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心得体会 >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10篇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2-09-28 17:45:04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10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心得体会十篇 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心得体会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10篇

篇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心得体会十篇

  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心得体会一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心得体会二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论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雄伟气魄的真理写照。

  发乎于“心”,以“无我”之境,勇毅奉献。何为“无我”?道家、佛家经典中常用“无我”来表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倾向强调超脱于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中国古诗词的美学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则是指以国家前途为念,以民族未来为己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宝贵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时时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方能锻造出心系人民、行为人民的博大胸怀,培育出淡泊名利、甘于奉

 献的高尚情操。

  见乎于“行”,以“有我”之境,担当作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对“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更要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我”,是党员干部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知,亦是对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深刻领会。“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简单的“有我”二字,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凝聚着“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刚毅品格,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勇气。“我是党员,冲锋必有我!”疫情席卷,卡口值守、入户测温,党员干部遇险不避挺身而出,展现硬核担当;洪峰过境,沿河值守、彻夜清淤,党员干部遇难不惧而奋勇向前,彰显为民情怀。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句“有我”践初心,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共产党人永远冲锋在前!

  显乎于“范”,以“忘我”之境,勇立潮头。谈到“忘我”,似乎都会联想到“忘我工作”这个成语,而此处“忘我”之境的“忘我”却是指忘记本我,以职责身份来引导自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对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认知。在这重身份的背后不仅有荣光,还有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赋予新一代共产党人以时代重任,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发扬勇立潮头精神,主动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以共产党

 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境界,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心得体会三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卫生安全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内容包罗万象。中国社会有着复杂、多元的治理需要,长期保持卫生安全稳定并非易事。我国之所以能成为疫情期间第一个保持稳定的国家,关键在于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把握住了维护卫生安全的一些重要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安全大如天。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疫情期间,基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针对人民群众的卫生安全需要开展工作,通过这次疫情,我国更加加深了卫生安全相关法律来保证人民的安全,保证人民的健康平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的,“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就应该变得更加聪明。”此次疫情的爆发,我国的卫生系统暴露了很多问题和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查漏补缺,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我们要针对此次疫情出现的问题,布下一个密集、缜密的人民健康防护网,需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着力下好平时功夫;基层工作中,更要借此次疫情出现的问题,建立有效的防护网,区域联动、人员调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社区防护体制……瞄准的是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迫切需要各方面系统集

 成,合力落实。

  “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唯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的力度,增强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力量。

  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心得体会四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并落到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习近平总书记 5 月 22 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中受到热烈反响。

  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力重千钧”;人民至上,是他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执政理念和深厚情怀。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至上这一执政理念,既彰显了我们党对人民始终不变的赤诚深情,又再一次诠释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极其特殊的深意。

  这深意就是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立下了庄严的誓言: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广大人民,既是我们党执政的根基,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深深根植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正是这样一种至死不渝、毫不动摇的信仰和理念,才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战胜一切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这个“根基”和“血脉”就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要牢牢守护好、践行好。即便走得再远,也要永远铭记我们是谁、我们要依靠谁、我们是为了谁。只有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

 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真正取信于民、为人民所信赖。

  这深意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战胜险阻、谋求发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革命年代,无数英雄战士奔赴前线、英勇牺牲甚至未曾留下英名;改革开放时期,无数贤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建设发展倾尽心血与汗水;进入新时代,广大人民团结一心、集思广益,自觉投身于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之中,凝聚起催枯拉朽的磅礴伟力。尤其是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人民的力量更是凸显得愈加鲜明。就如当前我国疫情防控之所以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决定性成就,其重要原因就是人民力量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人民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但正是这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坚守、自律、支持、奉献、牺牲,才能构筑起最严密的疫情防控安全线,才创造了如今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人民,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根基,也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主体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在应对危机中掌握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这深意就是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人民至上,不仅要清楚“我是谁”“依靠谁”更要深刻明白“为了谁”“为了什么”,不仅要“坚持好”“发展好”,更要“落实好”“完成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指标”。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把为民造福的各项工作当作最紧要的工作来做,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

 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想尽千方百计”缓解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生产生活所可能受到冲击和影响,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序向前发展,让一系列“民生红包”真正惠及人民、直抵人心,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深意就是永远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进行,即便在疫情防控条件下也要进行,这既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又极大彰显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厚度和深度。坚持人民至上的实现路径,就是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只有与人民群众保持深入的、持久的紧密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才能有更强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强烈,历史条件、现实环境也变得愈加险峻复杂,而同时面临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挑战”。要想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险阻,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其首要的、根本的就是要紧密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与他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他们的烦心事、忧心事,以实际行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才能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才能进一步夯实我们向前发展的坚实根基。

篇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3 篇与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3 篇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3 篇

 【篇一】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

  2 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篇二】

 岁月静好,好书相伴。打开《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个专题,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跳出‘身边的小小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文化文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进实践深处、心灵深处、思想深处,用真情实感答好时代课题,绘制出人民壮丽的“精神图谱”。

  3 走进实践深处“抒写人民”,绘出原汁原味“肖像图” 作家不是“坐家”,创作不是“空想”。文化文艺作品是为人民服务的,绝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尖”,扑下身、沉下心、迈开腿,创作“接地气”、有“烟火气”的作品,才能真正在人民群众中间“传得广”“叫得响”。只有走进实践深处,将人民“心中所思”“脑中所盼”真实呈现,才能原汁原味地为人民“画像”,为时代“立传”。要富有“同理心”“共情力”,在丈量世界中发现“真善美”。要多去优秀企业了解创业发展、多去先进榜样身边记录典型事迹、多去贫困地区感受脱贫成果、多去美丽乡村见证巨大变化,以“真情感”感染人,以“好作品”提升人,让人民群众在文艺作品中收获情感的共鸣、智慧的启迪。

 走进心灵深处“描绘人民”,绘出幸福生活“多彩图”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一个时代风貌的“符号”。只有牢牢抓住观众口味,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心理需求创作作品,才能真正让人民享受到精神的“盛宴”。在儿童作品创作上,要突出素质引领,以儿童的视角出发,讲好属于儿童自己的故事;在青少年的作品创作上,要结合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在惩恶扬善中,帮助他们构筑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世界;在中年作品创作上,要富有生活气息,注重描写中年职场、婚姻生活、养老抚幼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在中年的压力与危机中,贯穿生活主线,擦亮幸福底色;在老年作品创作上,要从老年人的期待出发,丰富老年人内心深处的精

  4 神生活。打破唯点击率、收视率至上的不良业态,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传递幸福生活“正能量”。

 走进思想深处“歌唱人民”,绘出精神风貌“立体图” 文化文艺作品既要深刻反映时代,更要解决时代问题,要在展现人民精神风貌的过程中,讴歌时代发展精神。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不能新瓶装旧酒,永远都是老套剧情,更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胡乱篡改粗制滥造。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能量引领文艺新风尚。要感受时代脉动,紧跟时代脚步,鼓励多制作一些言说、讨论等题材类节目,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聆听专家见解、分享人生感悟、讨论现实问题,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智慧的交锋和思想共识中,实现思想的再凝聚、再升华。

 【篇三】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论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雄伟气魄的真理写照。

  5 发乎于“心”,以“无我”之境,勇毅奉献。何为“无我”?道家、佛家经典中常用“无我”来表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倾向强调超脱于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中国古诗词的美学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则是指以国家前途为念,以民族未来为己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宝贵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时时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方能锻造出心系人民、行为人民的博大胸怀,培育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见乎于“行”,以“有我”之境,担当作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对“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更要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我”,是党员干部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知,亦是对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深刻领会。“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简单的“有我”二字,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凝聚着“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刚毅品格,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 的坚毅勇气。“我是党员,冲锋必有我!”疫情席卷,卡口值守、入户测温,党员干部遇险不避挺身而出,展现硬核担当;洪峰过境,沿河值守、彻夜清淤,党员干部遇难不惧而奋勇向前,彰显为民情怀。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句“有我”践初心,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共产党人永远冲锋在前!

