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山文库网>心得体会 > 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9篇

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9篇

时间:2022-10-05 14:10:05

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9篇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学习心得5篇2020 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学习心得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9篇,供大家参考。

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9篇

篇一: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长征胜利 84 周年学习心得 5 篇 2020

  红军长征胜利 84 周年学习心得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吟诵着这首著名的《长征》诗,就使我想起在深圳市南岭村的求水山庄重走“长征路”的动人情景。

  十月的一天,我们沿着一条用晶莹光亮的雨花石铺成的路,来到了南岭村求水山庄的长征知识长廊。一踏上“长征路”,我立刻有一种肃然起敬地感觉。

  “长征路”以塑像模型的生动形式重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让我们了解当年红军长征时所经历的千难万险。

  第一模型区是遵义会议。两位红军战士,神情严肃地持枪守卫在一间屋子的门外。屋子里面坐着领导人,他们穿着灰色的军装,好像刚刚开完会。屋内的正墙上还挂着一面红旗。听指导老师讲,遵义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个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就是在遵义会议上,从此,革命才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二模型区展现的是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场面。当看到那逼真的模型时,就使我仿佛看到了高山峭壁之间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河水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上面离水面十多米高的地方,架着一条由 13 根铁链组成的泸定桥。红军战士为了夺取有天险之称的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与守桥的敌人进行着惊心动魄的战斗 ll

  第三模型区展现出红军过千里雪山――岷山时的情景: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严寒把岷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红军队伍就是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着,

 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征服了 6000 多米高的茫茫雪山。“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诗,就是写当时红军战士们藐视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的。

  最后是红军过草地的模型区: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红军战士们经过千

  难万险,终于走到了草地的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他们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尽管在过草地时,红军的伤亡人数很多,但是并没有使他们丧失革命的信心。这使我联想起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那位老班长,他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让受伤的战友坚信革命一定能胜利,鼓励他们走出草地。红军战士们正是凭着坚强的的革命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走完了这漫漫长征路。

  重走这“长征路”,不仅使我了解到红军战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所经历的千辛万苦,也使我想到一定要学习他们的坚强意志,努力学好本领,将来为他们打下的好河山增添光彩。

  红军长征胜利 84 周年学习心得 2

  坐着大巴车,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来到了东阳横店的红军长征纪念馆,何导游的“荷包蛋”和“何仙姑”的区别理论引来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年代久远的问候更令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庄严的升旗仪式过后,何导游带我们来到纪念塔下。25 层台阶,就是 2 万 5千里的长征路,每一层台阶,就是一万里的血路。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力量,一个民族的崛起!

  每个名人的故居,都有一段心酸雄壮的乐章,深深地怀念……集合了队伍,全校同学《感恩的心》,回想着,在山中若隐若现,大家被深深带入了一个境界,心中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少先队代表献上了白花,献上了每个人心中的百花。心

 似浪花在翻腾。

  上山了,一道道的防线被我们越过,踩在了脚下,毫发无伤。可是,战士们却牺牲了许多,伤亡惨重……真人演绎的战场,让我们深深感触到了战士们的爱国之心。一声声子弹声,一次次炸弹声,烙在心中,成了永恒的印记。

  在山中行进,何导用他的狼嚎式歌声教我们唱红歌,嘴上是笑声,心中却是庄严。爬过一座山,来到了泸定桥。桥下河水滚滚流着,流向远方……心中恐惧,大声的爆破,人群不断涌动。硬着头皮上阵,紧紧抓住前面同学的背包,像抓着救命稻草。脚疲劳了,命令我停下,可我心却让我一直前行--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重走长征路活动结束了,当时也没有感受到这个活动的意义,仔细想想,仔细回放着先辈们的伟绩,心中的感觉了就不一样了……

  红军长征胜利 84 周年学习心得 3

  在那烽火销烟的革命岁月里,中国红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保存革命的实力,在逼不得已的革命紧张局势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九三四年十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八万人首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领导组织,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主义路线。这次会议的召开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在指挥下,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主力抵达陕北根据地。同时长征的还有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七月湘西的红二方面军也开始长征。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央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途中历经的重大事件有: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红军召开遵义会议;红军四渡赤水;红军巧渡金沙江;红军飞夺泸定桥;红军过雪山;红军过草

 地;红军三大主力历经千难万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征程,彻底粉碎了___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

  红军长征的背景是在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在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仍然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在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___中央被迫做出战略转移,明智决定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___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是为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红军长征胜利 84 周年学习心得 4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枪,更喜欢听爸爸给我讲关于红军打战的故事,所以我一直盼望着去亲身体验一下红军长征路。2016 年的暑假,我们全家旅游去了四川省的若尔盖大草原,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的地方。我们坐车行驶在海拔 4000 多米的大草原上,除了偶尔可以看见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外,很久才能看到几个藏民骑马经过,他们是来这里放牧的牧民。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在路边上看见竖着一块大石碑,上面讲述了红军几次经过这里的故事。这时一片乌云飘过,天色暗了下来,顿时感到身上有些凉丝丝的,草原上的天气可真是变幻莫测,刚才还晴空万里,一会儿却变得阴沉沉的了。司机叔叔催促我们大家赶快上车,说是

 再不走就要下暴雨那路可就难走了。想想红军长征时如果冒着大雨徒步走在这片沼泽地里,一定非常艰难。

  又经过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花湖风景点,这时已经下起了牛毛细雨。我们刚下车就被一阵刺骨的寒风吹得瑟瑟发抖,虽然是 8 月酷暑天,可是我们一行人却冻得把羽绒服穿在了身上。天灰蒙蒙的,我们低着头顶着风往景区深处走去,没走出几百米远我们的鞋子、裤子就被淋湿了。我们也没心思看什么花湖了,只想早点上车离开这冰冷刺骨的鬼地方。上车后我们立即打开了暖空调倒上一杯热水,换下湿衣服,唉,这下可舒服多了。可是忽然想起刚才那个石碑上的介绍,红军路过这儿时可是冬天,酷暑天下了雨都这样,如果是冬天又下起大雪,肯定更加艰难。我们饿了可以上车躲躲,可是红军不仅要在恶劣的天气下急行军,还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爸爸告诉我还有许多红军战士因为陷进了沼泽里就再也没能走出这片大草地。我看着眼前这一望无际、沼泽遍布的草原暗暗佩服这些红军,他们走出这片草地该有多大的毅力呀!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你一定听过飞夺泸定桥吧?如今泸定桥看上去还挺结实,可当年红军攻夺时,桥上只剩下几块被敌人破坏、丢弃的烂木板和 13 根铁索,脚下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而勇敢的***名红军战士却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边铺木板一边匍匐前进,靠着不怕死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终于击败了国民党的军队,取得了胜利。我和妈妈走在泸定桥上,望着脚下湍急的江水,紧张得小腿打颤,不得不紧紧抓住旁边晃动的铁索,和我们相比那***名勇士真算得上是神勇无比。参观完泸定桥我们来到江对岸,这时正好是傍晚,只见有许多当地的老百姓正在红军塑像广场前跳锅庄舞。我想那些牺牲的红军战士如果看到老百姓现在幸福的生活一定感到很欣慰。

  很快一周的红军长征之旅结束了,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红军长征时所遭遇的千

 辛万苦,我想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才能战胜长征路上的重重困难,才会有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和红军战士遭受的苦难相比,我们真像是生活在蜜糖里。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拿起枪和敌人作战,但我们应该学习红军为了理想坚持不懈、永不退缩的精神,努力学习回报祖国,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祖国更美好。

