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流动党员管理现状10篇

流动党员管理现状10篇

时间:2022-09-23 18:20:17

流动党员管理现状10篇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32《党史博采》│2019第09期党建研究本次调研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以及社会学关于社会流动学说为理论基础,结合当前组织开展的党员组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流动党员管理现状10篇,供大家参考。

流动党员管理现状10篇

篇一: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党史博采》│ 2019 第 09 期党建研究本次调研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以及社会学关于社会流动学说为理论基础,结合当前组织开展的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情况,以湖南部分高校为调查样本,采取了统计部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数据,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以及校院组织人事部门干部访谈、座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制定了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现以湖南部分高校为例,就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情况分析如下。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成因调查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构成是比较多样化的。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相对更为集中的表现在:首因则是就业形式、就业渠道多样化导致的流动党员,其次是因升学深造、出国留学等导致的流动党员。一是毕业生就业而产生的党员流动情况。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少大学生党员毕业后难以及时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有的到私企、外贸等单位就业后又难以将组织关系转入这些单位,加之教育行政有关部门又有政策允许毕业生将档案等材料在学校保留两年,所以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数量与日俱增。自 2008 年以来,通过加强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近年毕业生流动党员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仍然是高校党建必须重视的现实课题。二是毕业生党员出国出境人数增多。近年来,高校在校生与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就不乏有党员、预备党员,有些则是党员发展对象。在国外的党建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这些人员外出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长时期的脱离党组织管理教育范围,形成了党员教育管理的真空时段。三是研究生招录工作带来的党员流入流出。毕业生中党员或预备党员考研深造,有的流出到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有的流出到本校其他二级党组织。从校外录入的研究生新生中的党员流入本校。二、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集中表现一方面由于流动党员数量增大,党务工作者工作量比较繁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流动党员疏于管理的现象。而另一方面,一些毕业生流动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主动性不强,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淡薄,加之离开学校后忙于找工作、谋生活或其他原因,很少甚至不会主动与学校党组织联系沟通,有些流动党员联系方式也变更了,更使得党组织对他们的情况知之甚少,因而对这部分流动党员的有效监督管理往往成了一句空话。一是落实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常规教育与管理难。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特征,使党员教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从实地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高校二级学院的党课与思想教育,一般都会以集中上课、统一培训,相对集中参加组织生活等形式呈现。这种带有特定时空强约束的活动形式是无法与流动党员的分散性、动态性、个性化生活节奏相适应的。久而久之,毕业生流动党员离常规组织生活与党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疏远。二是开展毕业生流动党员的考察培养和转正审批工作难。高校学生是党员培养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群体。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各二级学院的本科生需要进入大三年级才逐步成为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群体,因此在毕业生流动党员中,有相当部分仍处于预备期。学生党员毕业后,如果不及时与组织联系、汇报、参加组织生活的话,学校党组织是很难把握他们各方面的现实表现,同时,其所在支部的其他党员也因不了解情况而发表不了客观全面的考察意见,这就使得这部分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转正审批难以正常进行。有的毕业生流动党员到期不按时提出预备党员转正申请,而有些则即便提出申请,但因个体原因不能按时按要求参加转正支部会议,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以湖南部分高校为例宋春红(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摘要 ] 如何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是党员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湖南部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数据统计为切入点,通过访谈、座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后续更好的做好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客观全面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 流动党员;调查;对策[作者简介]宋春红(1977-),女,湖南绥宁人,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中图分类号 ] D267.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6-8031(2019)09-0032-03万方数据

 2019 第 09 期│《党史博采》33党建研究从而导致不能按期转正;有的毕业生流动党员,毕业后忙于找工作,把当时开具的组织关系揣在口袋中,待工作落实后才来要求学校或学院重新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个别二级学院也曾出现了流动党员时隔两三年都未办理转正手续的情况。凡此种种,均给流动党员的考察培养和转正审批工作增加了难度。三是落实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组织机构、人员和经费难。从实地调研的情况看,有些二级学院的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有些则设置在学院党委办,有些则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负责。由于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的机构设置不规范,人员配备多兼职,经费保障存在随机性,因而,二级学院党委在调研时普遍反映,由于管理人员的兼职性,经费保障不固定,往往想加强管理却力量不足,想教育考察指导又缺乏经费支持,处于两难境地。因此实际工作就客观存在着管理方式简单化、被动性,临时发现问题时再急于解决的管理局面。三、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的原因剖析一是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在访谈调查的过程就发现,有的二级党组织存在怕麻烦、畏难情绪,认为毕业生流动党员分布广,流动性强,情况复杂,毕业之后联系方式变更导致联系难。有些分管的负责人则认为,毕业生流动党员转不转走党组织关系,是学生党员个人的事情,待落实好工作需要转移组织关系时,他们自然会来找组织的,到时再批评教育一通就是。还有个别单位落实毕业生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在回访部分毕业生流动党员的过程中就发现,有部分党员对党内用于党员管理的七项制度等基本内容缺乏起码的认知。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了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缺乏有效的思路、对策与办法。二是部分毕业生流动党员组织观念不强、党性意识淡薄、党员身份认知下降,不重视甚至忽视党组织关系接转工作。有的党员离开学校后忙于求职创业挣钱,思想上有所松懈,甚至淡忘了自己的党员身份;有些党员则对“三不”党员按自动脱党处理不清楚,忽略了组织关系的有效期;有的对接转组织关系的程序不了解,认为接转组织关系耗时耗力又对自己的现状没什么实际帮助,因而没有及时办理组织关系接转的积极性;有个别毕业生流动党员甚至拖延了一二年才想起要转党组织关系。特别是有些还处在预备期的流动党员未能按期向组织提出转正申请并办理转正审批手续,以致出现预备期延长了四五年的情况。三是当前流动党员管理办法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存在诸多不适应。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党的基层组织失去了传统管理的严密性,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诸多方面出现不到位甚至是脱节的情况。例如毕业生流动党员组织关系与人事关系的分离管理难落实,组织关系不能随党员一起快速流动;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对持有组织关系介绍信和毕业生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不是热情接待帮助其办理接转手续,而是考虑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有个别单位还采用非理性的办法管理党员的组织关系,卡、扣、押组织关系介绍信成为其约束党员工作的一种手段,导致一些离职党员拿不到组织关系介绍信,也必然会使得在岗党员有意隐瞒党员身份,以免后续惹麻烦;再者是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环节设置偏多,接转过程繁琐,导致党员因为组织关系流转而来回奔波,耗时耗力。这也是毕业生流动党员缺乏参与组织生活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四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导致部分毕业生流动党员找不到组织。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地方在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工作滞后,甚至没有建立党组织,导致毕业生流动党员找不到可以接收其组织关系的地方。一些地方则没有建立系统的指导帮助党员找到党组织的服务机构与机制,而是任由毕业生流动党员“自谋出路”,这也是产生“口袋党员”的主要因素之一。四、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有效管理的对策思考一是按照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各学校要制定《学校关于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的暂行规定》,组织全校二级党组织的组织人事秘书培训班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并且不定期地到各二级党组织检查指导,确保有章可循、规范操作、监管有力。二是各高校、学院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明确职责。高校各学院党委均应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由组织人事秘书任党支部书记,负责管理和联络本单位毕业生流动党员。三是签订承诺书,增强党员意识。毕业生流动党员应向所在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签定《流动党员承诺书》,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凭党员基本信息表报党委组织部,核发给党员《流动党员活动证》。通过《流动党员承诺书》,提醒毕业生流动党员提高党员意识,重视党员义务的履行。四是按要求做好毕业生党员出国(境)的备案登记和恢复组织生活工作。对出国(境)的毕业生流动党员,要求其出国(境)前到组织部备案、登记。对于短期(一年以内)出国(境)的党员,其党员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党组织;对于出国(境)两至五年的党员,需到组织部办理停止党籍手续,并由党委组织部报省委组织部批准备案。回国(境)人员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工作,并严格按照组通字 [2007]27 号文件办法《印发 < 关于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工作的意见 >》执行。五是努力让流入高校的毕业生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正常化。学校接收的毕业生流动党员,主要是指考研录取流入的学生党员,一方面督促其按时将组织关系转入学校;另一方面,严格按照组电明字 [2007]14 号文件《关于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收工作的通知》,将其纳入党员之家,使其党员生活正常化。六是加大对违反组织关系接转规定现象的处理力度。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对“游离党员”“挂名党员”“口袋党员”等情况,一方面是要尽可能联系,并做好批评、教育、帮助和转化工作。但另一方面,也要按章进行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下转 35 页)万方数据

 2019 第 09 期│《党史博采》35党建研究学生党员在整个集体活动中的影响力逐渐降低。二、“微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与实践针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微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研究,具体如下。(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进一步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第一,学生党支部建设需要引起教育与相关人士足够的重视。上从高校领导,下至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把党支部建设放在与学科建设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合理安排,统筹规划,正确处理好校风学风建设与党支部建设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校党支部建设与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党支部建设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纳入党支部建设重要内容,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提供保障,推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第二,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善于发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的有效措施。例如,认真总结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经验,分析党支部建设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明确党支部建设中学生的职能定位。这样才能够永葆支部的生机活力,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要充分彰显“微时代”的新兴技术手段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微信群、腾讯 QQ、微博等通讯工具,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提供便利。(二)制定规章制度,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第一,科学建制,合理规划。高校学生党支部具有人员流动大、党员分散、建制时间短等特点,如何克服党支部建设中的不稳定性问题、全面统筹党支部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摆在了相关工作者面前。具体来讲,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深入调研,组建有效的学生党支部。第二,积极建立以辅导员、各支部书记为主要成员的学生党支部建设委员会,成立三个常务部门即监督测评部、宣传教育部、组织发展部,班主任老师担任部长,各学生通力配合,辅助部长展开工作。(三)开拓创新,构建服务管理教育的长效机制第一,在理论学习方面,构建“校、会、组”多级的学习组织,也就是由校级党校、院级党章研讨会共同组建的学习组织,采用“管帮引”办法,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还要为广大学生做好指导工作。第二,在党团共建方面,要注重扩大党支部的影响力,平衡好班团委和党支部之间的关系。例如,党支部和班团委要共同研究有关党支部建设的重大问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立党群联系人以及加快推进学风班风建设。第三,进一步健全学生党员的服务机制。党员服务教育工作也是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例如,以支部为单位,定期开展“读一本政治理论书,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开展有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等一系列项目。并对学生党支部定期开展学校范围内的活动评比,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构建“一帮一”“一带多”“一管一”的工作网。针对不同年级的党员,采用不同的党员管理办法。综上所述,针对“微时代”高...