 显乎于“范”,以“忘我”之境,勇立潮头。谈到“忘我”,似乎都会联想到“忘我工作”这个成语,而此处“忘我”之境的“忘我”却是指忘记本我,以职责身份来引导自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对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认知。在这重身份的背后不仅有荣光,还有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赋予新一代共产党人以时代重任,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发扬勇立潮头精神,主动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境界,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3 篇

 【篇一】

 树高千丈总有根,水流千里总有源,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枝繁叶茂的根基、是我们党源远流长的源头。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心系人民群众,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人民才会坚定不移的跟党走,跟党一起奋斗,共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一切为了群众。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

  8 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同舟共济,一切依靠群众。“抗倭十四载,血战乾坤赤。”武器装备极端落后,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八路军能够得到相对可靠的后勤保障、能够创造一个个无法复制的战争奇迹,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其诀窍就是: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赢得战争。民心所向,固若金汤。群众的拥护支持,构筑起抵御艰险的铜墙铁壁;军民的鱼水相依,激发了克难攻坚的战斗潜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依靠人民,无往而不胜;脱离人民,一定会失败。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历史的昭示。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心系人民群众、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人民才会坚定不移的跟党走,跟党一起奋斗,共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篇二】

 共产党员网来稿分享打印投稿须知投稿 近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 2020 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典礼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方面”。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群众,奋力担当作为,发扬奉献精神,

  9 始终把“人民至上”融入到精神血脉,转化为行动自觉,落实到工作全程。

 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群众,切实拓宽便民通道。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怀揣深厚感情,深入基层一线。带头“走村入户”,主动“上门服务”,把上级的政策宣传下去,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切实拓宽便民渠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尤其要在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真真切切的帮助,把群众最关心的事做细做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党员干部要奋力担当作为,持续推进利民政策。“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只要事关群众利益,哪怕是细枝末节,也需拿出百倍热情。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乡村振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民生政策,要想让这些利民政策落地生根,还需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真抓实干,奋力担当作为。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视作干事创业的“方向标”,做到群众的需求点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心就要转移到哪里;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我们的努力方向就要延伸到哪里。“行利民之事”不是简单喊喊口号,而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把利民意识转化为行动自觉,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的期盼摆在前头。对群众的诉求认真对待,对群众的困难尽力解决,对群众

  10 疑问及时解答。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在一件件利民惠民的政策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

 党员干部要发扬奉献精神,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作为头等大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以“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气概,把一腔热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立足本职岗位,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勇于担负起一切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记牢公仆的身份,承担肩上的重任。坚决抵制不良作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用实干践行初心,用奉献落实使命。

 【篇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9 月 1 日举行 2020 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校长(院长)陈希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

篇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感悟心得体会 3 3 篇

 数月来,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到全国两会专家座谈,再到洪涝灾害应急救援,习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牢牢放在第一位,让党的初心使命得到极大彰显。脱贫攻坚迎来决战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坚决拿下一只只“拦路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迎接挑战中诠释使命担当、在战风斗雨中淬炼铿锵之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奋勇前行。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

 引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创造历史,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总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宗旨,也是使命;对党员干部既是责任,也是考验。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写在旗帜上,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经济社会发展等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各项工作,以坚定信念和崇高使命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着力强化突发灾害的快速响应。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省市坚持全国一盘棋,以雷霆万钧之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快速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局面,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南方洪涝地质灾害中,各相关部门尤其是党员干部以最快速度“逆流而上”,紧急调运救灾物资、快速恢复供水供电、全力实施倒损住房重建,成为受灾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灾难面前,快速响应能力彰显生命至上,更体现中国的制度优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绷紧突发事故快速响应这根弦,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治责任,打好突发灾害“前哨战”。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不断锤炼敢打必胜的实战本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疫情、洪涝等自然灾害瞬息万变,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就必须练就过硬本领,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深刻认识内在规律,方能在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精准施策、防治有力,做到关键时刻拎得清楚、抓住要害,避免“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与灾情短兵相抗不能是盲目的、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敢打必胜信念转化为与死神过招的实战本领,始终冲锋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要在能力上“升级换代”、在履职上“铁肩担当”,才能做到面对灾情考验,既能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也能上得去、闯得进、打得赢,如此方能以“宽肩膀”“硬脊梁”,

 当好人民群众的忠诚卫士,守好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履行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

 “ 人民至 , 上生命至上 ” 心得体会 【2 2 】

 习近平: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这句话出自习近平总书记5月22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疫情是重大危机,也是考验党执政能力、体现党执政宗旨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秉持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这在疫情防控斗争中,鲜明地展现出来。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自己的私利,没有特殊利益,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疫情面前,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重中之重,不惜一切代价,提供全局、全力、全时、全方位的强大保障,尽最大可能抢救病患,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

 总书记的这番话是对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揭示。从总书记的话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党一心为民的情怀,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 人民至 , 上生命至上 ” 心得体会 【3 3 】

 2020 年的全国两会意义特殊而重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召开的本次大会,不仅面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欧美大国政治危机的波动,且值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国际国内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在复杂的形势下,2020 年全国两会对“人民至上”理念的强调,促进了新时期国家治理理念的提升,更加彰显了国家治理方略走向稳健和成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这是在当前国际国内时局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指导方略。从国际方面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突发考验中,我国为“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的践行交上了一份举世公认的满意答卷,用实力在国际上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组织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的巨大优势。从国内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来看,我国正值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冲刺之际,任务还相当艰巨。李克强总理指出,目前全国还有 6 亿人每月收入也就 1000 元,而当前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中国2 有 9 亿劳动力,没有就业就是 9 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 9 亿双创造财富的手。从“人均月收入”“吃饭的口”“创造财富的手”这些关乎人民个体命运的表达来看,“人民至上”是中国国家治理的根本政治关怀。

 “人民至上”理念的提出与践行,相比于资本主义社会奉行的自由民主理念而言,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断层,而上升为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一体化衔接,进一步凸显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的政治理想及其实践的制度优越性。早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曾明确指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事业的扩大。”由此,马克思、恩格斯初步提出了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人民群众”,提出了群众观点,确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从人类历史的实践进程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主体力量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经验,对当今国家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启示。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仍置人民利益于不顾,消极防疫,甚至提出“老人应主动为经济而牺牲”等言论。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媒体曝光了一些养老院要求老年人签署“放弃急救同意书”等极端事件,不仅引发国际社会对某些国家人道主义危

 机的谴责,而且导致其国内矛盾的激化和政治风险与社会震荡的加剧。事实再次证明,以抛弃和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国家是难以获得长治久安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仅成为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一条最重要经验,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焕发出活力。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中国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第一条就是要同人民一起商量着办事”。以国家扶贫工程的实施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扶贫对象是少数“贫困”群体,在狭义上只是针对一小部分人的个体赋能。在我国的扶贫实践中,贫困人口数超过 10%的村就被认定为深度贫困村。从更广义的范围来看,由于扶贫项目中所推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基地培养以及教育培训等政府服务项目的补给,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和组织机构加入贫困治理的队伍中,使受益者并不局限于贫困群体,而外溢并有效带动了整个乡村地区的综合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通过对 2014 年到2017 年甘肃省 13 个市(州)所辖 77 个县域发展的统计分析表明,在66 个一般劣势县域中,已有榆中县、山丹县、甘谷县等 14 个县从一般劣势升格为中等优势发展县域地区,而且正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良性发展格局。事实证明,这种基于个体利益实现而对集体利益的扩充以及对地区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已初步显现出基于个体赋能

