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心得体会 > 艺术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音乐教师4篇

艺术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音乐教师4篇

时间:2022-09-22 20:55:02

艺术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音乐教师4篇艺术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音乐教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变革的“指南针”,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音乐教师4篇,供大家参考。

艺术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音乐教师4篇

篇一:艺术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音乐教师

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 》解读

 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变革的“指南针”,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引,对教材教参编写、课堂教学实践等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位列其中,对学校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课程教学起到了“定向、定标、定准”作用,对未来学校艺术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相较于前一版义务教育音乐、美术课程标准,时隔十余年后修订的新课标有哪些重要变化和亮点?在“十四五”发展元年和“美育”新时代,新课标的出台又释放了哪些学校美育方面的课程改革信号?从基层教育实践角度而言,如何做好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系列跟进?经过认真研读,笔者尝试对新课标做出归纳和梳理,并对以上问题做出个人解析。

 一、理念与方向——要强化育人导向,坚持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教学 “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最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前言首段旗帜鲜明地为我们指明了课程的导向,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育人目标。基于此,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提出了艺术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使命

 ——“义务教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文件中的上述文字,诠释了艺术课程重要的教育功能和不可替代的课程价值,凸显了艺术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观导向。艺术课程以独特的视角体现着人类文明精华,传递和渗透着人性的真善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层面的具体落实和显现。对此,学校音乐、美术学科等课程教学需要把握艺术教育的育人导向,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新课标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种文化”在艺术课程中得到有机渗透和体现,如强调经典美术作品中对革命文化和历史的呈现等,这都体现了艺术教育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具体到美术课程,新课标是以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做了系统性的革新,主要表现在:统整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资源等要素,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并获得有益知识和信息;联系生活艺术进行艺术表现,增强将情感、想象、思想和知识可视化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意实践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认识丰富的文化现象,获得基于学科的文化理解力;坚定文化自信,主动适应丰富而复杂的现代生活,更全

 面地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和有用人才。这些都很好地阐释了美术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且体现了学科的鲜明特质。

 整体而言,新课标整体上是基于核心素养来确立课程目标,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遴选课程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新使命、新任务。

 二、优化与变革——要明确学校艺术课程的内容及其结构 在明确艺术课程价值观导向和独特育人作用的基础上,新课标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了重大改革: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进行选择开设。基于此,新课标提炼艺术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并以此为主线对艺术课程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优化。

 (一)创造性地提出艺术课程四大核心素养,以此统筹艺术课程内容的组织 与2001年和2011年版义务段美术课标相比较,新课标提出的艺术课程核心素养是在以往“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统整下形成的,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方面内容。基于此,艺术课程以音乐、美术课程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其协同育人功能。

 就美术课程而言,区别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新课标中美术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被统合在“审美感知”中,“美术表现”应包含在“艺术表现”里,“创意实践”

 和“文化理解”则延续保留。新课标力求保持原有课程的重要内容,并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精神与要求,进一步地调整、充实、完善了以艺术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

 具体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1-2年级、3-5年级、6-7年级、8-9年级)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一学段均设置5项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嵌入学习任务中。

 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在框架上将美术学科本体的美术语言和学生学习任务相连接,同时又将学习任务与艺术实践相连接,划分了1-2年级、3-5年级、6-7年级、8-9年级四个学段。学习任务设计中,体现了学段之间的内容联系、难易度和任务主题的承上启下,兼顾美术语言和艺术实践的关联和把握,通过“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这四类艺术实践活动细化了美术本体的课程内容。这种划分能让教师更清晰明了地理解课程及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总体来看,美术课程内容结构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艺术课程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联系/融合(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群的方式遴选课程内容,既具有统整性,又不乏内容、学习任务的精确指向。

 (二) 突出不同学段美术学习的特征,以学习领域、任务群等重构课程内容

 新课标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准绳,且着力突出不同学段美术学习的特征:第一学段(1-2年级)以造型游戏突出美术课程的趣味性、生活性,强调给予学生综合性的艺术体验,注重幼小衔接;第二学段(3-5年级)由趣味性、生活化逐步进入美术学科领域;第三学段(6-7年级)强调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和学科理解力的发展;第四学段(8-9年级)进一步发展美术知识与技能,形成学科思维和行为能力,并注重初、高中的衔接。每个学段课程内容均突出学科的综合性和跨学科学习活动,其间注重贯穿对美术语言的感知和理解,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强调了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笔者根据新课标中美术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用表1来说明美术课程的艺术实践在不同学段及在四大学习领域统领下所设置的学习任务。

