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心得体会 > 历史自觉心得8篇

历史自觉心得8篇

时间:2022-10-01 08:00:04

历史自觉心得8篇历史自觉心得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自觉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自觉心得8篇

篇一:历史自觉心得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从大历史观出发,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过去 100 年能够成功的秘诀,又对开启新的百年、未来继续成功提出了根本要求。这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大气磅礴,催人奋进,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视野、历史思维、历史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高度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是我们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1、在重要历史关头回望历史,就是要让全党统一思想、增进团结、明确方向 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历史决议,分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历史关口作出的。第一个是 45 年 4 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建党 24 年来中国革命和战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分析了各种右倾和“左”倾错误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前的“左”

 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经过延安整风后,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党的七大召开和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奠定了基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和解放全中国统一了意志、凝聚了力量。第二个历史决议是 1981 年 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各种极左的错误,真正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恢复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准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迈进。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也清楚地知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的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前进的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我们党吹响集结号、迈向新征程之时,需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就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召开的。《决

 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新的历史定位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决议》还从十三个方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性、真理性最好的检验和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达到全党的空前团结,使全党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2、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决议》首先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的主题主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将百年党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的提法,《决议》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理论创新成果、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做了全面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

 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决议》在论述这四个历史时期伟大成就的过程中,特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有专门的论述,总结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决议》还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通过总结党的重大成就,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百年党史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历史时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四个重要里程

 碑。

 通过总结党的重大成就,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通过总结党的重大成就,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要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3、向历史学习,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 《决议》总结出“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以上十个方面,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历史经验是在百年奋斗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而得到的,是用成功和失败、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它们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

 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

 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顺应历史大势、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性。这些经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实践的产物、历史奋斗的结晶、历史规律的昭示。我们从历史经验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我们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总是通过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这样做,才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自我革命”是一百年来我们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全面

 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做到未雨绸缪。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在新的征程上,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以史为鉴,以史自省,以史明志。向历史学习,这是我们党

 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邓小平说过,“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我们既要向成功的历史经验学习,也要牢记历史教训,让成功的经验成为最好的营养剂,让深刻的教训成为最好的清醒剂。《决议》总结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历史自觉才能无往而不胜。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有着厚重的历史底气,有着坚定的历史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篇二:历史自觉心得

史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心得 体会

 中共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在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以此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主题教育充实了主要内容。

 培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怀:以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

 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能够厚实“守初心,担使命”的深沉情感。通过研习我们党 98 年奋斗史、新中国 70 年发展史,真切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科学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用凝于其中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及伟大成就来使广大党员经受精神和思想洗礼,补充“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伟大历史,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弄清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在反观来路、择定进路中幡然觉悟,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由此,思起于内、情动于衷,让心中涌动爱党正能量、充沛爱国赤子情。

 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能够坚定“守初心,担使命”的理想信念。首先,在读党史、新中国史中树立崇高理想。在“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旧社会,广大党员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舍小我、挥洒热血,谱写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瑰丽华章,展示着永恒而耀亮的精神风采。其次,要在读党史、新中国史中坚定基本信念。在党

 和国家事业的坚韧前行中,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这“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再次,在读党史、新中国史中深化国家认同与使命担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殷鉴不远。苏联解体前夕,其国内出现了一场“反思历史、重评历史”运动,从批判领袖到否定道路,结果是历史虚无主义迷雾导致现实迷途并酿成国家解体的苦酒。党史国史堪称党执政兴国的根基与血脉,唯有在学习中增强对党的信任和国家认同,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根基永固、血脉永续。

 开启“汲取经验、推动工作”的智慧:以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行动自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特别是通过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高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

 学好党史和新中国史,能够着眼于实践更好勾画“守初心,担使命”的行动方略。历史、现实和未来紧相贯通。党史、新中国史蕴藏着“事实和公理”,蕴涵着“中国梦”的历史基础、当代发展

 与前行趋势。那么,实现中国梦靠谁引路、走什么路?新中国历史雄辩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值此关键时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至关重要。更应引起重视的是,党员在主题教育中如何更有成效地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坚持历史性和时代性、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主动把认识提上来、把自己摆进去,积极参与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传播及话语权构建,浓厚历史意识,惯用历史思维,造就历史眼光,强化历史担当,以学赋能,汲取智慧,学用结合,知行统一,遵循规律,行稳致远。

 党史、新中国史内蕴着治党治国之大道,已成为广大党员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金课”。广大党员干部应通过系统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实现“守初心,担使命”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的双重升华,构建起“深入学习、注重领悟、推动工作、做出成效”的长效机制,不断交出让人民更满意的时代答卷。

篇三:历史自觉心得

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自觉、弘扬优良传统、加强党性锤炼 心得体会 3 3 篇

 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是一个永恒的任务,也是常讲常新的课题。1945 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中就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所以,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是十分有必要的,意义是重大的。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队伍里的“老兵”,通过这节“坚定共产党员理想信念”课的学习,使自己能专心下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增强党性的过程。以前总觉得自己在多年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胜任工作还是可以的,党性修养还是较强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自己认识到,党性修养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自己只有较好地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才能达到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应有程度的修养,才能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的自觉性。为此我将坚持党性修养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修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纯洁性

 政治是一个大问题,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是根基、是灵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政治生命,是从政前提。不加强政治修养,没有正确

 的政治修养,一切政治活动就无从谈起。加强政治修养是弘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要始终坚持政治修养的锤炼,坚持对照焦裕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的要求,要紧密联系实际,要继续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要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政治学风,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真正解决思想入党问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滨海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和入驻企业的顺利运行。

