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简述常规教育的重要性5篇

简述常规教育的重要性5篇

时间:2022-10-03 20:20:04

简述常规教育的重要性5篇简述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2008-12-0120:44:06) 标签:杂谈 分类:育儿经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内容摘要]:幼儿期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述常规教育的重要性5篇,供大家参考。

简述常规教育的重要性5篇

篇一:简述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2008-12-01 20:44:06)

 标签:杂谈

  分类:育儿经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内容摘要]: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使幼儿对规则有着切身的感受,制定的规则,不断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执行规则使幼儿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

 [关 健 词]:规则 自由 环境 年龄特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的具体生活是幼儿从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迈入有制约的集体环境中,既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心理上、行为上有很大的不适。幼儿如何在集体生活中理解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接受集体规则的制约呢?

 一、建立规则的意义:

  所谓规则,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一)规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二)规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适应社会,更好的成长。(三)规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四)规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自由与规则的协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宽松”。自由是以规则为前提的,自由不是放任自流。“宽松”是就环境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为儿童提供自然、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孩子放松地活动,尊

 重儿童并不等于放纵儿童,必要的规则是需要的。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时,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尊重孩子,让幼儿感受到家长是他们的亲密的伙伴,同家长在一起他们会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到家人的爱。

 三、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因此,我们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获得教育和发展。教育不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应付所有的一切,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减轻对大人的依赖,能适当的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家庭以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则意识时,应避免以说教为主的方法,避免简单、粗暴、训斥等方法,而应在了解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适合孩子的可接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具体地说是通过具体形象化,如榜样刺激、语言暗示等帮助幼儿把规则落实到行为上,同时还应注意规则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换。以免孩子面对不同的规则而无所适从。

 (二)幼儿园一日常规的实施

  幼儿园常规教育有助于孩子从小建立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范的习惯,长大后做个遵纪守法的文明人。同时,常规的建立是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常规的培养要有持久性,不能可有可无,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放手,以尊重为原则,

 以引导为手段,来帮助孩子遵守规则。学会自我控制。如玩“娃娃家”时,可在门口贴几对小脚丫,孩子们在进区玩时,先看一看门口的小脚丫上是否已摆上了鞋子,如果没有了空脚丫,说明人已满,就应自觉地去别的活动区玩了。又如:说话轻、走路轻、放东西轻,是一个控制噪音,学习文明行为的常规,它使孩子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为健康文明的人。常规持以恒的培养,点点滴滴的渗透,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更重要的学会自我管理,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三)根据年龄特点,逐步培养

  中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理解能力慢慢成熟。幼儿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虽还属于“他律”阶段,不能把一切要求强加于幼儿的身上,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如在游戏活动中,懂得与环境、同伴的协调,学会不与他人和器具相撞,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怎样礼貌待人,上下楼梯怎么走,喝水盥洗需要排队等待,这些都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在活动中总结出来的,这样既缩短了等待时间,也大大减少了孩子相互碰撞、摩擦的机会,降低了噪音。

 (四)家园共育

  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发挥着教育潜能。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家园一致共同施教。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

 长制定在园,在家应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生活规则。学习规则、游戏规则,并贯穿于一日生活中。将这种带强制性的,必须遵守的规则,内化为自主的、自觉的、习惯性的良好行为,从而使幼儿在执行规则时,不断获得快乐体验。

 “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充分说明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幼儿现有学习、生活得以有序开展的保证,更是将来成为社会人的必备基础。

篇二:简述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34 卷第 3 期2018 年 3 月 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Vol .34 No .3March 2018学前教育 [DOI]10 .16165/j .cnki .22-1096/g4 .2018 .03 .019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 、准则及措施

 [收稿日期] 2017-08-04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16SJD880021)

 。

 [作者简介] 徐虹(1970 - )

 ,女 ,江苏徐州人 ,硕士 ,副教授 。徐 虹(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71)[摘 要] 基于教育权力与儿童自由的复杂关系 ,新时代下探讨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 、准则及措施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