 (三)增强美术学科理解力,以实践活动融合多种课程观念和内容 “追求理解的教学”是现阶段基础教育学科教育的重要趋势。对此,新课标中美术课程内容部分,明确了不同学段学生需要知道的事实性知识、需要理解的学科大观念等。基于育人的根本目标,在正确认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新课程以主题单元、问题导向、项目式、任务式等方式,融入价值观、情感态度、思维方式、行动能力的培养要求和必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精心设计了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这些都指向通过实践

 的方式来达成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深度理解,形成艺术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表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佳(2022年版)》美术课程艺术实残内容与学习任务

  艺 术 实践 欣赏·评述 学生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理解美术及其发展概况。

 造型·表现 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围绕题材,提炼主题,采用平面、立体或动态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 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进行传承和创造。

 综合·探索 学生将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与自然、社会、科技、人文相结合,进行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提升核心素养。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5年级) 第三学段(6-7年 级) 第四学段(8-9年 级) 学 习 任务1 欣棠身边的美 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 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 概览中外美术史。

 学 习 任务2 表达自己的感受 表达自己的想法 传递我们的创意 表现无限创意 学 习 任务3 改进生活用品 装点我们的生活 营造环境 我们与设计同行 学 习 任务4 体验传统工艺 学做传统工艺品 传承传统工艺 继承与发展中国文化遗产 学 习 任务 5 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融入跨学科学习 创编校园微电影 理解美术的贡献 以上每个学段5个学习任务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

 每一学段和每一学习任务都有详细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其中又包括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学习活动建议)。

 细读每个学习任务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可以看出,艺术实践伴随艺术学习探究过程的始终,注重实践和学习活动的策略和引导。例如,在第四学段(8-9年级)学习任务5“理解美术的贡献”中,其主题虽大但实践指向明确,内容中的学习和实践方式多元且可供学生选择。例如,在该任务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创作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图画书、视觉笔记、动画、微电影等多种方式,在课程标准中都被提及。这区别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和机械认知,使得学生通过艺术实践的方式来强化对“美术贡献”的独特理解,彰显了美术学科的“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特质。

 (四)开展美术主导的跨学科学习课程内容,体现融合教育理念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及“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应成为重要的美育教学方向,对此需要“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

 上述理念诉求在新课标里就有直接的体现。如在第二学段(3-5年级)学习任务5“融入跨学科学习”中,其教学策略的建议是:联系3-5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选择“美术与自然”“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等主题开展教学活动;采用体验化教学、具身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地域特色,探究美术与身边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以及美术与编程相结合的问题;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融合可以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这些内容都强

 化了“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并强化了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社会生活以及美术与科技等多领域内容的融通,设置了以美术为主导的跨学科学习课程,强调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新艺术课程教学还特别强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确定主题、观察感受、搜集素材、学习借鉴、构思创意、选择材料和技法、探索表现方法、创作作品、展示交流以及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等美术学习活动。

 三、创新与改进——要调整与完善学校艺术课程的教学方式 (一)基于核心素养与内容结构化组织相一致的教学方式改革 新课标中教学提示分为“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和“学习活动建议”。相较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目标”“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的课程内容表述方式与体例,新课标在基于核心素养与内容结构化组织相一致的教学方式表述上,在每个学段5个学习任务后都给出了详尽的教学提示,提出的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和学习活动建议非常具体,对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指导性强,提升了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新艺术课程教学的方式总体上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学习方式方面,“通过大观念引导深度学习”“基于问题式”“项目化”“主题单元式”等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融入,均着力于学生思维养成、能力形成和素养培育,给予了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强化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在基于核心素养本位下的美术教学之下,这些都为美术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

 新课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三条主要思路,细化了育人目标,明确了实施要求,深化了课程一体化设计理念。新艺术课程教学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内容,且促进学段衔接、减负提质,切实增强课程的创新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二)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机会,倡导在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 由于素养是一种复杂、高级、人性化的能力,其形成和发展需要诉诸真实的情境中。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从自我实现的人格理论出发,认为理想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情统一的“完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契机、...