篇二: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流动党员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落实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各项要求,使组织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区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通过对有关人员的随访、座谈等形式,就当前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流动党员管理的现状,并就该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一、流动党员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我区目前共有外出流动党员 195 名,其中持《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流动党员 112 名;接收外来流动党员 346 名,其中持《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流动党员 131 名。主要呈现出了以下的特点:一是流动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年,我区流出党员 194 名,流入党员303 名。2011 年流出党员 193 名,流入 380 名。总的来看,流动党员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之势。二是流动党员分布面较广。我区外出跨省流动党员共 98名,占外出流动党员总数的 50.2%,主要在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务工;接收外来流动党员中外省流入 138 名,占 39.9%,主要来自浙江、福建、湖北等地区,从事服饰经营、小商品销售等。三是流动党员身份比较复杂。从流动党员的构成上看,有农民、工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其中,以非公企业流动党员居多,流入党员中非公企业党员 275 名,占 79.5%。

 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基本做法 近年来,芦淞区在抓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注重把握不同流动党员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创新教育治理方式,积累了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1.夯实基层堡垒,确保党员“流而有家” 我区把做好党组织的设置,建立流动党员之“家”作为加强流动党员管

 理的重要举措。一是夯实市场党组织。对外来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服饰市场、商贸区,及时组建多种类型的市场流动党支部,加强对该区域内的流动党员的规范管理。如在九天鞋业大市场建立单体型党支部、在智超女装市场建立市场主办单位和经营户的联合型党支部、在温州商会建立协会型党支部等。同时,针对市场流动党员的特点,按照地域或籍贯,设置了醴浏乡友会党支部、南大门市场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驻**流动党支部等党组织。二是发挥党员服务中心作用。我区已建立 1 个乡(镇)级党员服务中心,7 个街道级党员服务中心,45 个社区级党员服务中心。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在经费、场地、政策等方面给流动党员党组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南大门党支部,在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开通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主动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确保“党员流动到哪里,党员的管理就跟踪到哪里。芦淞市场党支部设立“流动党员之家”,为流动党员提供咨询培训和爱心救助等服务,帮助解决其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三是抓好两新党组织组建。对有 3 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两新”组织,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但党员人数不足 3 名的“两新”组织,按照地域相邻或行业相近的原则,联合建立党支部。据统计,至**年 7 月,我区单独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 217 个,向“非公企业”组织下派党建指导员员 101名,切实加强了非公经济单位中流动党员的管理,实现了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

 2.规范管理制度,确保党员“流而有管” 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我区冲破以行政区域为主的静态管理限制,创新方法,强化措施,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就管到哪里,使流动党员无论在哪儿,都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落实管理责任。我区建立起一个以区委组织部为中心,基层党委和党支部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了各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管理责任,形成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合力,确保对流

 动党员的管理实效。二是实行“双联双管”。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的联系,按照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地跟踪管理的原则,定期把流入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和民主评议结果反馈给原籍党组织,使流动党员管理不断线、不漏档,党员的流出流入都在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湖北、浙江等地先后多次来我区考察学习“双联双管”经验。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区委组织部定期对各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并将其列入基层党组织年终考核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

 3.丰富活动载体,确保党员“流而有为” 我区从实际出发,根据流入党员从业多样、人员分散、劳动时间不一、流动性大等特点,坚持业余、小型、务实的原则,因时、因地、因业制宜地开展活动,努力使各项活动既符合党章规定,又为工作所需要,受到党员欢迎。一是加强技能培训。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个体劳动者党校,每季度举行一次集中培训;每年举办一期服饰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与党员及业主零距离交流;每两年开办一期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先后选派 200 余名市场骨干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深圳职业经理人商学院进行专题培训。二是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在全区 46 个社区党员中开展“党旗飘楼栋,服务百姓家”活动,在株百、王府井等 30 家商场、超市开展“百店千岗无假货”、“党员示范岗”活动,在非公企业党员中开展“三带双培”活动,在个体劳动者协会党员中开展“遵纪守法、文明经商”活动,积极引导让广大流动党员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强素质、保先进、亮身份、树形象。全体市场党支部为党员经营户悬挂“四承诺”牌匾,成为市场一道亮丽风景。三是开展党员联系活动。党组织负责人、支部成员联系 1-2 名流动党员,鼓励有能力、有爱心的流动党员联系困难户,让流动党员为其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服务,帮助困难户致富。

 三、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从整体上来看,我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措施较有力、方法有创新、效果较突出。但在调研中也发现,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行踪难掌握。流动党员逐年增多,流动范围日益扩大,流动地点不断变化,工作岗位经常变动,客观上增加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加上一些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不愿受约束,外出不领流动党员活动证,即使领了活动证,也不主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导致了流动党员的去向难掌握,底子难摸清。二是关系难接转。有些流动党员在未设党组织的私企或从事个体经商,组织关系不知转到哪里,户籍地的社区党组织不愿接管或者是党员认为组织关系转到户籍地仍远离工作单位,过组织生活不方便,因此成为“隐性党员”。三是管理难落实。有些党组织设置相对滞后,管理方法不够灵活,造成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加上有些地方党务工作者队伍相对薄弱,一人身兼数职,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四是作用难发挥。有些流动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性意识淡化,一心打工挣钱,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不想发挥党员作用,甚至把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看作是一种负担,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很有限。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深入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深。少数党组织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流动党员规模小、数量少,管不管无关大局。有的认为流动党员四处分散,流动性大,就业形式和从业种类多,情况复杂,对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畏难情绪,导致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主动、不到位、不得力。二是党性观念不强。部分流动党员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外出时不愿向党组织报告,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怕受约束,把自己置于党组织之外。有的“党员意识”逐渐淡漠,忽视党组织生活,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的党组织生活,也不向原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由于一些流动党员淡化了党性意识,以致给党组织解决流动党员“四难”现象,增加了不少困难。三是教育管理不力。一些基层党组织重管

 理轻服务,一味地搞教育、抓管理、提要求,而没有寓教育、管理于有效的服务之中,造成部分流动党员存有抵触情绪,组织归属感不强;个别基层党组织抓流动党员管理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的层面,仅是建立一个名册,发放数封公开信,定期收取党费等,工作断断续续,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目标,教育管理的效果始终不能提高。

 四、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议 流动党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外出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必将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常态。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1.走出认识误区,解决流动党员“管不管”的问题。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团结凝聚广大流动人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流动党员中,多数是年富力强,具有一技之长,他们在外经风雨、见世面,学到了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用好他们,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意义重大:有利于本地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增长才干,提高致富本领;有利于带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对流动党员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把这项工作作为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切实做到“两个消除”:一是努力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克服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以及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畏难情绪。二是及时消除教育管理中的实际盲区,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紧抓在手上,逐步解决好对流动党员疏于教育管理的问题。

 2.构筑组织网络,解决流动党员“谁来管”的问题。根据流动党员不同的特点,尽可能的健全和完善组织设置,把流动党员按工作场所、性质分别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形成一个覆盖面较广的党组织管理网络。首先,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有一定基础,生产规模比较稳定,特别是用工

 流动性较强的企业中及时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按行业,就地、就近建立联合支部,接收在企业中务工的流动党员。同时,注重在各种新型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如各种商业协会、生产合作社、劳动就业中心和人才服务中心等,来不断满足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其次,以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工业区、商业区、村镇和街道为单位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对辖区内的流动党员进行统一管理。第三,依托社区党组织。在外来务工人员较集中的住宅区,当地社区党组织要将流动党员纳入管理范围,积极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对其进行教育管理。

 3. 创新管理机制,解决流动党员“怎么管”的问题。流动党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强、分布广,要因地制宜,探索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一要构建四级管理网格。针对流动党员管理上存在的上管下不管,此管彼不管的现象,构建以“市委组织部—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四位一体流动党员管理网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和要求,做到职责明确、组织健全、管理到位,形成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合力,确保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实效。二要推广“双联双管”机制。以街道、社区为单位集中开展一次流动党员摸底调查,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及时与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取得联系,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做到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联系、双向沟通、双向管理,共同解决流动党员管理的“盲区”。三要灵活选择管理模式。对在同一企业就业的党员,以非公企业为依托,实行“同企型”管理;对从事业务相近、利益趋同的党员,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实行“同业型”管理;对老乡带老乡,聚居在一起,形成地缘色彩浓厚的“同乡村”的党员,以同一地籍人员聚居地为依托,实行“同乡型”管理。确保党员不论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生活、得到组织关怀。

 4.多方关心服务,解决流动党员“管得好”的问题。流动党员来到**,人生地不熟,要倡导“来了就是**人”的理念,引导他们融入企业、融入**,发挥作用。政治上要更关心。切实保障流动党员应享有的权利,特别是要妥

 善解决好流动党员参加选举问题。基层党组织要注意把政治素质好、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有开拓进取精神、事业心强、群众拥护的流动党员选拔到领导班子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工作上要更关怀。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对外来党员要与本地、本单位的党员一视同仁,充分信任他们,放手使用他们。要积极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使“流动党员”始终在党旗下流动,在流动中生辉。生活上要更关照。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开座谈会、茶话会及举办各类文体活动,集中慰问流动党员,听取流动党员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发动有能力的党员与流动党员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结对活动,解决流动党员实际困难,让他们能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从而保持和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亲和力。

  关于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范围也随之广泛深入,**市人才中心人事代理的流动党员数量在急剧增长,流动的频率在不断加快,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当前流动党员管理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如何适应流动党员特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探索新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现阶段党员队伍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挥新整合人才中心的组织优势

  原市人才交流中心与市中高级人才中心合并后,整合了两个中心的资源,使新人才中...

篇三: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党员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的党员也随之增多,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也就成了新时期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为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增强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使每位外出务工的党员都遵纪守法,在各条战线上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我们对流动党 桥 员按县委组织部的相关要求  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一、  第一季度末流动党员的基本 氚 情况 XX 年 1 月至 3 月末 呷 ,我××乡共有流动党员 8 樘 名,其中2 名党员在外省务 钹 工,1 名党员长期居住在永 龆 胜县,5 名党员居无定所地 ü 在我县范围内务工经商。流 倨 入党员 1 名。

 二、对流动 拯 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及 郏 取得的成效 为加强规范对 ⒉ 流动党员的管理,我们以流 へ 动党员去向作为突破口,为 筻 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创业 姨 平台,特别是今年春节以来 倾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⒈ 众多农民工及农村党员纷纷  返乡务农,为使返乡农村党 诔 员有个创业平台,我乡党委 勹 、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宁蒗县 沆 “阳光工程”,认真组织返  乡党员

 进行培训,使他们有 畀 一技之长,为建设社会主义 瞀 新农村服务,同时我们加大 时 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把流  动党员的管理放在议事日程 ご ,建立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制 覃 度及登记工作,各支部加强 碑 与流动党员的联系,采取党 邴 组织生活“补课”制等各项 工作及制度,并对长期外出 畹 务工的 2 名党员发放了《流 枫 动党员证书》并定期跟踪督  查。对返乡农村党员注重培  训的同时,让他们把心静下 魈 来,开展“我为家乡发展献 铯 一技”,“我为家乡添光彩 灰 ”,“做一名家乡招商引资 戆 的联络员”等一系列活动, 鼓励他们为家乡多做贡献, 犴 为我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 帆 作用。