 塑造幼儿的服从品质是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 ,但这种服从绝非奴役性的服从 ,故“给幼儿以自由”是常规教育的首条准则 ;教育的裁决性和幼儿的天性决定了常规教育的准则还包括“习惯成自然”以及“必要的强制” 。

 身心结合的活动 ,具体的规则 、要求与监督以及自然阻抗相应地成为幼儿园常规教育必要且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常规教育 ;教育权力 ;儿童自由 ;服从 ;自然阻抗[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77(2018)03-0075-03在新课程改革的带领下 ,当前学前教育界已逐步树立起“以儿童为中心”的基本观念 。

 这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反省和改进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但在实践层面仍困境重重 ,尤其体现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 :教师的教育权和儿童的自由权该如何平衡 ? 自由与权力在教育实践中该如何和谐共生 ?[1] 强调教师权威的高控模式是传统师幼关系的特征 ,但削减教育权力的放任模式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

 从本质上看 ,二者殊途同归 ——— 都没有处理好教育权力和儿童自由之间的关系 。

 因此 ,深入理解并探析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 、准则及措施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如果把教育分为自然的教育和道德的教育 ,那么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属于自然的塑造 。

 它是最初的教育 ,意在创造一种秩序 。

 “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 ,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2]。

 幼儿并未带着他们的意志来到世界 ,有的只是一种处处都会表现出来的不服从的烈性 。

 不服从的烈性源于幼儿“不受成年人所拥有的有关自然法则之必然性的观念控制 ,他也没有意识到这些法则的存在 。

 他不能够区分可能的东西与不可能的东西 ,所以他也没有感觉到现实对他的欲望设置不可逾越的障碍的方式 。”[3] 不取决于规则的行为倾向是需要管理的 ,这是防止人由于自己动物性的动机而偏离人性规定的必要步骤 。

 康德的名言是 :未受培养的人是生蛮的 ,未受训诫的人是野性的 。

 因此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训诫 ,从幼儿身上去除野性的行为 ,塑造其服从的品质 。有一种强烈的反对声音 :强调服从的常规教育压抑了幼儿的天性及自主性 ,属于教师高控的管理模式 。

 其错误有三 :一是未能充分确认教育的裁决性 。

 “由于自然禀赋的发展在人这里不是自行发生的 ,所以一切教育都是一门艺术 。

 教育艺术或教育学如果要如此发展人类本性 ,使其达到规定 ,就必须成为裁决性的 。”[4] 教育的裁决性赋予教师神圣的教育权力 ,教师可以也应该对幼儿提出要求 ,进行管理 。

 二是未深刻理解幼儿的天性 。

 幼儿缺乏界限意识 ,易变和任性是童性的特征之一 。

 但幼儿的天性中还存在两种基本特征 :受习惯支配及易受暗示 。

 由于幼儿具有受习惯支配的人的特征 ,故幼儿的天性中存在对常规的偏爱 ;由于幼儿天然的依赖性 ,故幼儿倾向于服从律令性的暗示 。

 这种令其服从的力是外在于· 5 7 ·万方数据

 他的 ,但又有完全内在的状态 。

 因此幼儿既会表现出易变和任性 ,又会表现出温顺和服从 ,其天性的特征就是如此 。

 三是对自主性的误解 。

 “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自主性 ,也是唯一对我们有价值的自主性 ,它不是从自然中预先构建的自主性 ,也不是我们在我们与生俱来的构造性质中所发现的自主性 ;相反 ,正因为我们获得了事物的更完备的知识 ,所以我们自己塑造了这种自主性 。”[3] 教师必须认识到 :“规范”与“自由”绝非是两个彼此排斥 、彼此对立的概念 。

 唯有有了前者 ,后者才有可能 。

 因为自由是规定的结果[3]。

 二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准则上述反对意见虽然存在根本性的错误 ,但亦提醒常规教育所强调的服从绝不能是一种奴役性的服从 。