篇二:艺术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音乐教师

务教育艺术(音乐)课程标准(2022 年版)》学习心得分享 5 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更加贴近基层,尤其是教学的出发理念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更加突出了实用性,使基层音乐教师又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通过新课标的培训,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下面是我对新课标的一些理解。

 一、学会利用课程资源,以情传知,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音乐教学多为感知教材,感受美的内涵以达到鉴赏美的目的。而设计的范筹是主要的新课的教法,唱又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体会形象美,表现形象美的关键。为了能够很好地感染教育学生,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演唱表现音乐作品,让他们自己讨论设计表演作品,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个性爱好,扬长避短,并适时选用乐器,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情绪,帮助学生掌握节奏音高,丰富演唱效果,从而达到鉴赏美的目的。

 二、加强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领悟音乐美 综合技能训练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使教师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示范法、指导法去学习,体会,让学生充分领悟、感受音乐美的所在。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再以学生是否知道这道题的答案来衡量学生的会与否,以知道一首歌是怎么唱的来衡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否,更何况音乐、美术等这些学科并不追求“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我觉得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更是为了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

 三、由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注重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作为音乐教师,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将他们带入美的旋律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

 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四、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

篇三:艺术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音乐教师

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3 篇

 第一篇

  本次课程改革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没有美术与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而是将音乐与美术学科综合为艺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有以下几个重点值得我们再认识美术学科:

 一、核心素养的变化 之前我们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现在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的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保留未变。

 “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

 三、弘扬经典传统文化

 通过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的,不健康的文化残害。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四、条理性更强 1-2 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美术课定义为造型.美术,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造型活动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丰富学生感受。3-7 年级以美术学科为主,融入其他姊妹学科,奠定美术学科的双基,8-9 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 1-2 项艺术特长,从感性逐渐到理性达到更高的思维。

 五、四大学习领域脉络更清 四大学习领域没有改变,更加清晰的分别确定了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确定确定教学目标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更清晰。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征。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第二篇

  通过美术组集体对即将实施的 2022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与现课程标准的对比,我做了以下总结。

 1.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例如 1-2 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建议是:教学活动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2.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它要求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本次解读和学习,也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师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力要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对知识的融通与理解。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是课堂观。应该更多的开展一些大单元的主题教学,以增强知识的连接、整合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教学中,根据《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和指向,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着眼于未来,美术团队采取积极行动,提升教师学习力,塑造“成长型”教师。这次新美术课标学习交流会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让我们带着新的理念,新的思考,迈出新的征程!

 第三篇

  2022 年 4 月 21 日,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正式发布。课程标准是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推进。

 那么,它带来哪些变化呢? 1.解决“三维目标”16 年以来相互割裂的问题。

 例如,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 类艺术实践,涵盖 16 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整体结构图更系统,更具有全面性。

 2.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

 由以往的学科本位取向转到育人本质取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方向。

 3.带来美术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每一学段详实阐述具体学习任务,包含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具有任务的明确性,自然带来教与学的变革。

 4.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化、具体化; 新美术课程标准解决知识技能如何转化为育人导向、功能的科学化教学设计,将目标落实在具体的课堂环节。

 5.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要求。

 美术学习的成果并非仅仅是看到学生的美术作业,更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内化于心的内在素养提升,具

 体反馈点在增添了学业质量的阐述。

 《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的阅读,我还停留在认知的舒服区,它的精华,需要我静下心来去梳理、去思考、去实践。我们会用开阔的人生视野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美育课程。

篇四:艺术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音乐教师

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学习体会

  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正式发布,我展开了新课标学习和思考。学习新课标,感觉较之旧版相比,有很大变革,我的主要的体会如下:

 一、强调核心素养。

 首先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目标重在关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设计中不仅要注意阶段性知识目标,更要深入思考在整个学习阶段中,该堂课能提升学生的哪些素养?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能达到最好效果?知识领域间有哪些联系?又通过什么有效方式更客观、多层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成情况。

 二、内容扩大、综合性增强。

 高中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泛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这些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差异性以及表现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快乐地学习。

 四、明确学业质量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艺术课学业水平考试与评价结果纳入中考。艺术课的学习成绩评价涉及到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学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过程评价方式的设计,选择科学、实效的方式,客观地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艺术素养的发展。

 总之,这次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让我对未来的美术教学有了全新的目标和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方式方法,做成长型教师,迈向新的征程。

推荐访问:艺术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音乐教师 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 教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