 而促进区域发展和国家实力增强的巨大发展潜力,这也是中国贫困治理能够取得显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途径和宝贵经验。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来看,基于人民赋能而促进国家富强发展,这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理念的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深刻政治智慧和战略意义。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的新时期,国家对“人民至上”理念的强调和践行,不仅使政府公共治理模式凸显出人民利益的优先性,而且通过相关法律的建立健全从政治程序上保证了人民对国家事务管理的有效参与,在国家社会与人民的利益聚合与力量整合的基础上有力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进而为世界政治和文明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可靠的“中国方案”。

篇四: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至上心得体会 6 篇

  【篇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在“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背景中,我们不难看到,党始终把“人民至上”落实在举全国之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落实在“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中,落实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中。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书写了波澜壮阔、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在新时代书写出战胜惊涛骇浪、跨越关山险阻的前进篇章。

  过去几个月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我们党员干部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那样,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要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自觉弘扬勤勉精神、吃苦精神、奋斗精神。

  从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重大疫情面前,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在抢救病患和防控工作上,不计成本、不惜代价,救治费

 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在这场战斗中,14 亿人双手紧挽,以攻坚克难的锐气,以敢于斗争的勇气,一道道难关被闯过,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在疫情防控中迸发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每个中国人,都为生活在这样伟大的国家感到无比自豪。

  【篇二】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关于柴米油盐的“小账本”,国家也有关乎整个国计民生的“大账本”。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中,有这样两组“账目”夺人眼球。

  两个“1 万亿元”,传递出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国家账本”新增两笔“账目”: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 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1 万亿元”。这“2 万亿元”资金将乘坐“直通车”直达地方,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决不允许地方截留挪用,这是用于疫情之下特殊之年的特殊花销。这一系列举措让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把资金的好钢用在刀刃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来人民群众的“好日子”,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为民情怀。

  过去几个月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我们党员干部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那样,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要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自觉弘扬勤勉精神、吃苦精神、奋斗精神。

  “1461 亿元”,释放出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今年的财政预算继续加大财政

 扶贫投入力度,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461 亿元”,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2020 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 551 万人,贫困县从 832 个减少到今年的 52 个,接近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这些喜人的成就彰显了党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1461 亿元”扶贫资金的投入传递出人民至上的理念意识。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党员干部更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决心向夺取脱贫攻坚战胜利目标冲刺,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啃下硬骨头,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勇夺新胜利,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篇三】

  5 月 28 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后,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特别强调,“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这句话出自《荀子·富国》,意思是说使国家富足的办法,就是节约用度使百姓富裕,并且妥善贮藏余粮财物,靠礼法制度节约用度,用政策红利造福百姓。说到底,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

  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井冈山时期,缺枪少炮、缺吃少穿、缺医少药,毛泽东、朱德等与老百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以“深山岩洞是

 我房,青枝绿叶是我床,红薯葛根是我粮,一心跟着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延安时期,我们党的领导人住窑洞、吃粗粮、搞劳动,美国记者斯诺称赞“东方魔力”是“兴国之光”。新中国成立伊始,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就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头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并将“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写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优良传统上升为制度规矩。应该说,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始终不能丢,“足国之道、节用裕民”的要求永远不能变。

  居丰要行俭,在富应能贫。特别是当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稳就业保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为此,政府工作报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 1 万亿元,同时发行 1 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降低工商业电价 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 30 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 2.5 万亿元”……这也给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带来了较大压力,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

  过紧日子不是应对疫情影响的权宜之计,也不是说不花钱,而是“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情怀。这就要求为民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真正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如何以政府开支“减法”,做好惠企利民“加法”,考验各级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减轻企业和百姓的负担。要注重投入产出比,科学决策、精打细算,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办可不办的培训坚决不办,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物力用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

 上来。特别要杜绝铺张浪费,警惕寅吃卯粮,不能罔顾地方发展阶段性特征,不能盲目扩大政府债务规模,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等形式主义。

  【篇四】

  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9日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国之大器,举世无双”。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关键之年,唯有将科技的力量注入“扶贫之路”“疫情防控之路”“绿水青山之路”方能实现“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夺取战疫战贫的“双胜利”,让“人民至上”的成色方能更足,底色方能更透。

  为“脱贫之路”注入科技的“产业底色”。“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脱贫攻坚进入“深水期”,要确保今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就要赋予“脱贫之路”更多的科技力量,确保脱贫攻坚有坚实的产业支撑。一方面,做好“五个一批”扶贫的“后半篇文章”,因地制宜、因产施策,为贫困地区构建完善符合当地产业资源环境的种养模式和生产标准,开发简单有效适用的“技术成果包”“产品成果包”“装备成果包”,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链延伸融合。另一方面,建立一支用得上、沉得下、盯得住、帮得实的科技扶贫专家队伍,促进农村人才回引,让“空心村”引回“实心人”,让乡村、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真脱贫、脱真贫”带来的红利。

  为“抗疫之路”注入科技的“奋斗底色”。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

 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离不开“抗疫路上”的科技力量与奋斗姿态。既要加大医疗领域的科技投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将科技力量转化为人民生命安全的“守护者”,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科技的力量。又要培养一批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最美逆行者”,加大对他们的关心关怀,最大程度上保证其生命健康,不断增强医疗科研人员和一线疾控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为“两山之路”注入科技的“生态底色”。“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在浙江,在陕西,在山西,习近平总书记近期 3 次考察,一个鲜明主题贯穿其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事实证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是有违发展逻辑的,要牢固树立正确生态文明观,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利用科技力量打赢“环境保护”攻坚战,促进高污染、高效能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和应用,推动清洁生产,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不懈努力,为子孙后代永续发展造福,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做出贡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支撑,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弘扬和发扬新时代广大科技者矢志不渝、忠心报国的精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战、生态环境保护战付出努力,让他们的精神在各行各业“熠熠生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实现“全面小康之路”方能彰显出最靓丽的“幸福底色”。

  【篇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把为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党和国家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干部更要为之不懈努力、艰苦奋斗。

 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我们指明前进奋斗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奉行“人民至上”。就是要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为先思想,在日常工作中指引着不断为民服务、为民解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实现全面脱贫,就要时刻怀揣为民情怀,深入田间地头,坐到百姓炕头,了解群众贫困最后的“拦路石”,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确保“不让一个人掉队”,就要体现“精准”,挨家挨户入户走访,还未达到脱贫标准的要再努把力,针对贫困原因,多想脱贫办法,致富手段再多一些,确保按时脱贫;达到脱贫标准的要再次核实政策落实情况,做好保障防止返贫。

  要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担当精神。2020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共抗疫情,党员干部冲锋防控一线,人人化身“飞将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拦新冠病毒持续蔓延,筑起疫情防控高墙。干事创业,推进改革,需要担当。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受阻,经济亟待复苏,改革攻坚进入深水区,面对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形势,要因地制宜找准改革方向,党员干部要带头冲锋改革一线,敢担当善作为,出实招破难题,以改革的思维、改革的举措整合资源力量、消除盲区漏洞、补齐短板弱项。要打破惯性思维,摒弃思维定势,莫让“旧路”限制新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方能啃下“硬骨头”。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落实韧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政策,不能落实到底就是一纸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抓落实、狠抓落实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制胜法宝,在改革攻坚的最后阶段,抓落实仍然松懈不得。当前,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只动嘴巴,不见行动,口号喊得响亮,却迟迟不见落实,

 大搞形式主义,使得工作打了折扣,百姓寒了心;有的党员干部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只打“顺风仗”,不做“翻盘人”。抓落实,就是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狠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迎难而上、攻城拔寨,汇聚群众力量,“牢牢拧成一股绳”,党群连心齐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人民至上,党心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一颗为党为民的赤子之心,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在不平凡时代中彰显党性、贡献力量。

  【篇六】

  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陆续拉开了帷幕。虽然受疫情影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全国两会时间推迟了许多,议程安排得也相当紧凑,但我们依然能从两会...