 二、加强理论修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作为党员干部要保持先进的思想,其关键在于要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工作。为此我将在这几个方面加强自己:

 第一:明确学习目标、方向、计划

 2013 年 12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总书记为我们党员干部指明了学习的目标方向,“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成业。” 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创造出很多有效的方法。例如,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的《我的修养要则》、张振祥的《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等著作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方法和指导,我在工作之余将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认真地看一看,学一学。结合前人的观点,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扩充学习内容 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将学习成果运用于科学发展的新实践,用先进的理念统领园区发展全局。二是学习当代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新知识,学习招商引资改革发展的典型事例,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立足实际,务求实效,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库,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三是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区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全区党工委会议精神,同时结合市、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联系园区工作实际,

 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区党工委的部署上来,促进全区招商引资快速发展。四是加强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作风建设的实际,学习《党章》、《党员干部廉政从政手册》等相关书籍,以加强自己的廉洁自律。

 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 坚持读书与辅导相结合、学习与调研相结合、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等。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是业务操作性强的部门,我们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将理论和招商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同贯彻落实全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结合起来,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不断增强学习的实际效果。

 三、加强作风修养,塑造良好的党员形象。

 第一,树立清正自律的工作作风。

 树立廉洁奉公的领导作风。廉洁奉公,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做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在思考问题、行使权力时,始终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按原则办事、按规矩办事。绝对不能因为手中的权力而骄傲自大,忘了自己是谁,更不能利用权力为己谋私、贪污受贿。其次是要讲责任讲奉献。作为领导干部要把奉献当作责任,把心思用在园区的招商引资上来,把精力投到企业园区管理中去,始终牢记一个“干”字,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不埋怨、不争论、不观望,一定不当“太平官”、“安乐官”,要多干些群众反映强烈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有利于园区事业长远发展的事。三是要做到谦

 诚包容。作为领导干部讲谦诚包容就是要以谦和善良的态度对待同志、和同事做工作上密切配合的战友、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生活上互相关心的挚友。在工作中要敞开胸怀,多和同志们深入交谈,乐于吸纳不同的意见,做到位高不自傲,功高不自居,坚决不把所有成绩都记在个人头上。

 第二,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作风。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自己,也要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上坚守防线,秉持严肃的生活态度,拥有良好的生活作风。要培养健康的生活爱好。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带头抵制这些低俗无聊、有害无益的爱好,平日若感到无聊可以看书、写作,进行户外运动等有益身心的情趣爱好。要把握交友的原则。于丹论语心得里有这么一句话:“人在 30 岁之前可以广交天下朋友,这时候需要的是数量;30 至 40 岁之前交友需要的是质量。我想这句话正是告诫所有的党员干部在交友时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有所选择,择善而交。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朋友交往要注意把握分寸,党员干部交友更要讲原则。不要把个人交往与行使公权混在一起,感情用事。要做到腿不软、手不拿、眼不花、嘴不馋、耳不偏。要形成自我监督的生活态度。儒家经典《大学》里说:“诚于中,行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借鉴“慎独”的观念,提出了共产党员要“慎独”的修养要求。他说:“除开关心党和革命的利益以外,没有个人的得失和忧愁。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

 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党员干部更要自觉地管住管好自己。

 第三远离疏远群众、脱离基层的行为。

 身在群众之中却不了解群众。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有时候会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看文件和二手材料,主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群众期盼、掌握群众需求方面做得不够深入扎实,虽然为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有不足有时是企业找到我们提出有事要我们帮助协调,而我们主动找到企业的时候少些。深入调查研究还要加强,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争取每周到园区企业了解 2 次,特别注重既“调”又“研”,自己动手撰写调研报告。以此总结经验教训,汲取群众营养,不断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总而言之,坚定理想和信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是一辈子的事情。当我们入党的时候,曾经面对鲜红的党旗,表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乃至岁月如秋、白了少年头的时候,仍然需要经常地审视和自省自己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矫正人生的坐标。无论共产主义目标离我们有多远,征途中遇到多少艰难,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用一生坚守去努力实践,高扬理想旗帜,磐石信念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自觉、弘扬优良传统、加强党性锤炼

 理想,是人对未来的向往和奋斗目标;信念,是对理想所持的坚定不移的态度,以及为理想而奋斗的热情、意志和决心。理想信念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理论真实性和实践行为正确性的确认,是人们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培育出了历久弥新的优良革命传统,确保党在风云变幻的艰苦斗争中始终信仰不变,理想不移。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突出标志,要将其坚持继承和发扬好,就需要同时代同呼吸、共进步。在笔者看来,应做好以下两点。

 一、从信仰中汲取力量,维护党的权威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对共产党人而言,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思想上出现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干部力量至关重要。面临的形势越复杂,干部肩负的任务就越艰巨,就越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越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坚定“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推进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加强党性 锻炼,强化宗旨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是实现历史使命的要求,也是我们党面临新挑战提出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为新时期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强调党员的党性修养更为迫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我们党仍然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党内一些老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现在又出现一些新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攸关全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要前提。

 加强党性修养,对于每一个党员,尤其是对党员干部来说,是一个必须终身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因此,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必须始终牢记宗旨意识,恪守公仆本分,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自觉、弘扬优良传统、加强党性锤炼

 一个党员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成立 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党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在在

 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经受住考验,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一、坚定信仰。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终生奋斗目标。在当代中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始终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坚信只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二、以理论学习为重点,以强化工作职责为已任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理想信念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科学理论准确认知和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应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应深入学习和掌握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应着重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并贯彻落实到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提升能力素质,深刻认识走中...