 “我应当让我的幼童习惯于忍受对其自由的一种强制 ,并且应当同时引导他自己去正确地运用自己的自由 。”[4] 因此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第一条准则是 :给幼儿以自由 。

 “必须让他们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5],只要没有伤害自己或妨碍别人 。

 幼儿充满着“元气” ,活力就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种绝对力量 。

 乐玩好动是其活力最突出的外在表现 ;同时 ,幼儿的精神生命独立于 、优先于并激发所有外部活动 ,主导本能是其特殊的心灵活力 。

 作为生长原动力的活力首先应当被保存 ,它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

 因为“一切品行从根本上和实质上说都源自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冲动 。

 它们是教育者需要加以阐析的征兆 ,是需要在有指导的方式下做出反应的刺激材料 ,是未来的道德行为和品格的唯一的本质结构的材料”[6]。第二条准则是“习惯成自然” ——— 利用幼儿受习惯支配和易受暗示的天性 ,塑造幼儿的规范行为 。习惯中有一种通过不断重复而积累起来的力 ,其强度胜过幼儿之前游移的观念与闪烁的印象 。

 尽管这种引力是一种机械的必然性 ,却是幼儿迈向道德生活的第一步 。

 因为在“在对习惯行为的依从中 ,在儿童无法在习惯场所找到人和其他事物时所感到的不安中 ,他已经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感受 :事物中有一种正常的秩序 ,唯有这种秩序植根于自然中 ,并被认为与偶然截然相反 ,所以比偶然产生的事物更可取 。”[3]第三条准则是“必要的强制” ——— “必须向孩子指出 ,唯有通过让别人也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才能达到他自己的目的 。”[4] “在儿童表现出具有真正意志的迹象之前 ,其烈性的克服是可以通过强制来实现的 ,而且为了完全获得成功 ,这种强制恰恰必须是强有力的 。”[2] 强制并不是武力压制 ,而是一种坚定的坚持 ,是为了让幼儿同时感受到超越个人的权威及管理者对其的爱意 。

 尽管强制下的服从是一种消极服从 ,但对于幼儿以后的思想范围的限定或扩大非常重要 ,因为幼儿以后将在这种思想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活动并创造自我 。

 同时强制应是有理由的要求而非无理由的强求 ,为幼儿从消极服从向积极服从的过渡奠定基础 。需要强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有效展开必须基于充分的家园合作 。

 “因为权威与爱对教育具有很大的间接影响 ,所以儿童思想的培育者不应当以傲慢的态度默默地 、自成一体地 ,并排斥父母来进行他的工作”[2],而必须努力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适当地建立联系 :既保持一致的教育原则 ,又有不同的分工 ;取长补短 ,合作共育 。

 三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措施1. 提供充分的自由活动机会幼儿的未成熟状态意味着他们拥有更强大的向前生长的力量 ,活力是童性最突出的特征 ,肢体的自由活动是其活力最突出的外在表现 。

 如果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没有提供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活动身体的机会 ,那么在某些时刻就极有可能出现“集体失控”的局面 。

 这种“失控”并不是幼儿本能任意泛滥的证据 ,反而是教育过程中很可能存在过度抑制的警示 。

 故而 ,应在晨练 、体育活动及各类游戏活动中提供充分的可供幼儿自由活动身体的机会 。2. 创设身心结合的工作环境幼儿的自由活动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身心分离的活动 ,可能表现为肢体活动而心灵不动或者是肢体与心灵不能处于协调运动的境地 。

 长期处于这种境况的幼儿 ,可能成为简单刺激或想象的奴隶 。

 二是· 6 7 ·万方数据

 身心结合的活动 ,即心理活动和肢体活动相协调的活动 ,表现为活动时全神贯注 。

 蒙台梭利将身心结合的活动称为“工作” ,“儿童工作的愿望代表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本能 ,因为没有工作他就不可能形成他的人格”[7]。