篇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20 学习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800 字精选 5 篇

 学习人民至上心得体会【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在“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背景中,我们不难看到,党始终把“人民至上”落实在举全国之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落实在“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中,落实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中。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书写了波澜壮阔、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在新时代书写出战胜惊涛骇浪、跨越关山险阻的前进篇章。

 “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这次疫情,“突如其来”“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危难关头,党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舍生忘死的拼搏,“战疫”取得了重大的“战果”。我从不同的新闻作品中捕捉到这组数据:“湖北已有 3600 多位 80 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其中包括 7 位百岁以上老人”,“年龄最大患者 108 岁”,“一位 87 岁的老人,身边 10 来个医护人员精心呵护几十天”。数据背后是鲜活的生命,越是年龄大、病情重,越能印证“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与艰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渡尽劫波,山河无恙;历尽艰险,国泰民安。经此一疫,每个人都应该能切身感受到“人民至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担当。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饱含深情的话语,透着人民领袖浓浓的人民情怀。受疫情影响,脱贫攻坚战在收官之年任务更重,但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因疫情而改变。“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诺不轻许,一诺千金!尽管到目前,“全国还有 52 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 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尽管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了克服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深入调研。在陕西柞水县,他夸赞群众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在山西大同,他勉励乡亲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他始终强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果不是坚持“人民至上”,就不会夙兴夜寐、念兹在兹,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定力攻坚克难,兑现承诺。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受疫情影响,“就业”是个沉重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优先做好贫困地区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一再强调:“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人民至上”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自觉。千方百计“稳就业”,就是给人民一个安身立命、创造幸福的平台;有工作可做,有梦想追求,天大的困难都能被奋斗与拼搏的双手克服掉。让种子扎根,离不开土膏微润、阳光雨露。植根于大地上的根芽,假以时日,就能长成无畏风雨的参天大树;沐浴着阳光雨露的人民,团结一心,就能迸发出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胜利前

 进、行稳致远。

 学习人民至上心得体会【2】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陆续拉开了帷幕。虽然受疫情影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全国两会时间推迟了许多,议程安排得也相当紧凑,但我们依然能从两会里的种种细节上时刻感受到“人民至上”,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纵观历史,华夏文明灿烂辉煌无一不是由人民创造的,整个新中国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逐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和创业史,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书写了传奇,实现了经济腾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是遵循历史的客观总结,也是指明党和人民鱼水之情的肺腑之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伟大情怀。

 人民至上就是要凝聚人民群体智慧,迎战历史磨难。人民是历史车轮的推动者,也是历史的缔造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人民是真正的主力军。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海外华人……人民的伟大力量汇聚成全民抗疫的中流砥柱,而人民的智慧在这场战疫中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网格化管理、无人机喊话、村村响喇叭、一户一人出行制度……各出奇思,各用奇招。这场全民战疫中,闪烁着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展现出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在人民的“英雄光辉”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人民至上就是要密切党群血肉联系,牢牢扎根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是水,我们是舟,如果为官不为民,舟就会沉没。党员干部要带领好、引领好、服务好人民,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既考验领导魅力,更体现人格素养。疫情这块“验金石”,更让许多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锤炼了党性,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人民至上就是要牢记初心践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旦脱离人民,背道而驰,我们什么都不是。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人民群众缔造了历史,创造了财富,就应共享发展红利。

 当前,中国人民向党之心空前凝聚,爱国之情空前高涨,奋进之力空前强劲。疫情过后,广阔天地必将大有作为!

 学习人民至上心得体会【3】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5 月 22 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和全国干部群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让人民充分感受到身为中国人满满的幸福感。

 “人民至上”凝聚了“紧紧依靠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

 从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重大疫情面前,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广大人民群

 众识大体、顾大局,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在抢救病患和防控工作上,不计成本、不惜代价,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在这场战斗中,14 亿人双手紧挽,以攻坚克难的锐气,以敢于斗争的勇气,一道道难关被闯过,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在疫情防控中迸发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每个中国人,都为生活在这样伟大的国家感到无比自豪。

 “人民至上”彰显了“不断造福人民”的服务理念和爱民之心

 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从未改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的政府,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凡事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党和政府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付诸在行动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时刻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党和政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各级党员干部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让人民时刻感受到生活在幸福之中。

 “人民至上”激发了“牢牢植根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面对疫情挑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艰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今年还剩 200 多天,未摘帽的 52 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 1113 个村,当前已进入挂牌督战状态,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就是为了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大道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学习人民至上心得体会【4】

 5 月 22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引起现场代表们的热烈反响,“人民至上”也成为了 2020 年两会的“热门词汇”。

 “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执政理念,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忠实信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党的领导是根本。对此,各级党组织要保证与人民方向一致、步调一致,就必须与人民紧密团结,做好人民身边的“行者”,与广大群众在逐梦路上携手前进。

 做人民的“先行者”,奋勇向前,敢为民先,开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自党成立至今,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争、解放、发展……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望祖国百年发展之路,不乏伟大的革命先驱,他们是人民前行路上的阶梯,也是披荆斩棘的排头兵,他们用“求变”的改革决心和“不变”的为民初心,打开了中华民族新局面。如今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征程,党员干部要将“先行者”身份传承下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理论根基,紧紧围绕“发展”这一关键词,以高站位促改革,以长眼光谋规划;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各级党组织要凝心聚力、只争朝夕,摒弃自满心理和懈怠情绪,始终走在人民前列,牢牢把握发展方向,做好掌舵者和领路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稳步走向共同富裕。

 做人民的“同行者”,与民为伴,为民所想,将提升群众获得感作为首要政绩。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抛开人民群众,一切事业都将成为空谈。疫情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面对严峻挑战时,党与人民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渡过了长达三个多月的“寒冬”。除疫情防控外,2020 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想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就必须回归根本,做人民的“同行者”,面对脱贫攻坚,我们要持续深化群众路线,面对面倾听人民诉求,对脱贫困难户要积极研判,精准施策,让广大人民深切感受到党组织关怀,切忌脱离群众凭空想象,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要让党员干部善于和敢于深入基层,让干部直观捕捉群众反映的诉求和问题,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打破人民与干部间的“最后一公里”。

 做人民的“后行者”,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人民筑起坚实稳固的大后方。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想要长期实现“国泰民安”,提升群众“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在发展路上走得“有底气”“有干劲儿”,就必须要求党员干部有担当意识和实干精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和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但这一愿景不会一蹴而就,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发扬攻坚克难精神,提升组织战斗力和执行力,敢于和问题硬碰硬,猛药去疴,让干部敢于讲实话、讲真话,做到“在前进中找问题,在问题中求前进”;在选人用人时,要挖掘高站位、高素养、高水平的“三高”党员干部,重点提拔政治立场坚定、真抓实干、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给予充分容错空间,同时要利用好群众这面“镜子”,将群众的意见和满意度作为重点参考指标,选用人民满意、与人民“同心同德”的优质干部。

 学习人民至上心得体会【5】

 5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视为己任,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初心、砥砺战斗,拨开国内外风云阻隔,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实现了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变迁。面对疫情,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

 丝毫没有因为患者的地位、身份、年龄、职业等不同而区别对待,坚持一视同仁以拯救病患生命,真正做到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也正是在这种活生生的现实面前,正是在中外应对疫情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不同结果面前,人民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在这次疫情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展现,中国人民的民族...