篇四:历史自觉心得

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们要从应有尽有的中华文明“百宝箱”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审思明辨、真情实感中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在寻根探魂中丰富历史内涵,提振中国精神。忆往昔,中华文明在康续传承中大放异彩。“明主治吏不治民”闪烁着治国的智慧光芒,“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诠释着以民为本的深刻道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举起了施行仁政的旗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寻根探魂,让历史“开口”,让文明“说话”,延长了历史坐标,提升了历史信度,活化了历史记忆,再现了历史情景。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对于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道德观、天下观、社会观意义重大。要拓展中华文明探源的广度和深度,在精品研究上加大力度,用“好声音”传播中华文明好故事,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将历史自觉转化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守正创新中萃取时代精华,彰显中国价值。文化始终是推

 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历史,一头连接着我们从何处来,另一头连接着我们向何处去,中国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让中华文明历久弥新。从浓缩和继承中华廉洁文化精华,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推动清廉中国建设稳步前进;到在中华五千年传统孝文化中提炼亲情观念,为亲情文化建设提供指引……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化中华文明思想结晶为内在价值,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时代特征和需求,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明其价值理念,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古文物、耸立在街头巷尾的老建筑、流淌在古籍里的思想学说活起来,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润泽人心,激发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向往与热爱,点燃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构筑中国价值。

 在百年党史中解锁奋进密码,凝聚中国力量。纵观百年党史,奋进的主旋律一路凯歌,中国共产党 101 年的奋斗历程是一部英雄史诗,涌现出高尚的革命情操,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谱系,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供不竭动力。绝处逢生的革命战士,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披荆斩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都是不同历史时期推动民族前进的强大支撑。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中国人民创造不止、奋斗不止、团结不止、梦想不止,这才有了“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眼”探空、“墨子”传信的丰功伟绩,鼓舞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心。要善于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记录历史、书写历史、解读历史,为大义凛然、奋勇当先的

 英雄形象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革命文化入脑、入耳、入心,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坚定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力量。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7 月 16 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中提到,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不断增强和涵养做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努力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在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文化长河中涵养“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的中华文明之“志气”。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以儒家的“忠、孝、仁、义、礼、智、信、耻”为基础,既有道家的自然,又有墨家的无私大爱,又有法家的严谨,又有佛家慈

 爱和奉献……正因如此,中华文明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和深厚的内涵。千百年来,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利消亡,形成各具个性、相互包容、互不排他的多元统一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最大,它能包容万物,天地合而万物生、四时行,中华文明也一直“尚和合”“求大同”,追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一直在坚持"开门迎客”,而不是“闭门谢客”。近年来,国风、古风内容风靡网络,短视频上“极新对极旧”现象越来越常见,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也折射出当代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新时代青年应当发扬和继承民族志气,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弘扬和传播一切中国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应当认识到任何文化都不能与其他文化隔绝开来而“孤芳自赏”,任何文化都必须立足根本、与时俱进,必须善于批判性地借鉴和吸收更多优秀外来文化的精华,为继承、实现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创造条件,从而真正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在中华民族“箪路蓝缕”的奋斗史诗中涵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中华文明之“骨气”。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经历了坎坷的路程,从夏商周的诸侯制,到秦汉的郡县制,从汉朝儒家到明朝法家,从唐朝领先到清朝落后,一个个朝代更替,一段段历史隐起,民族史既是光荣史,也是血泪史,同时,一直传承下来的是炎黄的血统与无畏的民族精神。近代以来,让中国告别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

 的奋斗目标,在历史的洪流中,一代代仁人志士不渝奉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信念,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奋斗史诗,一直都在真正意义上诠释着中华儿女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激荡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民族骨气和奋斗精神。新时代青年,应当讲骨气、重气节,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一身傲骨、刚强意志、不屈姿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时刻展现毅然决然的丹心与骨气,时刻挺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和气节。“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新时代青年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凝聚一往无前、高歌行进的强大力量,高扬担当奉献的旗帜,奏响新时代的奋斗旋律,砥砺奋进、勇毅前行,迈向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光辉未来。

 在中华民族“守正创新”的时代征程中涵养“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中华文明之“底气”。守正创新,顾名思义,就是严守正道、开拓创新,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只因循守旧,不知创新,那这个国家或者民族就会被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淹没,反之,只想创新,不坚守正道,那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守正创新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因,正因为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念和追求,中华民族才得以在历史前进中不断创造新繁荣,中华文明才能够永不衰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

 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守正创新,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继承和变革的统一,是守成和创新的统一。新时代青年应当主动在思想上补钙壮骨,吃下“定心丸”,在实践中墩苗锻炼,锻造“铁肩膀”,在拼搏中抛光打磨,练就“真本领”,在困难中负重前行,锤炼“强意志”。应当在立破并举的棋局中不懈追求“妙手”,全面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创新本领,同时,也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行,切勿过于追求“妙手”而导致满盘皆输。要自觉锻造“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英勇气魄,勇于攻克“卡脖子”问题,敢于啃下发展中的“硬骨头”,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自立自强、追求卓越,不断提升守正创新的底气,不断增强敢于斗争的血性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新时代青年,应当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补好精神之“钙”、纠正认识之“偏”、疏浚能力之“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担当大任,青春中国其道大光,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心得体会