 教师需要知道活力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是什么 ,在幼儿发展的每一个特殊阶段又表现为什么 ,然后提供既能刺激又能控制的条件 。

 “凡是在那些环境能使儿童的活动本身找到有益轨道 ,并能让这些活动在其中完全发挥出来的地方 ,管理将取得最出色的效果 。”[2]3. 制定作为道德教育工具的具体规则对于一直生活在家庭中的幼儿来说 ,幼儿园是其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群体 。

 家庭的结构及其成员间的血缘关系 ,使其并不太适合培养幼儿对规范的尊重 。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因此更加确定了它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幼儿需要通过尊重幼儿园的规则 ,学会尊重普遍规则 。

 这样 ,幼儿园的常规就不是旨在保证教室表面平静的简单手段 ,不是教师容易整齐划一地完成他的任务的方法 ,不是刺激幼儿渴望受教导或节省教师精力的程序 。

 它本质上应是一种道德教育的工具 ,具体规则的制定应遵循平等与尊重以及不侵犯他人的原则 。

 对于小班幼儿 ,教师可以明确提出要求 ,利用幼儿对律令性暗示较为开放的天性 ,帮助幼儿养成被动服从的习惯 ;对于中大班幼儿 ,可考虑让幼儿参与规则制定的方式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4. 兼顾权威与爱的要求与监督既然常规教育意在塑造幼儿的服从品质 ,要求就是必然的 ;而且在要求中必须让幼儿感受到某种权威 ,方可促使幼儿产生服从行为 。

 需要注意的是 :权威既可源自教师自身 ,又可来自规则本身 ;但规则本身并不能展现其权威 ,它需要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将其传递给幼儿 。

 当教师运用威胁等方式时 ,会促使幼儿将幼儿园的具体规则当作是教师个人意志的表达 ,造成一种奴役性的训诫 。

 实际上 ,教师必须“不把规范表现为像是他个人制定的那样 ,而是表现为一种高于他的道德权力 ,他不过是这种道德权力的工具 ,而不是它的创造者 。”[3] 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能随意取消或更改 ,而且本人也应遵守 ;提出要求时语气坚定并坚决执行 ,但态度应是冷静平和的 。

 监督亦是常规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应避免不必要的 、长期的监督 。

 “假如要把监督作为常规工作的话 ,那么就不可能要求那些在监督压制下成长的人们机智敏捷 ,具有创造能力 ,具有果敢精神和自信行为 。”[2] 无论是在要求时还是在监督中 ,教师都不应太过严厉 ,应始终让幼儿感受到爱意 。

 因为师幼之间的情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要求及监督的效果 。5. 采用自然阻抗的管理方式幼儿园里总有这样一些幼儿 ,他们天性固执勇敢 ,敢于对抗教师 ,敢于做他们想做的一切 。

 一旦满足此类幼儿的一切意愿 ,这个孩子必将被娇纵 。

 因此对于天性勇敢的幼儿来说 ,权威最是不可缺少 ;但对他们的管理一定不能压抑其意志 ,而只是以让它顺从自然障碍的方式来驾驭它 。

 最好的做法就是 :“如果他不做让我们喜悦的事 ,我们就也不做让他喜悦的事”[4]。

 比如坚决不让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参与游戏 ,直到他认可规则并承诺遵守它们 。

 教师必须在自然的抗阻中让幼儿产生这样的感受 :在他之外 ,还有某种力给他们确立了各种限度 。

 这种自然的阻抗避免了奴役性的训诫 ,并造就了可驾驭性 。

 虽然这类幼儿在起初多会激烈抵抗 ,但只要不是太迟的话 ,这正是进行真正教育的极好时机 。[参 考 文 献][1] 杨建朝 .教育权力与儿童自由[J] .学前教育研究 ,2012(6)