 三、流动党员管理 凼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流 饶 动党员自身流动特性,在管 襻 理工作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扁 困难和问题。

 一是掌握去 湎 向难。少数党员组织观念淡 蜜 薄,外出后没有与组织主动 讲 联系,也不主动与流入地党 瓯 员组织联系,不表明自己的 ú 身份。他们认为表明了党员 凑 省份,在务工等活动中容易 悠 束缚手脚。

 二是经常性教 肯 育难。流动党员到外地后, 臊 与普通群众无异,流入地和 ɡ 流出地均无法对其进行思想 藿 教育,党组织生活无法进行  。

 三是组织活动落实难。

 熟 一些流动党员离开原党组织 耠 ,无

 法回原地参加组织活动  。流入地党组织又没有接纳 彡 他们参加组织活动,使这些 揍 流动党员参加不了党的组织 见 活动,成为不过组织生活的  “特殊党员”。

 四是权利 足 义务监督难。由于流动党员 场 行踪无常,常年在外,原党 遢 组织难以了解和掌握它们的 栌 各方面情况,给流动党员正 稣 常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带来 馨 许多困难。

 四、建议及下 瘃 一步打算 针对流动党员管 谎 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我们 贫 认为,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 蛴 理,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几个 广 方面的工作。

 一是理顺管 胯 理关系,建立健全党组织。

 蛙 1、建立机构,统一管理外  出务工的流动党员。2、建 潞 议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的调 栝 查,加大建立异地党组织管 路 理工作。

 二是规范工作程 め 序,完善管理制度。1、建  立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系统 如 。2、抓好党员管理转接工 赁 作。

 三是改变传统管理模 卩 式,创新活动载体。1、设 翔 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为流动  党员提供服务。2、探索新 棍 路,认真开展对流动党员的  长期教育。3、在流动党员 掘 中开展“为家乡增光彩,为 鼍 家乡做贡献”活动,使外出 帐 党员时刻想到自己是一个共  产党员,按党员标准要求自 痧 己,树立良好形象,成为我 馍 乡在外人员的模范。

 四是 沏 切实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及 渊 工作,把流动党员的生活及 从 工作纳入管理和服务之中。

 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 不断拓展,今后,流动党员 慌 的数量将不断增多,这将给 桡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带来更多 ◆ 困难。因此我们在县委组织 粘 部的领导和部署下,进一步  探索管理方法和经验,做好 肉 我乡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篇四: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N 1 C HAN G Z H N E G 调 查 研 究为 了 进一步 落实 党中央 关 于加 强和 改 进流 动 党 员 管 理 工 作 的 指 示 精神,最近,我 们 对省 直 机 关 流动 党 员 管理 工 作进 行 了 专 题 调查。一、省直机 关流动党员 的 现 状目 前,在省 直机 关 的 流 动 党 员 中,持《 流动党员 证 》 和 开 具 临时党 组织 关系 介 绍 信 的 占 流 动 党 员 总 数 的较 高、取 得各 种 学 位 和 职称 的 党 员,也有 奋 斗 了 大 半 生、没上过 一 天 学 的老同志,还 有 只 有 小学 文化程度 的 下 岗职 工。4、流动 地点不 固 定。有 的 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无 固 定 工作岗位 和固定 职业,有 的 居 无 定所,流 动 比 较 频繁。由于 一 些 党员 不 主 动 与 党 组 织 联2、党费 按 时收 缴难。大部分 流动党 员 外 出 时集 中 一 次交 纳 党 费,一部分 人 是想 起 来 了 就补交一 次,个别 的由亲属 代 为 交 纳。在 我 们调 查 的4个单 位中,流 动党 员 不 能 按 时 足 额 缴 纳党 费的 约占 2 8%。如 按党章 规 定 严 格要 求,省 直机 关 近 半 数 的 流 动党员 自行 脱 党。3、经 常 性 教育 坚持难。多 数党组织 疏 于 教 育,只 在 外 出 前、春 节返 回 时突击教育 一 次。有的 虽 然 建 立 了 外 出党 员 联 系制度,但 坚 持 经 常教 育 的为数 不多,使 流动党 员 参 加 组织 生活、接受 教育 培训 等难 以 落 实。4、党组 织 关 系 转移 难。流动党员职 业不稳定,流 动频 繁,加上 有的 组 织纪律 观 念 不强,缺 乏 转移 组织关 系的主动 性 和 自 觉 性,出 现 了 许 多“口 袋 党员”。5、对党 员先 锋 模 范 作 用 监 督 难。由于一 些 党 组织对流 动党员 管 理 研 究不 到 位,机 构 设 置相 对 滞 后,管理 方 式和 手段 落 后,管 理 口 径不 统 一等,使 流动党 员 多头 管理却无 处 落 实 管好。部澡又州 川 引 刻存 在 的 问 题 及 改 进 建 议省 ! 机 关党工委 组 织 部 周 敏7 2. 7 %; 未 办理任何 手续 挂 空的占总 数的2 . 7 3 %。流动党员呈现出 以 下 特点:l、流动 数 量增 长快。从1 9 9 3 年 的近 百 人增 加到现在的22 7 3人,每年 递增 近20 %。2、流动 地域 范围广。前 期 集 中向沿 海 城 市和经 济发达地 区 流动,后期以 向 内 地 不 发达地 区 流动为主,集 中进行 有 特 色 的 自 主 创业。3、人 员 素 质差异 大。有 刚 从学校毕业 的 年 轻 大 学 生,有 正 当 壮年 的 下岗或离 职 自 谋职业 者,也 有 回 乡 或 投奔儿女 的 离退 休 老干 部;有 文 化素质系,党 组 织 难 以 随 时掌 握 其 流动去 向。二、流 动党员 管理 工 作 存 在 的 问魔 及原 因存 在的 共性 问 题 主要是“五 难”:1、预 备 党员 转 正 难。一 些 高 校 的预备 党 员毕 业 后 没 有 落 实 工 作 单 位,只 将组织关 系 挂靠一 处,人却 长期在外,有的 外 出 前 不 向党 组织 报 告,有 的外 出后不 向党 组织 汇 报 思 想,有 的与组 织 失去 了 联 系。还有一 些 预 备 党员不按时 提 出 转 正 申 请,党 组织 不 掌 握其外 出 期 间的 表 现,难 以 培 养 考 察,转正手 续难 以 办 理。分 流 动 党 员 长 期 游 离 于 党 组 织 的 管理、教 育 和 监 督 之外。产 生 以 上问 题 的原 因 主要 有“四不”:l、重 视 不 够,不 想管。省 直机 关 一些基 层 党 组 织 或对流 动党员 的 情况 不闻 不 问,或 不 愿 接 纳 他 们参 加党组织生 活; 对生 活 和 工 作 中遇到 困 难、情 绪比 较低落 的 流 动党 员 缺乏 关 心 和 理解,使 其对 党 组 织 有 怨言,故 意 疏 远党组织。2、观 念 落 后,不 会管。流 动党 员 的活 动 范围 广,头 脑 灵 活,其 人 员 结 构、

 翻查 研 究X1 NCH A NGZ HE闪 G芝索.比 ù比l思 想 状况、流 动的 目的 均 有 不 同。有 的基层竟 组织 教育 内 容 空 泛,不 能贴 近实 际,管理 模 式滞 后,监督 手 段 刻 板,对 党 员 教 育、管 理 和 监 份 缺 乏 系 统性、规 律 性、针对 性 和 实效性,用 老眼 光 看待 新 事 物,不能适应 流 动党 员的 需求。3、制度老 化,不 好 管。一 些 流 出 地和流 人 地 党组 织 消极对待流动 党 员 管理 事 宜,出 现 了 流动 党 员 转 组 织 关 系无处 接、组 织 生活 无 处参 加、交 纳 党 费无人 收、倾 吐 心声 无 人 听的 现象。4、意 识 淡化,不服管。少 数 党 员 党性 观 念 淡 漠,既 不参加所 在 地 党 组织生活,也不 向 原 住 地党组织 汇 报 思想工 作 情 况; 有的 认 为,党 员 称 号 只 是 个政 治荣 誉,在 经济 活 动中主 要是靠 本事 挣 钱 致 富,身份公 开 与 否 无 所 谓;有的则 认 为,公 开 党 员 身份会 在 经 营 活动 中 束 缚 手 脚,因 而有 意 躲避党组织的 监 督 和约 束。三、对 省直 机 关 流 动党 员 管 理 工作 的建 议第 一,提 高 认 识,增 强 紧 迫感。加强 和 改进 省直 机 关 流 动党员 的管 理 工 作,有 利于 促 进党员 队 伍 整 体素 质 的 提高,有利于 保持 共 产 党员 的先 进 性。从 党要管党、从 严 治党的战 略高 度,增 强 做好 流动党员 管理 工作 的使命感 和责 任感。l、消除 认识 上的 误 区。克服 流动党员 管 理 工 作无 关 紧 要 的 错误 认 识 和畏 难 情绪,及 时 消 除 实际 工作中 的 盲区,把对流 动 党 员 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 日 程,逐 步解 决 疏 于 管 理 的问 题。2、坚持 流动 党 员 管 理 工 作原 则。认真 贯 彻 中 央 办 公 厅 印发 的 《 关 于加强 和 改 进流 动党员 管 理 工作 的 意 见 》,按照“有 利 于党员 合 理 流动、有 利 于党组 织 加强 管 理、有 利 于党 员 发 挥 作用”的 原 则,开拓 创 新,探 索流 动党 员 管理工作 的 新 思 路。3、完 善 流动党 员 管 理 工作 的 制 度建 设。建 立 健全 对 流动党 员 管 理 的 目标 责任制,鼓 励 基 层党组织 提 高 做好流 动 党 员 管理 工作 的 积 极性、主 动性和 创 造性,把 流 动党 员管 理工作做 实、做好、做 出成 效。第 二,选 好 载 体,注 重 教 育 引 导。l、实行全 程教 育管 理。党员 外 出期 间.党组 织 定 期 邮寄党 课 教 材 及 有关 学 习 资料,督促他们 以 党员 的 标 准严 格 要求 自 己,积极 参 加 流 人地 的党组 织 生 活,积 极 发挥先 锋 模 范 作 用。流动 党 员 至 少每 6 个 月 以 书面或 口 头形式 向流出 地 党组 织 汇 报 思想 和 工 作 情况。返 回 时,党 组织 应 详 细 了 解 党员外出 期 间的表 现。2、活 化 教 育方 法。根 据 流动党员人 多、面广、分 散、职 业 杂 等特点,充 分利用 网 络 技术,建 立党 建 网 站,及 时 发布 党 建工作 信 息,开展党员教 育培 训等,使 流动党员 及 时 接 受党 组 织 的教育 和 管理; 采取书 信、电 话等方式,加强 同流动 党员的 联 系,在重大 节 日 和上 级 做 出 重 要 部署 时,对流 动 党员 进行专 题 教育。3、丰 富教育 内容。在内 容 的 选择上,结 合 流动党员的 需求,重 点进 行“三 个代 表”重要 思 想、科 学发展 观、构建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 会 和 社会主 义 荣 辱观 等重 大 战略思 想 教 育,进行党 章 和党 的 基 本 知 识 教育,进 行党的 路 线 方针 政策 和 形 势 任 务、国 情 教 育, 进行 党的 优 良 传 统 和 作风、党 的纪 律 和 反 腐倡廉 教 育,做到“实 际、实 用、实效”。4、创新 活动 方法。结 合 各个 时 期的 形 势 任 务 要 求,不 断 创 新 活动内容,组 织 开 展“业 余、小 型、多样”的 各 类竞赛 活动。组 织 流动党 员交流生产经营管 理 经 验,提 高流动党 员 的 思想 和 业务 素 质,增 强参与市 场 竞争 的 能力。第 三,以 人 为 本,强 化管理 服 务。l、党组 织 树 立 动态 管 理 的 新 理念,党 员 流动 到 哪里,党组 织 工作 的触角就延伸 到 哪里,让流 动党 员 都能过上 正 常的党组 织 生 活,有 真正 的 归 宿感。党组织要 主 动 关 心他们的 生活 和工 作,帮 助 他们解决 实际 问 题。2、按 照 党章 和 《中 国 共 产党党 员权利保 障 条 例 ( 试行 ) 》 的 规定,党组织要 保 障 流 动党员 享 有的权利,重 视 流动党员的培养 和 使 用,充 分 发挥他们的聪 明 才 智,信任 他 们,放手使 用 他们。既 让他们感受 到 一 种 荣誉,也让 他们 感受 到党 组 织 的 沮睦,使他们 的 模范 作用 得 到 充分 发 挥。第 四,适 应 形 势,加 大制 度建 设 的实 用 性。l、建 立 双 方 联 系制 度,架起 流 出地 和 流入地之间的 信 息 桥 梁。2、建立 健 全全 程 管理 制 度,确保流动 前、中、后管 理 不断档。3、建 立各级 组 织 共 管 制度,确 保责任 到人。第 五,与 时 俱 进,建 立 长 效 机 制。1、由 专 人专门 从 事流 动党 员 教育管理工 作。把流动党员党 建工 作 与流动人 员 档案管 理结合起 来,实现集中、统 一、归 口 管 理,从 源头上 制止获 取 经济 利 益、擅 自管 理 档 案 的 现 象。彻底解决 一 些单 位 只 管 理 流 动 党 员 组 织 关系,而 与管人管事互不联 系 的问 题,改变对流动党 员 管理 脱 节 的不 良 现 象,实现有效 管理。2、建立对流动党员 管 理 工作履行职责 的约 束 机制。对表 现优 秀的流动党 员 给予表彰,对 不服 从 管 理 的流动党 员,按照 民 主 评 议 党员、党员告 诫 制度 等 有 关 规定,进行 教 育,对 情 节严重、屡教不改的流动党员给予严肃处理。3、修订 部 分不 适 应形势 发 展需要的 条 文 规 定。下 放 转 移党组织关 系 的权 限,使 基 层党委 有权在 全 国 范 围 内相互接转党 员 组 织关 系;根 据 具 体 情况 适 当 延 长流 动 党 员 缴 纳 党 费 的 期限; 党组织选派党 性 强、热 心党 务 工作的 党 员 兼任 流动 党 员 党支 部 书 记。.责任 编辑 / 姜 西