篇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范文(三篇)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 一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重视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良策,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人民”是一个念兹在兹的主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着重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

 内涵、实践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人民领袖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彰显政党性质,也体现在重大关头的价值追求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上至 108 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 30 小时的婴儿,我们全力以赴投入救治,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抗疫斗争的“中国答卷”,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为什么我们党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那是因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

 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才能在 960 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书写下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怎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推进各项工作?怎样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怎样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就是要心里装着人民,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

 治安等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人民至上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让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全国两会上,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动:人民大会堂里,全体与会人员肃立默哀,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就一定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 二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 三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论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雄伟气魄的真理写照。

 发乎于“心”,以“无我”之境,勇毅奉献。何为“无我”?道家、佛家经典中常用“无我”来表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倾向强调超脱于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中国古诗词的美学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则是指以国家前途为念,以民族未来为己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宝贵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时时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方能锻造出心系人民、行为人民的博大胸怀,培育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见乎于“行”,以“有我”之境,担当作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对“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更要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我”,是党员干部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知,亦是对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深刻领会。“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简单的“有我”二字,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凝聚着“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刚毅品格,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勇气。“我是党员,冲锋必有我!”疫情席卷,卡口值守、入户测温,党员干部遇险不避挺身而出,展现硬核担当;洪峰过境,沿河值守、彻夜

 清淤,党员干部遇难不惧而奋勇向前,彰显为民情怀。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句“有我”践初心,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共产党人永远冲锋在前!

 显乎于“范”,以“忘我”之境,勇立潮头。谈到“忘我”,似乎都会联想到“忘我工作”这个成语,而此处“忘我”之境的“忘我”却是指忘记本我,以职责身份来引导自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对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认知。在这重身份的背后不仅有荣光,还有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赋予新一代共产党人以时代重任,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发扬勇立潮头精神,主动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境界,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篇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5 篇 【篇一】

 5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乢记来到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多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丌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幵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呾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呾经济社会収展工作中去。

 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将“人民并福、民族复兴”规为己仸,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初心、砥砺战斗,拨开国内外风亍阻隔,抦荆斩棘、一路向前,实现了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多发迁。面对疫情,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呾健康,党呾政府丌惜一切代价,丝毫没有因为患者的地位、身仹、年龄、职业等丌同而区别对待,坚持一规同仁以拯救病患生命,真正做到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也正是在返种活生生的现实面前,正是在中外应对疫情的丌同态度、丌同表现、丌同结果面前,人民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艱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我国的制度优労呾治理优労,在返次疫情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展现,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制度获得感尤为强烈、笃定。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人民至上首先应体现在忠诚上,忠诚二党呾人民的亊业。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忠诚老实,表里如一,决丌两面三刀。一名党员,没有对党呾人民亊业的忠诚,就会在利益面前劢摇心志,导致成了“名呾利”的俘虏;就会在得失面前踌躇丌前,导致“丌敢为”“丌愿为”;就会在成败面前患得患失,导致延宕拕沓、贻误战机。其次,人民至上体现在把工作当亊业上。

 【篇事】

 近日,习近平总乢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丌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在“収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背景中,我们丌难看到,党始终把“人民至上”落实在丼全国之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呾身体健康”中,落实在“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仸务”中,落实在“千方百计稳定呾扩多就业”中。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乢写了波澜壮阔、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収展叱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在新时代乢写出战胜惊涛骇浪、跨越关山险阻的前迕篇章。

 “生命至上,返是必须承叐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返次疫情,“突如其来”“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危难关头,党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呾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呾舍生忘死的拼搏,“战疫”叏得了重多的“战果”。我从丌同的新闻作品中捕捉到返组数据:“湖北已有 3600 夗位 80 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其中包括 7 位百岁以上老人”,“年龄最多患者 108 岁”,“一位 87 岁的老人,身边 10 来个医护人员精心呵护几十夛”。数据背后是鲜活的生命,越是年龄多、病情重,越能印证“丌抛弃、丌放弃”的执着不艰难。习近平总乢记强调:“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仸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工作报告》挃出:“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叐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返是必须承叐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渡尽劫波,山河无恙;历尽艰险,国泰民安。经此一疫,每个人都应该能切身感叐到“人民至上”的理论挃导呾实践担当。

 “兊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饱含深情的话语,透着人民领袖浓

 浓的人民情怀。叐疫情影响,脱贫攻坚战在收官之年仸务更重,但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丌因疫情而改发。“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诺丌轻许,一诺千金!尽管到目前,“全国迓有 52 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 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尽管同过去相比,“总量丌多,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了兊朋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乢记身体力行、深入调研。在陕西柞水县,他夸赞群众把小木耳办成了多产业;在山西多同,他勉励乡亲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他始终强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果丌是坚持“人民至上”,就丌会夙兴夘寐、念兹在兹,以锲而丌舍、丽丽为功的定力攻坚兊难,兑现承诺。

 “就业就是最多的民生”,“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叐疫情影响,“就业”是个沉重的话题。习近平总乢记夗次强调:“要优先做好贫困地区农民工迒岗就业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一再强调:“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亊业性收费全部叏消”。“人民至上”丌是空洞的口号呾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劢自觉。千方百计“稳就业”,就是给人民一个安身立命、创造并福的平台;有工作可做,有梦想追求,夛多的困难都能被奋斗不拼搏的双手兊朋掉。让种子扎根,离丌开土膏微润、阳光雨露。植根二多地上的根芽,假以时日,就能长成无畏风雨的参夛多树;沐浴着阳光雨露的人民,团结一心,就能迸収出共兊时艰的磅礴力量,推劢“中国号”巨轮胜利前迕、行稳致迖。

 【篇三】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丌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幵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呾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呾经济社会収展工作中去。”返是习近平总乢记 5 月 22 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多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呾全国干部群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让人民充分感叐到身为中国人满满的并福感。

 “人民至上”凝聚了“紧紧依靠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 从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深刻感叐到,中国共产党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呾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重多疫情面前,全国劢员、全民参不,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广多人民群众识多体、顾多局,同舟共济,共兊时艰,凝聚起坚丌可摧的强多力量。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収挥集中力量办多亊的制度优労,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迕的设备,同时间赛跑、不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在抢救病患呾防控工作上,丌计成本、丌惜代价,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在返场战斗中,14 亿人双手紧挽,以攻坚兊难的锐气,以敢二斗争的勇气,一道道难关被闯过,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叏得了重多战略成果。我国在疫情防控中迸収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觃模、中国效率,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每个中国人,都为生活在返样伟多的国家感到无比自豪。

 “人民至上”彰显了“丌断造福人民”的朋务理念呾爱民之心 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収点呾落脚点,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夗多挑战呾压力,无论付出夗多牺牲呾代价,返一点从未改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収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的政府,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是全心全

 意为人民朋务的,凡亊紧紧依靠人民、丌断造福人民。党呾政府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付诸在行劢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时刻让群众看到发化、得到实惠。党呾政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収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艱収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夛、碧水、净土保卫战,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各级党员干部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让人民时刻感叐到生活在并福之中。

 “人民至上”激収了“牢牢植根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呾信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是必须完成的硬仸务,面对疫情挑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仸务更加艰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充分表明了党呾国家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呾信心。今年迓剩 200 夗夛,未摘帽的 52 个贫困县呾贫困人口夗、脱贫难度多的 1113 个村,当前已迕入挂牌督战状态,脱贫攻坚已迕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丌移反对呾惡治腐败,坚持丌懈整治“四风”,反对呾兊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就是为了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并福多道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迖!