 :19 .[2]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16 ,17 ,22 ,17 ,19 .[3] 爱弥儿 · 涂尔干 .道德教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99 ,88 ,43 ,103 ,116 .[4] 李秋零 .康德著作全集(第 9 卷)[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447 ,453 ,453 ,480 .[5] 卢梭 .爱弥儿 :论教育(上卷)[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55 .[6] 杜威 .道德教育原理[M ]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5 .[7] 玛利亚 · 蒙台梭利 .童年的秘密[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183 .[责任编辑 :黄晓娜]· 7 7 ·万方数据

篇三:简述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园的户外活动是幼儿身心发展、性格品德形成的良好途径,也是幼儿在园生活中非常重要且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户外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组织形式但也是危险系数较高的一个环节,教师普遍反映在户外活动环节中工作任务繁重又琐碎,安全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常规教育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安全规范

 (一)充分准备户外活动前,教师先带领幼儿讨论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制定活动规则并提醒幼儿自觉遵守;提醒幼儿互相检查仪表是否整齐,鞋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身上有无尖利物品等,以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其次对活动场地及玩具设施进行检查,清除不安全因素,天气不好时尽量减少户外游戏活动。(二)应对危险教师要结合季节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预设活动,对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活动范围及流程进行充分预想,帮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运动保护要领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例如,让幼儿知道户外活动时不应将手叉在口袋内,如果摔倒了用手撑住地,可以有效预防摔伤面部;不做过于冒险的动作,不捡拾玻璃片、小钉子或小树枝等危险物品;需要进行观察时停下脚步,找一个适合自己也不影响他人的地方,避免碰撞和拥挤;遇到危险时,知道使用向左右跑、抱头、抱肩、蹲下等方法进行躲避。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了解户外运动器械、设施、材料等的使用是否在安全范围,如:玩呼啦圈时和别人保持一臂距离,不随意藏入无人知道的地方,不将跳绳套住脖子,不拿器械当玩具,以防止伤到自己或同伴。二、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一)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主体,应将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并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常规教育的目标所在。户外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和兴趣,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幼儿的接受能力,让幼儿在宽松的自由的户外活动环境中感觉到自己可以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有助于幼儿养成自律的品格。(二)利用环境引导幼儿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通过“环境”间接来进行的。良好的户外环境能够为常规教育提供诸多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物质环境资源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除此之外,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当与幼儿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鼓励幼儿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为幼儿营造充满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能够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和尊重的,融洽的环境能够帮助幼儿自觉掌握常规,构建常规意识。三、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一)观察调控,协商合作教师之间密切配合、要求一致并持之以恒是做好常规教育的基础。针对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和幼儿四处分散活动的特点,配班教师分工合作进行有效的观察。首先,教师观察时的站位很重要,要将每位幼儿都放在自己的视线内,确保能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其次,当幼儿进行移动练习时,教师的站位应能随之移动,以便能顾及幼儿活动中的表现。最后,观察应与指导相结合。在观察中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指导幼儿正确地使用器械,遵守游戏规则;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节幼儿的运动量,及时纠正幼儿的危险动作,聆听幼儿的交谈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二)榜样示范,正面激励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可以选择正确的规范范例,直观地引导幼儿模仿,让抽象的常规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更好地掌握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同时,教师应该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多鼓励和表扬幼儿的良好行为,激发其他幼儿学习受表扬者的行为,尽量不使用点名批评或威胁等消极的教育方式,更要避免变相体罚幼儿,对于幼儿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地帮助幼儿找到原因,最终改善幼儿的不良习惯。教师还要引导幼儿与同伴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活动;提醒幼儿友好相处,能用协商、合作的方式,有效化解矛盾和冲突;引导幼儿学会遵守游戏规则,逐步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总之,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幼儿园)【参考文献】[1]丁海东.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整体方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李治芳.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文 赵秀梅 浅谈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摘 要】常规教育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幼儿建立融洽的同伴关系和友好的师幼关系,还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建立必要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常规教育教学管理Good