  红军长征胜利 84 周年学习心得 5

  今天我读了关于长征红军过草地的书和资料。

 当我读到:老红军和几个人找到了一个牛骨架,上面有着几块少的可怜的牛肉。老红军和几个人把牛骨架搬回来宿营。老红军把几块肉分给了别的同志,把牛骨架上的骨头也大部分给了别的同志,而老红军只有剩下来的几块骨头,看到这里,我不由的惭愧了起来。红军爷爷们在这么困难的环境下还想着和队友一起分享,而我在同学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只想到自己,是那么的自私。记得有一次上美术课,我的同桌忘记拿油画棒,老师要我们拿油画棒的时候他才发现,就想向我借。我想:上次叫你借给我,你都不借,这次我也不借给你。更何况我自己也还没有画好呢。所以,无论同桌怎样苦苦哀求我,我都不理他。他没办法就向后面的.同学借了。事后我也常常在谴责自己为什么不借给他。现在,我更是无地自容了。

  还有红军爷爷爬雪山的情景也是我难忘。红军长征的时候要爬过一座连鸟都不敢飞的雪山。刚跑上去的时候还好,他们一路上唱着山歌,快到山顶的时候停止了歌声。因为他们听当地人说:“到山顶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山顶上堆满了雪,突然有一个人晕倒了,他心跳微弱,没过多久死了。可是其他人却没有一个后退,没有一个人放弃,他们继续着长征之路,革命之路。正是由于他们的坚

 持,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想想我自己,只要一遇到困难,我就会毫不犹豫的逃避,或者请求别人代劳。

  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遇到难题我以后要勇敢面对。我要向红军爷爷们学习。

篇二: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红军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上周末,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参观后,我感受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下,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将这段英雄史诗、这份赤子情怀、这股团结精神铭记心中,传承好、发扬好湘江战役伟大精神,奋力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湘江战役书写了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英雄史诗。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最关键的一仗。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 8.6 万人锐减至 3 万余人,其惨烈程度着实令人痛心。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无数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才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撕开了重兵设防的封锁线。湘江战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英雄史诗,无数革命先烈将红色火种播撒在中华大地。这样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更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精神品质,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都要迎难

 而上、敢打敢拼,化挫折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展现出新时代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新面貌。

 湘江战役涵养了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赤子情怀。“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在湘江战役,当接到中革军委“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的命令后,全军将士即使面临生死危急,仍然在“誓死保卫党中央”的铿锵誓言

 下,绝对服从命令,从而确保党中央顺利突破湘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面前,在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前,因为心中有对党的绝对忠诚,才最终扭转了战斗局面,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置于死地的罪恶企图。穿越百年党史,这份赤子情怀更显得弥足珍贵。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湘江战役彰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从灌阳新圩阻击战,到光华铺阻击战,再到觉山铺阻击战,无数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筑起铜墙铁壁。湘江战役彰显了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热血军魂,谱写军民一心、团结互助的“鱼水情”。在广西兴安县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年近百岁的瑶族老奶奶赵良英,是红军长征湘江

 战役的见证者,更是红军墓的守陵人。她帮助红军磨米、烧开水,找吃的、借用的,对伤病员,她不仅帮熬草药治病,还一口一口地喂受伤红军。可以说,湘江战役彰显了党领导下的红军和人民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军民情、鱼水情。翻开新时代的篇章,这种团结互助精神,都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这段峥嵘岁月铭记心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扬“一面旗、一盘棋、一股绳”的团结合作精神,共同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局面。

 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从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参观回来已百日有余,可这句话萦绕在我脑海里久久不散,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复。在湘江边参观“红色足迹”,我被红军

 将士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所感染,被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所震撼。

 在敌我条件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国民党自以为湘江围剿战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囚笼,英勇的红军将士却成功粉碎了敌人看似必胜的计划,成功渡江。红军将士是如何做到的?

 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已连破国民党 3 道封锁线的红军抵达湘江边时已成疲惫之师,数倍于己的敌军又占据湘江有利地形摆出一副围剿决战的架势。在危难面前,红军将士们坚信千条路,万条路,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只要跟着共产党走,就一定能打胜仗,农民就一定能翻身当主人,为了胜利无不表现出无我的战斗精神,英勇奋战。

 “快走!快走!快突围!”浮桥上,没有工事的依托,没有飞机大炮的掩护,英勇的红军不畏艰辛,以执着的革命信念,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屏障、垫起浮桥,任凭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浮桥一次又一次断了又连。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压制住饥寒和恐惧,在枪林弹雨下出色地完成了架桥任务。

 靠的是铁的纪律。在小小的山头上,红 5 师死守阵地奋战 3 昼夜不退半步阻挡敌军;红 34 师为完成护卫任务坚持到了最后的一兵一卒,也没有人做逃兵;身负重伤的将士在疗伤过程中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是用身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交换……。他们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宁肯为共产主义献身也不愿做逃兵,宁肯战死沙场也不踩底线不跨红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纪律的力量筑起了一面面铜墙铁壁,拦住敌人,为大部队抢渡争取了时间。

 靠的是榜样的精神。陈树湘负伤被俘,他以断肠明志的方式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身负重伤的红五团政委易荡平,宁肯自

 尽也不愿拖累战友;危急关头为保阵地视死如归的耿飚拔刀冲进敌军拼杀……这场渡江战役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弘扬了榜样的精神!激发出了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

 在兴安县革命纪念碑下,面对党旗,面对长眠于该地的烈士们,我每跟读一句入党誓词,脑海里就跳出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心中装着人民却没装自己的县委书记焦裕禄;是把青春献给扶贫事业的基层干部黄文秀;是年过花甲的战“疫”先锋钟南山……

 他们都是我们熟悉的先进典型人物,和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们一样坚守初心结合岗位英勇奋战,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争做新时代党和人民的优秀战士。

 兴安之行,我接受了“红色精神”的洗礼,被红军将士为革命胜利擦亮“初心”底色,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意志所征服。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压舱石”,是克服困难的伟大力量,只有坚定不移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对照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强烈的对比照出了自己的不足。

 抽调到纪检监察机关协助开展宣传工作快半年了,每当看到同事们在媒体报刊上发表的一篇篇信息稿件时,每当看到武鸣区在南宁市纪检监察新闻信息工作通报排行榜上又前进一位时,同事们白天忙业务晚上加班加点写稿改稿的场景就

 呈现在我的眼前。深知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自己也暗暗下决心要以他们为榜样,但总因文字功底不够等而迟迟难以下笔。

 领导多次鼓励我、开导我,自己似乎还是摆脱不了“本领恐慌”的窘境。现在想起来,我的这点困难在许许多多的优秀党员面前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说到底还是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导致攻坚克难乏力。

 每段历史,每个典型,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我想,当我再次遇到困难时或迷茫时,都可以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找到前进的道路。

 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最近我时常问我自己,什么是初心?在我心里,初心本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工种不同,经历不同,面对的事物不同,初心也应该是不同的,那我们公安人呢?是警徽闪耀着历史的荣光,是肩章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国家利益、社会和平、群众安居乐业…………忠诚履职、守护家园、冲锋陷阵、服务群众,这种种都彰显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使命。

 守初心,担使命。

 何为初心?何为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谈道: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务实

 的作风谋划事业;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实践历练中增长经验智慧,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

 11 月 4 日,桂林市公安局组织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而我作为县局代表有幸参加( 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三篇)。两天的学习、参观内容让我对"初心使命"有了新一轮深刻的体会和切身感受,胡景仪同志深情并茂地讲述了当代维和警察故事,感由心生,特别是实地参观了酒海井烈士纪念园、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目光所及,一件件破旧的棉被,一双双破旧的草鞋,一枝枝锈迹斑斑的枪支,一幅幅为伟大革命事业抛头颅、酒热血的画面都让我感为观止,心生震憾,其中一幅画面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为"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掏腹断肠写忠诚的革命者陈树湘。1934 年 12 月,陈树湘率领的部队从江永桥头铺马山抢渡牯子江时,突遭江华县保安团伏击,腹部中弹负伤,后又在道县驷马桥遭道县反动武装袭击,弹尽被俘,在被敌人押往道县保安司令部的途中,愤然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绞断,慷慨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 29 岁。一幅幅鲜活的画面纪录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自强、为了新中国事业奉献自己青春宝贵的生命,他们甚至只有十几岁,或是更小,本是青春年少,享受学习、生活的年龄!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无怨无悔,前赴后继,不惧生死,视死如归!可就是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坚不可摧的革命精神为我们打开了幸福美好生活的源头( 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三篇)。今天,我们正拥有着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果实,享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洋溢热情奔放的青春、斗志昂扬的奋斗激情、多姿多彩的夕阳相伴…………是呀,这就是他们所盼望的!这就是他们为之可以牺牲生命去换取的!而所有他们所盼望的这些美好,我们正在一步