 【篇四】

 5 月 22 日下午,习近平总乢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多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丌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幵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呾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做好疫情防控呾经济社会収展

 工作中去”,引起现场代表们的热烈反响,“人民至上”也成为了 2020 年两会的“热门词汇”。

 “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永恒丌发的执政理念,也是广多党员干部的忠实信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多复兴中国梦的路上,党的领导是根本。对此,各级党组织要保证不人民方向一致、步调一致,就必须不人民紧密团结,做好人民身边的“行者”,不广多群众在逐梦路上携手前迕。

 做人民的“先行者”,奋勇向前,敢为民先,开拓中华民族伟多复兴新征程。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叱的必然。”自党成立至今,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争、解放、収展……生活出现了翻夛覆地的改发,也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丼世瞩目的中国特艱社会主义道路。回望祖国百年収展之路,丌乏伟多的革命先驱,他们是人民前行路上的阶梯,也是抦荆斩棘的排头兵,他们用“求发”的改革决心呾“丌发”的为民初心,打开了中华民族新局面。如今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征程,党员干部要将“先行者”身仹传承下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理论根基,紧紧围绕“収展”返一关键词,以高站位促改革,以长眼光谋觃划;民生在勤,勤则丌匮,各级党组织要凝心聚力、只争朝夕,摒弃自满心理呾懈怠情绪,始终走在人民前列,牢牢把握収展方向,做好掌舵者呾领路人,带领广多人民群众稳步走向共同富裕。

 做人民的“同行者”,不民为伴,为民所想,将提升群众获得感作为首要政绩。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多底气”,抛开人民群众,一切亊业都将成为空谈。疫情当前,习近平总乢记曾夗次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

 击战。在面对严峻挑战时,党不人民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渡过了长达三个夗月的“寒冬”。除疫情防控外,2020 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呾“十三五”觃划的收官之年,要想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圆满完成各项仸务,就必须回归根本,做人民的“同行者”,面对脱贫攻坚,我们要持续深化群众路线,面对面倾听人民诉求,对脱贫困难户要积极研判,精准施策,让广多人民深切感叐到党组织关怀,切忌脱离群众凢空想象,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要让党员干部善二呾敢二深入基层,让干部直观捕捉群众反映的诉求呾问题,切实提升群众并福感不获得感,打破人民不干部间的“最后一公里”。

 做人民的“后行者”,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人民筑起坚实稳固的多后方。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想要长期实现“国泰民安”,提升群众“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在収展路上走得“有底气”“有干劲儿”,就必须要求党员干部有担当意识呾实干精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呾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但返一愿景丌会一蹴而就,在面对问题呾困难时,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収扬攻坚兊难精神,提升组织战斗力呾执行力,敢二呾问题硬碰硬,猛药去疴,让干部敢二讲实话、讲真话,做到“在前迕中找问题,在问题中求前迕”;在选人用人时,要挖掘高站位、高素养、高水平的“三高”党员干部,重点提拔政治立场坚定、真抓实干、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给予充分容错空间,同时要利用好群众返面“镜子”,将群众的意见呾满意度作为重点参考挃标,选用人民满意、不人民“同心同德”的优质干部。

 【篇五】

 日前,习近平总乢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丌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幵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呾实际工

 作中去,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呾经济社会収展工作中去,为各级党组织呾全体党员干部点出了収展的理念思维,找到了依靠的力量源泉,挃明了接续奋斗目标。组织部门作为抓党建、选干部、聚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思想上要先人一步,行劢上要快人一拍,成果上要胜人一筹,将人民至上収展理念贯穿到组织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各细节,让组织工作打下深深的人民烙印。

 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収点,抓党建聚合力。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党的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抓牢抓实党建工作为収展聚合力要坚决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利益为出収点,充分収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最前线、脱贫攻坚第一线、经济収展最前沿让党旗飘起来、党组织牌子挂起来、党员站出来。打造有“人民渢度”的党建品牌。坚决抵制呾反对“脱离群众、飘在空中”“好看丌好用”“干部叫好,群众丌乣账”的党建“盆景”呾“花架子”;始终围绕让人民利益最多化,建强支部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支部“领头羊”,打造过硬党员队伍;坚决铲除姕胁基层政权、侵害人民利益、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的宗族呾黑恶労力,让人民力量劣推党建収展、人民利益挃引党建方向。

 坚持以人民意愿为着力点,选干部配班子。选人用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好干部标准,注重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归根结底要以人民意愿为标尺,主要看所选之人利丌利二人民亊业収展、得丌得到群众认可、能丌能让人民信朋。疫情期间,火线提拔了一批干部,正是他们的多公无私赢得群众点赞,他们的舍己为人赢得群众口碑,他们的丌辞辛劳赢得群众支持。考核考察时,要...

篇八: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十篇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在“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背景中,我们不难看到,党始终把“人民至上”落实在举全国之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落实在“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中,落实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中。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书写了波澜壮阔、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在新时代书写出战胜惊涛骇浪、跨越关山险阻的前进篇章。

  过去几个月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我们党员干部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那样,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要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自觉弘扬勤勉精神、吃苦精神、奋斗精神。

  从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重大疫情面前,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在抢救病患和防控工作上,不计成本、不惜代价,救治费

 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在这场战斗中,***亿人双手紧挽,以攻坚克难的锐气,以敢于斗争的勇气,一道道难关被闯过,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在疫情防控中迸发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每个中国人,都为生活在这样伟大的国家感到无比自豪。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二

  5 月 28 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后,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特别强调,“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这句话出自《荀子·富国》,意思是说使国家富足的办法,就是节约用度使百姓富裕,并且妥善贮藏余粮财物,靠礼法制度节约用度,用政策红利造福百姓。说到底,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

  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井冈山时期,缺枪少炮、缺吃少穿、缺医少药,毛泽东、朱德等与老百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以“深山岩洞是我房,青枝绿叶是我床,红薯葛根是我粮,一心跟着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延安时期,我们党的领导人住窑洞、吃粗粮、搞劳动,美国记者斯诺称赞“东方魔力”是“兴国之光”。新中国成立伊始,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就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头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并将“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写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优良传统上升为制度规矩。应该说,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始终不能丢,“足国之道、节用裕民”的要求永远不能变。

 居丰要行俭,在富应能贫。特别是当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稳就业保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为此,政府工作报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 1 万亿元,同时发行 1 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降低工商业电价 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万亿元”……这也给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带来了较大压力,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

  过紧日子不是应对疫情影响的权宜之计,也不是说不花钱,而是“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情怀。这就要求为民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真正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如何以政府开支“减法”,做好惠企利民“加法”,考验各级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减轻企业和百姓的负担。要注重投入产出比,科学决策、精打细算,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办可不办的培训坚决不办,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物力用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上来。特别要杜绝铺张浪费,警惕寅吃卯粮,不能罔顾地方发展阶段性特征,不能盲目扩大政府债务规模,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等形式主义。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把为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党和国家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干部更要为之不懈努力、艰苦奋斗。

  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我们指明前进

 奋斗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奉行“人民至上”。就是要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为先思想,在日常工作中指引着不断为民服务、为民解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实现全面脱贫,就要时刻怀揣为民情怀,深入田间地头,坐到百姓炕头,了解群众贫困最后的“拦路石”,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确保“不让一个人掉队”,就要体现“精准”,挨家挨户入户走访,还未达到脱贫标准的要再努把力,针对贫困原因,多想脱贫办法,致富手段再多一些,确保按时脱贫;达到脱贫标准的要再次核实政策落实情况,做好保障防止返贫。

  要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担当精神。2020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共抗疫情,党员干部冲锋防控一线,人人化身“飞将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拦新冠病毒持续蔓延,筑起疫情防控高墙。干事创业,推进改革,需要担当。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受阻,经济亟待复苏,改革攻坚进入深水区,面对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形势,要因地制宜找准改革方向,党员干部要带头冲锋改革一线,敢担当善作为,出实招破难题,以改革的思维、改革的举措整合资源力量、消除盲区漏洞、补齐短板弱项。要打破惯性思维,摒弃思维定势,莫让“旧路”限制新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方能啃下“硬骨头”。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落实韧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政策,不能落实到底就是一纸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抓落实、狠抓落实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制胜法宝,在改革攻坚的最后阶段,抓落实仍然松懈不得。当前,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只动嘴巴,不见行动,口号喊得响亮,却迟迟不见落实,大搞形式主义,使得工作打了折扣,百姓寒了心;有的党员干部遇到困难就打退堂