 Parents17

篇四:简述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胜 21 世纪, 是人类曾经有过的长久的憧憬, 它是我们对于未来生活的苦苦构思的展开。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 个性充分发展, 是 21 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

 加强学生校纪校规教育和基础文明教育, 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育学生完整人格, 做一个合格的遵纪守法文明大学生, 这是教育工作者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

 下面就学生校纪校规教育和基础文明教育浅谈几点:

  1、 学生校纪校规教育和基础文明教育的具体化方面 为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杜绝违规违纪的现象,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除积极配合学院教育活动,加大检查教育力度之外, 还应从《学生手册》 的学习教育抓起, 在新生入学军训期间, 除训练学生的毅力和耐心、 加强身体素质外重点加强对校纪校规的教育, 让学生从思想上、 从心理上认可我们的制度、我们的要求, 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 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另外, 需要经常不定时对学生课堂、 宿舍进行突击检查。具体可分为:

 劳动卫生检查小组对学生宿舍进行不定期抽查, 检查宿舍卫生和作息情况; 不定期抽查一些班级的课堂出勤情况, 以杜绝迟

 到和旷课现象, 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实践表明这样一些具体化的工作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2、 在系部、 辅导员和学生的联系方面 为加强系部、 辅导员和学生的联系, 每个辅导员应制定学生联系信息表格, 团总支、 学生会、 班干定期向系部、 辅导员汇报工作。同时, 每周由副班长认真填写班级考勤表, 辅导员老师审阅并给予意见。

 有问题及时反馈, 通过新生交流会、 问卷调查等形式来加强与学生的联系, 了 解学生的思想, 以利于更好的进行学生管理。

 各辅导员、团总支、 学生会、 班级应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记录, 及时归档处理各项工作。

 辅导员定期与各班班长集中沟通每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和学生学习态度情况, 并依据情况进行重点剖析, 并结合院团委要求进行先进团员评比对先进班级或者个人进行鼓励嘉奖。

 在学生评优、 评定奖学金等过程中, 引入激励机制, 加强对学习成绩考察及综合素质考察的力度。

 学生要以学为主, 但也要培养综合素质, 做到全面发展。

 3、 在关心关爱学生成长和发展方面 健全关爱贫困学生的制度, 将温暖送到了每一位贫困学生的心里, 为特殊困难的同学排忧解难。

 一方面是做好贫困学生思想上的帮扶工作, 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给他们以希望; 另一方面是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 实际的困难。

 我们必须按照要求, 认真做好贫困生的备案工作, 并通过多渠道收集最新信息及时更新修改, 力争让贫困学生得到学校更多的支持,

 力求把有限的名额分配给最需要的学生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真正做得关心关爱学生成长和发展。

 1、 培养高职学生能专一技能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并为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院举办的各项专业活动, 并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内乃至全国高职学生技能竞赛。

 通过这些活动, 能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能在同学中掀起一股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潮, 并可以为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提供广阔的空间。

 2、 体育与文艺的强强结合, 打造优秀的高职学生 要把增强广大同学的身体素质作为开展体育活动的宗旨, 组织同学参与一些健康向上、 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

 学院运动会的积极报名参加, 院篮球赛和足球赛的好成绩的取得, 系部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均能提高学生身体机能, 达到了 增强同学的身体素质, 提高同学的体育技能水平的效果, 而且也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充分展示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文娱及艺术活动是丰富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举办此类活动能提高同学们的生活情趣和艺术修养, 展示年轻一代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是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理工科系, 还是文科类系别, 文娱活动一定要开展得有声有色。

 学生会文艺部的舞蹈队、 武术团等可加强同学的综合素养并能拉升学生间团结合作能力。

 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感受到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温暖。

 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 应把维护同学们的利益放在首位。

 要坚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的宗旨, 发扬“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的工作方法, 正确对待并重视学生的健康、 全面发展。

 总之, 学生工作需要长时期付出并需要积极探索新方式、 新方法的工作。

 做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 如何开展好学生的校纪校规教育和基础文明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 讲文明、 有礼貌的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全面发展合格的大学生, 有待我们今后在工作中进一步深入实践和思考。