 步实现,朝着伟大复兴中国梦前进,是当代人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是当代共产党人努力的初心使命。

 公安是和平年代守护和平坚固的铠甲,是为人民服务的鱼水深情。在我们公安队伍,有这么一个人,用他的实际行动,让我感受到了坚持 ,看到了初心最美的样子,使命担当最真实的写照,让我相信坚持是一种力量,坚持是一种精神 ,坚持更是一种魅力,初心源于热爱,爱这一身"蓝",使命勇于担当,肩负"为人民"的誓言。

 他就是交警大队的老同志段绪生,自加入公安队伍至今,从警 29 年,一直从事交警工作,可谓将所有的热情、所有的精力奉献给了公安事业、奉献给了公安交警事业,多次获得市公安局批准的个人三等功,直到 2021 年初因身体原因从县局交警大队大队长的职务退下二线,可并不代表这将停止他对公安事业的热爱,而是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凡事亲力亲为,力求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践行公安誓言,用身教言传诠释了公安的初心使命,带动身边年轻一代的公安人。自今年 9 月份起,县局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以及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成效满意度三提升,全局上下掀起了"问计于民,公安大走访"的浪潮,活动开展以来,段绪生每天坚持走社区、走企业、走单位、走进群众,扎扎实实推进走访,争取每一次走访走出实效,2000 余份的调查问卷凝聚了他走访的心血,每一次他都非常耐心地为大家讲解法制知识,防火、防盗、防骗等安全防范技能,让群众直面感受公安就在身边,让群众全面了解当前社会治安情况,向群众展示了公安不仅有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更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恒心,他从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安全,感到满意,也坚信只要自己用心走访,群众一定能感受到龙胜公安为群众的初心,守护平安的使命。冷暖总相宜,他用有力的坚持让身边的群众明白了自身遵纪守法就是共建平安最好的参与。付出总会收获果实,在他及全局所有走访的作用和推动下,

 龙胜县安全感取得了实效性地进步,从第一季度全区排名第 80 名到第二季度安全感全区排名第 8 名,再到第三季度安全感排名第 5 名成绩,无疑是欣慰的,是卓有成效的。

 或者你曾经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每天晨跑的计划,结果却往往用忙的借口一拖再拖;或许你总是对自己说"从明天起,我要如何如何…………",结果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放弃初衷;或者你总对自己说为什么要做那么多而提前开启"养老模式",却忘了这原本就是你的职责担当;或许你总有千万的理由,只为了逃避责任,早已忘记初心。而我作为公安队伍中的一名文职人员,在宣传岗位上奋斗了四年时间,人们常说宣传就是为他人作嫁衣,没有宣传做不出的效果,却很少有人关注为了求创新抓破脑壳只为寻找一个点子时的无奈,挖掘不到素材时的着急,这默默付出背后的辛酸,或许自有自己知道 ,每每凌晨独自整理素材、选材、赶稿、编辑时,只想着能在最快最短的时间传递公安正能量;每每周末、节假他人休息放松时,脑海中却全是如何选角、选点展示公安新形象的思考 ;每每身心疲惫的时候,也曾在...

篇三: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革命烈士纪念馆心得感悟 5 篇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心得感悟【篇一】

  20**年*月*日,一直放晴的天气突然阴沉,气温骤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大巴车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们来到了大峰山革命烈士纪念馆。这里长眠着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奉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长眠着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仆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战士们,也长眠着在和平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的功臣们。

  在纪念馆参观的过程中,讲解员绘声绘色的向我们讲述了曾经发生在大峰山上的历史,了解到齐鲁大地上最初的党组织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建立的,勇敢的长清人民是如何挺身而出,投身革命的。纪念馆里展出的锈迹斑斑的刀枪、微微泛黄的书本、触目惊心的抗日战争中受害者手骨,无一不刺痛着我的心。我们不曾亲眼目睹战争的惨烈,但是通过一张张黑白老照片,一件件历史遗留下的物件,闭上双眼,似乎可以看到中华儿女勇敢地用血肉反抗帝国主义的铁蹄。

  反观当下,我们生活富足,社会安定。但是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没有和平的时代,只有和平的国家。就在刚刚过去的 20**年,疫情来势汹汹,各行各业的无数人为打赢抗击疫情战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疫情被及时的发现、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震惊了国内外。我国严格防控疫情的同时,及时的给全世界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防治经验,向需要帮助的国家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以上种种无不体现出了大国担当!

  如今社会的安定,是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换来的。即使现在生活平静,我们仍然不可以掉以轻心。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国际上出现了很多别有用心之人

 试图阻碍中国的发展,作为祖国年轻的一代,我们必须肩负起振兴祖国的重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消极懈怠,也没有任何理由故步自封,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为了佳宝乳业更加辉煌的未来努力!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心得感悟【篇二】

  今天,我们参观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铮铮铁骨,万千英魂,诉不尽战争的残酷,道不清无尽的光荣。今天,我怀着对革命烈士崇高的敬意和真切的缅怀,参观了位于南昌八一大道的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步入纪念堂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在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周佳塑他拿着一杆长枪笔直的挺立着,象征着革命烈士们的不屈不挠与强烈的斗志。

  走进前厅,几十米长的烈士浮周雕也着实震撼着我的眼球,浮雕描绘的是一群革命先烈当初斗争的场面。整组浮周雕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浮雕正中间刻有气铜色委文字。看着墙壁上先烈们一个个年轻时期意气风发的面孔,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就如方志文同志说的敌人只能欠下我们的头颅,但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守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啊!

  “家慈五男二文留独子,先父三又维死为人民”,讲述的是曾延生同志一家人的故事。这位母亲养育着五个男孩和两个女孩,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早年夭折,剩下的三个男孩中曾延生夫妇和他弟弟曾炳生都为国牺牲,他的父亲曾彩芹也为革命三次入狱,惨死狱中只留下曾山同志一人,这副对联是对这个家庭一家满门忠烈的真实写照,在这真实的写照下,也彰显了江西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作的的卓越贡献。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重温了革命先烈,他们的典型事迹,让我看到了在这片

 红色的土地上,遍布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正是这些革命先烈,这些先进人物,他们的英勇奋战和无私奉献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这样安祥和多资多彩地生活,那都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回来的。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心得感悟【篇三】

  南昌被誉为英雄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今天,我们前往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去瞻仰了那些为新中国抛头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北段,建 1953 年。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塑像。堂的前厅有毛泽东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正厅祭坛上立有纪念碑,由朱德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陈列柜中,珍藏***万乐革命烈士手册。两边厅陈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个战斗史迹。二、三楼陈列 300 多位烈士生平斗争事迹和遗物等。

  纪念堂的一幕幕都历历再现,以生动地形向式向后人展示着那段永不流失的岁月。

  通过对先烈们的无限顶礼膜拜我们在纪念堂里的心情也是无比的沉重。那么多活活的生命被无辜的杀害,那么多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当家作主舍我的奋斗着,而踩在他们用血肉换来的土地上的我们又该思索些什么呢?