篇五: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党员分类管理情况报告

 X 委组织部:

 按照《党员队伍分类管理试点工作评估验收方案》要求,结合我区流动党员管理实际,现将我区流动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动党员基本情况 自开展试行工作以来,我区充分运用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流动党员管理”模块,实行流动党员线上管理。对流入的党员,积极回应反馈,逐一审核接收,本着方便、就近的原则将流入党员及时编入相应的党组织,方便管理和参加组织生活。截至 XXXXX 日为止,“流动党员管理”模块中共有流入党员 XX 人,县级流入库中 XX 人,退回 XX 人,分派到各街镇 XX 人,已接收 XX 人。

 二、具体做法 一是健全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创新方法,强化措施,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就管到哪里。建立专人联系制度,指定专人作为流动党员的包保联络员,与流动党员建立联系对子,“一对多”挂钩关心。形成“双向交流”,包保联络员采取电话、网络、面谈等方式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思想状况、表现情况等;流动党员及时向原党支部和包保联络员报告情况,提供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及时调整

  更新,对流入和流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详细记录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外出时间、地点、就业情况、工资报酬、参加流入地党支部活动等情况。对于具备转接党员组织关系条件的流动党员,及时做好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使流动党员流而不散,动而不乱。

 二是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在经费、场地、政策等方面给流动党员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全面推广普及学习强国 APP 软件应用,让党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促进流动党员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对流动党员管理,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从方便其生活、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新媒体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让流动党员认清形式,转变观念,增强组织意识,确保流动党员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按比例交纳党费,尽量保证每一个党员都不掉队。

 三、下步措施 (一)创新组织设置,促进组织建设网络化。

 一是健全流动党员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党员外出流动报告制度、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党员发展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使用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使流动党员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组织全区各级党组织对辖区内流动党员底数和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完善流动党员工作台账,掌握其外出时间、流动去向、联系方式以及交纳党费、

  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三是推进流动党员线上管理。充分运用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流动党员”管理子系统,对所有流动党员实行线上管理,依托工作台账,扎实开展信息录入工作,采取电话、网络、发函等方式主动同流入地党组织沟通联络,及时进行流出登记。

 (二)创新考核机制,促进党员创业活力化。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考核机制,制定流动党员考核办法。在评比表彰活动中,给予流动党员一定名额,要广泛传播优秀流动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流动党员创新创业的热情。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发放“便利贴”、提醒函等方式,为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提供政策指导、答疑解惑,同时将相关内容发布在“香坊发布”公众号并制作成指导手册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三)创新活动举措,促进活动方式多元化。

 一是提高流动党员服务水平,坚持服务为本,急流动党员之所需、谋流动党员之所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以“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活动、“我为家乡办实事”承诺活动等。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加强党员意识、组织观念、纪律教育,确保流动党员能够全部参加组织生活,真正把流动党员的作用发挥好。二是创新活动方式。把党组织活动同流动党员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活动无场地、缺资金、时间无保证”等实际困难。精心策划组织活动,从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以往简单的以开会传达、

  文件学习为主的单一活动模式,按照“时间短、内容精、方式活、效率高”的思路,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流动党员参加活动积极性。

 特此报告。

  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课题研究的情况汇报

 XX 组织部:

 根据省、市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我区作为流动党员“手拉手”双向管理试点,开展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课题研究,主要从管理服务机制方面进行课题研究,现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中,XXX 共有流动党员 XXXX 人,均为流入党员 XXXX 人,主要为离开户籍地到 XXX 务工的党员。

 二、主要做法 一是高度重视,成立研究小组。在接到上级要求参与课

  题研究的通知后,XXX 区第一时间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以党章为遵循,以《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有关党内法规为依据,对课题进行研究。

 二是结合实际,确定研究主题。XXX 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难”的问题进行研究,确保成果的转化更加顺利、更加有效,进一步掌握好流动党员的去向、发挥好流动党员的作用、开展好流动的活动。

 三是深入调研,确保研究质量。为更好的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我区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各位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策、文件,把握研究方向。坚持上谈和下访相结合,对上召开座谈会和个别会议,对下下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情况调查问卷》,了解流动党员管理阶段存在的真实情况,真正把方向摸准、把情况吃透。

 三、取得成效 一是摸清了底数,掌握了基本情况。XXX 区以党(工)委为主体,组织基层党组织对辖区内流动党员的底数和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进一步掌握了流动党员的动态情况,梳理完善了流动党员信息台账。

 二是健全了制度,强化了党员管理。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创新方法,强化措施,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就管到哪里。建立专人联系制度,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对多”挂钩关心。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对流入和流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详细记录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外出时间、地点、就业情况、工资报酬、参加流入地党支部

  活动等情况。

 三是搭建了平台,提高了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了全区 24个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在场地、政策等方面给流动党员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流动党员服务室,开通流动党员咨询专用电话,安排专人负责受理流动党员的咨询,为流动党员落实组织关系、参加组织生活提供咨询帮助等服务。

 四是强化了教育,确保了学习质量。明确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分工,有计划地对流动党员开展教育培训,同时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将流入党员纳入到自身党员队伍管理教育中来,使流入党员尽快参与到“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活动中来。

 四、存在问题 我区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中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流动党员行踪掌握不准。流动党员流动范围日益扩大,流动地点不断变化,工作岗位经常变动,客观上增加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二是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不好。有些流动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性意识淡化,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不想发挥党员作用,甚至把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看作是一种负担。三是流动党员活动参与不多。流动党员远离党组织,平时都以工作忙为理由拒绝参加党支部的活动,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五、下一步打算

  一是着眼于破解“去向掌握难”,创新组织设置,促进组织建设络化。健全流动党员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党员外出流动报告制度、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使用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使流动党员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各党组织应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人一挂钩。

 二是着眼于破解“作用发挥难”,创新考核机制,促进党员创业活力化。建立流动党员考核机制,制定流动党员考核办法。在评比表彰活动中,给予流动党员一定名额,要广泛传播优秀流动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流动党员创新创业的热情;坚持服务为本,急流动党员之所需、谋流动党员之所求,开展以“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活动,真正把流动党员的作用发挥好。

 三是着眼于破解“活动开展难”,创新活动举措,促进活动方式多元化。创新活动方式。把党组织活动同流动党员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活动无场地、时间无保证”等实际困难。精心策划组织活动,从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以往简单的以开会传达、文件学习为主的单一活动模式,按照“时间短、内容精、方式活、效率高”的思路,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流动党员参加活动积极性。

篇六: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务工经商的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也日益频繁,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为适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xx 市人才服务局人事代理党委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不断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初步实践 xx 市现有流动党员党支部 x 个,代理流动党员 x 人。近年来,我们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坚持把服务放在首位,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加强沟通联系、构筑工作载体等途径,实现了流动党员有效管理。

 1 1 、千方百计建全组织,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

 近年来,随着人才服务局管理的人事代理档案的大量增加,人事代理党委管理的流动党员数量也快速增长。由于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极不稳定,许多人为生计奔波,而且通信方式经常变更,所以给人事代理党委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这些流动党员的特点是“三大”,即流动性大、数量大、分布范围大。而且基本是在非公有制单位工作,其中许多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为了让每一个流动党员一报到就能及时接续组织关系,过正常的组织生活,有一种到家的感觉,人事代理党委为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根据不同情况先后建立健全了 53 个基层党支部。党支部组建有三种形式,一是由本单位流动党员组成的纯整建制党支部,二是由本单位流动党员组成并挂靠一定比例其他单位党员的党支部,三是由多个单位组成的联合党支部。另外,先进性教育期间,人事代理党委还成立了三个个人代理流动党员党支部,本地党员支部、外地党员支部和出国人员支部,后合并为人才服务局综合党支部。