篇五:简述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一日常规对生活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有纪律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难免有些不适应,他们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为此从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怎样才能保证孩子在幼儿园的健康呢?我们首先要给孩子提要求、立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园确实如此。

 一日常规教育离不开保教结合,同时,也离不开家园共育,尊重幼儿、体成人与孩子的平等。

 幼儿园一日常规的重要性。

 常规培养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一日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环境。

 2、一日常规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如何生活。

 3、一日常规可以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

 4、一日常规可以帮助保教人员组织班级活动。

 通过带班的经验,我在教育幼儿时对幼儿常规有一些见解:

 户外活动常规:

 1、让幼儿学会听老师的指令,看老师的手势。知道老师的各种手

 势的作用,如:招手是让小朋友来站队,让幼儿知道握拳头是让幼儿安静。

 2、让幼儿学会排队、有秩序地进行各项活动,如;上卫生间、洗手、喝水学会不推、不挤、一个跟着一个走。要求幼儿有秩序地上、下楼梯靠右行,手扶(栏杆)上下楼梯、不跳台阶、不插队、不攀爬扶手和栏杆。

 3、让幼儿学会站队时小手拉衣服和小手拉小手,小手搭肩等。

 4、要求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不乱跑,先下楼的小朋友站定等老师和小朋友、不离开集体。

 5、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提出玩的游戏规则,玩之前向幼儿提要求,让幼儿听到老师的哨声后迅速地来站队,在老师固定的范围内玩耍,不离开集体和老师单独行动。

 用餐常规: 1、教幼儿懂得不挑食、吃饭时不撒饭粒、不剩饭菜。养成幼儿从小不挑食的好习惯,知道不挑食就会促进营养的均衡。

 2、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勺子、碗和餐盘,知道一手抓勺子、一手扶餐盘(右手抓勺子、左手扶餐盘或碗)一口米饭一口菜地去吃,知道怎样去端碗(两只手一起端碗)。

 3、养成饭后散步的好习惯,教会幼儿散步时不乱跑,慢慢地走,帮助食物消化。

 卫生常规:

 1、让幼儿知道每天来园以后必须用香皂洗手、洗手时不玩水、不玩香皂泡沫、不跳卫生间台阶、不在卫生间和活动室内跑跳。

 2、教育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吃完饭后擦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把擦嘴后的纸扔到垃圾桶里、不随便仍垃圾学会爱护环境,争当环保小卫士。

 午睡常规:

 1、不带小玩物上床,迅速盖好被(毯),不东张西望,闭上眼睛,听完故事安静入睡。

 2、教会幼儿午睡时脱衣服、脱裤子、脱鞋子的方法,并且要求孩子把床上一头的被角掀起来坐下来脱衣服,并且把衣服和裤子叠起来整齐地放在脚下面,把鞋整齐地摆放在床底下,起床时有序地穿衣服(穿衣服的顺序:穿上衣——穿裤子——穿鞋。脱衣服的顺序:拖鞋——脱裤子——脱上衣)。

 3、早醒幼儿可进行安静活动,不出声响,不影响别人。

 集体活动常规:

 1、培养幼儿集体活动时有事情学会举手、不乱喊乱叫,培养幼儿学会倾听、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要求幼儿每天起床以后有秩序地排队上卫生间、洗手、拿椅凳,并且要求幼儿坐椅凳以后把椅凳藏在桌子下面或者送小椅凳回家,教他们学会拿椅凳的正确方法,一手扶椅凳背、一只手扶椅凳面,不把椅凳高高地举在头顶和别人的头顶。让他们知道那样

 的做法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3、集体活动时也给幼儿提要求:要求幼儿举手、大胆地发言、活动中不大喊大叫、不乱弄别人的衣服、不抓别人、不咬别人、不随意离开座位,要求幼儿坐时小腰立直、小脚并拢地坐椅凳等,养成良好的坐姿。玩完玩具把玩具收拾好,放回原来的位置。