 近日,第 14 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要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国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青少年处于人生中的“拔节孕穗期",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对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充分发挥中国文明、中华文化的育人作用,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文化精神食粮以文化人,做好“文化教育”大文章。五千年波澜壮阔孕育出的中国文明积淀着华夏儿女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蕴藏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动力源泉。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体现的奋斗精神,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从“岳母刺字”的精忠报国,到“徙木立信”讲述的诚信原则,中华文明所承载的丰富价值内涵和精神谱系是广大青少年成长最生动的教科书。因此,要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以生动立体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创新形式,完善“文化产业"长链条。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要让文物活起来。文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象载体,为青少年了解历史、触摸文明提供可能。近年来,各类非遗文创产品快速发展,例如近日火出圈的文创 IP 顶流“马踏飞燕”,经历创造性转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步赢得青少年的喜爱和青睐。

 文创产品并不是文化传承的终点,传承的脚步用不停歇。要坚持守正创新,以“新奇的创意”深挖文化自身的价值,引导青少年翻开典籍、走进博物馆。同时要完善文化产业链条,以网络技术赋能,进一步打破时空阻隔,让青少年足不出户也能感受文化的温度、品尝文化的大餐。

 增强自信,守牢“文化传承”主阵地。近日,一位身着红色华服的中国姑娘彭静旋火遍法国大街小巷。她凭借一己之力,将法国的地标建筑变成了小型古筝演奏会现场,用一场场国风 Live 演出向世界展示国乐魅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全球化大潮不可逆转,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走出国门。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中国文明传承人人有责。青少年作为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要主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发展独立的文化人格。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类媒体平台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文明,实现和谐平等的文化交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做好“以史育人”这篇大文章,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学习、创新、传承中国文明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更强大的智慧和力量。

 研读《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近期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上下五千年,只有中华文明巍然屹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中华文明“接班人”的青年干部更应该了解历史、见证历史、创造历史,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时间长河"中逆流而上,溯源最初“奇点”,深入探知历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著名学者章太炎也有“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的精辟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也提到“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中华文明缘何经历磨难仍绵延不绝,正是源于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的众多磨难中不断积累经验,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所以作为青年干部应该以史为鉴,把历史作为锤炼成长的“奇点”,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参考系”,建立好自身的“坐标系”,通过“去伪存真”,不断丰富和弥补自身阅历的不足,牢固树立“初心和使命”,在“时间长河”中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相遇,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奉献精神相遇,与“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的自省精神相遇,真正担当起中华文明的“接班人”。

 在“时间长河”中精准定位,聚焦当前“时空”,助力见证历史。

 学习研究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当下,从“小米加步枪”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成功爆炸,从空壳“瓦良格号”到航空母舰“辽宁舰”“山东舰”成功下水,从“103 机”到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跨越百年迎来新时代的“中国梦”,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时间长河”中见证了一个又...

篇五:历史自觉心得

 《求是》

 , 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心得体会 (二篇)

 篇一

 7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4 期《求是》 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

 文章强调, 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 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脉同国脉相连。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深厚文脉告诉我们, 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 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中华民族之所以筚路蓝缕、 生生不息, 历经磨难而不衰, 靠的不是穷兵黩武、 不是对外扩张, 而是中华文化的凝聚与感召、 传承与创新。

 文化强则民族强。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 更广泛、 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 更深沉、 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的崛起, 民族的复兴, 都需要文化自信的力量作为支撑和保障。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 必须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筑牢中华民族的“根” 与“魂” ,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 中国价值、 中国力量。

 激浊扬清, 让文化自信为历史自觉塑造凝聚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必然是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 越是接近复兴的目标,就越要重视文化的价值, 越要加强文化建设,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让中华文明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不断扩充历史自觉的文化要素, 凝聚思想共识、 集聚行动力量, 为奋起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强大的精神力量、 丰润的道德滋养。

 正本清源, 让文化自信为历史自觉提供意志力。

 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优势、 理论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更具感召力、 说服力的文化优势, 形成体现道路实力、 理论实力、 制度实力的文化软实力, 为历史自觉提供民族生存发展和赓续中华文明生命力的意志, 确保新的赶考实践创新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 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为追梦圆梦赓续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基因血脉。

 鉴往知来, 让文化自信为历史自觉增添生长力。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 在广泛而深刻的文明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要立足中国大地, 坚定中华文化立场, 保持坚守正道的定力、 砥砺前行的动力、 变革创新的活力, 不断为历史自觉创造新的内涵, 推动历史自觉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 骨气、 底气,向世界展现可信、 可爱、 可敬的中国形象, 促使世界读懂中国、 读懂中国人民、 读懂中国共产党、 读懂中华民族, 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今与昔, 为文化自信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播洒和谐的阳光和绵绵的春雨。

 篇二

 7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4 期《求是》 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

 文章指出, “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 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文明史, 这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力量之源。

 党员干部要认真学

 习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 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 骨气、 底气, 汲中华文明“营养水” ,浇执政为民“幸福花” , 以筚路蓝缕、 跋山涉水的一往无前,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汲强化修养之“水”

 ,

 浇服务群众“亲民之花”

 。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 就是一部仁人志士心系黎民百姓福祉的历史。

 党员干部要从学习中华文明史中, 不断自我净化、 自我完善、 自我革新、 自我提高。

 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

 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 严以律己、 严以修身, 时刻自重、 自省、 自警、 自励。

 要始终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同呼吸、 共命运, 用心浇灌服务群众的亲民之花, 团结带领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日子。

 汲人民至上之“水”

 ,

 浇团结奋进“爱民之花”