  或许只有经历过才会真正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想想吧,有哪个烈士何尝不想过宁静安逸的和平生活,可是历史却注定让他们放弃享受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光荣的,正因为有他们,共和国的天空才会光明,纪念堂外的一张普通的照片,让我有了深刻的思考。当社会飞速向前发展,革命烈士的光辉渐渐在我们的意识远去的时候,这篇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是否还会有人想起那为新中国崛起而奋斗终身的先烈们。他们的精神是不是仍会被后世之人发扬光大,那些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宗旨是否可以

 传承下去。我觉得这才是后世之人应该苦苦思索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继续保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敢于斗争的信念。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心得感悟【篇四】

  本次,我们去到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参观,我们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最能促动我内心的是集中在纪念堂内的一些画面和模型。“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的故事,触目惊心的刑具,让我们的心灵一次了一次被深深地震撼着。它也许不能立刻使我们寸灵魂净化思想境界,道德觉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提高,我们常应反思自已:今天的国太民安都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凭着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顽强坚定的意志不屈不饶的精神斗争出来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我们此次参观深化了自己对党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站在雄伟雕塑下宣誓,在红旗旁重温那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那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深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

  在纪念馆里,导游陪同我们参观了统念馆那里陈列了许多当年的武器和生活用品。使我们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紧张。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烈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我们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那便是他们对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的生活而奋斗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

  通讨这次对革命烈士纪念堂的参观,感悟到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应该勤奋刻苦,在生活中应该朴素节约,关爱他人。奋斗是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那火种便是奋斗的动力。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心得感悟【篇五】

 *月*日,金水集团公司在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组织开展“学党史、祭英烈、强党性”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深入领悟中华民族革命历史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时弘扬革命传统,以英烈为楷模,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严肃、庄重的氛围中,参加人员沿着太平山麓阶梯前行至纪念馆中坪广场。党员面向党旗再次重温入党誓词,通过的庄严的宣誓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更加牢记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之后,参加人员在“山河魂”烈士群雕前肃立缅怀革命先烈,随后满怀敬仰的心情,到抗战馆、军魂馆等进行参观。通过参观,参加人员近距离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受战争年代炮火的洗礼。一幅幅久远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个个感人的场面,诉说着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使参加人员再次感受到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追寻历史脚步,重温峥嵘岁月。参加人员纷纷表示要学习继承革命烈士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结合目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积极投身于干事创业。

篇四: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长征出发 85 周年学习长征精神的优秀心得总结 5 篇精选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铭记伟大的长征精神,重温苦难与辉煌。新长征路上,再出发!今年是长征出发 85 周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2019 长征出发 85 周年心得

 为庆祝和纪念建党 97 周年,南岳区文体广新局党支部于 7 月 23 日-26 日,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赴贵州遵义,参观了娄山关、遵义会议纪念馆会址、息烽集中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 月 23 日,参会人员用如火的激情踏上了这次追寻红色革命信仰之旅。首先他们来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陈列馆《娄山关简介》、《红军长征进军黔北》、《占领娄山关保卫遵义城》、《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遵义战役首战娄山关大捷》、《乘胜追击二战遵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展出部分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等。一座古朴典雅的展厅里镌刻着当时战斗场景,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取得胜利的伟大转折,重现了当年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和将士风范。第一次是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于 1935 年 1 月上旬击溃和歼灭娄山关国民党黔军守军一部后,在桐梓、松坎一带地域布防。第二次是 2 月下旬,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后,红一、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于 25 日晚,与黔军激战后攻占娄山关;26 日,黔军从关南向我反攻,妄图夺回娄山关红军在关口附近山头与敌鏖战竟日,多次击退敌军反扑,相占领黑神庙、板桥等地,并乘胜连夜兼程疾进,于 28 日凌晨次攻占遵义城,揭开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序幕,成为真正彪炳史册。

 走出陈列馆,大家在党旗下拍下了具有活动纪念意义的合影,再沿着寻访红色足迹一路高歌攀登抵达西风台。在山顶,他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工农军红旗迎风飘扬,纵观历史俯仰古今忆峥嵘岁月娄山关,那道道石墙破壁,那每一个工农革命红军铜像的神情和战斗精神,永久屹立在人民面前,为大家留下了历史极为光辉的一页。

 接着他们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二站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遵义会议于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移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征服雪山草地》、《遵义会议精神永存》展出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并观看了采用现代化的弧幕电影《遵义会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短片,重温昔日经典声光电沙盘等手段模拟还原了当年会议场景。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会议室、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历史照片,让后人对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的有了认识,更深刻了解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红色历史来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大家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三站息烽集中营,也是本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墙上文字这样写到:“这是一座人间的地狱,是禁锢的世界,用一切恐怖的词汇来描述这里也不为过。为了使关押者“投降”,军统特务曾在这里使尽了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看到这断文字让人心里发麻,看到残酷刑讯手段图片资料让人揪心,看到那么多中国革命先烈被关押遇害不怕牺牲的倒下让人内心难以平静。我们拖着珍重的步伐观看历史的昨天,行走在国民政府息烽集中营那“抬起头来”反省四字格外惹眼醒目让人深刻,这里曾关押过的每一处铁窗黑牢都是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地狱青梁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斗争的地狱生活真实写照。走着,走着,我的脚步越发沉重,踏寻历史的足迹仿佛自己身同感受其中。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宁死不屈的革命信念,是为人民、为国家、勇敢面对一切,决不投降;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争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一次红色文化之旅,这是一次革命历史见证,这是一次红色文化精神教育。铭记历史,塑造未来,红色记忆赶超动力。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更加了解党的这

 段历史,更加深刻对革命先辈崇敬之情,并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当我站在“猫洞”外,置身于遵义会议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昨日的危机和今日的锦绣中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大家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南岳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9 长征出发 85 周年体会

 6 月 11 日,“壮丽 70 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使命、传承革命精神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革命意志,用双脚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用镜头和笔触描绘新中国 70 年的壮美画卷,激励全国人民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岁月流逝,记忆犹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爬雪山,过草地……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座伟大丰碑,也是中国革命精神乃至人类精神的一座伟大丰碑。长征创造了历史,历史也在不断地塑造长征。长征永远不会被遗忘,长征精神也永远不会过时。因为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独特的精神气质的浓缩与集中展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注解和真实写照。

 铭记历史是为了继续前行,不忘初心才能再创辉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为了这样的初心和使命,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壮举,才有了长征精神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如同地球深处涌动的岩浆,历经千万年而不泯,始终为天地人间提供不竭的热能,成为我们获取生生不息精神力量的重要历史记忆。

 辉煌属于先辈,未来属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是新时代的新长征,仍然需要长征精神,需要从长征精神中感悟初心和使命,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 85 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再走长征路,就是要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历史照进现实,用长征精神启迪未来。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收官,又要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未雨绸缪,新时代的新长征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

 能宣告“胜利”的。如果没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气度,没有“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要面对的“大渡河”、“泸定桥”、“腊子口”等等难关就会很难攻克,“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胜利更会很难实现。

 新闻工作历来是站在时代前沿,引领社会发展的。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之际,新闻工作者再走长征路,追寻初心,大力弘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深情讲述党和人民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感人故事,深刻揭示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把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把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热情干劲调动起来,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其意义是昭然若揭的,其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长征精神的底色,是“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动力之源。只要我们继承和弘扬与日月同辉的长征精神,坚定理想,砥砺意志,团结奋斗,继往开来,当好传播长征精神的红色种子,就能让长征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用初心凝聚力量,用使命激发担当,在新时代新长征的路上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2019 长征出发 85 周年总结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从井冈山出发,拉开了战略转移的序幕。1936 年 10 月,三大主力红军在陕甘宁会师,标志长征的结束。

 回首长征,赞叹生命之奇迹。

 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十几个省份。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队伍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饥寒交迫、缺衣少药,九死一生,奇迹般地对抗超出生命极限的残酷生存条件,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走完了远超两万五千里的征程。

 这支队伍武器简陋、弹药奇缺,始终面对装备精良且十倍于己的敌军的围追堵截,队伍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以慨然赴死的精神穿行于十倍敌人之间。战斗激烈而残酷,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五百多次遭遇追击和堵截,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长眠,上演了许多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

 这支队伍很年轻。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残酷的环境、艰苦的生活和频繁的战斗,没有使队伍变得冷酷麻木,却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

 的珍惜。队伍的大多数人永远地停留在征程中,最终只有三万人活着到达了陕北。他们牺牲的时候还那么年轻,甚至我们无法知道其中很多人的名字。

 牢记长征,感受信仰的力量。

 长征面临的艰难和困苦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工农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的生存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之悬殊、武器装备之差异,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甚至是绝无仅有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是什么使他们慨然赴死,让他们如此不屈、顽强、不惧命运,是什么让他们在饥饿、寒冷、劳累和死亡的威胁下永不放弃,是什么支撑他们一次次地在绝境中突围、在绝望中重生,是什么让他们在生命临危时仍保有纯净的信念、让他们在朝不保夕时仍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充满向往?又是什么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改天换日、达成梦想、实现奇迹?