 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xx 年后,又在个人代理的流动党员中选任了 xx 名政治素质高、有责任感的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新建了 xx 个综合党支部进行统一管理;对有 5 名以上党员的 xx 家新经济组织代理单位进行了走访、考察,

 对符合条件的建立了新的党支部。实现了每个流动党员都有“家”可归。

 2 2 、千方百计查找失联党员,让每一个党员都回“家”

 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许多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一度失去了联系,既不利于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有效管理,也严重影响党组织的建设。

 为了让每一个失联党员尽快回“家”,人事代理党委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于 xx 年上半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了“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专项工作。制定了“排查流动党员工作方案”,制作了“查找日报表”和“查找周统计表”,认真查找,坚持日报表周统计,历时三个月,共排查、联系到流动党员 x 余人。对这大部分在外地工作的x 余名流动党员,通过邮箱、QQ 和微信等方式,让他们重新填写《党员信息表》,对在本市工作居住的,告知他们前来领取学习资料,并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配档表的要求,通过自学,自我对照检查,写出整改汇报;对在外地工作的,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让他们主动与当地党组织联系,参加当地的教育实践活动,并提交电子版思想汇报。

 在总结前期查找流动党员的基础上,xx 年下半年以来,又对经过多番排查仍未联系到的流动党员制定了进一步的

 排查计划,逐份查阅他们的人事档案,详细记录本人及亲属的通讯地址,通过信函方式再与他们取得联系,持续做好查找流动党员工作。xx 年,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党员的工作圈、亲属圈、朋友圈,采取走访、电话、短信、qq、微信、致失联党员的一封信等联系方式,认真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全面掌握流动党员家庭状况、从业情况等基本信息,更新联系方式,完善流向台账,共查找核实流动党员 x 余人,并分别确定联系责任人,坚持定期联系,形成联系常态,让每一个流动党员都回“家”。

 3 3 、千方百计搞好服务,让每个党员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窗口服务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事代理党委的服务形象。日常工作中,人事代理党委的工作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努力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流动党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每一个流动党员都感受到“家”的温暖。大厅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无论是接待来电、来访,还是办理具体业务,都严格执行窗口服务的各项规定,坚持做到“五个一”文明服务。为建设真正的流动党员“温暖之家”,人事代理党委采取的措施是:

 第一,切实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办事环节,不断提高服务效率,让流动党员到这里门好进,人好见,事好办,办事快,感受到自己的尊严; 第二,微笑服务、热情服务,贴心服务,让前来办事的流动党员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第三,工作人员仪表大方、整洁,坚持职守。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服务效率快,做到“零失误”从而实现“零投诉”。

 第四,在搞好管理服务的同时,近年来,多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和文化活动,努力把流动党员紧紧吸引在党组织周围,为把党组织建设的更好尽心尽力。一是不定期举办党的理论、党史知识专题辅导讲座;二是根据学习教育内容,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四是举办唱红歌、摄影、书画、演讲等比赛,纪念建党、建国、宣讲党的重要会议等活动,充分展现广大流动党员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五是办好“党建之窗”“党务指南”“学习园地”等党建栏目,利用多种平台,宣传党建工作的典型事例,以及好经验、好做法,与流动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

 二、当前流动党员管理难的现状及原因

 从我们调查情况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难”:

 1 1 、去向难 掌握,党组织与党员联络难。党员流动出门不向组织报告,变动地址不向组织反馈信息,返乡后也不通知党组织,整个处于“断线”状态,党员流出后便成为“挂名”党员。由于流动党员的流向不知,党组织很难与其联系联络,难以了解他们在外的情况,出现组织找不到党员,党员不愿找组织,组织要求不了党员的现象。据调查,近两年来,xx 市流出市外的 14xx 名党员中,偶尔与组织保持联系的只有 x 人,仅占 50.65%,就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也只是向组织告知联系电话、住址而已,很少有回家参加组织生活或汇报工作、生活状况的。

 2 2 、流动太 经常,党的活动开展难。流动党员外出务工流动性大,经常变动务工地点,不易及时准确的掌握其行踪。党支部对流动党员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效果较差,活动开展困难,许多需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活动无法开展,如党员定岗定责、联户帮带等活动。甚至造成有的党支部连支部换届、党员发展、党员评定等都因流动党员外出不能回,在家党员过少而被迫延迟或搁浅。部分正处于预备考察期的流动党员,例如刚刚返乡但还是预备党员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因为没有立即找到工作岗位,其组织关系挂靠在

 党支部,自己则外出务工,党组织无法对其开展培养考察工作,影响正常转正手续办理。此外,基层党组织也因党员外出,对流动党员的目标管理、民主评议、甚至党费收缴等工作都不能较好的落实。

 3 3 、情况太复杂,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一是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职责划分不明,没有较好地建立双向的协作管理机制,加之经费、力量、机制等原因,出现部分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管不到,流入地党组织拒绝管的“盲管”党员;少数流动党员想转组织关系却无接纳处,想参加组织生活无去处,沦为“口袋”党员。二是流动党员个体素质有差异,有的不能自觉接受组织教育和管理,有部分流动党员在外打工挣钱目的明确,价值取向于追利思想较重,其党性、组织观念不强,有的不参加组织活动,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长期不交纳党费,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呈现“边缘化”、“空心化”现象。三是根据流动党员流出的实际情况建立固定或临时流动党组织或党小组,党组织的覆盖面较小,职能较弱,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力度不大。有的地方和新型经济组织未建立党组织,没有开展党建活动,致使流动党员很难接受到党的教育和管理。

 正是由于“党员流动性大不便管,有的党组织认识不够不想管,教育管理模式落后不会管,流动党员思想复杂不好

 管”等种种原因,各级党组织虽然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也尝试了一些新的举措,但流动党员仍然难以教育管理到位、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认识有偏颇。部分基层组织负责人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对管理信心不足,不能有所作为,不如放任自流,没有将其纳入工作视野,对本地党员流出或外地党员流入情况,采取顺其自然的冷处理态度。二是流动党员本身党性不强。部分流动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党性、组织观念淡化,出门不打招呼,回家不报告,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履行党的义务。三是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不健全。流动党员的流出地和流入地双方没有建立较好的协作管理机制,存在管理“扯皮”的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执行《流动党员活动证》中,操作不严、步调欠一致。另外,基层党组织开展的活动也受各种条件制约,内容较单一,并习惯于管静不管动,没有切实制定和实施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 1 、理顺组织关系,构建教育管理网络。一是强化责任。各级党组织必须增强意识,将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并将

 责任制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身上。二是实行流入地与流出地双管制。弄清流动党员的地址、从事的工种及近段心理、思想状况,积极与党员流入地取得联系,搞好党员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双方衔接,实行双方协作管理。三是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依托外来人口聚居地和行业类型建立党组织。在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沿海农民工集中的地区建立党组织。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管理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2 、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流动党员行为。流动党员流动性强、流向复杂,应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的行为,实施流动党员监管机制。一是报告登记制度。党员流进流出,均要报告登记,进行分类,党员外出前写出报告,注明拟外出的时间、地点、从事行业以及联系办法,党支部及时对外出党员的情况进行登记。二是定期汇报制度。要求流动党员在外每年至少向支部以书面形式汇报自己的工作(生产、经营)、思想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两次,汇报材料存入本人档案。三是分工联系制度。党员原单位(流出地)党支部委员每人分工联系 2-4 名流动党员,负责流动党员的教育,定期向他们寄发教育资料,了解他们 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家中的实际困难。流入地党组织不仅要主动接纳,而且要明确专人进行联系,并及时与流动党员走访谈心,为其排忧解难。

 3 3 、改进方式方法,拓宽教育管理渠道。流动党员一般都具有思维活跃、素质较高、接受新生活事物能力较强等特点,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落在实处。一是要注重教育时间的时节性。外出党员一般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返回家乡较多,对此,基层党支部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作好流动党员培训规划,组织返乡的党员进行行前或返乡后的集中教育。二是要讲求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各基层党组织可利用座谈、意见征求表信函、电话及短信息、寄发光盘及网络等方式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三是力求党员评议处置的严肃性。对流动党员的评议和处置工作,要严肃纪律,严格标准和程序。把流动党员活动证上记载的内容作为考察评议流动党员的重要依据;对流动党员的评议,流入地党组织要事先根据党员的现实表现作出初步评价,再征求流出地党组织、党员群众对流动党员的评价意见,双方商议一致后按规定作出评价意见和处置结论。

篇七: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使流动党员能及时的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和制度,结合我村实际,制度本制度。

 (一)党支部对党员的外出原因、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党费交纳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对党员进行外出前教育,并按规定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党支部负责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适当方式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三)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详细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对无正当理由连续 6 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与原所在党支部保持联系或不交党费的,按党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五)外出前须向所在党支部说明事由,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六)流动党员原则上应按月向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七)外出期间应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半

 年向原所在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接到原所在党支部要求参加换届选举、民主评议等重要活动的通知后,原则上应按时返回参加。因特殊情况不能返回的,应及时向原所在党支部说明原因,并履行请假手续。正式党员应在其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八)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报告。

  (九)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浅议 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及对策

 随着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党内民主、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现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党员的流动,给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流动党员毕竟人员少、距离远、时间短,因而不愿多想办法,以致疏于管理,导致了流

 动党员“所在单位管不到,所到单位管不了”的现状。使流动党员一时成为边缘人,缺乏归属感。就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是活动难开展。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是管理难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外企表现最为突出,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

 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

 四是组织隶属关系难接转。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未转到其工作地党支部。据了解,现在流动党员外出很少有人到县(市)组织部接转组织关系。其原因除了外出时间、地点不固定外,主要还存在接转组织关系的程序繁琐,花费的时间也很多。若遇经办人员出差或有事不在,那就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了。据了解,有的流动党员虽然想接转组织关系,但因程序多,耗时多而未接转;有的把当地的组织部门所开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好了,但不知道务工所在地的组织部、党委在什么地方,从而导致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和工作单位相分离,成为“口袋党员”。

 五是身份难明确。有的流动党员只是本人说自己是党员,没有相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还有的流动党员在私营企业务工或给个体老板打工,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因而没有与当地党组织联系,一心一意去挣钱,成为“隐身党员”。

 二、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员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考层面,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 、 完善制度, 创新 流动党员管理 。

 一是建立双方共管制度。架起流出和流入地之间的桥梁。建立双重管理与交流沟通制度。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