 。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告诉我们, 得民心者得天下。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只要始终无微不至地关爱人民群众, 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办好事, 就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拥护。

 要想清楚搞明白“我是谁、 为了谁、 依靠谁” 的问题,与群众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 有盐同咸、 无盐同淡, 把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用心浇灌出团结奋进的爱民之花。

 汲忠诚担当之“水”

 ,

 浇攻坚克难“利民之花”

 。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一再表明, 只要时刻怀着对人民群众的忠诚之心, 敢于担当,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增强“四个意识” 、 坚定“四个自信” 、 做到“两个维护” , 始终坚定不移地听党话、 跟党走。

 要在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中, 以雷厉风行的作风, 以主动担当、 积极作为的执行力, 拿出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劲头来, 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用心浇灌攻坚克难的利民之花, 向着胜利目 标勇毅前行。

 汲拼搏进取之“水”

 ,

 浇砥砺前行“为民之花”

 。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启迪我们,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没有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 一切都会停滞不前, 就会开历史的“倒车”。进入新时代, 我们进行伟大斗争、 建设伟大工程、 推进伟大事业、 实现伟大梦想, 都需要以坚实的作风作保障。

 为此, 党员干部要从中国文明历史中汲取养分, 弘扬斗争精神, 增强斗争本领, 用心浇灌出砥砺前行的为民之花, 团结带领人民突破新长征路上的“娄山关” “腊子口 ” , 把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篇二

篇六:历史自觉心得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体会心得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汲取营养,以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泱泱大国,巍巍华夏,在百年之大变局和疫情的叠加冲击下,仍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从远古到现代,从蒙昧到文明,我们的祖先,历经磨难,用强大的生命力、坚决的执行力、伟大的创造力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奋力书写着一个个文明故事。我们的革命先辈,透过历史寻求其根本,坚守担当、扛起使命、奋力拼搏;透过历史追寻其本质,劈波斩浪、奋楫扬帆、勇立潮头;从无到有,创立了百年基业。而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更要以史为师、以史为镜、以史为器,坚定文化自信,用优秀传统文化武装头脑,让易藏污纳垢的地方“无所遁形”。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深入推进文化“历史风貌”和“革故鼎新”。

 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汲取力量,以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交流互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如明灯,指引前行,历史如清泉,洗涤心灵,历史如号角,催人奋进;中华文明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留下不少珍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三星堆考古成果收获颇丰,出土重要文物上千件,已消逝的古蜀国精彩纷呈,将巴蜀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一座装载着古代文明的艺术宝库呈现眼前,是秦统一六国的真实写照,堪称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史锦上添花,也给世界艺术史填充了灿烂辉煌的一页。目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在“进行时”,还存在诸多未解之谜和未完全展现的古代文明。要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汲取力量,让过去、现在与未来汇聚成浩瀚的“文化海洋”和“文明堡垒”,使昔日文明重现于世。要用文明交流交往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认可中国文化,深入推进文化“交往交融”和“互相借鉴”。

 从中华文明特质形态中汲取经验,以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保护传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华文明有孔子为首的历代儒客推崇的理想人格“仁爱”,有商鞅“徙木立信”一言为重百金轻的“诚信”有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的“求大同”理想社会;深刻阐释中华文明讲究“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的文化特质和文明形态。历经李大钊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的誓死反抗,夏明翰“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的决心,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从“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中,小到大、弱到强,党员数量由50多变为9500多万,无数共产党员从革命先辈手中接过满载理想的精神火炬,播撒的革命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要解锁历史“密码”,努力探索革命时期和当今中国发展的相依相对关系,深入推进文化“发掘保护”和“传承利用”。

 文化之蕴,历久弥新。《唐宫夜宴》完美呈现“博物馆奇妙夜”火爆刷屏,《只此青绿》“穿越”千年诠释宋风雅韵实力出圈,《典籍里的中国》钩沉典籍里的精神之源……在这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的

 黄土地上,我们徜徉在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用沉睡于远古的“源头活水”,增强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要让深埋骨子里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C位出道”。

 研读《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体会心得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总书记进一步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一是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三是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四川眉山三苏祠,古木参天,百年银杏、千年黄葛,透出历史的厚重,氤氲着文化的气息。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2022年仲夏,三苏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是在这块土地上的文明培育出来的,全党全民族都要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等等。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过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而这种灵魂是由特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构成的。一个民族只有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体系满怀信心,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活力、创造潜力和韧性充满信心,才能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事实上,守正创新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正因为中华民族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念和追求,中国文化才得以绵延不绝,并且总是能够在历史前进中不断创造新繁荣。

 培植文化根基、铸造民族魂魄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始终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研读《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体会心得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好历史文明研究的配套工作,自觉当好中国历史文明研究的“代言人”,坚定历史自信,传承历史遗产,扎实中华民族“寻根”之旅,知所先后,让深厚历史自信熔铸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灵魂。

 “众里寻他千百度”,继承历史“金元宝”,把文化精华“消化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如今中国人民的为人处世,无一不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接续积淀。“灭人之国者,先去其史。”因此,在奋力拼搏的发展道路上,若忽略了对以往经历的总结梳理,无疑是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只有牢牢接过先祖传过来的历史遗产,加以“咀嚼消化”,让干事创业带有历史的“厚重感”,才能走得更加踏实。因此,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对历史文明研究的开展深入,特别是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通过生动具体的红色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讲清楚新中国的历史进程,讲清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讲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大势,从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全力协助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大力开展中华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