 一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长征告诉我们,个体的力量虽然渺小,个体的生命虽然卑微,但当这些渺小的生命集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去拼搏时,会焕发出奇迹般的精神力量,可以突破人类力量的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当一个人有了信仰,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灵魂不会摇摆、理想不会丧失、心灵不会犹豫、梦想不会放弃。

 长征告诉我们,无论在发展顺利之时,还是身处逆境之时,只要保有理想、坚持信念,就会获得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的巨大力量,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仰,可以让血肉之躯超越生命极限,可以在绝望中重启希望、在绝境中重获新生。

 长征告诉我们,当一群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力量同时被唤起,其作用和威力是无穷无尽、难以想象的。有了坚定的信仰,会知道当一个人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时候,生命的浩瀚与信仰的光荣。

 读懂长征精神,方证初心。

 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的本质?怎样才是读懂了长征精神?是带领劳苦民众求生存得解放的坚强意志?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精神?还是坚持信仰、严守纪律的伟大信念?

 我想,长征起初唤醒了中国广大社会最底层的赤贫民众,带领他们走上了一条黑暗中追寻光明、改天换日迎来新世界的艰苦征程。使他们从开始的“跟红军走可以吃饱饭”的单纯,到“我要活下来!一日不死,一日跟队伍走!”的进步,到“仗打胜了,公平的世界就来到了”的坚定,到“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坚守,再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不屈和顽强。

 长征队伍中,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普通战士,长征传递给他们的是以前从未接触过、从未想象过的美好信念,让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奋斗和牺牲,可以改变命运、掌握命运,打碎这不公平的旧世界,为这世间迎来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世界。

 长征带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是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和考验,长征磨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和意志,历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及军事智慧,促使他们在困境甚至绝境中,永...

篇五: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长征路心得体会 3 篇

  重走长征路,红色圣地游,吃一碗红米饭,喝一碗南瓜汤,成为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参观旅游的一大热点。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在 20XX 年 6 月 11 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 T 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升 ,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 孕 历程,并进行了宣誓, 亢 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 峰 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 俞 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 及 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 讨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 闺 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 扶 量。这次活动组织严密 影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廊 ,寓教于乐,效果良好 立 ,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 谷 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 洪 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 枣 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 敖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 须 次“红色之旅”、“教 沮 育之旅”、“快乐之旅 惹 ”和“团结之旅”。

 勤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 点 、是宣言书、是宣传队 协 、是播种机。长征是中 戌 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 稠 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 合 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 邦 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 寨 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 撑 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 趣 、雄伟壮丽的史诗。今 数 年是我们党成立 90 周 剥 年,是长征 75 周年的 讼 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 惜 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 强 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 煮

 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 灸 ,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 拾 了深远的影响。长征已 蛛 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 词 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 合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 浙 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 站 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 载 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 备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 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挨 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 挚 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 由 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 症 斗、勇往直前、团结协 晚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 支 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 宇 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韭 。

  身为一个新时代 乱 的青年预备党员,我对 月 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 塞 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 赣 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 乎 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

 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 堂 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 恤 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手 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蜒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 荧 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 珊 后尽开颜。”毛泽东用 晦 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 贱 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 岸 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 巢 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 奴 分浪漫,多了些豪情, 锌 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 萨 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 赣 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 吨 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 吊 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 攘 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 依 史,但“重走长征路” 夯 为我带来了希望,使我 农 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 鱼 艰辛。

  也许重走“ 崩 长征路”,许多人都会 吊 不由自主地发出“没意 颊 义”的感慨,但我认为 应 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 病 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 磷 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 日 年的长征精神。最重

 要 略 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 芒 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 破 ”的结论,并得以用现 澳 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 耶 史。它能让我们接近真 压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 摹 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 铃 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 挥 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 畅 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 水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 锈 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 售 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 羔 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 萝 争的残酷。

  不能领 傻 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 寝 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 缎 ,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 车 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 萤 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 瘴 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 靛 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 衫 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 碉 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 苇 ,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 印 神的一次契机。

  重 姆 走长征路心得体会在隆 私 重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 阿 征胜利 80 周年之际, 镭 今年 8 月中下旬,我有 线 幸加入了中国教育电视 陵 台“百万青少年网上重 蛰 走长征路”活动的一段 抨 报道行程,这是我记者 跋 生涯中第二次走上这段 项 光辉的征程,十年前在 锨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60 下 周年之时,我和同事王 鸳 东也曾经参加过一次“ 甫 长征路上看教育”的报 也 道活动,历时 20 余天 贞 ,爬雪山、过草地…… 咖 ,主要对红军长征

  戌 路四川境内的教育情况 塔 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 减 报道,这次长征路我主 朴 要集中在贵州境内的赤 掣 水境内,尽管两次所走 贼 的地点不同,时间长短 亭 也不一,但感受却是相 沼 同的。

  由于是中途 秒 参加,需要自行赶到赤 孟 水县与大部队会合,

 我 跟 选择了从北京飞到四川 焙 境内的宜宾,据别人介 臃 绍,从宜宾到赤水距离 研 最近。我是晚上到的宜 没 宾,正值四川近百年不 升 遇的高温干旱,一下飞 粟 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删 ,每一个毛孔骤然张开 砸 ,汗水汩汩地往外冒, 选 此时我真的恨不得把衣 晾 服脱光钻进冰箱,而据 蛹 当地的人说,夜晚已经 诌 要比白天好多了,在北 孽 京看报道从视觉和听觉 砰 上感受到高温干旱难受 冗 ,可亲临其境才知它的 圈 狰狞与恐怖,而我们参 尾 加“网上重走长征路” 溺 报道的记者已经在这样 摇 的环境中度过了半个来 蛀 月的日子了,真不知他 噪 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与 瑟 天气恶劣情况成正比的 登 还有道路,虽然公路已 者 与十年前的泥泞土路不 捂 可同日而语,如今大多 玫 数都是水泥或柏油路, 缨 但蜿蜒曲折却没有丝毫 蛰 改变,我自认为是很喜 汁 欢乘坐汽车的,可是在 轰 那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 琅 上,急转弯成了司机的 酷 惯常操作,我好几次胃 考 里翻江倒海,肚子里的 鄙 东西涌到了嘴里,硬是 砌被我又吞了回去,而我 整 乘坐的大巴沿路只要有 伙 人招手都停,乘车的大 谬 多是当地沿线的农民, 乌 一会儿上来一个背篓里 郁 装着鸡鸭鹅的,一会儿 召 上来一个带着小猪的, 殃 …….,高温下的空气 援 中弥漫着阵阵混合的臭 吓 味,据我们的记者说过 眩 去的十多天来,他们的 河 旅途大多是这么进行的 恍 ,对他们采访的艰辛与 皑 不易我已有了直接的体 彼 会。

  在赤水的采访 制 活动进行得很顺利,虽 逼 然是假期,但为了配合 腕 我们“网上重走长征路 婴 ”开关仪式活动的举办 躁 ,赤

 水市教育局给与了 涵 我们很大的支持,当地 贸 的学校也是热情很高, 厂 借场地,通知组织学生 歇 ,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五 ;当地老百姓的热情与 叭 豪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 谣 象,电教馆的刘主任就 剔 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便 每天他亲自驾车协助安 必 排我们的采访活动,许 斯 多的采访线索都是从他 辛 那里得到的,其中我们 美 做了一个有关四渡赤水 枷 城市雕刻的报道,当时 眨 缺乏背景资料,为了搞 眩 清楚真实情况,刘主任 米 费劲了周折,一个部门 偷 一个部门地打听并核实 阵 情况,最后终于给我们 质 找到了最真实的情况资 欺 料,使我们的报道顺利 又 完成;还有一个情况让 吊 我觉得不得不提,那就 螺 是他不仅把每天的采访 旁 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狱 连吃饭也做了精心安排 附 ,让我们尝遍了当地有 震 特色的美食。大家都说 硅 ,虽然采访辛苦,但看 冤 到这么质朴善良的人们 格 ,那点辛苦也就算不上 拍 什么了。