 两地党组织之间保持经常性联系,重大事项随时沟通,一般意见定期交换,并且认真记载,相互承认。二是建立全程管理制度。确保流动前、中、后管理不断档。特别是近年来,博乐市各街道社区也相继成立了流动党员支部,专门对流入党员进行管理,做到了有场地,有制度,有专人指导。但对流出党员管理抓的还不够实。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党员流动前汇报、登记制度,确保党支部对党员的思想状况、流动目的地有全面的了解,以便联系、管理。三是建立承诺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明确个人和组织责任。党员流动前,党员主动与党支部签订责任书,明确党员外出期间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约束党员接受管理。在流动党员管理中,党组织对其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力的实施一票否决,取消支部及负责人的评优评先资格。四是建立完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制度。对党组织驻地相对遥远,转接组织关系程序又比较复杂的,建议由当地组织部门为流动党员代办组织关系转接,这样既能为流动党员省工又能省下一部份交通费;同时建议简化转接程序,流动党员只需携带当地党组织签发的流动党员证和支部的证明材料,到流动地党组织登记,由流动地党组织代为管理,并定期向流动党员所在党组织反馈流动党员的工作学习及思想情况。

  2 、强化培训,提高流动党员整体素质

 一是行前培育。有外出党员的党组织,在党员外出前,对其进行党风党纪、遵纪守法等教育。针对外出党员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教育内容一般应包括: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生产知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使他们学有所用。同时要求党员外出后要主动与所在地

 党组织取得联系,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要求党员在外出期间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流动教育。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党员流动的特点成立“流动党校”, 组织党课辅导员,奔赴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城市,进行巡回讲课。各党支部要确定流动党员联络员,负责传达党组织活动安排,邮寄学习教育资料,通报家乡党组织的有关重大事项,收集流动党员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是补课教育。各乡镇党委要抓住流动党员在重大节日回家时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内容,对他们进行补课培训。并在流动党员中积极开展党员挂牌经营活动和“双带”活动,着重引导外出经商党员争做诚信守信、文明经商的带头人,树立良好的整体形象,积极参与当地建设,为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信息,为家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3 、提供平台,发挥 流动党员 模范作用

 强化党员岗位责任。确定具体职责,制定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进城创业人员和下岗创业人员中的带头致富、协调劳资关系、矛盾纠纷调解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创业成绩突出、先锋模范作用明显的流动党员,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通报,并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争先进、作奉献、强技能”为主题的“三比三看”活动,即比帮带,看谁带出

 来的先进多;比爱心,看谁为“第二故乡”奉献多,比致富,看谁掌握的技能多;让组织“活”起来、党员“动”起来、党旗“飘”起来。各级党组织只有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载体上下工夫,才能把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做好新时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党组织要从加强党的建设的全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流动的客观必然性,认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党建的全局观念,做到“组织设置便利、教育管理灵活、发挥作用实在”、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实现“既要管好,又要管活”的目标。使党组织充满生机活力。

篇八: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31 卷 第 3 期 高 教 研 究 与 实 践 Vol. 31 No. 32012 年 9 月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Higher Education Sep. 2012收稿日期:2012 -05 -31作者简介:宗 杰 (1970 - ),男,河南省息县人,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张艳丽 (1962 - ),女,吉林省长春人,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于洪生(1977—),男,黑龙江省青冈人,理学硕士,吉林大学党委组织部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建。王洪旭 (1982—),男,吉林省长春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副科级秘书,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技术。□管理方略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宗 杰 张艳丽 于洪生 王洪旭(吉林大学,长春 130012)[摘 要] 毕业生流动党员具有跨领域、跨行业流动的特点,因此,只有从全国范围内探索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多措并举,综合应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的问题。[关键词] 高校; 毕业生流动党员; 教育管理; 对策[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JN00 -065 (2012)03 -0067 -04On the Problems During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nFlowing Graduate Party Member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Zong Jie,Zhang Yan - li,Yu Hong - sheng,Wang Hong - xu(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Abstract:Because of the flowing features of cross - field and cross - industry of flow graduateParty members,therefore only applying multi - measures and comprehensive solution from acrosscountry to explore the management mode,can totally remove the education difficulty and problems.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flowing graduate Party members;education adminis-tration;countermeasures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近几年,虽然各级党组织针对加强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目前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期探讨加强教育管理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一、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笔者运用统计法、调查问卷、跟踪访问等方法,对某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其呈现出以下特点及问题。第一,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比例大。根据某高校的党内数据统计显示,近几年来该校流动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2009 年年底的 6. 5% ,2010 年年底的 5. 9%,2011 年年底的 5. 7%。以2010 年年底为例,毕业生流动党员占全校流动党员总数的 93. 3%。可以看出,由于近几年高校加强了对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留校的控制,通过陆续把部分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出,使未转出组织关系的毕业生党员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转入地党组织的毕业生流动党员随之增多。另外,未转出组织关系的毕业生流动党员仍占高校流动党员的绝大多数。第二,流动范围大,去向难掌握。许多毕业生· 7 6 ·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流动党员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其数量增多、流动的范围增大、频率加快;有的学生在毕业后一两年内又考上研究生,有的学生其工作单位、居住地和联系电话多次变动,这都导致毕业生党员的流动地域、行业、时间与期限等存在着不确定性、多变性,其去向难以掌握。第三,部分毕业生流动党员处于失控状态。有的学生由于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成了流出地党组织管不到、流入地党组织不好管的“两不管”党员。笔者通过调查部分已从原高校转出组织关系且目前仍处于流动状态的毕业生党员,了解转入地党组织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情况,发现竟然有40%的毕业生流动党员没参加过组织活动。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党员从高校转出组织关系后,因还未就业或工作不固定,又离开转入地,去第三地寻找工作而处于流动状态,变成转入地的毕业生流动党员。有些毕业生流动党员行前和返回时不报告,有的即使报告,但因流动不定,转入地党组织也难以掌握其情况。第四,规章制度落实不好。《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有的毕业生流动党员,特别是有些从高校转出组织关系后又离开转入地的流动党员,已连续多年到外地或出国,既不参加组织生活,也不交纳党费,甚至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这 就造成了,原本按规定理应除名的党员却一直保留在党内,以致一些党员不把党的纪律当回事,波及面越来越宽,这种状况越发影响到党章的严肃性。第五,教育培养不够。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逐年稳步增长,但党员的教育培养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高校党组织重发展数量、轻教育培养,发展新党员把关不严,致使有的大学生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入党,党员意识淡薄,党性观念不强;有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毕业生党员离校前,不组织开展离校教育;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毕业生流动党员不重视、不管不问,使他们的组织关系不能及时转移,不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进而挫伤了部分毕业生党员对党的满腔热情。第六,流入地党组织存在不健全现象。由于有的用人单位没有设立党组织,致使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长期不能转移,无法参加组织生活,遇到困难也无人过问。第七,缺乏有力的经费保障。经费缺乏是加强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强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应保证财力、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但是目前无论是高校党组织还是地方、单位党组织,对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财力投入都严重不足。二、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笔者经过综合分析,认为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毕业生党员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各级党组织及社会的客观原因,且有些原因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是认识不到位,存在思想误区。有些高校或转入地党组织误认为毕业生流动党员只是组织关系暂时挂靠,既然不影响本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也就不用去管;或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当作额外负担,被动应付,甚至干脆置之不理;或认为他们四处流动,情况复杂,教育管理难度大,存在畏难情绪。二是观念滞后,缺乏创新。有的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往往停留在应付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上,习惯于老方法、老思路,对出现的新问题不注重思考,研究不够,缺乏创新。三是党员自身的党性意识淡化。毕业生流动党员一般入党时间较短,接受党组织教育的时间不长,年纪较轻,有的组织观念淡薄,认为自己还未真正实现就业,以忙于找工作、没有时间、就业压力大等为理由,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愿向党组织汇报情况,不履行党员义务,很少主动与党组织保持联系,甚至少数党员与党组织失去联系,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1]四是对高校党组织过分依赖。调查毕业生流动党员确定将组织关系暂留原高校的情况显示,有高达 60% 的党员没有尝试联系过转到其它党组织,就直接决定将其组织关系暂留在原高校;有10%的党员认为原高校老师较为熟悉,方便沟通。五是来自社会方面的严峻挑战。有的毕业生党员由于进入没有设立基层党组织的用人单位,导致了其组织关系长期不能转移。另外,由于受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致使一些年轻的毕业生党员对党的信赖产生了动摇,对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迷惑。这些客观的社会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都给教育管理增加了难· 8 6 ·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度。六是现有机制滞后于时代发展。这主要体现在没有建立起高校及国家、地方部门和单位等相关党组织齐抓共管的机制。三、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毕业生党员的流动是社会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对其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举措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笔者认为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必须多措并举,综合应对。第一,提高思想认识。2009 年 7 月 2 日,《人民日报》公布 2008 年全国发展党员 280. 7 万名,其中发展学生党员 106. 7 万名,占发展总数的38. 01% [2] ;2010 年 6 月 28 日,中组部在党内统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09 年全国发展党员297. 1 万名,其中发展学生党员 118. 5 万名,占发展总数的 39. 9% [3] ;2011 年 6 月 24 日,中组部在中央外宣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10 年全国发展党员 307. 5 万名,其中发展大学生党员123. 6 万名,占发展总数的 40. 2% [4] 。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发展的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在稳步增长,另外从公布的其它数字中还反映出发展的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是所有职业中最多的。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便成为流动党员,因此如何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是全党面临的重要课题。各级党组织必须消除各种认识误区,深刻理解加强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将其作为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第二,严把入口关。2012 年 3 月 16 日出版的第 6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文章《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文章指出,“各级党组织要严格管理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严把入口……发展新党员,必须认真分析入党动机,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质量,切忌‘带病入党’”[5] 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严把入口关,做到新发展的大学生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还要在思想上真正入党,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第三,落实和完善规章制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执行现有规章制度。比如:对于没有正当理由,长期甚至多年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的党员,应按现行党章规定严肃处理,以维护党的形象和党纪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还要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规章制度。比如:完善督查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各级党委应把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党建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加强检查、督促和指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根据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考核的结果,大力表彰、奖励和宣传成绩突出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对失职渎职者进行通报批评直至严肃处理。第四,改进党员教育方式和内容。各级党组织应不断创新,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要根据自身条件,在人员、时间、内容、形式、地点等方面,灵活随机安排,确保教育的实效性。应特别加以强调的是,在毕业生党员离校前,高校党组织必须认真开展离校教育,通过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端正其入党动机。此外,还应要求他们在流动期间,要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增强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归属感与责任感。[6] 教育他们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塑造当代大学生党员严谨、守纪、自律、诚信的形象。同时,也要不断引导他们了解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各地、各单位党组织的建设状况也不平衡,对流入地党组织不健全、不完善的现象,要正确对待,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针对很多党员面临的暂时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工作不稳定,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造成的心理落差过大,在心态上难免起伏不定的实际情况,党组织要多关心他们的就业、生活情况,在做好党性教育的同时,多鼓励其转变求职观念,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第五,区别不同情况,适时转出组织关系。原高校党组织要主动帮助毕业生党员进行协调,将其组织关系转到最方便参加活动的单位党组织。对工作单位已经设立党组织的,要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对工作单位没有设立党组织的,其组织关系可以转到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挂靠部门,或单位所在的街道、县以上人事部门下属的人才服务机构党组织等;对暂时没有落实单位的,根据本人要求及活动范围,确定将其组织关系转到本人户口所在地、本人常住地、父母户口所在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县以上人事部门下属的人才服务机构党组织等;对转移组织关系确有困难的,可以允许其组织关系暂留学校,但暂留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两年。· 9 6 ·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第六,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信息库。在组织关系即将留校的毕业生党员离校前,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收集有关信息,如本人的入党时间、交纳党费情况、联系电话、QQ 号码、电子信箱、通讯地址等,其父母的联系电话、通讯地址,与其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等,以便于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信息库;同时建立专人负责联系制度,经常了解他们的情况,把握其思想动态,实行动态教育管理与全程跟踪服务。第七,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过调查原高校党组织与毕业生流动党员之间的联系方式显示,现代网络方式只占 15%。毕业生流动党员一般是青年人,大都喜欢通过现代网络方式与人沟通,各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 Q...