 守诚信等精神特质的阐释,自觉接过一笔富饶的历史遗产,让中华文化融会贯通于中华儿女生活的方方面面。

 “风物长宜放眼量”,笃定历史“自信力”,让优秀成果“引进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而任何文明文化的发展,如果只是在“小圈子”里兜兜转转,那么就很有可能会“萎缩衰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不断推动对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转化吸收。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精准捕捉其他文明的精华,倘若对着其他文化“顶礼膜拜”,感到“自惭形秽”,亦或是“居高临下”,企图“抱残守缺”,这些都不是自信的表现。只有秉持“拿来主义”去粗取精,不去预设文明文化的“三六九等”,平等交流,和谐共处,才能实现“活水引进”。通过开展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既让世界从文化上了解中国,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情感上认同中国,从而让我们中华文化不断推动世界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鉴。

 “弄潮儿向涛头立”,讲好历史“小故事”,助时代精粹“走出去”。任何文化文明都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真理,也不可能存在一个亘古不变的“锚定物”。一味机械式地重复某些过去反应热烈的宣传方式,就会陷入“套路化”“模板化”的境地,使得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好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强化“大历史”视角,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以文化兴盛支撑国家强盛。要联系人民生活实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把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同时,利用社会高新技术,生产“抓眼球”内容,紧扣中医、汉服、书法等传统,并合理地串接在中华历史的叙述脉络之中,让自洽一体的中华文明文化矗立在世界文明之林,为全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中国智慧、中国视角。

篇七:历史自觉心得

历史自觉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 2021 个人心得体会(2篇)

  增强历史自觉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 2***个人心得体会第一篇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本人认真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力行要求,进行自我剖析检视,查找自身差距不足,深挖思想根源,提出整改措施,现将个人检查对照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学习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情况方面

  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一名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我心潮澎湃,不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荣光,也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是一部充满艰难险阻、不断斗争的历史。我们当代共产党人虽不能亲历党史的波澜壮阔,但要在一次次回顾艰难险阻、重温领袖论述中培育党员精神、增长工作本领,主动投身到需要我们的岗位中去。在困难面前敢于亮剑,在冲突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面前挺身而出,在歪风面前敢于坚定立场。面对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我们当代党员是建设中华伟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看着身上的党徽,听着主席的话语,纵然夙兴夜寐,但想起身边群众信赖的双眼,我坚信,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所有的坚持都意义非凡。

  (二)学习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指定学习材料情况方面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认真研读原文原著,参加集中学习、党课辅导和中心组读书班活动,学习了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指定的学习材料。为区分学习层次、提升学习质效、明确学习进度,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对学习教育内容进行细化,认真开展自学。截止目前,指定书目和内容的学习进度均已过半,除此以外还利用读书软件下载了《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套三册,已阅读完毕第一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再次重温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悬崖之上》和电视连续剧《潜伏》,回顾学习内容,所思所感颇多。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通过近半年的党史知识学习,我真正的品味到了信仰的味道,感受到了真理的力量,理解到了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含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我们当代共产党人应始终秉承的初心。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必须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行动。

  (三)对照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求方面

  1.坚定理想信念方面

  一是学习得还不够深。对党史教育学习虽然能够完成规定学习内容,但多的是采取听讲座、看材料等形式,满足于一般化的学习理解,对一些新观点、新论把握还不够精准,没有真正把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锤炼的工作方法,也没有真正活学活用到谋划推动和指导工作中去。二是理解得还不够透。对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哲学意蕴等深刻内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把握得不够精准,对其指导工作的时间思考得不够全面,还存在浅尝辄止的情况,离学思用贯通、致信行统一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增强历史自觉方面

  一是跟随得还不够自觉。回顾自己成长经历,始终是紧紧跟着党的步伐走过来

 的,凭心而论对党对组织的感情是真挚的,不论在哪个岗位都是想办法把工作干好,否则就是对不起组织、对不起领导。但对照绝对忠诚要求来衡量,标准还是有差距的。有时认为只要在原则性问题上站稳脚跟,不做违规事就可以了。现在看,这样的认识层次还是比较低的。二是担当得还不够自觉。对于推进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难题缺少迎难而上、攻城拔营的担当精神,求稳有余,闯劲不足;在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上存在满足于已有成果、既成套路,不愿站排头、当第一,不求突出的思想。

  3.弘扬优良传统方面

  一是联系群众不够紧密。工作实践中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要求有差距。与分管科室中层交流的多,与一般教师沟通交流少。与自己所在年级老师沟通交流多,与其他年级组老师交流的少。与自己包联的学生交流的多,与其他班级学生交流的少。有时候甚至觉得适当保持距离也是有必要的,与教职工交心谈心还不够,对他们生活状况、家庭情况及其他情况掌握还不够。二是艰苦奋斗精神不够强。认真负责的意识有些下降。应该说,自己始终把干好事业作为最高追求,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但在工作任务重、头绪多的情况下,有时只满足于过得去,工作热情和标准意识有所淡化。工作顺利时热情高些,遇到矛盾时热情就有所下降;心情舒畅时热情比较高;遇到烦心事的工作热情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

  4.加强党性锤炼方面

  一是政治站位还不够高。这些年,尽管始终在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但有时仍然缺乏政治视野和全局眼光,思想观念、思维层次和战略素养的高度还不够,在工作中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只求保险的想法占上风,虽然也想推进一些创新的工作举措,但大多只停留在具体工作上,缺少系统性、前瞻性的统筹研究思考。二是政治意识不够强。虽然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但还没有完全做到凡事都从政治因素去分析、