  两次参加 簿 重走长征路的采访,让 罗 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深深 哀 地认识和感悟。我们纪 信 念红军长征的胜利,要 嘛 纪念什么,红军的那些 蜡 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 锌 扬,纪念的目的又是什 钡么?十年前的那次采访 呜 ,我更多关注的是当地 淘 贫困的生活状况以及亟 锈 待发展的落后教育局面 荡 ,因为十年前长征路上 登 许多地区的经济状况还 柔 相当艰难,我们重走长 妖 征路的记者做得最多的 速 采访报道就是把当地面 万 临困境的经济和教育现 曾 状进行客观展示,呼吁 诉 政府和社会各界不要忘 滴 记长征路上的人们,给 安 与他们帮助和支持,促 隅 进经济的发展,让当地 刑 贫

 困家庭的孩子有学上 系 、有书读。十年后再走 友 踏上长征路,我也在思 摸 索我们重走长征路的目 牙 的。

  尽管长征沿路 帮 各地的经济与其他地区 敝 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 鸵 纵向来看,无论是经济 驳 还是教育,其现状已经 沃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沽 ,人们的生活虽然谈不 袄 上富足,但已经不再为 条 温饱发愁,这些地区已 义 经率先实现了免费义务 宁 教育,孩子们也不再怕 斡 家里交不起学费没有书 巢 读而担心了,学校已经 丛 成为了当地最好的建筑 凛 ,看到这些宽敞明亮的 只 教室,我的心思漂回到 设 了十年前在四川小金县 弹 内看到的一个情形,那 盘 是由一座山里的寺庙变 颐 成的学校,破破烂烂的 叮 土墙已经摇摇欲坠,由 恤 茅草搭成的屋顶显然不 叭 再起作用,学生说下雨 码 时屋子里泥泞不堪,不 苞 下雨时就尘土飞扬,学 锹 生的桌子和凳子都是石 滴 头做成的,而这里气温 涌 经常是几度甚至零下, 寄 就是在这样四面透风的 铀 地方却有着二十几位孩 扬 子读书,他们的老师也 额 只有一个。

  在那里 辕 ,我们记者们的心情都 诣 很沉重,那时我对长征 拯精神的感悟就是要让孩 蒂 子上好学。正如我采访 很 当地的一位负责人时他 沾 说的一句话,“我们对 旋 长征精神的领悟就是无 蔗 论如何要通过努力改变 头 我们落后的经济面貌, 梅 让我们的孩子在像样的 嚣 教室里读书”,朴实的 只 话语道出了他对长征精 窍 神真谛的领悟,这也让 昂 十年前初出茅庐的我感 寐 到了一种责任。

  这 误 次采访,我不再把主要 酮 目标放在呼吁上,而是 台 更加

 关注人们对长征精 套 神的认识和行动上,应 漾 该说,在赤水这片当年 鸽 红军战斗过的红色土地 迁 上,许多当地的老百姓 析 对红军精神都有着正确 繁 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 猪 当地政府为此也进行了 柄 许多努力。不过,我们 仙 在大街上进行的一次随 孤 机调查却让我们感到有 点 些失落,竟然在我们调 伊 查的二十来个青少年中 浴 ,有一半左右的不知道 卸 红军曾经经过赤水,四 柱 渡赤水之战就更是知之 赴 甚少了。看来,弘扬红 厦 军精神的宣传依然任重 鸯 道远。

  十年间,两 彻 次踏上长征的征程,我 径 深深领略到了弘扬长征 稿 精神的重要意义,作为 弊 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将 袋 把传播长征精神作为自 锯 己的一项长期使命。

 绳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歇 在隆重庆祝中国工农红 伴 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之 对 际,今年 8 月中下旬, 赤 我有幸加入了中国教育 丸电视台“百万青少年网 吓 上重走长征路”活动的 坍 一段报道行程,这是我 丢 记者生涯中第二次走上 憨 这段光辉的征程,十年 台前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精 60 周年之时,我和同 薄 事王东也曾经参加过一 击 次“长征路上看教育” 饥 的报道活动,历时 20 痪 余天,爬雪山、过草地 墙 ……,主要对红军长征 猩

 路四川境内的教育 亚 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详 淫 细的报道,这次长征路 宏 我主要集中在贵州境内 脂 的赤水境内,尽管两次 遍所走的地点不同,时间 苛 长短也不一,但感受却 揖 是相同的。

  由于是 键 中途参加,需要自行赶 扑 到赤水县与大部队会合 勃 ,

 我选择了从北京飞到 瘴 四川境内的宜宾,据别 恤 人介绍,从宜宾到赤水 赤 距离最近。我是晚上到 琶 的宜宾,正值四川近百 窗 年不遇的高温干旱,一 陕 下飞机,一股热浪扑面 啤 而来,每一个毛孔骤然 遥 张开,汗水汩汩地往外 遇 冒,此时我真的恨不得 姓 把衣服脱光钻进冰箱, 诡 而据当地的人说,夜晚 榷 已经要比白天好多了, 尽 在北京看报道从视觉和 衣 听觉上感受到高温干旱 窑 难受,可亲临其境才知 初 它的狰狞与恐怖,而我 稻 们参加“网上重走长征 戈 路”报道的记者已经在 棱 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半 罢 个来月的日子了,真不 溅 知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 卉 。与天气恶劣情况成正 杂 比的还有道路,虽然公 旭 路已与十年前的泥泞土 屎 路不可同日而语,如今 钮 大多数都是水泥或柏油 肇 路,但蜿蜒曲折却没有 馈 丝毫改变,我自认为是 叁 很喜欢乘坐汽车的,可 窒 是在那弯弯曲曲的山间 裤 公路上,急转弯成了司 原 机的惯常操作,我好几 嘱 次胃里翻江倒海,肚子 幅 里的东西涌到了嘴里, 粤 硬是被我又吞了回去, 斩 而我乘坐的大巴沿路只 炸 要有人招手都停,乘车 尤 的大多是当地沿线的农 粥 民,一会儿上来一个背 策 篓里装着鸡鸭鹅的,一 唯 会儿上来一个带着小猪 窜 的,…….,高温下的 员 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混合 屉 的臭味,据我们的记者 瞄 说过去的十多天来,他 名 们的旅途大多是这么进 钨 行的,对他们采访的艰 杭 辛与不易我已有了直接 迎 的体会。

  在赤水的 非 采访活动进行得很顺利 矫 ,虽然是假期,但为了 碧 配合我们“网上重走长 羊 征路”开关仪式活动的 信 举办,赤

 水市教育局给 刊 与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以 当地的学校也是热情很 蜕 高,借场地,通知组织 标 学生,活动开展得有声 秘 有色;当地老百姓的热 戈 情与豪爽给我留下了深 妻 刻印象,电教馆的刘主 涨任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 帖 表,每天他亲自驾车协 寨 助安排我们的采访活动 畏 ,许多的采访线索都是 渊 从他那里得到的,其中 趣我们做了一个有关四渡 梨 赤水城市雕刻的报道, 怔 当时缺乏背景资料,为 敷 了搞清楚真实情况,刘 休 主任费劲了周折,一个 知部门一个部门地打听并 防 核实情况,最后终于给 或 我们找到了最真实的情 纸 况资料,使我们的报道 锌 顺利完成;还有一个情 盐 况...

