔辈两个人一个人端着茶盘上面放着一双筷子和一只酒杯另一个人拿着酒壶按席位主次顺序逐席敬酒还要说礼节性的感谢光临的话敬酒时每席一般要上一包香烟近几年又增加了每人一份小礼品 一条毛巾、 一包喜糖、 一包洗衣粉或洗洁精等其中两件物品)。端盘子的人端大肉来时顺便每席都端来一只小碗里面放着十支香烟那是主人家代表厨师放上的香烟 酌酒的人每人发一支 吃罢敬酒菜 新郎要向这只装过香烟的空碗中放红包 一般 10-100 元不等),其余坐上下首的主要亲戚 其它席也一样 也要放现金 1-若干元不等 这叫谢厨师另外新郎还要分别掏红包感谢酌酒和端菜的人。闹新相公在酒席当中除了要新郎掏上述红包外如果本席两侧坐的是陪嫁的年轻姑娘们一般她们会主动找到那里坐 她们还会出很多难题刁难新郎如出一副对联的上联要新郎对下联呀把大肉或豆腐圆子用红线串起来让新郎无法吃菜呀打谜语要新郎猜呀把十双筷子摆成花要新郎按顺序解开呀等等如果新郎说错或做错不是被罚酒就是要掏红包或香烟总之就是为了增加喜庆的气氛。

 下席 农村结婚上正席一般不能随便自由上下席 必须等第一席的全部吃完了 先吃完的人要把筷子架在自己用的汤匙上表示等候他人的意思  主人燃放了散席的鞭炮后才能离席散席时乐师也要一齐奏乐。待全部客人下席堂屋清场完毕后新娘家会安排人给新郎端来热水放上新毛巾也有的为了故意倒冷水或脏水刁难新郎的让新郎洗脸的这时新郎往往象征性擦一下手就把红包掏出来完事。

 换手绢 新郎新娘每人事先准备了一只手绢由女方的陪嫁姑娘代替新娘跟新郎换手绢这时姑娘们会变着法子出对联要新郎应对如果对不上就要掏红包了。之后男方一行人就可以告辞离开了。

 9、待媒也叫坐夜 。有的女方为了热闹在结婚日的前一天晚上要求男方娶亲的队伍到女方家坐夜。引礼男方在摆完晚宴后先请会行大礼的长者按到女方家去行礼的模式引领新郎在堂屋学磕头行礼如烧香点烛鸣炮奏乐还要牵毡条四礼八拜甚至也会有淘气的小孩和大人用楝树果打新郎官的。铺床引礼完毕后男方要举行浓重的铺床仪式要选择八字好有儿有女不在月经期的年轻健康妇女两人进房铺床(这两个人同时担任新娘娶回家后牵亲的任务一般为男方主要亲戚 铺床开始要燃放较长的鞭炮乐队要奏乐全体在场的所有亲属都要参加喝彩要选一个会喊铺床采词的人喊采采词的大致意思是安排铺床的顺序祝愿新婚夫妇生儿育女长得健壮美丽有出息下面是我新老结合编写的一篇采词公大家参阅手捧红烛入洞房新人房里好嫁妆。左边摆着镶金柜右边摆着龙凤箱。梳妆台上美人镜一对红灯亮满房。将军桌配太师椅正中摆座象牙床。四铺四盖床上放一对枕头绣鸳鸯。绫罗帐子挂床上一对帐钩闪金光。帐帘绣的龙和凤门帘绣的牡丹香。拿来新絮铺新床铺好新床迎新娘。伸手铺床先铺东生个儿子当老总。铺罢床东铺床西生个儿子架飞机。铺罢床西铺床南生个儿子中状元。铺罢床南铺床北生个儿子坐轿车。

 四个角的拵一拵生的儿子很精明。四个角的按一按生的儿子很好看。四个角的拍一拍生个儿子好体魄。四个角的扒一扒生的儿子象爸爸。

 生了儿子生姑娘姑娘长得真清爽。有才有貌有气质将来找个如意郎。媳妇今日是朵花明朝就是伢的妈。今天大家齐喝彩,明天新娘倒香茶。

 铺床前里面的人必须拴牢房门不让外面的人进入或看见。铺床开始乐器和鞭炮齐鸣喊采人每喊完一句众人都要大声齐喝“呦” 直至采词喊完铺床结束。床铺完后铺床的人要用新锁锁上房门 新娘不到房门不开。

 辞祖 女方在这个时间也在家里举行仪式那就是辞祖。作为姑娘在娘家由婴儿长成大人不仅有父辈的付出也有祖辈的付出马上要离开父姓的祠堂加入新的姓氏做人离开自己的祖先这时候举行告别祖先的仪式当然很有必要。辞祖的仪式很简单就是烧香点烛敬菩萨后姑娘向菩萨和祖先磕头。这时也是妈妈和女儿最伤心的时候所以往往在这个时候妈妈和女儿都要放声大哭妈妈哭舍不得离开女儿对不起女儿教女儿出嫁后如何当好媳妇女儿也哭自己对不起父母和舍不得离开家庭等等。沐浴结婚是人生大事所以不管新郎新娘都要在婚期的第一天晚上认真洗

 个澡新娘要把头发整成新娘妆。两个人从头到脚要换上崭新的。新郎可以在这时穿上结婚的礼服新娘可以在第二天早上穿婚纱。两个人穿内衣时一定不能穿短裤据说穿上短裤不吉利预示着夫妻不能一辈子上头是半途夫妻。坐夜男方根据要求在婚期的头一天晚上娶亲的一行人要到女方家过夜叫坐夜。出发前男方要放鞭炮新郎带着媒人、陪亲、礼聘先生、接亲的两个姑娘或年轻妇女牵毡条的两人抬箱子的四至八人带上乐队花轿还要带一大包喜糖和十条左右甚至更多的香烟敲锣打鼓地一路前往新娘家。进村时必须燃放鞭炮到女方家门时女方也用鞭炮迎接。有趣的是这时女方并不会很顺利地打开大门迎接客人进门二是紧閂着门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要男方不停地放鞭炮奏乐女方也不停地接着放鞭炮以增加喜庆气氛二是闹男方的喜烟。开门是有条件的一般是女方有多少亲戚有多少来陪嫁的姑娘每人都要有一包香烟当然还要抛洒喜糖。男方来时如果稍有不慎娶亲带来的任何物品都会被女方的客人抢走藏起来到第二天发亲时男方用香烟或红包才能换回。闹一阵子后双方达成默契姑娘们才打开大门...

推荐访问:山东新亲戚什么时候送中秋 什么时候 山东 亲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