篇九: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农村流动人员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其中的党员数量也在日益增加。农村流动党员是农村发展市场经济的主力军,更是流入地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加强和改进对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让每一位流动党员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永葆先进性,是新时期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 蝇 的新课题。

 一、存在的 沼 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 慧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 萨 理工作中存在着“五难 矣 ”:

  (一)去向难 绍 掌握。一些农村党员外 号 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 伺 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 乱 保持联系。据统计,全 盆 县在外务工、经商及投 场 亲的农村党员中,近半 执 数党员在外出前未向党 涯 组织报告。还有一部分 度 党员没有与原党支部保 抽 持联系。加之外出党员 咎 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 蛾 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务 沟 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有 及 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 火 所,哪里赚钱就流动到 晚 哪里。因此,党组织很 混 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 鹏 去向。

 (二)活动 成 难开展。一方面,由于 钞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菱 很大一部分外出流动的 萌 农村党员远离属地党组 场 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 捐 的活动,就是春节返乡 灸 ,也是来去匆匆;另一 蒋 方面,一些流入地党组 救 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 源 问,多数党员在流入地 悟 无“家”可归,由此造 畜 成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 凝 、教育培训等难以正常 获 开展。

  (三)管理 塑 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 困 ,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 开 期,预备考察期间的现 榴 实表现难掌握,培养考 亮 察难进行,转正手续难 院 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 拭 员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 邀 申请。此外,由于传统 趟 的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 椭 制度很难适应流动党员 驭 这新的特殊群体,致使 头 外出流动党员疏于管理 匡 和监督。

  (四)党 慢 费难收缴。大部分外出 傣 流动的农村党员是在春 麻 节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全 眺 年党费或外出前一次性 人 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 印 的是由其亲属代为交纳 楔 ,还有少数流动党员不 勿 愿交纳党费。

  (五 镇 )作用难发挥。由于受 艳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它 相当部分流动党员一心 虚 向“钱”看,外出期间 软 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 暖 不问,对组织安排的工 园 作置之不理,对家乡的 垣 建设漠不关心,先锋模 喝 范作用明显弱化。

 二、 俘 原因分析

  农村流动 依 党员教育管理难,究其 随 根源,主要有以下几

 方 幸 面:

  (一)思想认 避 识不深。流动党员是顺 阑 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 艇 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 语 新事物,许多党组织没 迈 有充分认识加强其教育 稠 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 仗 ,存在着不想管、不愿 羽 管、不好管的思想,导 篡 致行动上自觉或不自觉 羚 地表现出轻视或忽视流 肢 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倾向 勋 。有的流出地党组织认 乎 为外出党员是“嫁出门 猖 的女”,不必管;有的 坊 流入地党组织觉得外来 斜 党员是“借店歇脚”, 铆 不是自家的人,一旦接 园收其组织关系,就有可 予 能涉及到劳保、福利等 辙 一系列问题,何必自找 蛀 麻烦,干脆不管。更有 宅 甚者,有些流入地的党 蜕 组织对持或的流入党员 杨 拒之门外,不让他们参 灵 加当地的组织生活,造 处 成一部分流动党员想转 肯 组织关系无处接,想参 贡 加党的活动无处去,想 键 及时交纳党费无人收, 寡 想向组织倾吐心声无人 恕 听的“四无”现象。由 式 于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 污 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 柱 识不深,重视不够,造 砚 成“五难”现象长期得 熏 不到很好的解决。

  枕 (二)党性观念不强。

 欣 部分外出流动的农村党 的 员党性观念淡薄,组织 根 纪律性不强,外出时不 芽 愿向党组织报告;有的 郡 “党员意识”逐渐淡漠 扭 ,忽视党组织生活,平 砸 时既不参加所在地的党 办 组织生活,也不向原党 鸭 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出 移 现了“流出地管不到、 惮 流入地管不了”的情况 戏 ;还有的党员存在“两 癌 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 依 意去挣钱”的心态,

 不 允 愿暴露党员身份,把自 死 己置于党组织之外,拒 涌 绝组织监督,成为“隐 辖 性党员”、“口袋党员 牧 ”或“档案党员”。

 平

 (三)教育管理不力 沿 。一是党组织管理不严 养 。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 小 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党 真 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 塌 流动党员学习活动和思 好 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

 皋 个别基层党组织没有向 烽 外出党员发放或开具, 仙 还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没 芯 有进行认真的查验,造 炎 成制度落实难。二是党 蜀 组织建设滞后。有的地 娄 方虽然有党员,但处于 峦 种种原因一直不能建立 弟 党组织,洗煤滤布党的 谐 工作覆盖面不宽,出现 源 了“组织找不到党员、 箱 党员找不到组织”的情 蹬 况。

 三、对策及建议

 旬

 (一)克服畏难情绪 奎 ,消除思想肓区,充分 弘 认识农村外出流动党员 汝 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大意 妻 义

  各级党组织尤其 痔 是各党委主要负责人要 茶 深化对加强农村外出流 私 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 悟 要性的认识,消除对农 淤 村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 狄 理中的误区和盲区。中 隋 明确指出:“每个党员 援 、不论职务高低,都必 唁 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 攻 小组或者其它特定组织 搞 ,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截 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 阵 、“不允许有任何不参 泞 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 硕 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 竹 殊党员”。各级党组织 釉 应该看到,农村外出务 陕 工经商党员,多数是年 椅 富力强,具有一技之长 睡 ,他们在外经风雨、见 皋 世面,学到了别人的先 拐 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

 验 既 。管好他们,用好他们 帚 ,不仅有利于本地的干 馁 部群众更新观念、增长 刹 才干,提高致富本领, 副 而且有利于带动党员队 光 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 慰 利于“双带”作用的充 晕 分发挥。因此,各级党 绎 组织要在发展社会主义 傲 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党 钮 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 从 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对 届 加强农村外出流动党员 冒 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和责 卸 任感,努力消除认识上 询 的误区,克服对农村外 杨 出务工经商党员教育管 挣 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 饶 ,以及对外出务工经商 孝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 亚 的畏难情绪。及时消除 躺 教育管理中的实际盲区 益 ,把外出务工经商党员 铂 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 妖 议事日程,强化领导, 毖 建立责任制,定期研究 箔 ,紧紧抓在手上,切实 二 加强和改进对外出务工 埋 经商党员的教育管理工 竭 作,激活党的每一个细 陵 胞。

  (二)创新管 贴 理方法,完善工作机制 斥 ,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外 遏 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 点 有效途径

  进一步加 窖 强和改进对外出务工经 弛 商党员的教育管理,一 蕴 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 瘦 因人制宜,努力探索外 妈 出务工经商党员教育管 讫 理的新路子、新办法, 牢 完善管理机制,使党员 因 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 扳 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履 陕 行党员义务,享有党员 稚 权利,接受党组织的教 酣 育、管理和监督,充分 述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珍

 1、理顺关系,建好 鄂 组织,让农村外出流动 舀 党员有

 “家”。针对乡 皮 镇流入城区、城区流入 要 社区的流动趋势,各级 噶 党组织要采取措施,抓 涅 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归 砒 并和转接工作,使这些 烹 农村外出流动党员人人 敲 有“家”可归。一是要 刹 进行“多头并”,理顺 纸 组织关系。凡是本县内 而 流入县城单位和非公企 雷 业务工 6 个月以上的党 冗 员,非公企业已建党组 斥织的,本人组织关系必 淤 须转入企业党组织,未 稀 建党组织的一律转入社 膘 区党组织。对于流出县 汉 外的党员,各乡镇党委 勇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其取 诧 得联系,按有关规定做 浅 好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 肢 。二是实行“两头清” 愁 ,搞好转接工作。流出 蚌地党组织要与流入地党 藉 组织密切配合,对流动 宰 党员的组织关系进行认 愤 真清理,分类处理:凡 诣 外出超过 6 个月的,其 蝇组织关系一律转到所在 傲 地党组织;确实无法转 汁 出的,颁发。外出务工 羹 经商党员外出后,应及 矣 时将交给外出所在地党 甫 组织,接受外出所在地 鼻 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外 镰 出党员返乡后,原党组 肝 织要认真查验所记载的 就 有关内容。另外,对外 斡 出时间3个月以内的, 磐 外出党员必须开具,外 匈 出务工经商党员外出后 御 ,应凭,主动接受外出 痒 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 咏 理。三是开展“分头建 眷 ”,构筑活动阵地。首 靛 先,坚持属地管理的原 勘 则,完善社区党组织。

 潭 探索建立社区党总支、 增 小区党支部、楼层党小 侦 组,使党组织覆盖到整 篓 个社区。其二,坚持行 喇 业管理的原则,健全行 蕊 业党组织。在具备建立 镁 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 铁 建立党组织的基础上, 拧 各主管部门要在个

 体经 烘 营者协会和县工商联合 她 会分别建立个体协会党 醇 支部和非公企业党组织 匙 。其三,坚持流动管理 农 的原则,建立临时党组 考 织。根据流动人员分布 尖 区域情况,在外出务工 在 党员集中地建立临时党 蜗 支部或党小组。外出务 讼 工经商党员临时党支部 以 或党小组隶属于原所在 括 地党组织领导,并协助 桂 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 焦 理外出流动党员。

  涝 2、加强联系,畅通渠 樟 道,让农村外出流动党 逊 员回“家”。流出地党 靶 组织要抓住“三个代表 齐 ”重要思想学习教育、 妮 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层 菱 党组织集中整顿等有利 虱 时机,采取深入调查、 联 加强联系、畅通渠道等 缎 措施,让流动党员“回 激 家”,接受党组织的教 息 育。一是开展双找,从 马 “面”上掌握情况。“ 搭 双找”即“党组织找党 谜 员、党员找党组织”。