篇六: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甘肃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心得 体会

 一件件红色文物,穿越历史的时空,带给人心灵的震撼。甘肃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内,处处激荡着长征精神的铿锵回声。

 1936 年 10 月,红军战士赵文有随部队来到会宁,因身负重伤而留下,会弹三弦琴的他常给群众弹唱红色歌曲;同年 10 月,大墩梁战斗打响,司号员李克玉吹响冲锋号,鼓舞将士冲锋杀敌;1996 年,会宁居民周大勇发现了母亲保存在枕头套里的一张党员登记表,记录了红军李道存的党员信息……三弦琴弹奏出红色旋律,军号吹响战斗号角,党员登记表见证着忠诚和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给大家好好讲,告诉大家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85 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让大地上的红色遗迹更好地讲述这些革命故事,让红色文物更好地传递不变的初心,才能让党的历史铭记在人们心间,使伟大精神更好传承。

  历史是深沉的,讲好红色故事,让历史生动起来,需要一颗真诚的心。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馆长李俊丰,是这里最早的讲解员。

 为讲好长征故事、会师故事,她在家读书,读着读着,自己感动得哭了起来。以前死记硬背地讲,现在用心琢磨着讲,一个个内化于心的生动故事,串起来就是一段直击人心的长征史。她说,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代代相传的伟大长征精神,凝聚砥砺奋进的精气神。用心传递这份感动,才能让更多人感受信仰力量、触摸历史脉搏。李俊丰说,在一次面向小学生的讲解中,当介绍到大墩梁战斗,讲述牺牲先烈的故事时,很多孩子流下了泪水。她说,其实孩子们对红军故事的理解,比我们想象的要深。由此可见,从娃娃抓起,讲好红色故事,加强红色教育,才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先烈们冲锋的身姿、不屈的抗争、顽强的挺立,激励着一代代人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向前。

  今天,借助传播手段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拉近人们与红色文物的距离。采访时看到,借助多媒体手段,会师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参观者沉浸其中。这提示我们,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有了更好的条件可以走近党的历史,或可在沉浸场景中触摸过去,或可与历史人物“对话”……历史,从未离我们远去。

 创新传播手段,更好地铭记苦难与辉煌,才能让更多人熟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创新地传承、悉心地守护、用情地传播,也才能更好地纪念那段峥嵘岁月,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的留言簿上,一位参观者写道,“幸福是祖祖辈辈奋斗出来的,不忘过去,奋斗当下!”的确,讲好昨天的故事,才能在历史洪流中汲取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开拓更加壮丽的新征程。

篇七: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_ 红军长征纪念馆观后感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_红军长征纪念馆观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我相信大家参观完红军长征纪念馆后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深刻想法。接下来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我相信大家参观完红军长征纪念馆后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深刻想法。接下来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

  关于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篇 1

 今年盛夏,我们小主人新闻学校的 200 多名小记者来到了浙江横店,横店号称影视城,有好多电影就是在哪里拍的。几天时间里我们游览了当地的许多景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数红军长征纪念馆了。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浙江省东阳市,为了要纪念当年在长征中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勇士们而建的。

 来到纪念馆,我首先看到了许多红军在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图片,心中最先想到了毛主席写过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诗词,毛主席写出了爱国主义战士们不怕艰苦努力战斗的优良品质。接着看到红军们拔山涉水、在行军过程中没有粮食的情景,他们吃野草、树皮,甚至把身上的皮带煮

 了吃了,让我不由得想到我们现在,有时候菜不配胃口就把米饭倒掉,多么浪费啊!

 我们又看到了许多英雄人物奋勇杀敌的故事介绍,让我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如果们有他们的浴血奋战我们怎么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一定不能辜负英雄们的期望,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关于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篇 2

 宁夏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地方,是红军西征的主战场。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曾在这里写下了著名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名扬四海。8 月 29 日下午,"沙湖杯"第十二届全国网络媒体行采访团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聆听长征故事,重温红色记忆。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固原市境内的六盘山主峰之上,由"序厅"、"红军不怕远征难"、"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不到长城非好汉"5 个部分部分组成。从一个展厅到另一个展厅,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全国网媒记者驻足聆听红军长征在固原及红军西征在宁夏、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固原活动的革命故事,感受着红军长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毅精神。馆内"回汉民族一家亲"的蜡像场景及回族群众热情欢迎红军到来与支持红军工作的巨幅画面背景,让百余名网媒记者深深体会着宁夏民族团结之花的绽放。采访团记者用手中的相机与笔记录着这里陈列的枪支、手雷等遗物与感人的革命故事,将向世人继续讲述红军"长征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魄与坚定的革命精神。

 采访结束后,记者们纷纷表示,六盘山纪念馆以中央红军长征时间和路

 线为重点,展示了整个长征的历程。长征是一群人为生存而奋战,为一种理想而不屈。我们要铭记长征这段历史,更重要的是铭记长征留给我们的理想、信念和长征精神!

 关于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篇 3

 10 月 25 日在公路局团委的织下,我们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展览。整个展区共分为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用兵如神、突出重围,斩关夺隘、一往无前,艰苦卓绝、理想胜天?胜利会师、抗日救国?长征精神、光耀千秋等七个部分,图文并茂、生动记载了英勇的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翻越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穿过沼泽密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出国民党重兵一层又一层、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滇等 14 个省,长驱 6.5 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 600次终于战胜优势敌军穷凶极恶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数不清的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并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伟大壮举。

 至今,我仍然庆幸当初我走了进去。和所有的纪念馆一样,这里面陈列的是一些红军当年曾经用过的物品和走过的路线。我麻木的看着那些路线,和枯燥的文字介绍,引不起一点感觉。跟随着人流,慢慢走到了一间介绍文物的展览厅。红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时穿的衣服鞋子毫不愧疚的放在晶莹的玻璃柜里。那在我的记忆中只能是做床垫的棕,竟然就是当时的战士的主要御寒衣物;那一双双遮不住脚的草鞋,竟然带着战士们爬过

 了大雪山;那今天看来太过粗硬的皮带,竟然曾经被战士们作为充饥的食物。红军长征的故事曾经听说过无数回,可是,当我真正看到这些实物的时候,眼泪突然不受控制的涌了上来。我们的前辈,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为我们打下了今天的胜利。他们,短短的一生又是多么伟大的一生。七根火柴""小红军"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只是,这催人泪下的故事,到今天已经越来越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新一代的年轻人,不明白也不理解"以前"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傻?展览馆内的老旧的步枪、电台,令年轻人想破头也想不通如何用它们去打仗,毕竟,和楼下军事博物馆中陈列的武器相比,它们太渺小了。为什么,曾经就有人无比相信它们,并且用它们赢得了胜利。

 接下来的路程,我含着眼泪走了下来。我迷茫的目光扫过红军长征时走过的每一条路线,打过的每一场战役,经历的每一场苦难,牺牲的每一位同志,心中隐隐约约似乎能理解他们,又有些什么无法理解。说不上来,只觉得今天的我们,缺少的就是曾经的他们所拥有的。此时,我的心激扬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们生长在一个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加强砺练,争取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用实际行动回报革命烈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多做一点贡献,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更加富强。我们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比起革命先驱们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发扬红军战士们的那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我们一定要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通过参观,我清楚的认识到,红军的长征,不仅是一次杰出的军事成就,还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它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红军长征途中的共产主义运动,实际上乃是"迁移中的共和国",长征的艰苦,锻炼出了人们的纪律性和献身精神,身居领袖地位的毛泽东遂能将共产主义运动变成前进的动力,13 年后就取得了全国胜利。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广大。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当年红军长征一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样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正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广大。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当年红军长征一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样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正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八: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 体会

 上周末,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参观后,我感受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下,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将这段英雄史诗、这份赤子情怀、这股团结精神铭记心中,传承好、发扬好湘江战役伟大精神,奋力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湘江战役书写了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英雄史诗。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最关键的一仗。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 8.6 万人锐减至 3 万余人,其惨烈程度着实令人痛心。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无数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才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撕开了重兵设防的封锁线。湘江战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英雄史诗,无数革命先烈将红色火种播撒在中华大地。这样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更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精神品质,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都要迎难