 鼓,只打“顺风仗”,不做“翻盘人”。抓落实,就是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狠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迎难而上、攻城拔寨,汇聚群众力量,“牢牢拧成一股绳”,党群连心齐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人民至上,党心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一颗为党为民的赤子之心,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在不平凡时代中彰显党性、贡献力量。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四

  5 月 22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句句围绕着“人民”,把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最高处,真正诠释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真干、实干,为人民解困难。犹记焦裕禄初到兰考县,正是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之时,他在关键时刻冲上去、危难关头豁出来,以真干实干擦亮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带领***万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从誓言“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医务工作者,到夜以继日、埋头攻关的科技工作者,再到顶风冒雨、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无数党员干部不惧风浪、冲锋在前,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无论是在重点工作中,还是阶段任务中,都需要以不畏困难的担当精神真干、实干,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为人民解决面临的困难,干出我们独有的精神风貌。

  真心、实心,为人民促发展。从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却深藏功

 名、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张富清,到在笔记中写“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却不幸牺牲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黄文秀;从每人负重 30 余斤、徒步行军 8个小时,在海拔 3700 余米的地方与森林大火展开搏斗的四川森林消防员,到显露出祖国至上、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英者风范,创造世界大赛十冠王奇迹的中国女排……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行业不同,但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用自己的真心实意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传播正能量,为人民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真抓、实抓,为人民强保障。越是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就越高,倘若没有强力的保障机制,成果将得不到长效化发展。治理在于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它不仅仅需要党员干部的真干实干、真心实心,更需要真抓、实抓的保障要求。这就要求以党建穿起治理服务的千条线,在精准施策、精细服务中真抓、实抓,打通服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优化治理的理念、机制、手段和技术,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差异化治理,从根本上下足治理的“绣花功夫”,织密治理的“针脚”,做到真抓、实抓,为人民筑牢保障的基石。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五

  近日,有公众号发布: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故事用插画文字的形式展现了民法典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点点滴滴,通过“小明”的成长展示民法典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程,深刻反映出“人民至上”的幸福感、获得感。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 60 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以“人民至上”绝不动摇,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

  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保障一生无止境。故事的主人公“小明”未出生时,“还是个胎儿的他,也有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把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个体。“那一年,小明 60 岁”,民法典草案人格权编:“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到“小明”80 岁时,民法典草案继承编:“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一字一句深含为民本色,“生命至上”是民法典从诞生起便与生俱来的温度,也是“人民至上”的最有力度的说明。

  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人生终身大事,更新服务零距离。从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结婚登记、夫妻债务等,从细节中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打开幸福之门提供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从“小明”懵懂时为游戏充值,再到初入社会时网贷平台的“利滚利”,再到见义勇为时不慎造成的损害,再到接到无数垃圾短信的维权,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体现了中国社会矛盾的转化过程。在“小明”生活的点滴中,是“一枝

 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展现。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时过境迁,生活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得益于科技发展,民法典为中国创新创造保障开路。民法典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一跃而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和谐安定、科学规范、...

篇九: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范文( 五篇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篇一

  近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历史交汇点上的宏伟蓝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诞生记”文章,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十四五”规划诞生的不易和中国共产党人一路披荆斩棘、开拓进取为民的强大决心,更让我们深切体悟到了规划里“人民至上”的时代情怀。蓝图已绘就,关键靠落实。我们要继续深植“人民至上”的时代情怀,与人民一起奋力耕耘“十四五”。

  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怀,以更坚定的意志,全心向人民“所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让全党永葆这样的初心,朝着人民所愿、人民所盼、人民所需,去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任务和历史责任。在新时代更加鲜明地体现为“人民至上”。“十四五”规划是“人民至上”的规划,是对民富国强的深远谋划和接续奋斗。我们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怀,一往无前、全心全意地落实规划。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勇于自我革新,自我净化,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

 干在一起,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以忘我、无我境界在前进的航向里永远镌刻和彰显“人民至上”。

  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奋斗情怀,以更坚决的奋进,全速进人民“所进”。心有所向,行有所进,进就要有动力。激情汇聚动力。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以民之忧而忧,奋勇而起,起而行之,不断地迎战为民路上的各种风雨险阻,始终保持战斗状态,矢志不渝地焕发着为民奋进的激情。也正是这样的激情,我们战胜了千难万险,迎来了捷报频传。“人民至上”更能点燃这样的奋进激情。面对“十四五”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任务,我们要有紧迫感。时间不等人,要披星戴月、快马加鞭,一丝不松一刻不停地去奋斗,把这激情化为推进实践“十四五”规划的伟大创造,化为人民群众心中渴望的“进”。

  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功绩情怀,以更坚实的力量,全面成人民“所成”。正因为我们心中有民,行中为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凝聚起了坚不可摧、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成就了让世人惊叹的伟业。民心聚,事业成。要始终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树牢正确政绩观,不断汇聚民心民力。无论何时,都要时刻牢记有了人民的支持,我们就有了攻坚克难的实力;人民越是支持,我们成就事业的实力就越不可阻挡。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的一个个宏伟目标中,要汲取人民智慧,深

 入总结人民实践,进一步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磅礴伟力,带领人民群众一同自觉地、自发地、自信地去踏平坎坷,去铺就大道,全面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篇二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神农尝百草到大禹治水,从后羿射日到愚公移山,从公车上书到辛亥革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脱贫攻坚,贯穿其始终、传承至今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秘诀所在。

  时代在改变,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浩荡的历史无数次证明,将人民举过头顶,时时刻刻不忘服务人民就会获得人民的认可,受到人民的拥护;妄图凌驾于人民,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就会被拉下马来摔在尘土里,遭到人民的唾弃。“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时代赋予的磅礴力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用最新科技成果搭建起全民共享的服务网络,在每一个角落用行动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最细微之处彰显亲民爱民的初心,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从而造福于每一名人民群众。

 梦想在改变,不变的是紧握人民的双手。古人的最高理想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跨过千年的风沙,今天我们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消除绝对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踏步走向历史新的起点。不论古今,人民都是时代发出的“最强音”。尤其是今天,在这个离梦想已触手可及的时刻,党员干部驾着时代的帆船,绝不让一个人掉队,秉持着与民同行的信念,怀揣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涌动着“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的奋斗激情,乘风破浪,直抵沧海。

  命运在改变,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一切行为也应对人民负责,正如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将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就是最大的负责!党员干部要切实扛起肩上的责任,不论制定出台政策,还是推动上马项目,要多想想是否对人民群众有益、是否对生态环境有益、是否对子孙后代有益。有益于人民的,千方百计也要去实现,不管将遭遇多少坎坷;有害于人民的,无论如何也不

 能启动,不管会承受多少诱惑。站在人民的角度对人民负责,这才是“人民至上”理念的最生动实践。

  岁月在流淌,时代在传承,“人民至上”的理念却要融进党员干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寸!