 谋通过“双找”,对农村 蚀 外出流动党员进行“拉 较 网式”清理并进行登记 砚 建档,做到“十个掌握 抽 ”,即掌握流动党员的 吠 详细去向、联系方式、 鹰 居住地、务工经商点、 孵 滤布家庭情况、思想状 壬 况、身体情况、户口关 原 系、档案关系和组织关 便 系。二是区别情况,从 日 “线”上加强联系。对 宦 在周边地区流动的外出 宣 党员,各乡镇党组织派 耐 出工作组进行“家访” 逼 ;对有固定联系方式的 话 党员,流出地党组织要 墨 通过向流入地党组织发 损 调查函的形式,了解党 言 员的有关情况;对居无 哉 定所的党员,党组织要 喷 通过电话进行定期联系 剂 ;对长期未与组织联系 第 的党员,党组织指定专 刨 人负责沟通联系。三是 吊 畅通

 渠道,从“点”上 胀 健全机制。在全面掌握 秤 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取 烦 得联系的基础上,从建 栽 立机制入手,构筑党组 有 织和党员之间稳定的联 握 络沟通渠道,使党员离 店 乡不离党、离家不离心 真 。其一、对县内流动党 摘 员,在流出地、流入地 壹 和县委组织三个点上建 赏 立“三层联络”机制。

 踏 即:在流出地党组织建 捅 立外出党员登记卡;在 蛔 流入党员较多的县城建 启 立流动党员管理中心, 益 流动党员一人一卡,凭 刚 卡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 累 中心报到和参加活动; 有 在县委组织部建立县内 熏 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 章 动态管理。其二,对流 漾 出县外的党员,在党组 罚 织与党员两个点上建立 椽 “双向联系”机制。对 羊 确因客观原因不能回支 整 部参加活动的党员,由 邱 党支部与党员保持经常 凝 性“双向联系”。在联 撒 系方式上,一方面,流 寓 出地党支部确定专人与 涂 外出流动党员结对联系 崩 ,随时了解外出党员的 雄 思想动态,向他们通报 诌 支部工作情况,征求他 凑 们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 访 及对家乡建设的建议等 艺 ;另一方面,在相对集 枢 中的外出党员中确定一 窿 名威信高、责任心强的 叙 党员,作为该外出流动 瞩 党员群体的联络员,随 涯 时保持与党组织的联系 剂 ,同时严格规定流动党 盏 员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 园 自己外出后的工作、生 振 活等情况。

  3、虚 试 实结合,灵活多样,让 楔 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想“ 熔家”。针对流动党员实 恩 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 烤 式,进行教育培训和真 硬 情帮扶,让党员真心想 删 念党组织这个大家庭。

 契 一

 是强化教育培训。根 巧 据流动党员的职业特点 漳 、行业分布和知识层面 掷 等具体情况,本着“实 绩 际、实用、实效”的原 筒 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政 株 治理论、政策法律、科 跨 技知识、岗位技能及各 麓 类先进事迹的教育培训 弃 ,使外出流动党员的整 尚 体素质各从业能力不断 只 提高。在教育形式上, 初 对长期外出务工党员可 泽 采取“远程式”(邮寄 匝 资料、电话信函等)教 骗 育;对流入本县城区的 且 党员,可分别采取“送 彝 学式”、“轮训式”、 王“跟踪式”等教育方式 悬 。在时间上可抓住外出 衰 前进行“行前教育”, 密 返乡后进行“补课教育 撤 ”。同时,还要召开外 纫 出党员座谈会,让他们 缘 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 绣 情况,畅谈在外的见闻 抑 和感受,为家乡的建设 授 献计献策。通过这些灵 灌 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务 锭 实管用的教育内容、生 坟 动活泼的活动方式,为 扳 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教育 鲍 管理注入生机与活力; 惊 二是营造宽松环境。事 唱 实证明,只有保护好外 枝 出流动党员的利益,为 诀 他们工作、生活、创业 秸 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宽松 生 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发 焦 挥他们的作用。为此, 抨 流入地党组织...

篇十: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人口流动范围扩大,流动党员的队伍也在逐年壮大,日益增多的流动党员的出现,无疑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便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亟待我们认真探索,努力加以解决。本文在对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一、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一)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员队伍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流动党员数量持续增长,在党员队伍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已成为目前党的细胞体中最活跃的成份之一。流动党员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对党的先进性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所处的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流动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是好的,注意自我改造和学习,能够适应这些要求,是有战斗力的,他们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在突发事件、关键时刻的考验面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在流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只有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实现以党员个人素质提升促进党员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目标要求,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党员队伍自身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重要力量,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是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讲话精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党的先进性教育的成果之一,是要增强党的凝聚力。凝聚力是群体与成员之间以及群体内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汇合,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前提,也是执政党的生命力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要有效整合社会,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而巩固执政基础,必须显示出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把党内外不同群体间的利益要求整合为有机整体,凝成一股绳。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确保党员队伍的有机整体健康发展,无疑是我们党增强凝聚力,团结各族人民为祖国的富强和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流动党员的出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大趋势。流动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必将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加快。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是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是人口转移加快、流动党员快速向城市转移的阶段。因此,充分认识这一时代特征,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应对流动党员的情况变化,加强教育管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顺应历史潮流而动的鲜明特色。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一奇迹的发生,与广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贡献不无关系,与其中的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无关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还将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一方面,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将逐渐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主力军,其中的流动党员则是

 这支主力军中的骨干。他们既是党员,又是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起到“润滑剂”和“平衡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大批进城务工的流动党员在增加经济收入、逐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同时,可以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从业技能和管理经验,将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因此,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广大流动党员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发挥出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实是确保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获得成功的关键。

 二、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党组织在管理思想上认识不足。少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流动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一小部分,抓不抓都无碍大局;有的习惯于以“条”为主的党员管理模式,认为党员离开单位后的管理与其无关;有的认为流动党员流动性大,情况复杂,教育管理难度大,抓在岗党员教育都忙不过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流动党员。这就致使其在工作中被动应付,有畏难情绪,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党员的流进和流出情况底数不清,工作指导不力,对流动党员管理未采取得力的措施。

 (二)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自身意识有待加强。一些流动党员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党性观念减弱,受教育意识淡化,组织纪律观念松弛,“组织关系装在口袋里,组织生活留在记忆里”, 外出时不辞而别,长时间不与组织联系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长期不缴纳党费,组织关系不转接,从而游离于党组织管理教育之外,成为“口袋”党员。突出表现就是外出前不愿意与党组织联系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期间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及时交纳党费,规避党组织的监督、约束,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等。

 (三)实际工作存在管理盲区,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组织不健全,管理渠道不畅的问题。首先是基层党组织设置滞后。现有基层党组织基本上是按行业行政隶属、地域条块设置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成分日益复杂,已突破原有隶属、条块限制,正在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重新组合。社会组织结构多元化,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正日新月异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党员正在向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单位流动,而党的组织结构却仍是一成不变的设置,适应不了这种多元化、多流动、多变化的社会发展形势。其次是党务工作者队伍适应不了新形势的需要。主要是党务工作者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大且频繁,导致党务工作政策连续性差,党务工作水平低;基层党务工作者兼职过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业务能力相对弱,党务工作力量相对于党员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工作的新情况、新发展就显得较为薄弱等。由于大量的年轻党员外出务工,造成一些农村党组织成员的年龄普遍偏大,工作能力不强。

 流动党员由谁管理,如何管理问题,许多单位党组织都不同程度提出这一个问题。虽然也有不少的地方和基层党组织在外出党员人数较多且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了临时支部或党小组,但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的外出、外来党员管理机构和制度。由于流出去的党员不少是干个体或到个体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乃至去境外务工,这些地方有的没有党组织,有的有组织而不健全,活动也不正常,往往出现转出去关系无人接或接收以后无人管的现象。使流动党员成为不转移组织关系、不缴纳党费、不参加党组织生活的“三不党员”。另外,流动党员工作地和从事行业存在不确定性,许多“单位人”成了“社会人”,给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比如党员或从农村流向城镇,从这个城镇流向另一个城镇,因毕业从学校流出、业无所定、居无所定人员,离退休人员,企业事业机关单位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形成人才流动,或企业倒闭、重组、撤散、作为行业已经不复存在等情况,其流动党员由谁管理、如何管理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削弱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流动党员管理经费不足。各级党组织普遍反映党员管理经费短缺,流动党员管理经费尤其如此。在传统的党建中,党员一般都能主动接受管理,所以管理工作相对简单,人、财、物的需求相对较少。但是,对流动党员管理则不同,一是流动党员接受管理的主动性较差,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调查摸底,去组织党员开展活动等。二是流动党员管理费用不在正常的党建活动经费内,各级财政也没有预算,在展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所产生的费用全都是额外的,这无论是给流出地党组织还是流入地党组织都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当前新的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既是党建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加强新农村建设,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中应当做好的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要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组织生活制度,改进管理形式,强化思想教育相识和活动方式,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一)提高对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党章》明确指出:“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者其它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各级党组织应该看到,农村流动党员,多数是年富力强,具有一技之长。管好他们用好他们,不仅有利于本地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增长才干,提高致富本领,而且有利于带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对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克服对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以及对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畏难情绪,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激活党的每一个细胞。

 (二)建章立制,落实责任,构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进一步明确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双重管理职责,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居住地之间谁更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谁联系、谁管理”的原则,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通过将支部建在“两新”组织上、建在生活小区上、建在工程项目上、建在商铺市场上等多种形式,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使流动党组织设置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工商、计生等部门及有关基层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信息情况,及时了解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研究解决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在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要注重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流动党员外出申报登记制度。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关口前移,流动党员外出前向党支部申报,填写《外出流动党员申报登记卡》,并作为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条件之一。二是建立农村流动党员专人联系制度。党支部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实行“一对一”挂钩结对制度。三是

 建立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制度。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党组织定期、不定期地走访其家属,了解情况,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在重大节日期间寄送“流动党员慰问卡”,为他们送去温暖;党员返乡后,党组织组织联系人上门慰问,鼓励和支持他们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四是建立流动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考评体系,明确基层党组织书记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

 (三)创新载体,强化教育,激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活力。注意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一是进行“行前教育”。利用流动党员办理计生证、党员活动证、接转组织关系等时机对其进行教育。二是进行“督查教育”。深入到流动党员集中区域,对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三是进行“网络教育”。在网站上发布可公开的党建信息,提供党员学习教育资料,引导流动党员到网站上接受教育,参与讨论。向党组织汇报在外的工作和学习心得,主动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四是进行“委托教育”。党务干部外出时,要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协调,委托当地党组织对他们进行教育。五是进行“补课教育”。利用外出党员逢年过节回家和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的时机,采取集中培训、述职报告、座谈会等方式,对他们进行集中教育培训。

 (四)要着力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问题。目前,开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基本上是由体制内党政部门承担的这虽属正常现象 ,但决非长久之计。而且,用这种方式实现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容易陷入一种“路径依赖”,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趋同”于体制内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看到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应当有别于体制内党员的教育管理。今后,在继续坚持地方党委、主管部门党委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可以尝试采取在体制内党委部门推动下 ,由流动党员通过民主选举自己组织起来,自我教育管理的方式。这样做能够比较好地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持续性和针对性问题。

 总之,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一部分,直接关系着党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一步搞好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先进性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也是党的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真正实现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正常有序。

推荐访问: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流动党员 现状 管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