 而上、敢打敢拼,化挫折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展现出新时代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新面貌。

  湘江战役涵养了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赤子情怀。“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在湘江战役,当接到中革军委“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的命令后,全军将士即使面临生死危急,仍然在“誓死保卫党中央”的铿锵誓言下,绝对服从命令,从而确保党中央顺利突破湘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面前,在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前,因为心中有对党的绝对忠诚,才最终扭转了战斗局面,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置于死地的罪恶企图。穿越百年党史,这份赤子情怀更显得弥足珍贵。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湘江战役彰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从灌阳新圩阻击战,到光华铺阻击战,再到觉山铺阻击战,无数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筑起铜墙铁壁。湘江战役彰显了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热血军魂,谱写军民一心、团结互助的“鱼水情”。在广西兴安县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年近百岁的瑶族老奶奶赵良英,是红军长征湘江

 战役的见证者,更是红军墓的守陵人。她帮助红军磨米、烧开水,找吃的、借用的,对伤病员,她不仅帮熬草药治病,还一口一口地喂受伤红军。可以说,湘江战役彰显了党领导下的红军和人民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军民情、鱼水情。翻开新时代的篇章,这种团结互助精神,都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这段峥嵘岁月铭记心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扬“一面旗、一盘棋、一股绳”的团结合作精神,共同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局面。

篇九: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心得 体会

 岁月无言,历史有证。走进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一件件红色文物让人不禁发问:是什么让革命先辈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静静陈列在展柜一角的一把小军号,见证了会宁县大墩梁阻击战的惨烈场景,也见证了一位红军老战士的革命情怀。它的主人,就是红四方面军 5 军 39 团司号员李克玉。

  纪念馆解说员杨婷说,会宁会师后,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将大会师后的红军一举歼灭,于是派出 5 个军分 4 路围堵红军主力。大墩梁阻击战就是双方在会宁地区进行的 6 次大的战斗中,最惨烈的一仗。

  1936 年 10 月 23 日,大墩梁战斗打响,年仅 17 岁的司号员李克玉吹响了冲锋号,红军将士们奋勇杀敌。战斗中,李克玉腿部受了重伤,不能随部队一起北上,就和其他战友一起留在当地养伤。军长董振堂安抚伤病员说:“伤好以后,我亲自来接你们归队。”

  养伤期间,李克玉整日都把小军号带在身边。伤好以后,李克玉又每天抱着这把小军号站在大墩梁山头上,凝望着北方的天空,盼望战友们出现。然而,他不曾想到,董军长和很多西路军将士已长眠在了河西走廊。

 上世纪 60 年代,李克玉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他的小军号成了村民上工的工号。1986 年,会宁会师 50 周年时,年近古稀的李克玉带着心爱的小军号再次登上大墩梁,和 70 多位老战友故地重游,紧紧相拥。战斗友谊穿越几十年的时光,见证着当年的峥嵘岁月。

 铁流汇聚

  会师门,过去叫作西津门。“因为红军当年从此门进城,后改名为会师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讲解员杨婷说,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翻越六盘山……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纵横十余省份,最终实现胜利会师。

  “会宁县文庙大成殿,当年,庆祝红军主力会师联欢大会就在这里举行。”杨婷讲解道。联欢大会由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来的《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并号召会师部队“更要团结一心,互相尊重,并肩作战,战胜我们共同的敌人。”欢呼声冲天而起,回荡在会场上空。

  “当晚,会宁城内人头攒动,彩旗飘舞,这座偏僻的小城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杨婷说,县城成了红色的海洋,战士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这样写道,三个方面军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李荣珍介绍,大会师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红军三个方面军数万里长征历程的胜利结束。三支主力红军会师西北之际,正是抗日战争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之时,会师后的红军将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职责。

  现在,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的一角,一份当时的“党员登记表”见证着那段峥嵘岁月。表格是手工绘制,党员信息是:李道存,19 岁,属于通讯连,籍贯为黄安县(今湖北省红安县)……红军从会宁离开时,登记表遗留在县城周家大院。为保存这份登记表,当地群众周大勇的母亲把它缝进枕套。1996 年,登记表被周大勇发现后并上交相关部门,2000 年 8 月,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党旗为证,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和战士的坚定信仰,红军才战无不胜,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杨婷说。

  鱼水情深

  红堡子村,隶属会宁县郭城驿镇,1936 年秋开门迎红军,后被授予“支援红军模范村”称号。“这里地处两县交界处,是红军会师必经之地。”红堡子村党支部书记齐占虎说,当时红一方面军的同志找到当地民团团长王瀚,希望允许红军进驻红堡子。

  “得知是红军,老人亲自迎。”王瀚后人王东良说,王瀚带领村民升起红军旗帜,敲锣打鼓夹道欢迎,不仅热情款待,还捐献了

 钱粮和枪支弹药。在一份 1936 年 9 月的《红色中华报》上,有这样的报道:“仅在郭城驿一地,就筹集粮食四五百石。”

  “红军将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吃的用的,按价付款。”会宁县政协原副主席王文汉说,红军进城后,有一些住在百姓家。“他们就在院里搭个棚,席地而睡。”王文汉说,吃喝用度,红军记着账,临走前都付了钱。王文汉珍藏了两枚红军付款用的银圆,曾有人慕名前来,出高价收购,“我说,给多少钱都不能卖。后来我捐给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王文汉说。

  作风优良一家亲,党的军队得到了会宁人民倾力支持,筹集了大量粮食、钱物。据不完全统计,会宁为红军筹集粮食近 500 万斤,布匹衣物 6380 件(匹),还有大批银圆。“全县有 400 多人参加了红军。”杨婷介绍,朱德总司令在离开会宁时语重心长地说:“会宁人民对革命是有贡献的,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对红军的支持,谢谢父老乡亲!”

  悠悠祖厉河,浓浓鱼水情。在一次战斗中,一位红军连长不幸牺牲,村民们以最高的礼遇,安葬了这位英雄。多年来,这位连长的坟墓几经迁移,如今位于红堡子村的一处山坡上,墓碑上刻着“红军先烈黄连长佚名之墓”。“大家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也不晓得叫啥名,只知道姓黄,是个连长。”王东良说,逢年过节,总有村民到墓前祭奠,85 年来从未间断。

  新的胜利

 有党史研究者曾这样总结:瑞金是红军长征的出发点,遵义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会宁是红军长征的会合点,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长征胜利结束,新局面就此打开。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于 1936 年 11 月 21 日在环县山城堡全歼胡宗南部 232 旅及 234 旅两个团,以辉煌的胜利展示了红军会合后的力量。”李荣珍介绍,12 月 12 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在会宁,一则“小红军救魏煜”的故事家喻户晓。1936 年 10月 9 日,会宁城门楼前红旗飘扬,军民敲锣打鼓,准备迎接大部队。当地居民魏鸿儒的儿子,年仅 3 岁的魏煜,跟着贴标语的小红军战士,来到县城西门附近的一条街上。突然,天空传来敌机的轰鸣声,人群四散,炸弹落下。年幼的魏煜,被小红军挡在了身下。敌机飞走,硝烟散去,人们在牺牲了的小红军身体下,发现了得救的魏煜。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里,摆放着这位小红军的画像。“为报恩情,魏鸿儒将小红军葬在了祖坟旁,并立下一条规矩:只要魏家还有一个人,就要永远祭奠这位小红军英雄。”杨婷说,魏煜成家后,给三个儿子起名为继征、续征、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以此让后辈儿孙记住红军长征的历史和血浓于水的恩情。

 继续长征,也寄托着当地群众的美好期待。“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每年“七一”前后,甘肃会宁的很多党员干部都要再次走进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有党的领导,有长征精神,乡村振兴,我们干劲十足。”齐占虎说完,便吼了句村民自编的秦腔,“昔日黄滩绿树阴,盐碱地里能生金”……

推荐访问: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长征 心得体会 纪念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文山文库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0224236号-1