 从政治效果去考虑,对政治规矩、政治纪律的理解不够深刻,对网上网下的各种噪音杂音,对一些容易掩人耳目的灰色地带,理直气壮地批判驳斥还不够,有看法缺办法。

  (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

  作为一名党员,在工作中,我能够做到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严格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坚守岗位,吃住在学校,从不搞特殊,不占用学生食堂资源,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班,跟大家一起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别是中考期间,我带领大家从布置考场到录制广播指令,从领卷、考试到收卷、回卷。每个阶段和步骤都反复推敲,科学谋划。每一场考试结束都及时总结,考前再提前半小时集中培训,确保了考点零失误、零违纪、零违规,中考工作顺利完成。

  我和书记带头入户走访,利用不多的周末休息日从乡上走到各个大队部,走进学生的家里。特别是对一些重点学生的走访,了解家庭情况,宣传党的教育惠民政策,庭院卫生要求等,支部要求老师们一定要入户走访,杜绝弄虚作假。通过一次次的入户走访,一回回用心倾听,一个个全心全意的帮扶行动,拉近师生间、家校间的距离,让我们的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多了几分理解和耐心,家长也更配合。

  存在的差距: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对照要求,我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有所弱化。

  具体工作开展中,缺少主动把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意意识,检查工作时候多,耐心指导少,没有真正扑下身子走进群众身边、走进群众

 心里,近距离听取老师们的心声时候少。

  (二)与时俱进抓创新的意识有所弱化。

  工作思路创新意识不高,缺乏探索精神,工作中的常规性工作多,创新变革工作少。在一些创新理念的吸纳上、联盟校的一些先进做法的借鉴上,还缺少消化吸收、为我所用的主动性。

  (三)攻坚克难的锐气有所弱化。

  对于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难题、陋习,虽然自己已经准确意识到问题之所在,但是缺乏与之斗争到底的精神,认为时机还不成熟,总有再等等、再看看,事缓则圆的心思,不愿意得罪人,觉得没必要,以致于一些难点问题成立老生常谈的问题。

  (四)强化自我约束有所弱化。

  总感到自己经过党组织多年的培养教育,对党有深厚的感情,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比较强,但认真反思起来,对于一些执行规定的所谓小节问题,还没有完全从党性的高度来认识,缺乏追根究底、小题大作,抓住不放的韧劲,反映出自己距离一名合格党员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五)宗旨意识有所弱化。

  自己的内心已多多少少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在工作繁重,疏于理论学习时,会不自觉的以工作忙为借口,宁愿多休息一会;当面对繁重工作压力和突发事件考验时,有时明显出现烦躁情绪,总想推脱,没有把坚定理想信念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与干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享受和进退间放松了对自身建设的要求,在比较和计较中淡化了理想信念和奉献意识。

  三、今后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经过党史学习,我个人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结合查摆剖析出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党史学习为抓手,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抓好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基础上,定期充电,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增强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二)树牢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

  真正做到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广泛搜集教职工诉求,为上级工作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民意资料和科学依据。

  (三)强化担当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抓主业的素质能力,提升思想道德修为,不横竖攀比,不斤斤计较,淡泊名利、淡泊得失、淡泊宠辱,从人民利益出发,从小事小处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提升服务质效。

  (四)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自我约束。

  始终对工作满腔热情,坚持一丝不苟地把本职工作干好,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不挑肥捡瘦,不发牢骚,积极主动干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时效性。

  (五)提高工作标准,提升思想道德修为。

  遇到事情提高效率,多想解决办法,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业务上做精做细,提高担责意识,主动作为。不横竖攀比,不斤斤计较,淡泊名利,淡泊得失、淡泊宠辱,从人民利益出发,从小事小处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提升服务质效。

  增强历史自觉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 2***个人心得体会第二篇一是对党的历史学习还存在不深入、不系统问题。有肤浅化、碎片化现象,而在深入学、系统学、

 全面学方面还做得不够。还容易满足于听报告、听讲座、看辅导,而在读原著、看原文、悟原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

  二是在入脑入心、深入骨髓上还有存在差距与不足。由于学习不深入、不系统,浮于表面,以致对党史知识、党史事件以及理想信念等重大问题还认识不深刻、理解不透彻,也就还不能完全做到入脑入心、深入骨髓。

 四是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上还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平时对理想信念谈得多,而如何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却很少去思考与研究,如何去撸起袖子加油干,还缺乏主动出击的自觉性,也缺乏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有时候还有急躁心理,不能踏踏实实、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地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篇八:历史自觉心得

22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

 化自信》学习心得

  7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4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要“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和创新的宝藏,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组工干部要从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中国历史,特别是党的历史中解锁新时代的“组工密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汲取“源头活水”,以史鉴今、继往开来寻找“精神答案”、以文培元、以史育人熔铸“组工之魂”。

 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在文化之“泉"中汲取成为组工“内行人”的“源头活水”。传统中有我们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民族的志气底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为中华民族的卓越延续,提供了丰厚滋养和不竭动力。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工干部作为党员中的党员,干部中的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发展史,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精华,在传承组织系统优

 良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在日常工作中,嵌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精神因素,方能为推动组织工作髙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和坚强支撑。