 抗击疫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篇三

  5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人民至上,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坚守,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又和生命至上息息相连。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视为己任,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初心、砥砺战斗,拨开国内外风云阻隔,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实现了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变迁。这次,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丝毫没有因为患者的地位、身份、年龄、职业等不同而区别对待,坚持一视同仁以拯救病患生命,真正做到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也正是在这种活生生的现实面前,正是在中外应对疫情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不同结果

 面前,人民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在这次疫情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展现,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制度获得感尤为强烈、笃定。

  人民至上,从来都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应当展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民至上”新篇章。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人民至上,表现在无数“逆行者”对生死的无畏,在生死之间“摆渡”,在没有硝烟战场的冲锋之上。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人民至上表现在对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群众的“不抛弃、不放弃”上,务必实现“一户不落、一个不少”,务必实现年内全部脱贫、全面小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口,人民至上表现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坦坦荡荡,表现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无私无畏,表现在义与利、得与失、个人与集体利益的选择上。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人民至上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是鲜活的、具体的、生动的,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奋斗的精神状态,始终以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作为我们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党的人民至上,最终要落实到每一名党员的思想、行动和为民实践之中,要奋力写就党员人民至上的人生画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人民至上首先应体现在忠诚上,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忠诚老实,表里如一,决不两面三刀。一名党员,没有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就会在利益面前动摇心志,导致成了“名和利”的俘虏;就会在得失面前踌躇不前,导致“不敢为”“不愿为”;就会在成败面前患得患失,导致延宕拖沓、贻误战机。其次,人民至上体现在把工作当事业上。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都是靠双脚走出来,靠双手干出来,靠汗水浇灌出来,靠无数心血和“右玉精神”般的坚持中培育出来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受到的影响有多大、有多深,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我们一直在讲不以 GDP 增长率论英雄”,但具体到每个人的岗位目标是可控的,相对固定的,我们要将人民至上落实到勠力奋斗、立足本职,对事业孜孜以求的专注之上。第三,人民至上体现在对人民的深情上,体现在浓郁的家国情怀之中。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做到“以百姓心为心”,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工作用心用力还要动情有爱,坚决走好各项工作的群众路线。第四,人民至上表现在发扬“蒙古马精神”上,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只要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只要走得是光明大道,就要排除万难,矢志不移地走下去,要像“百岔的铁蹄

 马”一样,始终保持昂扬不屈的奔跑之姿,跑出一个“不负人民”的辉煌未来! 抗击疫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篇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在“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背景中,我们不难看到,党始终把“人民至上”落实在举全国之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落实在“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中,落实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中。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书写了波澜壮阔、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在新时代书写出战胜惊涛骇浪、跨越关山险阻的前进篇章。

  “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这次疫情,“突如其来”“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危难关头,党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舍生忘死的拼搏,“战疫”取得了重大的“战果”。我从不同的新闻作品中捕捉到这组数据:“湖北已有3600 多位 80 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其中包括 7 位百岁以上老人”,“年龄最大患者 108 岁”,“一位 87 岁的老人,身边 10 来个医护人员精心呵护几十天”。数据背后是鲜活的生命,越是年龄大、病情重,越能印证“不抛弃、

 不放弃”的执着与艰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渡尽劫波,山河无恙;历尽艰险,国泰民安。经此一疫,每个人都应该能切身感受到“人民至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担当。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饱含深情的话语,透着人民领袖浓浓的人民情怀。受疫情影响,脱贫攻坚战在收官之年任务更重,但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因疫情而改变。“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诺不轻许,一诺千金!尽管到目前,“全国还有 52 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 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尽管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了克服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深入调研。在陕西柞水县,他夸赞群众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在山西大同,他勉励乡亲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他始终强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果不是坚持“人民至上”,就不会夙兴夜寐、

 念兹在兹,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定力攻坚克难,兑现承诺。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受疫情影响,“就业”是个沉重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优先做好贫困地区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一再强调:“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人民至上”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自觉。千方百计“稳就业”,就是给人民一个安身立命、创造幸福的平台;有工作可做,有梦想追求,天大的困难都能被奋斗与拼搏的双手克服掉。让种子扎根,离不开土膏微润、阳光雨露。植根于大地上的根芽,假以时日,就能长成无畏风雨的参天大树;沐浴着阳光雨露的人民,团结一心,就能迸发出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胜利前进、行稳致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篇五

 “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执政理念,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忠实信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党的领导是根本。对此,各级党组织要保证与人民方向一致、步调一致,就必须与人民紧密团结,做好人民身边的“行者”,与广大群众在逐梦路上携手前进。

  做人民的“先行者”,奋勇向前,敢为民先,开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自党成立至今,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争、解放、发展……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望祖国百年发展之路,不乏伟大的革命先驱,他们...

篇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范文(三篇)

 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体会 篇一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篇二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强调: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围绕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打通各项政策,取

 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这是在国家应急情况下,举全国之力,坚持全国一盘棋的结果,这是典型的中国力量凝结的中国经验,各级各地在疫情防控中的好做法、党员群众在防控中的各类好经验,都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推广之处,从中探索形成政策性的长效机制,可更好地服务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一、 将健康融 入所有政策,是“人民至上”的形势所需。

 研究表明,决定健康状况的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仅占 8%,遗传等生物因素占 15%,超七成主要是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因素。“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提出,源于人们对决定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的认识不断深入,这是国家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切实让全体人民共建共享。

  二、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人民至 上”的职责所系。

 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制定各项政策法规时,要充分考虑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要经过充分论证才能制定具体政策。对可能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重大项目评估,仅仅是环保部门参与其中还不够,必须整合工商、质检、安监、环保、卫生等各类行政资源,切实将顶层设计完善好,将具体措施细化好,将各类资源整合好,将对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要在各部门各行业间加强沟通和协作,真正在做决策上项目时,充分顾及群众健康,要为居民提供充足的健身场所与器材,加强健康宣传力度,通过一系列举措,营造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环境。

  三、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人民至上”的民心所向。

  只有当全社会的各方面激发出来,建立起统一的健康价值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在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机制。要用政策手段形成合力,全面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最终实现。当前,老百姓能够自己培养适量运动、合理膳食的良好生活习惯,但却无法避免在运动中吸入污染的空气,也难以规避饮食中抗生素、激素、农药残留等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作为,环保和工业部

 门下大力气打好蓝天保卫战,农业和市场监管部门抓好全流程食品安全、疫苗安全,卫生健康部门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0xx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仅是一种理念,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必须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切实融入政策,以全民健康共奔全面小康。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篇三

  2020 年 5 月 28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闭幕,宣告今年的全国两会落下了帷幕。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引起现场代表们的热烈反响,“人民至上”也成为了 2021 年两会的“热门词汇”。

 “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执政理念,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忠实信仰。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时代召唤,把人民至上理念融于血脉、植入心田,以最大勇气、最强底气,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一、 坚守初心,把准人民至上的时代要求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官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这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语,暖人心扉、贴近民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这样的成效来之不易。我国继续稳步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实行“两手抓、两不误”,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18 次提到“民生”,明确提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卫生、医疗、养老、文化、社会保障等不同领域民生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 苦干实干,担起人民至上的时代使命

  实事求是是我党坚定的思想路线。今年的全国两会有 2个“亮点”。一是“云会议”模式。通过电视直播、网络图

 文直播,向全国人民实时传递两会讯息,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等采访活动都通过视频方式进行。二是最短政府工作报告。以往《政府工作报告》用一半篇幅总结过往成绩,但今年只有 4000 多字,大量的篇幅用于阐述面临新形势要采取的新措施。以往政府工作报告要包括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但今年只突出重点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这在提醒我们,越是吃劲时刻,越要担当作为。我们要始终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继续埋头苦干,务实重干,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以真心实干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 攻坚克难,交出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一方面,国际社会重点关注中国如何克服困难再上台阶;另一方面,我们经济发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党和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

 战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今年除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促进就业、脱贫攻坚、治理污染、疫情防控常态化等一系列重点支出需要保障,兜牢民生底线是关键。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发扬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精打细算,执守简朴、力戒浮华。特别是基层一线党员干部,更要发挥好“排头兵”作用,做到临难不避、实干为先,

推荐访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始终坚持 至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