 来园、离园常规:

 1、幼儿离园时要求幼儿不跟陌生人走,听懂老师的话,老师叫到谁的姓名谁才能出队和家长回家、不向外冲。

 2、要求幼儿每天早晨来向老师问好,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再见,下午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问好,离园时给老师说再见。

 通过上面的几点可以总结出以下的内容:

 一、 一日常规教育离不开保教结合。

 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保育和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整体,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教师和保育员老师虽然有分工,但保与教的工作不能截然分开,应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共同对幼儿负起保育和教育的责任,在一日常规教育中促进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二、一日常规教育应当尊重幼儿,体现平等。

 以往幼儿园各班的常规是老师片面决定强加给幼儿的规范,实施

 中教师、保育员常凌驾于常规之上的。往往缺乏民主性、合理性和平等性,即使幼儿遵守规范,也是出于无奈和害怕惩罚,是消极的反应。老师对常规教育的实施不是靠赏罚,而是让幼儿明白要遵守的理由,以提高儿童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并主动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让特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的。如:解决幼儿乱仍玩具的问题时,教师可创设情境通过引导孩子们讨论“玩具宝宝为什么生气了?”这个问题,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从而制定相关的规则,进而养成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的收放好的习惯。正因为是孩子们参与下建立的常规要求,所以能真正为幼儿所接受。

 三、一日常规教育应支持和引导幼儿活动,促进发展。

 幼儿的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我们经常也会看见幼儿遇到自己喜欢的物品会爱不释手,遇到自己喜爱做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还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以避免幼儿在活动中等待时出现的争抢、吵闹等不良现象。

 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长股的建立是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将日常生活活动环节变成一个个更

 温馨更快乐的实践活动。如午餐前会由“值日班长”组织用玩游戏时的方式有序地进入洗手环节,等待的孩子会将各种手指游戏玩的很投入,有时还会将从父母、朋友那儿学来的新游戏进行展示。餐后收餐具,漱口、擦嘴、擦鼻子等一系列活动都在“值日班长”的带领下完成。这样不仅减少孩子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老师用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孩子,进行个别指导。

 四、利用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教育。

 学前期是幼儿接受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和培养个性、习惯的重要时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同时,应把隐性常规作为常规教育的内容设置进去,使之与幼儿相互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幼儿好的习惯。

 1、墙饰中的隐性常规。

 如:通过墙饰的创设形成一定的氛围,在楼梯上贴小脚印,提醒幼儿一边上下楼梯;洗手处贴上吸收的顺序图让幼儿按照顺序进行洗手等。

 2、区域活动中的隐性常规。

 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划分合理的活动区域,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如:科学探索区、自然角、手工区、表演区、游戏区等;用不同胸饰设定各区域内的人员;将与幼儿一起设定的区域规则形象化、具体化,养成幼儿物品用后归位的习惯和学会自我整理的能力。

 3、活动材料中的隐性常规。

 我们为幼儿提供可支持的丰富的活动材料,同时将活动操作的规则、玩法用图标的形式展现,让幼儿的活动顺利进行,便于形成秩序。

 五、家园共育也是幼儿一日常规教育的重要部分。

 幼儿园的保教结合和家园共育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有着老师无法替代的作用。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上卫生间的生活自理能力。只有做到家园同步,才能使常规教育持之以恒,产生更大的作用。

 在幼儿园,孩子为什么能够形成不挑食、准时睡觉的好习惯?原因就是在于幼儿园有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强化激励作用。作为老师,要及时了解家庭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家庭提出不同的常规指导意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经常给家长朋友们宣传、知道幼儿园对幼儿的激励办法,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幼儿的一日常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在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营造和谐的保与教大氛围,相互督促、相互指正、相会沟通,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让幼儿健康茁壮成长。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可见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

推荐访问:简述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简述 重要性 常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