 以史鉴今、继往开来,在文化之“根”中寻找凝练党建“内核”的“精神答案”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鉴古方能知今,继往方能开来,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寻找凝练党建“内核”的“精神答案”,涵养历史思维、汲取历史智慧,用创新的思路、方法推动实践,做“业务通”“多面手”。要在“知其难为而为之”的勇毅、“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和“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畏中,弘扬忠诚纯粹担当,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志气、“苟利国家生死以”的骨气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底气,不断书写民族复兴的“组工篇章”;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答案,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并引导每个党员从党的历史中找“答案”,并将“答案”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精神源泉和动力,在组织工作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夯实党建工作根基。

 以文培元、以史育人,在文化之“魂”中熔铸助推中华民族复兴的“组工之魂”。“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只有通过学习历史,博古通今,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才能真正弄清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才能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根植于一个国家特有的历史文化中。以文培元,

 以文润心,凝神铸魂,新时代组工干部,要在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强的光辉历程、认识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特质,传承中国人民“家国天下”的情怀,康续近代以来“振兴中华”的探索,在“家国情”中熔铸爱国、爱党、爱民、忠诚、担当的“组工魂”;要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干部,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党员干部,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党员干部,培育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2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

 化自信》学习心得

 7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4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姪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姓紫嫣红是文明的色彩。我们要执好“文明”之笔,绘就姪紫嫣红之“景执“文明”之笔“还原”姓紫嫣红之“全景”。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迎难而上、逐个破解涉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逐步将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还原”出来,以“全景”模式向世界人民还原和展现姓紫嫣红的图景。我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任重道远,尚存

 许多亟待解答的历史之谜和亟需证实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尚未实现完整展现夏朝历史。不能“全景”呈现历史,也就不能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拥有最清晰的认识,不能拥有更坚定的文化自信,不能拥有最牢固的文化根基和最闪亮的精神标识。因此要尽全力还原全景,不惧复杂和漫长,坚实科技分析依据,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

 执“文明”之笔“点亮”姓紫嫣红之“抑景”。抑景是釆用“先藏后露”“欲扬先抑”思想,把园林中最好的景致先隐藏起来,而后再展现给人们的一种园林构景手法。这种手法常能形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特别景象和效果,给人们带来惊喜和新意,犹如点亮一盏明灯,令人眼前一亮,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这就好比理论帮我们冲破迷雾。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点亮姪紫嫣红之“抑景”。还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毛泽东同志说:“孔夫子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是革命党,到处参加造反……所以此人不可一笔抹煞,不能简单地就是‘打倒孔家店"。” 执“文明”之笔“打造”姓紫嫣红之“借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景,顾名思义,是将园外之景巧妙组合于园内,增加景深,丰富层次,使人感觉空间范围明显增大,园内外景观自然融为一体,令原本有限的空间溢满无限的景色。如远借远山、邻借大树、仰借楼阁、俯借池鱼、应时而借花草等。这如同推动开放包容的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其他文明广泛交流互鉴的过程。实践证明,交流、互动可使文明进步;反之,固步自封可造成文

 明落后甚至衰退。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说:“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姪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执文明之笔“打造”姪紫嫣红之“借景”,需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研读《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近期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上下五千年,只有中华文明巍然屹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中华文明“接班人”的青年干部更应该了解历史、见证历史、创造历史,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时间长河"中逆流而上,溯源最初“奇点”,深入探知历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著名学者章太炎也有“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的精辟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也提到“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中华文明缘何经历磨难仍绵延不绝,正是源于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的众多磨难中不断积累经验,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所以作为青年干部应该以史为鉴,把历史作为锤炼成长的“奇点”,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参考系”,建立好自身的“坐标系”,通过“去伪存真”,

 不断丰富和弥补自身阅历的不足,牢固树立“初心和使命”,在“时间长河”中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相遇,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奉献精神相遇,与“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的自省精神相遇,真正担当起中华文明的“接班人”。

 在“时间长河”中精准定位,聚焦当前“时空”,助力见证历史。

 学习研究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当下,从“小米加步枪”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成功爆炸,从空壳“瓦良格号”到航空母舰“辽宁舰”“山东舰”成功下水,从“103 机”到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跨越百年迎来新时代的“中国梦”,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时间长河”中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而广大青年干部就要在历史的见证中扎实做好“国家引擎”中的“零部件”,为见证新的历史“铺路架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在国家机器的运转中不掉链子,就要练就一身在当前“时空"下符合要求的干事本领,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做到“在岗一分钟,奋斗六十秒”,将踏实作为工作的主色调,不仅体现在“一心跟党走”的政治定力上,还体现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初心不改上,更体现在把目光聚拢在高标准完成本职工作的工作态度上,不做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气球干部”,真正做行动的“实力派”。

 在“时间长河”中顺势而下,着眼历史“延长线”,努力创造历史。“将心比心为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历史所铭记

 的革命先烈们用毕生追求“人民至上”的“殷殷之情”,而作为年轻干部的新址代“后浪",更应充分发挥“后浪"的磅礴力量,在历史的“时间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尊重历史,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众多“90 后”“95 后”甚至“00 后”青年干部挺身在前,充分发挥革命先烈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精神,冲锋在一线,用自己的方式在“急难险重”的局势中演奏出充满“青春活力”的华彩乐章,在众多一线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造就了当前疫情防控新增病例低位运行的向好态势。青年干部要拿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品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才能基于历史看到历史的“延长线”,才能创造出属于“后浪”的历史,才能真正成为书写历史的“执笔人”。

 曾经的风雨如晦,如今的继往开来,2022 年新中国成立 73 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1 周年,青年干部与“时间长河”的相遇定能从中汲取“中国智慧”,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真正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推荐访问:历史自觉心得 自觉 心得 历史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